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便捷式真空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真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便捷式真空发生器


背景技术:



2.真空发生器就是利用正压气源产生负压的一种新型,高效,清洁,经济,小型的真空元器件,这使得在有压缩空气的地方,或在一个气动系统中同时需要正负压的地方获得负压变得十分容易和方便。在使用真空发生器时,通常会根据不同环境的使用需求对真空发生器进行自由移动,或者根据不同的真空需求对真空发生器的压力进行自由调节,专利号为cn215860671u_一种便携式智能真空,智能真空泵主体,所述智能真空泵主体顶部焊接有把手,所述智能真空泵主体上表面设置有水准气泡,所述智能真空泵主体正面设置有流量调节旋钮、显示屏和控制按键,所述智能真空泵主体的底部安装有四个可调节支撑腿。
3.虽然该真空发生器,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通过把手进行自由移动,同时还能通过流量调节旋钮和显示屏对流量进行监控,但其无法对外输出能够调节的正压气流,如在cnc等加工车床上进行生产加工时,除了抽真空的需求,还需要对车床或者零件上加工除了的碎屑进行清除,在清除碎屑的同时还要防止碎屑扩散至周围环境,所以还需要可调控的气流对碎屑进行清除。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便捷式真空发生器,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真空发生器无法对外输出可控的正压气流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一体便捷式真空发生器,包括机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机体内的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真空发生组件;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的控制端和显示端均延伸于所述机体外;所述机体上设置有进气孔、吹气孔、出气孔以及真空输出孔,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的进气端均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第二调节机构的出气端与所述吹气孔连接,所述真空发生组件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的输出端和出气孔连接,所述真空发生组件的输出口与真空输出孔连接。
6.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压阀,所述第一调压阀的进气端通过所述进气孔与外部高压气源连接,所述第一调压阀的出气端与真空发生组件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第一调压阀的控制端设置于所述机体的外侧。
7.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调压阀连通的第一压力显示器。
8.优选的,于所述流量调节阀与吹气孔之间连接有第二压力显示器。
9.优选的,于所述真空发生组件内设置有真空压力显示器和/或若干个节流阀。
10.优选的,所述真空发生组件内和/或真空输出孔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封闭组件;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出气端与吹气孔和/或吹气孔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封闭组件。
11.优选的,所述出气孔设置于所述机体内,所述机体的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
通道。
12.优选的,于所述机体的外侧设置有与真空输出孔连通的过滤组件。
13.优选的,于所述机体的外侧设置有提手。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通过第一调节机构与真空发生组件进行连通,以令外部高压气源经过第一调节机构进行压力控制,以满足真空发生器能够根据所需真空度对进气压力进行精准控制,进而减少能量的损耗,有利于提高真空发生器的使用效率;同时通过第二调节机构与吹气孔连接,以令外部高压气源经过第二调节机构的压力、流量控制,避免直接使用外部流速高、压力大、不可控制的高压气源,使吹气孔能够精准、平稳地向外吹气,满足工作环境中进行吹气清理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本真空发生器使用功能的多样化。
16.2、通过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真空发生组件于机体内一体式设置,有利于减小真空发生器的体积,进而实现真空发生器的便携式需求,有利于真空发生器满足多种工作环境之间便捷使用的需求。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体便捷式真空发生器立体示意图一;
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体便捷式真空发生器立体示意图二;
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体便捷式真空发生器的气路示意图;
21.其中:1、机体;2、第一调节机构;3、第二调节机构;4、真空发生组件;11、进气孔;12、吹气孔;21、第一调压阀;22、第一压力显示器;31、第二调压阀;32、流量调节阀;33、第二压力显示器;41、真空压力显示器;42、节流阀;43、第一封闭组件;34、第二封闭组件;13、消声器;14、过滤组件;15、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3.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4.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
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5.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26.现有真空发生器无法对外输出可控的正压气流。
2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28.请参见图1-3,一种一体便捷式真空发生器,包括机体1、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机体1内的第一调节机构2、第二调节机构3、真空发生组件4;所述第一调节机构2和第二调节机构3的控制端和显示端均延伸于所述机体1外;所述机体1上设置有进气孔11、吹气孔12、出气孔以及真空输出孔,所述第一调节机构2和第二调节机构3的进气端均与所述进气孔11连通,所述第二调节机构3的出气端与所述吹气孔12连接,所述真空发生组件4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2的输出端和出气孔连接,所述真空发生组件4的输出口与真空输出孔连接。
