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头组件和部件组合体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流气密传导入气体容器中的转接头组件。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气体容器和转接头组件的部件组合体用于支持将电流密封传导入气体容器中。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知道了将电加热装置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启动运行,以使燃料电池系统、特别是燃料电池系统的燃料电池堆尽快达到期望的工作温度。电加热式金属催化器被称为加热装置。它们具有催化器外壳,在其中有可通过电动式辅助装置被快速置于期望的工作温度的催化剂材料。用于定位在催化器壳体中的辅助装置的电流通过突出于催化器壳体的电流接线头被传导入催化器壳体。现在在实践中已表明,用于在催化器功能操作期间避免气体逸出催化器壳体的电流接线头上的密封机构不满足期望的要求。准确地说,可以在不同测试中分别确定在电流接线头区域中的气体逸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任务是至少部分考虑上述问题。特别是,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将电流气密传导入气体容器中的辅助机构,特别是呈如前言所描述的金属催化器形式。
4.上述任务通过权利要求书解决。上述任务尤其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转接头组件、根据权利要求8的转接头组件和根据权利要求20的部件组合体解决。本发明的其它优点来自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在此,关于转接头组件所描述的特征和细节显然也适用于与本发明的部件组合体结合,反之亦然,故关于对一些发明方面的公开总是相互参照或可相互参照。
5.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将电流气密传导入气体容器中的转接头组件,其中,该气体容器包括为了将电流传导入该气体容器而从该气体容器内腔延伸经过气体容器外表面的突起状电流接线头。转接头组件具有:
[0006]-用于在电流接线头周向上至少部分包围电流接线头的外壳,其中,该外壳具有包含通孔的盖,该通孔用于该电流接线头从该外壳无接触穿过,
[0007]-用于将该外壳气密固定在该气体容器上的容器密封机构,
[0008]-用于在该外壳内固定在该电流接线头上的支承机构,
[0009]-用于至少部分在该外壳内定位在支承机构和该盖之间以实现支承机构与该盖之间电绝缘的第一绝缘部件,
[0010]-用于固定在自该外壳穿出的电流接线头上以密封该电流接线头与该盖之间间隙的外壳密封机构,以及
[0011]-用于至少部分在该外壳外定位在该外壳密封机构与该盖之间以实现该外壳密封机构与该盖之间电绝缘的第二绝缘部件。
[0012]
借助根据本发明的转接头组件,可以通过简单可靠的方式将电流气密传导入气体容器中。即,可以防止气体在将电流传导入气体容器中时从气体容器经由转接头组件逸出
到气体容器环境中。气体容器可以是指电加热式催化器尤其是金属催化器例如像emicat的催化器外壳。
[0013]
根据本发明的转接头组件可以使用简单手段来实现。除了标准部件外,简单的几何形状物体例如外壳的简单的空心圆柱体可被用于实现转接头组件。由此可以快速廉价地实现转接头组件制造。此外,转接头组件可以在相对小的结构空间中实现。
[0014]
该外壳可以具有外壳罩部,其至少部分像套罩一样围绕电流接线头延伸。外壳罩部优选被设计成圆柱体和/或管状。外壳至少部分包围电流接线头可以是指外壳和/或外壳罩部仅在电流接线头沿纵向围绕电流接线头的一部分延伸。外壳设计成在电流接线头周向上至少部分包围电流接线头可以是指该外壳在电流接线头沿纵向以护套的形式包围电流接线头。
[0015]
就脱离了如上所述的外壳罩部来看,所述盖优选设计成具有优选居中形成在其中的通孔的盘状和/或板状。特别优选地,所述外壳罩部和盖可提供作为在至少一位置处彼此材料接合连接的部件。因此可以简化转接头组件在气体容器上的安装。
[0016]
将电流接线头非接触地穿引出外壳是指将电流接线头穿引出外壳而在电流接线头与外壳之间没有直接机械接触。由于电流接线头和外壳优选由金属和/或导电材料制成,因而能防止短路和/或其它电气故障。
