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太阳能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太阳能充电桩。


背景技术:



2.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现在也存在一些太阳能的充电桩,通过太阳能板的发电,为充电桩进行充电,但是传统的太阳能板多直接固定安装在充电桩顶部,周边的环境变化较大情况下,如树木的生长,可能对太阳能板造成遮挡,影响发电效果,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太阳能充电桩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太阳能充电桩,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桩体,所述桩体侧面开设有安放槽,所述安放槽的内腔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安放槽的内腔前侧面固定安装有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桩体的上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腔下表面开设有动力槽,所述动力槽的内部安装有旋转单元,所述旋转单元包括电机安装槽、电机、蜗杆、传动轴和蜗轮,所述电机安装槽开设于桩体的外侧面一端,所述电机固定安装于电机安装槽的内部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动力槽的内部与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蜗杆的另一端与动力槽的内腔侧面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动力槽的内腔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延伸至桩体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蜗轮固定安装于传动轴的外侧面中部,所述蜗轮与蜗杆配合啮合安装,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安装有倾斜单元,所述倾斜单元内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倾斜单元包括凸块、凹槽、转轴、安装板、转动杆、限位块、限位板和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槽,所述凸块固定安装于固定板的上表面前端,所述凹槽开设于凸块的上表面,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凹槽的内腔侧面两端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板与转轴配合转动安装,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槽,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槽与太阳能电池板配合安装,所述限位块均匀固定安装于安装板的下表面,所述转动杆固定安装于固定板的上表面,所述限位板与转动杆配合转动安装,通过拉动安装板,使安装板通过转轴于凹槽的内部进行转动调节,然后转动限位板,使限位板卡接于相邻的两块限位块之间,由此完成对安装板的配合固定。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顶端均匀安装有光照
度传感器,所述光照度传感器与单片机电性连接,通过光照度传感器可对安装板朝向方向的光照度进行检测。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放槽的内腔侧面开设有侧孔,所述蓄电池的外侧面安装有电线,所述电线的另一端经侧孔延伸至桩体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充电,所述充电分别与单片机和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桩体的外侧面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电线配合卡接安装,通过固定块可将电线和充电器配合安装于桩体的外部。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放槽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门轴,所述门轴的外侧面配合转动安装有侧门,所述侧门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侧面的外侧面对称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安放槽的外侧面对称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卡块配合卡接安装,通过与门轴配合转动安装的侧门可对安放槽进行封闭,进而可使本新型太阳能充电桩的使用安全性得到提升,通过把手可使侧门的转动调节更为便捷,通过卡块与卡槽的配合卡接安装可使侧门对安放槽的封闭效果更佳。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桩体的外侧面均匀固定安装有防护板,所述桩体的下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固定座,通过防护板可对桩体的外侧面进行防碰撞保护,通过固定座可提升桩体的安放稳定性。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桩体的上表面开设有旋转槽,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与旋转槽配合转动安装,通过旋转杆与旋转槽的配合转动安装可为固定板的旋转提供辅助支撑,进而使固定板的旋转更为稳定。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于固定板表面的倾斜单元可带动太阳能电池板进行角度倾斜,进而可使太阳能电池板与阳光的接触面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过安装于动力槽内部的旋转单元可带动固定板进行旋转,进而可使太阳能电池板的朝向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进而可提升太阳能电池板受阳光照射的时间,由此可使本新型太阳能充电桩内部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得到提升,通过光照度传感器可对安装板朝向方向的光照度进行检测,进而可使本新型太阳能充电桩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智能调整,从而可使本新型太阳能充电桩具备极强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立体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立体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a-a截面结构示意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6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结构示意图;
