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凝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气凝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凝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2.20世纪30年代,kistler研究出世界首例气凝胶;气凝胶,是一种固体物质形态,由胶体粒子或高聚物分子相互聚结构成纳米多孔网络结构,并在孔隙中充满气态分散介质的一种高分散固态材料,也是现有材料中密度很小的固体之一,其具有超低密度、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导热系数极低及低介电常数等优异等性能,在超级隔热材料、隔音材料、粒子探测器、低介电常数气凝胶薄膜、惯性靶向材料、油及重金属吸附、储油、储存气体、催化剂载体、超级电容器及过滤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目前业内对二氧化硅气凝胶,交联聚合物气凝胶,金属泡沫、热解碳材料及纤维素气凝胶等各类气凝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3.气凝胶的种类很多,有硅系、碳系、硫系、金属氧化物系或金属系等等,常见的气凝胶为硅系气凝胶,二氧化硅气凝胶作为隔热防火材料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和耐环境稳定性,导热系数低达17~21mw
·
m-1
·
k-1
。通常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但在凝胶老化和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收缩,极易造成凝胶的开裂,导致块状气凝胶成品率不高,且机械性能差、易碎,只能借助纤维布等材料进行增强增韧,严重阻碍气凝胶的商业化进程。
4.与传统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相比,由腈纶/二氧化硅纳米纤维、碳纳米管、纤维素纳米纤维等各种聚合物纳米纤维制备的气凝胶,其交联、互穿混合网络结构使气凝胶的机械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比如机械强度和韧性。例如,纤维素气凝胶储能模量最高可达1.6gpa;然而针对此种复合体系,纳米纤维的固有机械强度不高限制了气凝胶的整体物理化学稳定性及机械性能,并且传统的研究方法较为复杂,且不耐高温;石墨烯、碳纳米管或全碳气凝胶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和热稳定性,但该体系的气凝胶机械性强度不高。
5.聚合物气凝胶轻质、柔性、易于加工使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常见的聚合物气凝胶材料包括酚醛(rf)、聚苯乙烯(ps)及聚酰亚胺(pi)气凝胶等。例如:2010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在室温下边用pmda与4,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原料,通过异氰酸醋法合成出了pi气凝胶。但是现有的制备pi气凝胶的方法仍然存在以下几个缺陷:过程产物聚酰胺酸在存放过程中会迅速降解,导致其分子量降低,最终影响聚酰亚胺气凝胶的性能;此外,现有技术制备的交联型pi气凝胶的密度普遍较高,增加了气凝胶的成本,且同时隔热性能较低,难以达到气凝胶隔热基础材料的要求。
6.从另一方面上看,锂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但是电池在发生热失控时喷射火焰温度可高达1200℃,热量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扩散等方法传递至整个电池包后会导致整个电池包起火、爆炸,严重危害乘客人身安全。因此,需要对电动汽车的电池包进行防火隔热设计;另外电池包起火时,火焰冲击力达到1mpa,现有的电池防护材料很难兼顾防火、隔热和抗冲击要求,一旦电池发生失火,缺少可靠的防火材料进行隔离,不能有效遏制火情。
7.目前国内外有很多专利对防火阻燃硅胶进行了研究;如cn102399445a采用无机阻燃剂制备了阻燃vo级别的有机硅防火电子灌封胶,但该灌封胶无法长时间耐1200℃高温的灼烧且对基材无粘结性;再如cn109468058a通过纳米改性聚硅氧烷低聚物制备了对基材粘结强度高的防火有机硅材料,但依然无法在1200℃高温下抗住火烧;再如cn103059725a采用苯甲基硅树脂和成瓷填料制备了在高温下形成竖硬陶瓷层的有机硅材料,但该材料密度大,无法满足轻量化需求,虽然可以耐1200℃高温灼烧,但隔热性能不好,依然无法隔离热失控带来的热量的传递;cn112500789a公布了一种延缓锂电池热扩散用的防火隔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防火隔热涂料密度低,适合轻量化需求,且能耐1500℃火烧2h,但是该涂层需要在湿膜状态下工作,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cn 110265746a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锂电池的功能性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是将一定比例的三聚氰胺、四溴双酚、六氯环三磷腈、磷酸酯、聚磷酸铵、氯化铵、氢氧化铝等经过球磨后放入模具压制成型,装入袋体中制成,该类隔热材料是利用相变物质吸收电池起火时产生的热量,但并不能提供结构强度和很好的绝热效果,且不能满足轻量化需求。