[0017]
该通孔的直径和/或尺寸被相应选择为大于在通孔区域中的现有的和/或期望的电流接线头的直径和/或尺寸。
[0018]
容器密封机构可以是指用于以材料接合方式将外壳连接至气体容器的部件。容器密封机构优选具有焊缝,借此可将外壳固定在气体容器、尤其至少固定在气体容器外表面上。优选提供容器密封机构以气密设计将外壳固定在气体容器上的区域。也就是说,容器密封机构不必防气体泄漏地密封整个容器。
[0019]
该支承机构用于将第一绝缘部件固定在期望位置上。支承机构因此可以理解为盖的配对支座,准确说是指向外壳内腔的盖内侧的配对支座。为了定位第一绝缘部件,支承机构可以直接定位在第一绝缘部件上,优选在支承机构与第一绝缘部件之间有直接的面接触。
[0020]
间隙的密封可以是指在电流接线头与盖之间的至少一个间隙的气密封闭,出现气隙是源于电流接线头经通孔从外壳非接触穿引出。也就是说,外壳密封机构优选设计成防止气体从外壳逸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防止气体逸出。因此,外壳密封机构可以直接或通过辅助机构如第二绝缘部件以气密方式封闭该间隙。
[0021]
第一绝缘部件和第二绝缘部件可以分别具有盘状绝缘环或被设计为盘状绝缘环以便围绕电流接线头呈环形布置。第一绝缘部件和/或第二绝缘部件可以分别设计用于密封该容器以防止气体逸出外壳。
[0022]
第一绝缘部件和/或第二绝缘部件相应地可以由弹性塑料制成或具有相应的弹性塑料。第一密封剂和/或第二密封剂优选分别设计成一体式。然而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部件也可以由形状稳定的非导电材料如陶瓷制成,或者至少相应具有所述材料用于电绝缘功能。
[0023]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可能的是,在转接头组件中,电流接线头可以具有第一电流接线头螺纹部并且该支承机构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旋拧到第一螺纹部上的螺母。
因此,该支承机构可以特别简单且廉价地提供。支承机构优选具有两个螺母,其中,一个螺母用作锁紧螺母。旋拧可被理解为拧上、旋入或旋上。因此该螺纹部可以具有外螺纹或内螺纹。第一电流接线头螺纹部优选被设计为在支承机构和/或至少一个螺母的内周面上的内螺纹,或者相应具有可被拧到电流接线头的相应外螺纹上的内螺纹。
[0024]
还可行的是,在根据本发明的转接头组件中,电流接线头可以具有第二电流接线头螺纹部,且外壳密封机构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旋拧到第二螺纹部上的螺母。也就是说,螺母可被旋拧到第二螺纹部上。也因此可以相对简单廉价地设计该转接头组件。该外壳密封机构的至少一个螺母例如可以被拧到第二绝缘部件上,直至得到用于密封外壳的气密封闭。该外壳密封机构可以具有另一螺母,其可作为锁紧螺母旋被拧到第二电流接线头螺纹部上以固定该外壳密封机构的第一螺母。
[0025]
可能进一步有利的是本发明的转接头组件具有夹紧机构,其至少部分布置或可布置在该支承机构与第一绝缘部件之间以便朝向所述盖的方向向第一绝缘部件施压。
[0026]
因此,可以做到将第一绝缘部件简单定位在盖上的确切说是在盖的内侧上的期望位置。夹紧机构可以具有一体式弹簧件。夹紧机构优选设计为环形以便移动到电流接线头上。根据本发明的转接头组件还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环形垫圈用于定位在支承机构与第一绝缘部件之间、在壳体密封机构与第二绝缘部件之间和/或在支承机构与夹紧机构之间和/或在夹紧机构与第一绝缘部件之间。因此,力可以通过廉价安全的方式简单、可靠且有效地传递到各自部件。在这里,环形优选是指如下形状,其由两个相互同心布置且横截面呈圆形的罩部形成。本发明的环形的外周面和/或内周面也还是可以设计成椭圆形和/或角形的例如螺母的六角形。绝缘部件分别优选设计成盘形,即,具有平坦的或基本平坦的顶面和平坦的底面。
[0027]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变型设计而可行的是,该转接头组件具有可弹性变形的第一电流传导部件,其具有用于在外壳外将第一电流传导部件固定在电流接线头上以从电流接线头通过第一电流传导部件分接电流的电流传导部件紧固部。气体容器、电流接线头和/或外壳的由热引起的尺寸差异可以通过第一电流传导部件被简单且低成本地补偿。该电流传导部件紧固部优选具有用于将电流传导部件拧到电流接线头上的电流传导部件螺纹部、特别是在电流传导部件之中和/或之上的内螺纹。