17.图7为本实用新型c-c截面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桩体、2单片机、3安放槽、4动力槽、5通槽、6旋转单元、61电机安装槽、62电机、63蜗杆、64传动轴、65蜗轮、7固定板、8倾斜单元、81凸块、82凹槽、83转轴、84安装板、85转动杆、86限位块、87限位板、88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槽、9太阳能电池板、10光照度传感器、11固定槽、12蓄电池、13侧孔、14电线、15充电、16固定块、17门轴、18侧门、19把手、20卡块、
21卡槽、22防护板、23固定座、24旋转槽、25旋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19.实施例1
20.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太阳能充电桩,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桩体1,桩体1侧面开设有安放槽3,安放槽3的内腔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槽11,固定槽11内固定安装有蓄电池12,安放槽3的内腔前侧面固定安装有单片机2,单片机2与蓄电池12电性连接,桩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通槽5,通槽5的内腔下表面开设有动力槽4,动力槽4的内部安装有旋转单元6,旋转单元6包括电机安装槽61、电机62、蜗杆63、传动轴64和蜗轮65,电机安装槽61开设于桩体1的外侧面一端,电机62固定安装于电机安装槽61的内部且电机62的输出轴延伸至动力槽4的内部与蜗杆63的一端固定连接,蜗杆63的另一端与动力槽4的内腔侧面转动连接,传动轴64的一端与动力槽4的内腔下表面转动连接,传动轴64的另一端延伸至桩体1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固定板7,蜗轮65固定安装于传动轴64的外侧面中部,蜗轮65与蜗杆63配合啮合安装,固定板7的上表面安装有倾斜单元8,倾斜单元8内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9,太阳能电池板9与蓄电池12电性连接,通过单片机2启动电机62,使电机62带动其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蜗杆63于动力槽4的内腔侧面进行转动调节,进而使蜗杆63带动其配合啮合安装的蜗轮65进行旋转,从而通过蜗轮65的旋转可使传动轴64于动力槽4的内腔下表面进行旋转,进而使与传动轴64固定连接的固定板7进行旋转,随着固定板7的旋转可通过倾斜单元8带动太阳能电池板9进行角度调整,进而可使太阳能电池板9的朝向与阳光的照射方向对应,提升太阳能电池板9的发电效率。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倾斜单元8包括凸块81、凹槽82、转轴83、安装板84、转动杆85、限位块86、限位板87和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槽88,凸块81固定安装于固定板7的上表面前端,凹槽82开设于凸块81的上表面,转轴83的两端分别与凹槽82的内腔侧面两端转动连接,安装板84与转轴83配合转动安装,安装板84的上表面开设有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槽88,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槽88与太阳能电池板9配合安装,限位块86均匀固定安装于安装板84的下表面,转动杆85固定安装于固定板7的上表面,限位板87与转动杆85配合转动安装,通过拉动安装板84,使安装板84通过转轴83于凹槽82的内部进行转动调节,然后转动限位板87,使限位板87卡接于相邻的两块限位块86之间,由此完成对安装板84的配合固定,从而完成对太阳能电池板9的倾斜角度调节。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安装板84的上表面顶端均匀安装有光照度传感器10,光照度传感器10与单片机2电性连接,通过光照度传感器10可对安装板84朝向方向的光照度进行检测,由此可提升本新型太阳能充电桩的操作智能性。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安放槽3的内腔侧面开设有侧孔13,蓄电池12的外侧面安装有电线14,电线14的另一端经侧孔13延伸至桩体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充电15,充电15分别与单片机2和蓄电池12电性连接,桩体1的外侧面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6,固定块16与电线14配合卡接安装,通过固定块16可将电线14和充电器15配合安装于桩体1的外部,由此可提升本新型太阳能充电桩的操作便捷性。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安放槽3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门轴17,门轴17的外侧面配合转动安装有侧门18,侧门18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把手19,侧面18的外侧面
对称固定安装有卡块20,安放槽3的外侧面对称开设有卡槽21,卡槽21与卡块20配合卡接安装,通过与门轴17配合转动安装的侧门18可对安放槽3进行封闭,进而可使本新型太阳能充电桩的使用安全性得到提升,通过把手19可使侧门18的转动调节更为便捷,通过卡块20与卡槽21的配合卡接安装可使侧门18对安放槽3的封闭效果更佳,从而可使本新型太阳能充电桩的操作便捷性及工作安全性得到提升。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桩体1的外侧面均匀固定安装有防护板22,桩体1的下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固定座23,通过防护板22可对桩体1的外侧面进行防碰撞保护,通过固定座23可提升桩体1的安放稳定性,由此可使本新型太阳能充电桩的操作安全性及安放稳定性均得到提升。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桩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旋转槽24,固定板7的下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旋转杆25,旋转杆25与旋转槽24配合转动安装,通过旋转杆25与旋转槽24的配合转动安装可为固定板7的旋转提供辅助支撑,进而使固定板7的旋转更为稳定,从而使本新型太阳能充电桩的工作稳定性得到提升。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光照传感器10对安装板84朝向方向的光照度进行检测,然后通过单片机2启动电机62,使电机62带动其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蜗杆63于动力槽4的内腔侧面进行转动调节,进而使蜗杆63带动其配合啮合安装的蜗轮65进行旋转,从而通过蜗轮65的旋转可使传动轴64于动力槽4的内腔下表面进行旋转,进而使与传动轴64固定连接的固定板7进行旋转,随着固定板7的旋转可通过倾斜单元8带动太阳能电池板9进行角度调整,进而可使太阳能电池板9的朝向与阳光的照射方向对应,之后通过拉动安装板84,使安装板84通过转轴83于凹槽82的内部进行转动调节,然后转动限位板87,使限位板87卡接于相邻的两块限位块86之间,由此完成对安装板84的配合固定,从而完成对太阳能电池板9的倾斜角度调节,提升太阳能电池板9的发电效率,当需要充电时,将充电15取下,然后通过单片机2启动充电器15,由此完成本新型太阳能充电桩的充电工作。
