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前
信号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前装式前信号灯
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新造车势力的不断发展,灯具外观作为汽车外饰的重要部分,造型对灯具设计也越来越重视,造型越来越富有个性化,导致安装方式与结构与传统结构差异较大。
3.传统前信号灯总成尺寸与重量较小,造型一般为长条形,且y向尺寸≤300mm,布置于前保下方装饰处,集成于昼间行驶灯与前位置灯功能,单面罩与反射碗的结构形式,采用线下分装,由后向前通过套环定位与紧固螺钉的方式装入前保总成中,因单面罩模具变形小,且总成尺寸小,匹配易得到保证。
4.但面对如今个性化的造型,前信号灯尺寸多采用较大尺寸,传统的结构与安装方式已不适用,目前新车势力为解决此问题,多采用前端模块的方案,即将个性化前信号灯、前保与格栅模块均安装于前端支架上,组成前端模块总成,最后固定于车身钣金上。
5.此方案各外观件的技术方案相对简单,均可布置于前端支架上,但前端支架因总成尺寸大导致整车成本较高。
6.所以,一种不使用前端支架,就可以装配在整车上的前信号灯结构是现在所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自身在整车上装配的前信号灯结构。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9.一种前装式前信号灯结构,包括灯壳,
所述灯壳端部设有灯饰圈;所述灯壳上设有
插销结构;所述插销结构包括设置在灯壳上的插销板。
10.所述插销板通过连接翻边与灯壳相连接。
11.所述连接翻边倾斜布置。
12.所述插销板端部设有导向斜面。
13.所述前保和格栅上设有多个定位沉槽;每个所述插销结构对应有一个定位沉槽。
14.所述灯饰圈与灯壳呈间隔分布;所述灯饰圈外侧面与灯壳内壁之间形成装配间隙,所述装配间隙不大于0.5mm。
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装式前信号灯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灯饰圈与灯壳的配合,使得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前信号灯结构为前装式结构,方便了前信号灯结构的装配,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灯壳上设有插销结构,方便灯壳与相邻前保有格栅之间的连接装配。
附图说明
17.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信号灯与前保与格栅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插销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沉槽的结构示意图。
22.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23.1、前保,2、格栅,3、前信号灯结构,31、灯壳,32、灯饰圈,33、插销结构,331、连接翻边,332、插销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5.一种前装式前信号灯结构,包括灯壳31,所述灯壳31端部设有灯饰圈32;所述灯壳31上设有插销结构33;所述插销结构33包括设置在灯壳31上的插销板33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装式前信号灯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插销结构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前信号灯结构3为前装式结构,方便了前信号灯结构3的装配,另外,本发明灯饰圈32与灯壳31的配合,在实际布置时,两者之间间隙较小,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离作用,避免过多的热量跑到前信号灯前方,继而避免前信号等容易出现起雾等现象。
26.在实际布置是,本发明涉及的前信号灯处理具有灯饰圈以及灯壳外,还有灯罩以及led灯体等,因为本发明的创新点不在前信号灯其他部件上,所以本发明只是着重陈述了灯饰圈和灯壳结构。
27.具体,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前信号灯结构3是一种前装前信号灯的设计方案;这里前装能够实现的基础是本发明涉及了插销结构,通过插销结构,使得前信号灯装配时可以从前方进行灯体的装配,极大的方便了前信号灯的装配,并且方便了后续的更换。
28.另外,本发明的前信号灯因y向尺寸较小且需实现动态点亮的效果,采用双灯壳31结合厚壁件的方案,灯饰圈32与灯壳31间隔0.5mm,将前信号灯热量阻隔于灯后方,避免起雾现象的发生;本前信号灯从上至下将前保1与格栅2分开,z向尺寸达480mm,改变传统背装方案,采用前装方案;所述前信号灯两侧与前保1、格栅2均存匹配关系,且处于外观正视区域,故在前保1、格栅2侧,均匀布置c型插槽结构保证匹配均匀性。
29.在本发明中灯饰圈呈一个t字型结构,前端与灯壳内壁配合,后侧通过螺钉等结构与灯壳框架相连接。
30.具体,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灯壳31上设有插销结构33;所述插销结构33包括设置在灯壳31上的插销板332;本实用新型通过插销板332的设置,方便了灯壳31与前保1和格栅2连接的便捷性;另外,通过插销结构的设置,可以实现前信号灯的前装操作,极大的降低了前信号灯的装配效率。