[0028]
第一电流传导部件优选设计成板状或基本成板状。即,电流传导部件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比电流传导部件的高度更长和/或更高许多倍。此外,该电流传导部件优选具有平坦的或基本平坦的顶面和平坦的或基本平坦的底面。
[0029]
电流传导部件尤其可以关于电流传导部件的外轮廓被设计为长方体形或基本呈长方体形。
[0030]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转接头组件可以具有固定机构用于将第一电流传导部件至少部分地在固定机构与外壳密封机构之间可无损分离地固定在该电流接线头上。在保养和/或修理的情况下,通过该固定机构可以很容易进行组装和拆卸。在根据本发明的转接头组件中可能有利的是,电流接线头具有第二电流接线头螺纹部并且该固定机构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旋拧到第二电流接线头螺纹部上的螺母。
[0031]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将电流气密传导入气体容器的转接头组件,其中,该气体容器包括为了将电流引导入该气体容器而从该气体容器内腔延伸经过气
体容器外表面的突起状电流接线头。该转接头组件包括:
[0032]-用于在该电流接线头的周向上至少部分包围该电流接线头的外壳,其中,该外壳具有带有通孔的盖,
[0033]-连接件,其具有用于将该连接件固定在该电流接线头上用于该电流接线头与该连接件之间的电接触且用于经由该连接件通过该电流接线头将电流传导入该气体容器的连接件紧固部,其中,该通孔被设计用于固定在该电流接线头上的连接件从该外壳非接触穿引出,
[0034]-用于将该外壳气密固定在该气体容器上的容器密封机构,
[0035]-在该外壳内固定在该连接件上的支承机构,
[0036]-第一绝缘部件,其在该外壳内至少部分定位在该支承机构和该盖之间以用于该支承机构与该盖之间的电绝缘,
[0037]-外壳密封机构,其固定在该连接件的从该外壳穿出的部分上用于密封该连接件与该盖之间的间隙,以及
[0038]-第二绝缘部件,其在该外壳外至少部分位于该外壳密封机构与该盖之间用于该外壳密封机构与该盖之间的电绝缘。
[0039]
根据该方面的转接头组件基本上对应于根据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其中,该外壳不是围绕电流接线头被密封,而是围绕连接件被密封。这具有如下优点,该转接头组件还能更容易和/或更灵活地使用和/或安装在不同的气体容器和/或电流接线头上。以上关于在外壳区内且尤其在通孔区域内在电流接线头上的转接头组件所描述的特征类似地适用于根据第二方面的转接头组件并与连接件相关地适用。
[0040]
例如在根据第二方面的转接头组件中可能的是,该连接件可以具有第一连接件螺纹部,并且支承机构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旋拧到第一螺纹部上的螺母。还可能的是,该连接件具有第二连接件螺纹部,并且外壳密封机构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旋拧到第二连接件螺纹部上的螺母。
[0041]
具有连接件的转接头组件也可以具有夹紧机构,其至少部分布置在支承机构和第一绝缘部件之间以便朝向该盖的方向向第一绝缘部件施压。
[0042]
可弹性变形的第一电流传导部件可以具有用于在外壳外将第一电流传导部件固定在连接件上以从连接件通过第一电流传导部件分接电流的电流传导部件紧固部。该固定机构可以至少部分配置在该固定机构与外壳密封机构之间用于将第一电流传导部件可无损分离地固定在连接件上。
[0043]
此外,在根据第二方面的转接头组件中可能的是,该连接件具有第二连接件螺纹部并且该固定机构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旋拧到第二连接件螺纹部上的螺母。该连接件紧固部可以包括第三连接件螺纹部用于将连接件旋拧到电流接线头的对应的电流接线头螺纹部上。因此该连接组件可以快速、简单且可靠地连接到电流接线头。第三连接件螺纹部优选具有内螺纹,内螺纹可被旋拧到电流接线头的相应外螺纹上。
[0044]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变型设计可行的是,在根据第二方面的转接头组件中,该连接件被设计成一体式、特别是设计成销状和/或轴颈状。因此,可以以特别稳定、节省空间和低成本的方式提供转接头组件。