8.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凝胶复合材料,所述的气凝胶复合材料具有高隔热防火性能,能够用于锂离子电池包体组分,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10.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1.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气凝胶复合材料在隔热材料和/或防火材料和/或电池防护材料方面的用途。
12.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3.一种气凝胶复合材料,所述气凝胶复合材料包括聚合物气凝胶和无机纳米气凝胶;
14.其中,所述聚合物气凝胶为包括芳纶、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聚酰亚胺中至少一种制得的气凝胶;所述无机纳米气凝胶包括二氧化硅气凝胶。
15.优选地,所述气凝胶复合材料呈现固态,具有柔性,可以任意地控制材料形状;
16.优选地,所述气凝胶复合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其中,所述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孔隙度》99.5%,和/或,所述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孔径为10nm~200nm。
17.如上所述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8.(1)将聚合物分散液通过相转化法制得聚合物湿凝胶,将所述聚合物湿凝胶通过冷冻干燥法和/或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得到聚合物气凝胶;
19.(2)将硅溶胶添加至所述聚合物气凝胶;
20.(3)将步骤(2)所的混合胶抽真空至,使所述硅溶胶完全渗透至所述聚合物湿凝胶中,然后静置直到完全凝胶化,依次经过老化处理、表面疏水性处理,而后得到气凝胶复合材料。
21.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聚合物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聚合物与溶剂按比例充分混合,在室温干燥的条件下持续搅拌144h~192h,得到聚合物分散液;其中,所述聚合物包括芳纶、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聚酰亚胺中至少一种。
22.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相转化法包括:将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浸入第二溶剂中以发生溶剂交换;
23.更优选地,所述相转化法重复进行1~3次。
24.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硅溶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正硅酸乙酯、乙醇与去离子水充分混合,而后通过盐酸调节ph至2~3,得到所述硅溶胶;
25.更优选地,在进行步骤(2)前还包括:通过氨水将所述硅溶胶的ph调节至5~7。
26.优选地,在步骤(3),所述老化处理包括:在封闭条件下静置1h~4h,而后加入无水乙醇,在水浴条件下密封静置4h~6h。
27.优选地,所述表面疏水性处理包括:在50℃~80℃下加入正己烷以进行溶剂置换;优选地,所述溶剂置换的时间为2h~6h,所述溶剂置换共进行1~4次。
28.优选地,在步骤(3)后还包括干燥处理;
29.更优选地,所述干燥处理包括:在50℃~70℃下干燥0.5h~2h,而后升温至70℃~90℃下干燥1h~4h,最后升温至90℃~120℃下干燥0.5h~2h;和/或,所述干燥处理包括: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法进行干燥。
30.如上所述的气凝胶复合材料在隔热材料和/或防火材料和/或电池防护材料方面的用途。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气凝胶复合材料中无机纳米气凝胶渗透并均匀填充至聚合物气凝胶的间隙中,使气凝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隔热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可以用于工程防火材料或锂离子电池包体等多领域。本发明的气凝胶比传统气凝胶具有更低的导热系数,更高的耐热温度,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为本发明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热重分析曲线图;
3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热重分析曲线图;
3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热重分析曲线图;
37.图5为本发明试验例2的方法示意图;
38.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隔热性能曲线图;
39.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隔热性能曲线图;
