1.本实用新型涉及
身份证读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身份证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2.身份证信息读取器是一种能判断身份证是否伪造的设备,像验钞机一样,能对身份证真伪进行有效识别,二代证内含有rfid芯片,通过二代身份证读卡器,读取身份证芯片内所存储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照片等信息将一一显示,二代证芯片采用智能卡技术,其芯片无法复制,高度防伪,配合身份身份证信息读取器,将无处藏身。
3.工作人员在使用身份证读取装置对多张身份证进行读取时,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拿取身份证,将身份证一张一张的贴在身份证读取装置上面来读取信息,十分的不方便,影响工作效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身份证读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身份证读取装置,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上端开设
凹槽,凹槽内壁设置若干个传动辊,若干个传动辊外表面共套设三个传输皮带,底板上端中部安装读取器,读取器下端开设通槽,通槽内顶部设置读取区,底板上端右部安装匚型板一,匚型板一左下角开设输送槽一,底板上端左部安装匚型板二,匚型板二右下角开设输送槽二,匚型板二内壁前后对称开设隐藏槽;
5.隐藏槽内壁上部开设槽体,隐藏槽内设置托板,托板下端面为弧面,托板内下部安装转轴,且转轴转动连接隐藏槽内壁,隐藏槽内设置推板,推板一端安装若干个弹簧,且弹簧固定连接槽体内壁,凹槽底部左侧转动连接两个
螺纹杆,且螺纹杆位于匚型板二左方;
6.两个螺纹杆分别位于三个传输皮带之间,一个螺纹杆下端安装电机,且电机镶嵌在凹槽内,螺纹杆外表面套设螺纹套,螺纹套右端安装抬升杆,且两个抬升杆分别位于三个传输皮带之间,抬升杆位于匚型板二正下方,螺纹杆外表面安装皮带轮,两个皮带轮外表面共套设传动皮带。
7.优选的:所述通槽和凹槽宽度相同。
8.优选的:所述输送槽一和身份证厚度相同。
9.优选的:所述输送槽二和身份证厚度相同。
10.优选的:所述螺纹杆上端安装限位块。
11.优选的:所述凹槽底部安装两个限位杆,且两个限位杆分别穿过两个螺纹套。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匚型板一内储存多张身份证,三个传输皮带将身份证一张一张的输送到读取器正下,通过读取区对身份证进行读取,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读取完的身份证被抬升杆抬起来高于托板,然后抬升杆复位,使身份证叠放在两侧托板上,方便后期拿走。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技术传输皮带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技术读取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技术匚型板一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技术隐藏槽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本技术抬升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板;2、凹槽;3、传动辊;4、传输皮带;5、读取器;6、通槽;7、读取区;8、匚型板一;9、输送槽一;10、匚型板二;11、输送槽二;12、隐藏槽;13、槽体;14、托板;15、转轴;16、推板;17、弹簧;18、螺纹杆;19、螺纹套;20、抬升杆;21、皮带轮;22、传动皮带;23、限位块;24、电机;25、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22.请参阅图1~6,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身份证读取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端开设凹槽2,凹槽2内壁设置若干个传动辊3,若干个传动辊3外表面共套设三个传输皮带4,底板1上端中部安装读取器5,读取器5下端开设通槽6,且通槽6和凹槽2宽度相同,通槽6内顶部设置读取区7,底板1上端右部安装匚型板一8,匚型板一8左下角开设输送槽一9,输送槽一9和身份证厚度相同,底板1上端左部安装匚型板二10,匚型板二10右下角开设输送槽二11,输送槽二11和身份证厚度相同,匚型板二10内壁前后对称开设隐藏槽12,隐藏槽12内壁上部开设槽体13,隐藏槽12内设置托板14,托板14下端面为弧面,托板14内下部安装转轴15,且转轴15转动连接隐藏槽12内壁,隐藏槽12内设置推板16,推板16一端安装若干个弹簧17,且弹簧17固定连接槽体13内壁,凹槽2底部左侧转动连接两个螺纹杆18,且螺纹杆18位于匚型板二10左方,两个螺纹杆18分别位于三个传输皮带4之间,一个螺纹杆18下端安装电机24,且电机24镶嵌在凹槽2内,螺纹杆18上端安装限位块23,螺纹杆18外表面套设螺纹套19,螺纹套19右端安装抬升杆20,且两个抬升杆20分别位于三个传输皮带4之间,抬升杆20位于匚型板二10正下方,凹槽2底部安装两个限位杆25,且两个限位杆25分别穿过两个螺纹套19,螺纹杆18外表面安装皮带轮21,两个皮带轮21外表面共套设传动皮带22。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若干个身份证叠加起来放在匚型板一8内,若干个身份证叠放在三个传输皮带4上,若干个传动辊3同时向左转动,传动辊3带动三个传输皮带4向左转动,三个传输皮带4将最底部的身份证传输走(通过输送槽一9限制每次只有一张身份证传输走),最底层的身份证通过输送槽一9移动到读取器5正下方停顿一下,通过读取区7对身份证进行读取,然后三个传输皮带4将读取完的身份证通过输送槽二11传输到匚型板二10内部下方,电机24通过两个皮带轮21和传动皮带22使两个螺纹杆18同时转动,螺纹杆18通过螺纹套19带动抬升杆20上升,两个抬升杆20同时上升穿过三个传输皮带4之间将身