[0045]
可能进一步有利的是,在根据本发明的转接头组件中该连接件在连接件的一端面
上具有第四连接件螺纹部,用于在另一电流接线头与连接件之间的螺纹连接。
[0046]
因此,可以通过节省空间的简单方式实现用于在外壳外将另一电流接线头连接到该连接件的电流接线部分。
[0047]
此外,本发明的转接头组件具有可弹性变形的第二电流传导部件,其中,该电流接线头和该连接件通过第二电流传导部件彼此机械连接用于在电流接线头和连接件之间的电连接。气体容器、电流接线头、连接件和/或外壳的由热引起的尺寸差异可通过第二电流传导部件以简单且低成本的方式被补偿。第二电流传导部件优选具有第一电流传导部件螺纹部和/或第二电流传导部件螺纹部,它们尤其分别具有在第二电流传导部件之中和/或之上的内螺纹。第二电流传导部件可通过该螺纹部简单连接到电流接线头和/或连接件以建立在电流接线头、第二电流传导部件和连接件之间的期望电连接。
[0048]
第二电流传导部件优选设计成板状或基本呈板状。此外,第二电流传导部件优选具有平坦的或基本平坦的顶面和平坦或基本平坦的底面。电流传导部件可以尤其关于传导部件的外轮廓被设计为长方体或基本呈长方体。
[0049]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部件组合体。部件组合体具有带有外表面和突起状电流接线头的气体容器,其中,电流接线头为了将电流传导入气体容器而从气体容器内腔延伸经过气体容器外表面。此外,部件组合体具有固定在该外表面和电流接线头上的如上所详述的转接头组件。
[0050]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部件组合体带来与关于本发明转接头组件所明确描述的相同的优点。电流接线头优选设计成销和/或轴颈的形式。
附图说明
[0051]
改进本发明的其它措施来自以下对如图示意性所示的本发明各不同实施例的描述。分别示意性示出:
[0052]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转接头组件,
[0053]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转接头组件,
[0054]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连接件,
[0055]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转接头组件,
[0056]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转接头之间,
[0057]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转接头之间,
[0058]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转接头组件,
[0059]
图8以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部件组合体,和
[0060]
图9示出图8所示的部件组合体的透视整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具有相同的功能和工作方式的零部件在图中均带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0062]
图1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将电流气密传导入气体容器11中的转接头组件10a。气体容器11具有销形的突起状电流接线头12,其为了将电流传导入气体容器11而从气体容器11的内腔40延伸经过气体容器11的外表面13。转接头组件10a具有外壳14,外壳用于在电流接线头12的周向上在电流接线头12从气体容器11突出的区域中包围电流接线头12。
外壳14具有带有用于供电流接线头12从外壳14非接触穿引出的通孔16的盖15。转接头组件10a还具有呈焊缝形式的容器密封机构18用于以气密方式将外壳14固定在气体容器11上。即,外壳14通过容器密封机构18的焊缝以材料接合方式被连接至气体容器11。此外,转接头组件10a具有在外壳14内固定在电流接线头12上的支承机构19。图1所示的支承机构19具有第一螺母24和锁紧螺母25,它们分别被旋拧到电流接线头12的相应螺纹部上。此外,所示的转接头组件10a具有第一绝缘部件20,其在外壳14内就位于支承机构19和盖15之间以用于支承机构19与盖15之间的电绝缘。转接头组件10a还具有外壳密封机构21,其被固定在从外壳14穿引出的电流接线头12上以密封电流接线头12和盖15之间的间隙22而防止气体从内腔40逸出。此外,所示转接头组件10a具有第二绝缘部件23,其在外壳14外位于外壳密封机构21和盖15之间以用于在外壳密封机构21和盖15之间的电气隔离。