40.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隔热性能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42.本发明是通过如下实施方式进行的:
43.一种气凝胶复合材料,所述气凝胶复合材料包括聚合物气凝胶和无机纳米气凝胶;其中,所述聚合物气凝胶为包括芳纶、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聚酰亚胺中至少一种制得的气凝胶;所述无机纳米气凝胶包括二氧化硅气凝胶。
44.图1提供了本发明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中所述无机纳米气凝胶均匀分散在所述聚合物气凝胶的间隙中。
45.如上所述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6.(1)将聚合物分散液通过相转化法制得聚合物湿凝胶,将所述聚合物湿凝胶通过冷冻干燥法和/或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得到聚合物气凝胶;
47.(2)将硅溶胶添加至所述聚合物气凝胶;
48.(3)将步骤(2)所的混合胶抽真空,使所述硅溶胶完全渗透至所述聚合物湿凝胶中,然后静置直至完全凝胶化,依次经过老化处理、表面疏水性处理,而后得到气凝胶复合材料。
4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地包括如下步骤:
50.(1)将聚合物与溶剂按比例充分混合,在室温干燥的条件下持续搅拌144h~192h,得到聚合物分散液;其中,所述聚合物包括芳纶、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聚酰亚胺中至少一种;
51.(2)将所述聚合物分散液通过相转化法,即将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浸入第二溶剂中以发生溶剂交换并制得聚合物湿凝胶,将所述聚合物湿凝胶先冷冻干燥法和/或乙醇置换法去除水分,而后通过二氧化碳超临界法制备得到疏松多孔的聚合物气凝胶;
52.(3)将正硅酸乙酯、乙醇与去离子水充分混合,而后通过盐酸调节ph至2~3,得到所述硅溶胶;通过氨水将所述硅溶胶的ph调节至6~10;
53.(4)将硅溶胶添加至所述聚合物气凝胶;
54.(5)将步骤(4)所的混合胶抽真空,使所述硅溶胶完全渗透至所述聚合物湿凝胶中,然后静置直至完全凝胶化,在封闭条件下老化1h~4h,而后加入无水乙醇,在水浴条件下密封老化4h~6h;
55.(6)在50℃~80℃下加入正己烷以进行溶剂置换1~4次,而后在50℃~70℃下干燥0.5h~2h,而后升温至70℃~90℃下干燥1h~4h,最后升温至90℃~120℃下干燥0.5h~2h,得到所述气凝胶复合材料。
5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1)中,当所述聚合物为芳纶1414(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时,所述溶剂包括二甲基亚砜和氢氧化钾;
5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1)中,当所述聚合物为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时,所述溶剂包括甲基磺酸和三氟乙酸;
5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1)中,当所述聚合物为聚酰亚胺(pi)时,所述溶剂包括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
5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1)中,所述聚合物和溶剂的质量比1:(8~12);作为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聚合物和溶剂的质量比1:10。
6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2)中,当所述聚合物为芳纶1414(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时,所述第二溶剂包括去离子水;作为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去离子水的温度为4℃~18℃;
6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2)中,当所述聚合物为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时,所述第二溶剂包括异丙醇;作为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异丙醇的温度为-40℃;作为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通过所述异丙醇实现所述相转化后,还包括用去离子水浸泡以洗去所述异丙醇的步骤;
6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2)中,当所述聚合物为聚酰亚胺(pi)时,所述第二溶剂包括去离子水;作为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去离子水的温度为10℃。
6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3)中,所述正硅酸乙酯、所述乙醇与所述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5:17:1.6。