份证抬起来,身份证沿着匚型板二10内壁抬升,身份证抬升时推动两侧的托板14转动到隐藏槽12内,托板14推动推板16进入槽体13内,弹簧17被压缩,当身份证抬升高于隐藏槽12时,弹簧17释放复位力推动推板16复位,推板16推动托板14转动复位垂直于匚型板二10内壁,然后电机24反转,使两个抬升杆20带着身份证下降,抬升杆20降到起始位置,身份证被两侧的托板14挡住无法下降(隐藏槽12下端面限制住托板14继续转动),从而将读取好的身份证存储在匚型板二10内,匚型板一8内储存多张身份证,三个传输皮带4将身份证一张一张的输送到读取器5正下,通过读取区7对身份证进行读取,读取完的身份证被抬升杆20抬起来高于托板14,然后抬升杆20复位,使身份证叠放在两侧托板14上,方便后期拿走。
24.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技术特征:
1.一种身份证读取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端开设凹槽(2),凹槽(2)内壁设置若干个传动辊(3),若干个传动辊(3)外表面共套设三个传输皮带(4),底板(1)上端中部安装读取器(5),读取器(5)下端开设通槽(6),通槽(6)内顶部设置读取区(7),底板(1)上端右部安装匚型板一(8),匚型板一(8)左下角开设输送槽一(9),底板(1)上端左部安装匚型板二(10),匚型板二(10)右下角开设输送槽二(11),匚型板二(10)内壁前后对称开设隐藏槽(12);隐藏槽(12)内壁上部开设槽体(13),隐藏槽(12)内设置托板(14),托板(14)下端面为弧面,托板(14)内下部安装转轴(15),且转轴(15)转动连接隐藏槽(12)内壁,隐藏槽(12)内设置推板(16),推板(16)一端安装若干个弹簧(17),且弹簧(17)固定连接槽体(13)内壁,凹槽(2)底部左侧转动连接两个螺纹杆(18),且螺纹杆(18)位于匚型板二(10)左方;两个螺纹杆(18)分别位于三个传输皮带(4)之间,一个螺纹杆(18)下端安装电机(24),且电机(24)镶嵌在凹槽(2)内,螺纹杆(18)外表面套设螺纹套(19),螺纹套(19)右端安装抬升杆(20),且两个抬升杆(20)分别位于三个传输皮带(4)之间,抬升杆(20)位于匚型板二(10)正下方,螺纹杆(18)外表面安装皮带轮(21),两个皮带轮(21)外表面共套设传动皮带(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身份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6)和凹槽(2)宽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身份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槽一(9)和身份证厚度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身份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槽二(11)和身份证厚度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身份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8)上端安装限位块(2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身份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底部安装两个限位杆(25),且两个限位杆(25)分别穿过两个螺纹套(1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身份证读取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开设凹槽,凹槽内壁设置若干个传动辊,若干个传动辊外表面共套设三个传输皮带,底板上端中部安装读取器,读取器下端开设通槽,通槽内顶部设置读取区,底板上端右部安装匚型板一,匚型板一左下角开设输送槽一,底板上端左部安装匚型板二,匚型板二右下角开设输送槽二,匚型板二内壁前后对称开设隐藏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匚型板一内储存多张身份证,三个传输皮带将身份证一张一张的输送到读取器正下,通过读取区对身份证进行读取,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读取完的身份证被抬升杆抬起来高于托板,然后抬升杆复位,使身份证叠放在两侧托板上,方便后期拿走。方便后期拿走。方便后期拿走。
技术研发人员:
杨继光 王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上海鲸倍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2.01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