[0063]
第一绝缘部件20和第二绝缘部件23均设计成环形盘形式。外壳密封机构21具有至少一个螺母26,其被旋拧到电流接线头12的第二电流接线头螺纹部上并被固定于该处。
[0064]
图1所示的转接头组件10a还具有可弹性变形的第一电流传导部件30,其具有图7所示的电流传导部件紧固部31,第一电流传导部件30借此在外壳14外被固定在电流接线头12上,从而电流可以从电流接线头17经由第一电流传导部件30被传导。在所示例子中,电流传导部件紧固部31被设计为螺纹部,第一电流传导部件30经此被固定在电流接线头12的对应螺纹上。
[0065]
所示的转接头组件10a还具有呈第一螺母35和第二螺母36形式的固定机构34以用于在固定机构34与外壳密封机构21之间将第一电流传导部件30可无损分离地固定在电流接线头12上。所示的电流传导部件30因此被夹紧在外壳密封机构21的螺母26和固定机构34的螺母35之间。
[0066]
在所示例子中,第一垫圈42布置在第一绝缘部件20和盖15之间,第二垫圈43布置在第二绝缘部件23和螺母26之间。第三绝缘部件41布置在电流接线头12从气体容器11穿出的区域中,通过第三绝缘部件使电流接线头12相对于气体容器11电气绝缘。
[0067]
图2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转接头组件10b。图2所示的转接头组件10b与图1所示的转接头组件10a的不同之处尤其在于一件式连接件17。所示连接件17具有如图3所示的用于将连接件17安装在电流接线头12上的连接件紧固部27a,以便建立电流接线头12和连接件17之间的电接触并引导电流经由连接件17通过电流接线头12传导入气体容器11。通孔16相应地被设计用于将固定在电流接线头12上的连接件17非接触地穿引出外壳14。
[0068]
外壳密封机构21固定在连接件17的从外壳14穿过的部分上,以密封该连接件17与盖15之间的间隙22。
[0069]
连接件17具有图3所示的第一连接件螺纹部28,呈两个螺母24、25形式的支承机构19被紧固到该第一连接件螺纹部上。连接件17具有也如图3所示的第二连接件螺纹部29,呈螺母26形式的外壳密封机构21固定在第二连接件螺纹部上。呈两个螺母35、36形式的固定机构34还被固定在第二连接件螺纹部29上。
[0070]
图3示出轴颈形的连接件17,连接件紧固部27a、所属的第三连接件螺纹部37、第一连接件螺纹部28、第二连接件螺纹部29和第四连接件螺纹部38形成在该连接件17上。连接件螺纹部37设计用于将连接件17旋拧到电流接线头12的相应的电流接线头螺纹部上。第四连接件螺纹部38形成在连接件17的一端面上用于在图6所示的另一个电流接线头12'与连
接件17之间的螺纹连接。
[0071]
图4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转接头组件10c。在该实施方式中示出另一个电流接线头12',其可被固定在第一电流传导部件上。
[0072]
图5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转接头组件10d。该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可弹性变形的第二电流传导部件32,其中,电流接线头12和连接件17通过第二电流传导部件32彼此机械连接用于该电流接线12与连接件17之间的电连接。
[0073]
第二电流传导部件32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设计成板状或基本呈板状并且分别通过两个螺母既固定在连接件17、确切说是连接件17的连接件紧固部27b上,也固定在电流接线头12上。
[0074]
图6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转接头组件10e,其中,另一电流接线头12'被旋拧入该连接件17的端面上的第四连接件螺纹部38中。
[0075]