6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4)中,所述硅溶胶与所述聚合物气凝胶的体积比为1:1。
65.实施例1
66.步骤一:将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纤维(美国杜邦,k49)加入到二甲基亚枫(dmso)和氢氧化钾(koh)的混合溶剂中,在室温干燥的条件下搅拌一周,形成质量分数10wt%的ppta溶液。
67.步骤二:将上述溶液加入模具中,并在真空下脱泡。
68.步骤三:将溶液连同模具一起浸没到去离子水中,使发生溶剂交换,在此过程中ppta发生相转化固化并形成湿凝胶;该步骤重复3次,使得dmso和koh充分洗出。
69.步骤四:冷冻干燥,然后利用二氧化碳超临界工艺干燥,得到疏松多孔的ppta气凝胶。
70.步骤五:将7个体积份的正硅酸乙酯(teos)、17个体积份的乙醇、1.92个体积份的去离子水在搅拌条件混合,并通过盐酸溶液将ph值调节到3,搅拌6.5小时,使前驱体充分水解。
71.步骤六:将氨水逐滴加入到步骤五的溶液中,调节ph值至7.3,得到硅溶胶;快速搅拌硅溶胶2分钟后,迅速加入到盛有ppta气凝胶的模具中,并抽真空,使溶液快速充分渗透到ppta气凝胶孔隙中,待其完全凝胶后,加盖保鲜膜,形成密封环境,室温静置老化2小时。
72.步骤七:加入无水乙醇,并在60℃条件下密封老化5小时。
73.步骤八:以正己烷作为溶剂置换剂,在60℃下进行溶剂置换,每4小时置换一次,共进行2次。
74.步骤九:用真空烘箱对所得到的样品进行干燥,干燥条件为60℃,时间1小时,然后升至80℃干燥2小时,最后升至100℃干燥1小时,最终得到ppta/sio2复合气凝胶。
75.实施例2
76.步骤一:将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纤维(中科金绮pbo hm)加入到甲基磺酸(msa)和三氟乙酸(tfa)的混合溶剂中,在室温干燥的条件下搅拌一周,形成质量分数1wt%的pbo溶液。
77.步骤二:将上述溶液经过真空脱泡后加入到模具中。
78.步骤三:将溶液连同模具一起浸没入温度为-40℃的异丙醇中处理4小时,使发生溶剂交换,在此过程中pbo发生相转化固化并形成湿凝胶,该过程重复2次。
79.步骤四:用大量去离子水浸泡清洗pbo湿凝胶,该步骤重复3次,使得异丙醇充分洗出。
80.步骤五:后利用二氧化碳超临界工艺干燥,得到疏松多孔的pbo气凝胶。
81.步骤六:将5个体积份的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17体积份的乙醇、1.6体积份的去离子水在搅拌条件混合,并加入浓盐酸溶液,将ph值调节到2.0,搅拌50分钟,使前驱体充分水解。
82.步骤七:将氨水逐滴加入到溶液中,调节ph值至7,得到硅溶胶;将硅溶胶快速搅拌2分钟后,迅速加入到盛有pbo气凝胶的模具中,并抽真空,使溶液快速充分渗透到pbo气凝胶孔隙中,待其完全凝胶后,加盖保鲜膜,形成密封环境,室温静置老化2小时。
83.步骤八:加入无水乙醇,并在60℃条件下密封老化5小时。
84.步骤九:以正己烷作为溶剂置换剂,在60℃下进行溶剂置换,每4小时置换一次,共进行2次。
85.步骤十:用真空烘箱对所得到的样品进行干燥,干燥条件为60℃,时间1小时,然后升至80℃干燥2小时,最后升至100℃干燥1小时,最终得到pbo/sio2复合气凝胶。
86.实施例3
87.步骤一:将聚酰亚胺(pi)(长春高琦,轶纶95)纤维加入到浓硫酸中,在室温干燥的条件下搅拌一周,形成质量分数1wt%的pi溶液。
88.步骤二:将上述溶液真空脱泡,后加入模具中。
89.步骤三:将溶液连同模具一起浸没到40倍质量,温度为10℃的去离子水中处理4小时,使发生溶剂交换,在此过程中pi发生相转化固化并形成湿凝胶,该过程重复3次。
90.步骤四:然后利用二氧化碳超临界工艺干燥,得到疏松多孔的pi气凝胶。
91.步骤五:将3个体积份的正硅酸乙酯(teos)、17个体积份的乙醇、1.6个体积份的去离子水在搅拌条件混合,并加入盐酸溶液,将ph值调节到2.4,搅拌3小时,使前驱体充分水解。
92.步骤六:将稀氨水逐滴加入到溶液中,调节ph值至6.6,得到硅凝胶;将硅凝胶快速搅拌2小时后,加入到盛有pi气凝胶的模具中,并抽真空,使溶液快速充分渗透到pi气凝胶孔隙中,待其完全凝胶后,加盖保鲜膜,形成密封环境,室温静置老化2小时。
93.步骤七:加入无水乙醇,并在60℃条件下密封老化5小时。
94.步骤八:以正己烷作为溶剂置换剂,在60℃下进行溶剂置换,每4小时置换一次,共进行2次。
95.步骤九:用真空烘箱对所得到的样品进行干燥,干燥条件为60℃,时间1小时,然后升至80℃干燥2小时,最后升至100℃干燥1小时,最终得到pi/sio2复合气凝胶。
96.试验例1导热性能测试
97.将实施例1~3中制得的复合气凝胶进行测试取样,每种复合气凝胶样品各取5个,制成500mm
×
500mm
×
10mm的体积大小。导热系数测试方法详见:gb/t32981-2016。各实施例中5个样品导热系数测试结果去平均值。
98.表1实施例导热系数统计
99.材料导热系数/(mw/m/k)空气25.0实施例117.9实施例216.5实施例321.2
100.此外,还对本发明实施例1~3所制得的复合气凝胶进行了热重分析,热重分析测试方法详见:gb/t 27761-2011。热重测试的结果如图2、图3、图4所示,可见本发明所制得的复合气凝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
101.试验例2隔热性能测试
102.将实施例1~3中制得的复合气凝胶进行测试取样;模拟测试极端火灾情况下复合气凝胶的高温耐火隔热性能,试验场景模拟如图5所示。使用丙烷/丁烷喷灯的火焰接触气凝胶一侧,火焰温度为1200℃。在复合气凝胶的另一侧用热电偶测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并用电脑记录、汇总温度数据,隔热性能测试的结果如图6、图7、图8所示,可见本发明所制得的复合气凝胶具有良好的隔热耐火性能。
