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
增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发动机增压器的润滑技术。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研发动机增压机型不断增多,增压器作为发动机的关重零部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压发动机可以大大提升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但是也面临着润滑、冷却的问题。这就需要在试验验证中,测试增压器润滑油流量,从而评估增压器润滑功能。
3.现有测试方法可以通过在增压器进油管路中串入流量计进行测试,但是由于增压器进油压力较大,
机油温度较高,连接管路容易产生安全风险,同时串入流量计后管路延长会影响增压器进口机油压力,导致测试结果失真,该方法不可行。如果在增压器回油管路中串入流量计进行测试,由于增压器回油管与曲轴箱联通,机油依靠重力回至油底壳,直接串入流量计不影响增压器回油端油压,但是增压器回油含有大量气泡,且机油温度较低时机油粘度大,仅仅依靠重力不能匀速回流至油底壳,这样测量的润滑油流量值受气泡、机油粘度变化而不精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器机油流量测量装置,以解决增压器中的机油含有气泡导致现有的测量方式存在结果失真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增压器机油流量测量装置,包括油气分离器,
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入口与增压器连通,使得增压器的机油能够流入所述油气分离器中,所述油气分离器的液体出口与机油流量
测量仪相连通,使得所述机油流量测量仪能够测量油气分离器内机油的流量。
7.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设置油气分离器,能够将增压器流出的机油中的气体分离,然后再对分离后的机油进行测量,减小了增压器进口机油压力,避免温度角度时,由于存在气泡导致机油粘度较高,进而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率。
8.进一步,所述油气分离器与机油流量测量仪之间设有变量泵,所述油气分离器、变量泵与机油流量测量仪依次连通。
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设置变量泵的方式,能够调整分离气体后的机油流出的速度。
10.所述油气分离器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油气分离器内机油的液位。
11.进一步,所述变量泵和液位传感器均与变量控制台电连接,使得所述变量控制台能够根据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测量结果调整所述变量泵的泵速。
12.进一步,所述机油流量测量仪的出油口与油底壳相连通。
13.进一步,所述机油流量测量仪流出的机油在油底壳机油液位以下的位置流入所述油底壳。
14.进一步,述油气分离器的气体出口与发动机曲轴箱相连通。
15.进一步,所述变量泵控制台还设有pid控制器,使得所述油气分离器中的机油的液位值固定为预设值。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油气分离器,将待测量的机油中的气体分离,可在发动机实验中测量增压器润滑油流量,提高了测量的准确率,并有效降低风险,有助于验证增压器的润滑系统,对改善增压器性能,减少增压器故障率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发动机曲轴箱;2-增压器;3-油气分离器;4-液位传感器;5-变量泵;6-机油流量测量仪;7-变量泵控制台;8-油底壳。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22.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增压器机油流量测量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油气分离器3、液位传感器4、变量泵5、机油流量测量仪6、变量泵控制台7。
23.如图1所示,油气分离器3与增压器2的出油口连通,含气泡的机油通过管路从油气分离器3的上部的入口流入,含气泡的机油在油气分离器3内进行油气分离,密度较大的机油流向油气分离器3的下部,从下部的液体出口流出,密度较小的气体升至油气分离器3的上部,通过油气分离器3顶部的气体出口,通过管道回流至发动机曲轴箱1中。
24.液位传感器4安装在油气分离器3侧面,液位传感器4通过油气分离器3中分离后机油液位的变化,产生电信号,用于测量油气分离器3中的机油的液位。油气分离器3、变量泵5、机油流量测量仪6依次连通,变量泵5的进油口与油气分离器3下部的出油口通过管路相连,变量泵5的出油口与机油流量仪6的进油口通过管路相连,机油流量仪6所测试结果既为增压器润滑油流量。机油流量仪6的出油口与油底壳8通过管路相连。机油流量仪6与油底壳8的连接点设置为油底壳机油液位以下,可以将避免流入的机油影响发动工作状态。
25.液位传感器4和变量泵5均与变量泵控制台7电连接,液位传感器4信号传输至变量泵控制台7,变量泵控制台7输出控制信号到变量泵5,变量泵5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调节泵的运转速度,从而调节油气分离器3中的机油液位。
26.变量泵控制台7还设有pid控制器,可以更精准将油气分离器3中的机油液位固定
在预设值。
27.按照图1所示,将管路连接完成后,启动发动机检查机油是否能够顺畅的回流到油底壳8,若一切正常,可以进行测试。
28.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增压器机油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入口与增压器连通,使得增压器的机油能够流入所述油气分离器中,所述油气分离器的液体出口与机油流量测量仪相连通,使得所述机油流量测量仪能够测量油气分离器内机油的流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机油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与机油流量测量仪之间设有变量泵,所述油气分离器、变量泵与机油流量测量仪依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器机油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油气分离器内机油的液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压器机油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量泵和液位传感器均与变量控制台电连接,使得所述变量控制台能够根据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测量结果调整所述变量泵的泵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机油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流量测量仪的出油口与油底壳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压器机油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流量测量仪流出的机油在油底壳机油液位以下的位置流入所述油底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机油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的气体出口与发动机曲轴箱相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压器机油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量控制台还设有pid控制器,使得所述油气分离器中的机油的液位值固定为预设值。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压器机油流量测量装置,包括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入口与增压器连通,使得增压器的机油能够流入所述油气分离器中,所述油气分离器的液体出口与机油流量测量仪相连通,使得所述机油流量测量仪能够测量油气分离器内机油的流量。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油气分离器,将待测量的机油中的气体分离,可在发动机实验中测量增压器润滑油流量,提高了测量的准确率,并有效降低风险,有助于验证增压器的润滑系统,对改善增压器性能,减少增压器故障率有重要意义。少增压器故障率有重要意义。少增压器故障率有重要意义。
技术研发人员:
向垒 郝栋 钱力 李小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19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