图7示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转接头组件10f,它与其它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尤其在于夹紧机构39,其布置在支承机构19和第一绝缘部件20之间以便朝向盖15的方向向第一绝缘部件20施压。夹紧机构39被夹紧在第一垫圈42和第三垫圈33之间。
[0076]
图8示出部件组合体100,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具有外表面13和突起状电流接线头12的气体容器11,该电流接线头12延伸经过气体容器11的外表面13以将电流传导入气体容器11。部件组合体100还包括如图7所示的转接头组件10f,其通过呈焊缝形式的容器密封机构18被固定在外表面以及连接件17上。图9以透视整体图示出图8所示的部件组合体100。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气体容器11被设计为可电加热式金属催化器的催化器外壳。
[0077]
除了所示实施方式外,本发明还允许其它设计原理。即,本发明不应视为受限于参照图所解释的实施例。
[0078]
附图标记列表
[0079]
10a-10f转接头组件
[0080]
11气体容器
[0081]
12电流接线头
[0082]
13外表面
[0083]
14外壳
[0084]
15盖
[0085]
16通孔
[0086]
17连接件
[0087]
18容器密封机构
[0088]
19支承机构
[0089]
20第一绝缘部件
[0090]
21外壳密封机构
[0091]
22间隙
[0092]
23第二绝缘部件
[0093]
24螺母
[0094]
25螺母
[0095]
26螺母
[0096]
27a连接件紧固部
[0097]
27b连接件紧固部
[0098]
28第一连接件螺纹部
[0099]
29第二连接件螺纹部
[0100]
30第一电流传导部件
[0101]
31电流传导部件紧固部
[0102]
32第二电流传导部件
[0103]
33第三垫圈
[0104]
34固定机构
[0105]
35螺母
[0106]
36螺母
[0107]
37第三连接件螺纹部
[0108]
38第四连接件螺纹部
[0109]
39夹紧机构
[0110]
40内腔
[0111]
41第三绝缘部件
[0112]
42第一垫圈
[0113]
43第二垫圈
[0114]
100部件组合体。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将电流气密传导入气体容器(11)中的转接头组件(10a;10b;10c;10d;10e;10f),其中,该气体容器(11)包括突起状电流接线头(12),其为了将电流传导入该气体容器(11)从该气体容器(11)的内腔(40)延伸经过该气体容器(11)的外表面(13),该转接头组件具有:-用于在该电流接线头(12)的周向上至少部分包围该电流接线头(12)的外壳(14),其中,该外壳(14)具有包括通孔(16)的盖(15),该通孔用于该电流接线头(12)从该外壳(14)无接触穿过,-用于将该外壳(14)气密固定在该气体容器(11)上的容器密封机构(18),-用于在该外壳(14)内固定在该电流接线头(12)上的支承机构(19),-用于至少部分在该外壳(14)内定位在该支承机构(19)和该盖(15)之间以实现该支承机构(19)与该盖(15)之间电绝缘的第一绝缘部件(20),-用于固定在自该外壳(14)穿出的电流接线头(12)上以密封该电流接线头(12)与该盖(15)之间间隙(22)的外壳密封机构(21),-用于至少部分在该外壳(14)外定位在该外壳密封机构(21)与该盖(15)之间以实现该外壳密封机构(21)与该盖(15)之间电绝缘的第二绝缘部件(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头组件(10a;10b;10c;10d;10e;10f),其特征是,该电流接线头(12)具有第一电流接线头螺纹部,该支承机构(19)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旋拧到第一螺纹部(12)上的螺母(24,25)。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转接头组件(10a;10b;10c;10d;10e;10f),其特征是,该电流接线头(12)具有第二电流接线头螺纹部,并且该外壳密封机构(21)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旋拧到第二电流接线头螺纹部上的螺母(26)。