29.具体的,通过第一调节机构2与真空发生组件4进行连通,以令外部高压气源经过第一调节机构2进行压力控制,以满足真空发生器能够根据所需真空度对进气压力进行精准控制,进而减少能量的损耗,有利于提高真空发生器的使用效率;同时通过第二调节机构3与吹气孔12连接,以令外部高压气源经过第二调节机构3的压力、流量控制,避免直接使用外部流速高、压力大、不可控制的高压气源,使吹气孔12能够精准、平稳地向外吹气,满足工作环境中进行吹气清理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本真空发生器使用功能的多样化。通过第一调节机构2、第二调节机构3、真空发生组件4于机体1内一体式设置,有利于减小真空发生器的体积,进而实现真空发生器的便携式需求,有利于真空发生器满足多种工作环境之间便捷使用的需求。
30.可以理解的是,真空发生组件4内设置有供气体流经的通道,当外部气源从第一调节机构2的出气端流入真空发生组件4,再从真空发生组件4流向出气孔时,高速的气流在真空发生组件4的输出口处经过,并使真空发生组件4输出口的端口产生负压,进而实现本真空发生器进行抽真空的需要。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机构2包括第一调压阀21,所述第一调压阀21的进气端通过所述进气孔11与外部高压气源连接,所述第一调压阀21的出气端与真空发生组件4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第一调压阀21的控制端设置于所述机体1的外侧;通过第一调压阀21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与进气孔11和真空发生组件4的进气端连接,以对流入真空发生组件4的气体进行压力调节,以满足真空发生器能够根据所需真空度对进气压力进行精准控制;为了便于调节第一调压阀21,令第一调压阀21的控制端设置于机体1的外侧。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节机构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调压阀31和流量调节阀32,所述第二调压阀31的进气端通过所述进气孔11与外部高压气源连接,所述流量调节阀32的出气端与吹气孔12连通;所述第二调压阀31和流量调节阀32的控制端均设置于所述机体1的外侧;通过第二调压阀31的出气端与流量调节阀32的进气端进行连接,在通过第二调压阀31的进气端与进气孔11连通,流量调节阀32的出气端与吹气孔12连通,以对外部气源的压力和流量进行调节,进而满足吹气孔12能够根据吹气需求精准、平稳地向外吹气;为了
便于调节第二调压阀31,令第二调压阀31的控制端设置于机体1的外侧。
33.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调压阀21连通的第一压力显示器22,以及于所述流量调节阀32与吹气孔12之间连接有第二压力显示器33,通过第一压力显示器22对进入真空发生组件4的压力进行实时检测,以便于根据真空度的需求,通过第一调压阀21对进入真空发生组件4的压力进行精准调节,再通过第二压力显示器33对流至吹气孔12的气体压力进行实时检测,进而便于根据吹气需求,通过第二调压阀31和流量调节阀32对吹气孔12吹出的压力和流速进行精准调节;示例性的第一压力显示器22和第二压力显示器33均采用易于获得和安装的压力表。通过将压力表的监测端与气路连接,再将压力表的显示端安装于机体1的表面,即可满足对上述两者的压力进行实时检测的功能;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外置的第二压力显示器33和第一压力显示器22容易发生损坏,使第二压力显示器33和第一压力显示器22均设置于机体1内,以防止第二压力显示器33和第一压力显示器22发生磕碰的风险,同时在机体1上对应第二压力显示器33和第一压力显示器22设置有可视盖板,使使用者透过可视盖板对第二压力显示器33和第一压力显示器22的检测值进行读数,同样也可以达到实时检测压力值的功能。
34.在本实施例中,于所述真空发生组件4内设置有真空压力显示器41和/或若干个节流阀42,通过真空压力显示器41对真空发生组件4内的真空度进行实时检测,以便于对所需的抽真空度进行精准调节;通过若干个节流阀42以对流经真空发生组件4内的气流进行稳定,使真空发生组件4的输出口内形成均匀且稳定的负压状态,避免真空发生组件4的输出口发生负压波动,有利于提高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发生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真空压力显示器41同样采用易于获得的压力表,并且设置在机体1的表面,以便于对真空的压力值进行实时观测。
35.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真空发生器的真空保持效果,所述真空发生组件4内和/或真空输出孔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封闭组件43;为了防止气体从吹气孔12倒流,导致碎屑进入真空发生器内,所述流量调节阀32的出气端与吹气孔12和/或吹气孔12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封闭组件34;示例性的,在真空发生组件4内设置多个第一封闭组件43,当真空发生器工作时,第一封闭组件43打开,真空发生组件4通过真空输出孔对外部进行抽真空,当真空发生器停止工作时,第一封闭组件43关闭,以保持外部环境的真空度;在吹气孔12设置有第二封闭组件34,当真空发生器对外进行吹气时,第二封闭组件34打开,气流从吹气孔12向外吹出,当真空发生器停止对外吹气时,第二封闭组件34关闭,以防止气体或碎屑发生倒流;优选的,第一封闭组件43和第二封闭组件34均采用易于获得的封闭接头。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孔设置于所述机体1内,所述机体1的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通道;令出气孔设置于机体1内,以防止高速的气流沿出气孔流出,对真空发生器外部的工作环境造成影响(如工作环境周围的碎屑会被再次吹起,导致环境污染);同时在机体的底部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通道,优选的排气通道为百叶条,通过吹气孔12流出的气体在机体1内进行缓存,最后经过百叶条向外缓慢排放,进而提高了真空发生器工作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令机体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支脚,以令机体1与地面之间存在有一定的缝隙,使气体顺利从机体1的底部流出。
37.在本实施例中,于所述机体1内设置有与出气孔连通的消声器13,使从出气孔流出的高速气流经过消声器13,通过消声器13对气流进行消声,进而降低本产品的噪声,有利于
提高本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38.在本实施例中,于所述机体1的外侧设置有提手15,通过提手15以便于对机体1进行提携,进而有利于实现真空发生器的便携式的功能。
39.在本实施例中,于所述机体1的外侧设置有与真空输出孔连通的过滤组件14,通过过滤组件14对被真空发生组件4抽取的空气进行过滤,以防止空气中混有杂质进入真空发生组件4内,对真空发生组件4造成损坏。
40.优选地,真空输出孔内还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只允许气流从真空输出孔进入真空发生组件4内。