28.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广泛使用的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光照度传感器10的型号为osa-4。
29.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30.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太阳能充电桩,包括桩体(1),所述桩体(1)侧面开设有安放槽(3),所述安放槽(3)的内腔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槽(11),所述固定槽(11)内固定安装有蓄电池(12),所述安放槽(3)的内腔前侧面固定安装有单片机(2),所述单片机(2)与蓄电池(12)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通槽(5),所述通槽(5)的内腔下表面开设有动力槽(4),所述动力槽(4)的内部安装有旋转单元(6),所述旋转单元(6)包括电机安装槽(61)、电机(62)、蜗杆(63)、传动轴(64)和蜗轮(65),所述电机安装槽(61)开设于桩体(1)的外侧面一端,所述电机(62)固定安装于电机安装槽(61)的内部且所述电机(62)的输出轴延伸至动力槽(4)的内部与蜗杆(6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蜗杆(63)的另一端与动力槽(4)的内腔侧面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64)的一端与动力槽(4)的内腔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64)的另一端延伸至桩体(1)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固定板(7),所述蜗轮(65)固定安装于传动轴(64)的外侧面中部,所述蜗轮(65)与蜗杆(63)配合啮合安装,所述固定板(7)的上表面安装有倾斜单元(8),所述倾斜单元(8)内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9),所述太阳能电池板(9)与蓄电池(12)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单元(8)包括凸块(81)、凹槽(82)、转轴(83)、安装板(84)、转动杆(85)、限位块(86)、限位板(87)和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槽(88),所述凸块(81)固定安装于固定板(7)的上表面前端,所述凹槽(82)开设于凸块(81)的上表面,所述转轴(83)的两端分别与凹槽(82)的内腔侧面两端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板(84)与转轴(83)配合转动安装,所述安装板(84)的上表面开设有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槽(88),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槽(88)与太阳能电池板(9)配合安装,所述限位块(86)均匀固定安装于安装板(84)的下表面,所述转动杆(85)固定安装于固定板(7)的上表面,所述限位板(87)与转动杆(85)配合转动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84)的上表面顶端均匀安装有光照度传感器(10),所述光照度传感器(10)与单片机(2)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放槽(3)的内腔侧面开设有侧孔(13),所述蓄电池(12)的外侧面安装有电线(14),所述电线(14)的另一端经侧孔(13)延伸至桩体(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充电(15),所述充电(15)分别与单片机(2)和蓄电池(12)电性连接,所述桩体(1)的外侧面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6),所述固定块(16)与电线(14)配合卡接安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放槽(3)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门轴(17),所述门轴(17)的外侧面配合转动安装有侧门(18),所述侧门(18)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把手(19),所述侧门(18)的外侧面对称固定安装有卡块(20),所述安放槽(3)的外侧面对称开设有卡槽(21),所述卡槽(21)与卡块(20)配合卡接安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的外侧面均匀固定安装有防护板(22),所述桩体(1)的下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固定座(2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旋转槽(24),所述固定板(7)的下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旋转杆(25),所述旋转杆(25)与旋转槽(24)配合转动安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太阳能充电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侧面开设有安放槽,本新型太阳能充电桩通过安装于固定板表面的倾斜单元可带动太阳能电池板进行角度倾斜,进而可使太阳能电池板与阳光的接触面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过安装于动力槽内部的旋转单元可带动固定板进行旋转,进而可使太阳能电池板的朝向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进而可提升太阳能电池板受阳光照射的时间,由此可使本新型太阳能充电桩内部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得到提升,通过光照度传感器可对安装板朝向方向的光照度进行检测,进而可使本新型太阳能充电桩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智能调整,从而可使本新型太阳能充电桩具备极强的适用性。本新型太阳能充电桩具备极强的适用性。本新型太阳能充电桩具备极强的适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

赵水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洛阳市胶得利新材料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2022.08.20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3-03-30 18:44: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23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太阳能   电池板   表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