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转接头组件(10a;10b;10c;10d;10e;10f),其特征是,设有夹紧机构(39),其至少部分布置在该支承机构(19)与该第一绝缘部件(20)之间以便朝向该盖(15)的方向向该第一绝缘部件(20)施压。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转接头组件(10a;10b;10c;10d;10e;10f),其特征是,设有可弹性变形的第一电流传导部件(30),其具有电流传导部件紧固部(31)用于在该外壳(14)外将第一电流传导部件(30)固定在该电流接线头(12)上以便从该电流接线头(17)经由第一电流传导部件(30)分接出电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头组件(10a;10b;10c;10d;10e;10f),其特征是,设有固定机构(34),其用于至少部分在该固定机构(34)与该外壳密封机构(21)之间将第一电流传导部件(30)可无损分离地固定在该电流接线头(12)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头组件(10a;10b;10c;10d;10e;10f),其特征是,该电流接线头(12)具有第二电流接线头螺纹部,并且该固定机构(34)具有至少一个螺母(35,36)用于旋拧到第二电流接线头螺纹部上。8.一种用于将电流气密传导入气体容器(11)的转接头组件(10b;10c;10d;10e;10f),其中,该气体容器(11)包括突起状电流接线头(12),其为了将电流引导入该气体容器(11)从该气体容器(11)的内腔(40)延伸经过该气体容器(11)的外表面(13),该转接头组件具有:-用于在该电流接线头(12)的周向上至少部分包围该电流接线头(12)的外壳(14),其
中,该外壳(14)具有带有通孔(16)的盖(15),-连接件(17),其具有用于将该连接件(17)固定在该电流接线头(12)上用于该电流接线头(12)与该连接件(17)之间的电接触且用于经由该连接件(17)通过该电流接线头(12)将电流传导入该气体容器(11)中的连接件紧固部(27a;27b),其中,该通孔(16)设计用于固定在该电流接线头(12)上的连接件(17)从该外壳(14)非接触穿出,-用于将该外壳(14)气密固定在该气体容器(11)上的容器密封机构(18),-在该外壳(14)内固定在该连接件(17)上的支承机构(19),-第一绝缘部件(20),其在该外壳(14)内至少部分定位在该支承机构(19)和该盖(15)之间以用于该支承机构(19)与该盖(15)之间的电绝缘,-外壳密封机构(21),其固定在该连接件(17)的从该外壳(14)穿出的部分上用于密封该连接件(17)与该盖(15)之间的间隙(22),以及-第二绝缘部件(23),其在该外壳(14)外至少部分位于该外壳密封机构(21)与该盖(15)之间用于该外壳密封机构(21)与该盖(15)之间的电绝缘。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接头组件(10b;10c;10d;10e;10f),其特征是,该连接件(17)具有第一连接件螺纹部(28),且该支承机构(19)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旋拧到第一螺纹部(28)上的螺母(24,25)。10.根据权利要求8至9之一所述的转接头组件(10b;10c;10d;10e;10f),其特征是,该连接件(17)包括第二连接件螺纹部(29),该外壳密封机构(21)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旋拧到该第二连接件螺纹部(29)上的螺母(26)。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之一所述的转接头组件(10f),其特征是,设有夹紧机构(39),其至少部分布置在该支承机构(19)和第一绝缘部件(20)之间用于朝向该盖(15)的方向向该第一绝缘部件(20)施压。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之一所述的转接头组件(10b;10c;10d;10f),其特征是,设有可弹性变形的第一电流传导部件(30),其具有用于在该外壳(14)外将第一电流传导部件(30)固定在该连接件(17)上以便从该连接件(17)经由第一电流传导部件(30)分接电流的电流传导部件紧固部(31)。