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F3/32 C02F3/10
1、一种生物浮岛框架,由具有漂浮能力、不可溶的材料制成单元 漂浮框架(1),其特征在于,由多个单元漂浮框架连接而成,单元 漂浮框架设有连续封闭边框(4),边框所围的中间处水平并列连接 有至少两层网片,各网片之间的距离H=50-200毫米,第一层网(2) 距水面距离h=1/4H-1/2H。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浮岛框架,其特征在于,网片设第一 层网(2)和第二层网(3),网目直径为5-20毫米,网孔形状为矩 形、菱形、圆形及多边形,由植物纤维、强化纤维、绳索、竹、藤 材料制成网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浮岛框架,其特征在于,单元漂浮框 架(1)的形状为矩形、菱形、圆形、三角形及多边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浮岛框架,其特征在于,边框(4)由 具有漂浮能力的不可溶的金属、PVC管、竹、木材、废旧轮胎及塑 料、橡胶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浮岛框架,其特征在于,各单元漂浮框 架(1)由金属丝、有机材料丝、绳索、竹、藤材料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利用植物、动物及微生物修复水体并美 化环境的装置,特别是生物浮岛框架。
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是目前我国湖泊、水库、河道等天然水体面临的最 严重的污染问题,我国湖泊中营养盐背景浓度异常高、营养盐来源多、 湖泊富营养化进展迅速,许多城市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富营养化问 题使水体丧失应有的功能,导致水生生态系统向不利于人类和自然的 方向演变,影响环境质量,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由于天然水体 区域广、面积大、地形复杂等因素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水质 治理工作的开展。
中国专利文献中已有关于浮床式水净化生物反应器 (03261038.6),环保生态浮水植物盘(02226225.3)、利用花卉植物 净化污水的技术(97107217.5)、浮床式污水净化装置(01142692.6)。 这些技术主要是适用于小型水体的处理,而且措施单一,成本较高, 难以适用于复杂的河道、湖泊等大型水体污染。
发明目的:
为了科学综合治理湖泊、河道、水库及池塘等大型水体的污染, 针对生物浮岛技术中浮岛水生植物特别是先锋植物—香根草的种植和 复合微生物挂膜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生物浮岛框架的技术方 案。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物浮岛框架,由具有漂浮能力、 不可溶的材料制成单元漂浮框架,其特征在于,由多个单元漂浮框架 连接而成,单元漂浮框架设有连续封闭边框,边框所围的中间处水平 并列连接有至少两层网片,各网片之间的距离H=50-200毫米,第一 层网距水面距离h=1/4H-1/2H。
生物浮岛结合了特种水生植物和复合微生物挂膜的技术,具体方 法为:首先进行浮岛植物的前期驯化和筛选,通过对各种水生植物在 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习性和生物量的测定,选择确定特定的水生植 物,其次将选择的水生植物种植到浮岛培养基质上,植物利用水体中 的营养进行生长繁殖,之后,在植物发达的根系上进行复合微生物生 物挂膜,在水体中建立微生物处理系统,从而达到吸收、转化及降解 水体中污染物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地主要作用是漂浮和支撑植物,同时具有较强的抗风 浪的能力,生物浮岛是以竹筏、封闭或填充泡沫PVC管、木材、废旧 轮胎或其它具有漂浮能力的不可溶环保材料作为单元漂浮框架的边 框,这样有利于环保,也可将废物再利用。浮岛框架内设有网片,第 一层网的作用是使每棵植物定位,下面的网是限制植物根的摆动范 围。为了不使植物的幼芽和嫩叶被浸泡腐烂,应使第一层网距水面有 一定距离,距离的大小是取决于植物的品种及植株的大小,通过调整 边框的浮力来实现。各层网片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根据不同植物的需要, 设计不同的层间距,网片之间的空间起到保护和支持植物根系的作用, 多层网使得生物浮岛在水中更加稳定,不易被浪掀翻,植物根系在两 层网之间相互交错,使各植物间连接牢固,栽种的植物不易倒伏。网 孔的形状和大小是根据所栽植物的需要而定。该技术在选材上应用天 然和环保材料作为漂浮载体,对水体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本实用新型 是采用通透的网片,不会产生对水体完全遮光的弊端,减少了浮岛与 水下生物产生光的竞争效应。选用的浮岛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在根 系周围将形成具有很多浮游动植物的生物圈,生物圈中的浮游动物具 有滤食藻类、悬浮颗粒物的作用,这进一步使水质得到改善。本实用 新型根据治理水体面积的不同将多个单元漂浮框架用金属丝、有机材 料丝、绳索、竹、藤材料连接为所需面积。单元漂浮框架的形状一般 为方形、圆形、根据需要也可为菱形、三角形、多边形及其它不规则 形状。采用本实用新型制作的浮岛便于植物生长,便于浮岛自身的维 护及安装固定,便于浮岛植物的维护,具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和一定 的景观效果。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河道、湖泊、水库、景观池塘、养 殖池塘等水体,且不受水域深浅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适用 方便、适应性强、造价低廉,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浮岛框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框架是矩形的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为框架是六边形的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3为框架是矩形的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4为多个矩形单元漂浮框架相连的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5为多个菱形单元漂浮框架相连的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水体治理的需要设计浮岛面积及形状,选用浮岛植物,设计 单元漂浮框架(1)的数量、形状。每个浮岛的单元漂浮框架可选一 种形状,也可选用多种形状。单元漂浮框架(1)的连续封闭边框(4) 由具有漂浮能力的不可溶的竹、木、PVC管、木材、废旧轮胎及塑料、 橡胶制成800*800毫米方形,或面积相当的菱形、圆形、三角形及多 边形。边框所围的中间处水平并列连接有两层网片或多层网片,上层 网(2)和下层网(3)之间的距离为50-200毫米,网片由金属、有 机材料、绳索、竹、藤材料制成网状结构,网目直径为5-20毫米, 网孔形状为矩形、菱形、圆形及多边形。可将多个单元漂浮框架用金 属丝、有机材料丝、绳索、竹、藤材料连接。
本文发布于:2023-03-30 14:43: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18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