41.根据上述的一体便捷式真空发生器,通过第一调节机构2与真空发生组件4进行连通,以令外部高压气源经过第一调节机构2进行压力控制,以满足真空发生器能够根据所需真空度对进气压力进行精准控制,进而减少能量的损耗,有利于提高真空发生器的使用效率;同时通过第二调节机构3与吹气孔12连接,以令外部高压气源经过第二调节机构3的压力、流量控制,避免直接使用外部流速高、压力大、不可控制的高压气源,使吹气孔12能够精准、平稳地向外吹气,满足工作环境中进行吹气清理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本真空发生器使用功能的多样化。通过第一调节机构2、第二调节机构3、真空发生组件4于机体1内一体式设置,有利于减小真空发生器的体积,进而实现真空发生器的便携式需求,有利于真空发生器满足多种工作环境之间便捷使用的需求。
42.以上所述仅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一体便捷式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机体(1)内的第一调节机构(2)、第二调节机构(3)、真空发生组件(4);所述第一调节机构(2)和第二调节机构(3)的控制端和显示端均延伸于所述机体(1)外;所述机体(1)上设置有进气孔(11)、吹气孔(12)、出气孔以及真空输出孔,所述第一调节机构(2)和第二调节机构(3)的进气端均与所述进气孔(11)连通,所述第二调节机构(3)的出气端与所述吹气孔(12)连接,所述真空发生组件(4)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2)的输出端和出气孔连接,所述真空发生组件(4)的输出口与真空输出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便捷式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2)包括第一调压阀(21),所述第一调压阀(21)的进气端通过所述进气孔(11)与外部高压气源连接,所述第一调压阀(21)的出气端与真空发生组件(4)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第一调压阀(21)的控制端设置于所述机体(1)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便捷式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调压阀(21)连通的第一压力显示器(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便捷式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调压阀(31)和流量调节阀(32),所述第二调压阀(31)的进气端通过所述进气孔(11)与外部高压气源连接,所述流量调节阀(32)的出气端与吹气孔(12)连通;所述第二调压阀(31)和流量调节阀(32)的控制端均设置于所述机体(1)的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便捷式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流量调节阀(32)与吹气孔(12)之间连接有第二压力显示器(3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便捷式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真空发生组件(4)内设置有真空压力显示器(41)和/或若干个节流阀(42)。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便捷式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发生组件(4)内和/或真空输出孔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封闭组件(43);所述流量调节阀(32)的出气端与吹气孔(12)和/或吹气孔(12)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封闭组件(34)。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便捷式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设置于所述机体(1)内,所述机体(1)的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通道。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便捷式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机体(1)的外侧设置有与真空输出孔连通的过滤组件(14)。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便捷式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机体(1)的外侧设置有提手(15)。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真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便捷式真空发生器,包括机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机体内的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真空发生组件;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的控制端和显示端均延伸于所述机体外;所述机体上设置有进气孔、吹气孔、出气孔以及真空输出孔,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的进气端均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第二调节机构的出气端与所述吹气孔连接,所述真空发生组件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的输出端和出气孔连接,所述真空发生组件的输出口与真空输出孔连接。采用本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便捷式真空发生器,解决了现有真空发生器无法对外输出可控的正压气流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宋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东莞市鸿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2.02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3-03-30 23:5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29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真空   气孔   发生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