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接头组件(10b;10c;10d;10f),其特征是,设有固定机构(34),其用于至少部分在该固定机构(34)与该外壳密封机构(21)之间将第一电流传导部件(30)可无损分离地固定在该连接件(17)上。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接头组件(10b;10c;10d;10f),其特征是,该连接件(17)具有第二连接件螺纹部(29),并且该固定机构(34)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旋拧到第二连接件螺纹部(29)上的螺母(35,36)。15.根据权利要求8至14之一所述的转接头组件(10b;10c;10e;10f),其特征是,该连接件紧固部(27a)具有第三连接件螺纹部(37)用于将该连接件(17)旋拧到该电流接线头(12)的对应的电流接线头螺纹部上。16.根据权利要求8至15之一所述的转接头组件(10b;10c;10d;10e;10f),其特征是,该连接件(17)设计为一体式。17.根据权利要求8至16之一所述的转接头组件(10e),其特征是,该连接件(17)在该连接件(17)的一端面上具有第四连接件螺纹部(38)用于在另一电流接线头(12')与该连接件
(17)之间的螺纹连接。18.根据权利要求8至17之一所述的转接头组件(10d),其特征是,设有可弹性变形的第二电流传导部件(32),其中,该电流接线头(12)和该连接件(17)通过第二电流传导部件(32)相互机械连接用于该电流接线头(12)与该连接件(17)之间的电连接。19.根据权利要求8至18之一所述的转接头组件(10d),其特征是,第二电流传导部件(32)被设计为板状或基本呈板状。20.一种部件组合体(100),其包括具有外表面(13)和突起状电流接线头(12)的气体容器(11),其中,该电流接线头(12)为了将电流传导入该气体容器(11)而从该气体容器(11)的内腔(40)延伸经过该气体容器(11)的外表面(13),还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固定在该外表面(13)和该电流接线头(12)上的转接头组件(10d)。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电流气密传导入气体容器(11)中的转接头组件(10a;10b;10c;10d;10e;10f),其中,气体容器(11)包括突起状电流接线头(12),其为了将电流传导入气体容器(11)从气体容器(11)的内腔(40)延伸经过气体容器(11)的外表面(13),转接头组件具有:用于在电流接线头(12)的周向上至少部分包围电流接线头(12)的外壳(14),其中,外壳(14)具有包含通孔(16)的盖(15),通孔用于电流接线头(12)从外壳(14)非接触穿过;用于将外壳(14)气密固定在气体容器(11)上的容器密封机构(18);用于在外壳(14)内固定在电流接线头(12)上的支承机构(19);用于至少部分在外壳(14)内定位在支承机构(19)与盖(15)之间以实现支承机构(19)与盖(15)之间电绝缘的第一绝缘部件(20);用于固定在自外壳(14)穿出的电流接线头(12)上以密封电流接线头(12)与盖(15)之间间隙(22)的外壳密封机构(21);用于至少部分在外壳(14)外定位在外壳密封机构(21)与盖(15)之间以实现外壳密封机构(21)与盖(15)之间电绝缘的第二绝缘部件(23)。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部件组合体(100),具有气体容器(11)和固定在其上的根据本发明的转接头组件(10a;10b;10c;10d;10e;10f)。10f)。10f)。


技术研发人员:

贝恩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雷诺股份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4.01

技术公布日:

2023/1/30

本文发布于:2023-03-30 22:4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28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流   接线   部件   外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