31.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插销板332通过连接翻边331与灯壳31相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翻边331的设置,方便了插接板在灯壳31上的布置,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翻边331倾斜布置;连接翻边331起到很好的过度作用,方便后续插接板与前保1和格栅2的插接定位,同时倾斜布置的连接翻边331还具有很好的避让作用,避免连接翻边331与灯壳31发生干涉。
32.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插销板332端部设有导向斜面3311;导向斜面3311的设置,起到很好导向作用,方便插销板332在前保1和格栅2上的插接。
33.在本实用新型中插销结构与前保或者格栅上的凸起块1-2相互卡接,实现插销结构与前保以及格栅之间的连接。
34.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前保1和格栅2上设有多个定位沉槽3-1;每个所述插销结构33对应有一个定位沉槽3-1;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沉槽3-1的设置,起到很好的定位作用,保证前信号灯与前保1与格栅2位置装配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5.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灯饰圈32与灯壳31呈间隔分布;所述灯饰圈32外侧面与灯壳31内壁之间形成装配间隙,所述装配间隙不大于0.5mm;灯具的热量集中于前信号灯后方,间隙小可避免热量进入前部引起灯壳31起雾现象。
36.具体;
37.本实用新型在满足y向尺寸小且从上至下贯穿前保1与格栅2的个性化造型需求的前提下,提供了一种前装前信号灯的设计方案。
3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装式前信号灯结构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前装式前信号灯结构3因y向尺寸较小且需实现动态点亮的效果,采用双灯壳31结合厚壁件的方案,灯饰圈32与灯壳31间隔0.5mm,将前信号灯热量阻隔于灯后方,避免起雾现象的发生。
39.本前信号灯从上至下将前保1与格栅2分开,z向尺寸达480mm,改变传统背装方案,采用前装方案。
40.所述前信号灯两侧与前保1、格栅2均存匹配关系,且处于外观正视区域,故在前保1、格栅2侧,均匀布置c型插槽结构(上述定位沉槽结构)保证匹配均匀性。
41.具体,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前保1与格栅2先连接固定,前信号灯通过前装方式固定于前保1格栅2总成。
42.因前信号灯y向尺寸较小,仅31mm,故灯内空间布局紧凑,如图所示,前信号灯饰圈32与前信号灯壳31体间隙布局0.5mm,灯具的热量集中于前信号灯后方,间隙小可避免热量进入前部引起灯壳31起雾现象。
43.如图所示,为保证前信号灯与前保1与格栅2的间隙均匀性,于两侧均匀间隔布置匹配结构,在前保1与格栅2上布置定位沉槽3-1,前信号灯于壳体周边布置有插销结构33,通过该结构可有效保证与前保1及格栅2间隙匹配的均匀性;同时定位沉槽起到很好的侧向限位作用,避免了灯壳在前保以及格栅上的晃动。
44.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前装式前信号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壳,所述灯壳端部设有灯饰圈;所述灯壳上设有插销结构;所述插销结构包括设置在灯壳上的插销板;所述插销板通过连接翻边与灯壳相连接;所述连接翻边倾斜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装式前信号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板端部设有导向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装式前信号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信号灯结构安装在前保与格栅上;所述前保和格栅上设有多个定位沉槽;每个所述插销结构对应有一个定位沉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装式前信号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饰圈与灯壳呈间隔分布;所述灯饰圈外侧面与灯壳内壁之间形成装配间隙,所述装配间隙不大于0.5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前信号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前装式前信号灯结构,包括灯壳,所述灯壳端部设有灯饰圈;所述灯壳上设有插销结构;所述插销结构包括设置在灯壳上的插销板;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装式前信号灯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灯饰圈与灯壳的配合,使得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前信号灯结构为前装式结构,方便了前信号灯结构的装配,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灯壳上设有插销结构,方便灯壳与相邻前保有格栅之间的连接装配。连接装配。连接装配。
技术研发人员:
肖星 徐青 王存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8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