103.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替换和修改。

技术特征:


1.一种气凝胶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凝胶复合材料包括聚合物气凝胶和无机纳米气凝胶;其中,所述聚合物气凝胶为包括芳纶、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制备得到;所述无机纳米气凝胶包括二氧化硅气凝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凝胶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凝胶复合材料为固态,且具有多孔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凝胶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孔隙度>99.5%,和/或,所述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孔径为10nm~200nm。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聚合物分散液通过相转化法制得聚合物湿凝胶,将所述聚合物湿凝胶通过冷冻干燥法和/或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得到聚合物气凝胶;(2)将硅溶胶添加至所述聚合物气凝胶;(3)将步骤(2)所的混合胶抽真空,使所述硅溶胶完全渗透至所述聚合物湿凝胶中,然后静置直至完全凝胶化,依次经过老化处理、表面疏水性处理,而后得到气凝胶复合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聚合物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聚合物与溶剂按比例充分混合,在室温干燥的条件下持续搅拌144h~192h,得到聚合物分散液;其中,所述聚合物包括芳纶、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聚酰亚胺中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相转化法包括:将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浸入第二溶剂中以发生溶剂交换;优选地,所述相转化法重复进行1~3次。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硅溶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正硅酸乙酯、乙醇与去离子水充分混合,而后通过盐酸调节ph至2~3,得到所述硅溶胶;优选地,在进行步骤(2)前还包括:通过氨水将所述硅溶胶的ph调节至5~7。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所述老化处理包括:在封闭条件下静置1h~4h,而后加入无水乙醇,在水浴条件下密封静置4h~6h;和/或,所述表面疏水性处理包括:在50℃~80℃下加入正己烷以进行溶剂置换;优选地,所述溶剂置换的时间为2h~6h,所述溶剂置换共进行1~4次。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后还包括干燥处理;优选地,所述干燥处理包括:在50℃~70℃下干燥0.5h~2h,而后升温至70℃~90℃下干燥1h~4h,最后升温至90℃~120℃下干燥0.5h~2h;和/或,所述干燥处理包括: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法进行干燥。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气凝胶复合材料在隔热材料和/或防火材料和/或电池防护材料方面的用途。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凝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涉及气凝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包括聚合物气凝胶和无机纳米气凝胶;其中,所述聚合物气凝胶为包括芳纶、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聚酰亚胺中至少一种制得的气凝胶;所述无机纳米气凝胶包括二氧化硅气凝胶。本发明的气凝胶复合材料中无机纳米气凝胶渗透并均匀填充至聚合物气凝胶的间隙中,使气凝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隔热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可以用于工程防火材料或锂离子电池包体等多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

郝晓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技术研发日:

2022.10.11

技术公布日:

2023/2/23

本文发布于:2023-03-30 17:50: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22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凝胶   所述   聚合物   步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