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重款盆底肌康复器。
背景技术:
2.产后女性、更年期女性以及很多日常生活缺乏锻炼的女性,常常患有盆底肌松弛导致的各类疾患。盆底肌康复器,是帮助女性锻炼盆底肌的常用器具。其中主流的盆底肌康复器,
主体内部配置一定重量的
钢珠,通过使用者将康复器放入阴道中,采用配重法以及钢珠撞击阴道内壁刺激收缩的方法,达到锻炼盆底肌的效果。
3.但是,传统的盆底肌康复器,为了构建及支撑整个产品的外形,存放钢珠,内部均含有硬质塑胶壳体。整体触感硬实,放入阴道后舒适感差,且钢珠与壳体,容易在使用者活动时发出撞击声,造成使用者的尴尬。且硬胶壳体会阻挡碰撞力的传递,导致碰撞触感不明显,不能很好达到刺激盆底肌收缩的作用。
4.因此,发明一种配重款盆底肌康复器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重款盆底肌康复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重款盆底肌康复器,包括顶端呈开口设置的康复器主体和与康复器主体相配合的尾盖,
所述康复器主体的内腔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上
空腔和下空腔,并且所述上空腔与康复器主体的顶端开口相连通,所述上空腔和下空腔内均设置有钢珠,所述康复器主体的内腔中部开设有卡槽,并且卡槽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空腔和下空腔相连通,所述卡槽内安装有胶塞,所述胶塞的轴心处贯穿开设有通孔。
7.优选的,所述康复器主体的顶部开口处的内壁环绕开设有凹槽,所述尾盖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与凹槽相配合的连接环。
8.优选的,所述胶塞的上下两面均设置成圆弧面,且圆弧面的半径与上空腔和下空腔的半径相同。
9.优选的,所述康复器主体、尾盖和胶塞均是由软硅胶材质制成。
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1.1.本装置通过在胶塞中开设通孔,并且利用通孔与上空腔和下空腔在内部气压形成支撑结构,结合软硅胶主体材质,使产品整体更柔软并富有弹性,可以充分发挥出原有软硅胶的触感优势,既保证了产品的支撑性,又使得产品放入阴道时舒适感得到较大提升;
12.2.本装置通过硅胶材质制成的康复器主体、尾盖和胶塞,和内置钢珠直接接触,柔软的接触面可以为碰撞提供缓冲,达到相对静音的效果,避免使用者使用时因为碰撞噪声产生尴尬;且没有硬胶壳体阻挡力的传递,钢珠直接碰触硅胶,可以提供使用者更明确的碰触刺激感受,达到更好的刺激盆底肌收缩的效果;
13.3.生产及组装过程非常简单,零部件单独生产或采购后,直接将各部件依次放入主体,组装粘合密封即可,极大减少了传统一体包胶技术在生产中因为工艺复杂、不良率高导致的成本浪费。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康复器主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尾盖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胶塞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康复器主体;11、凹槽;2、尾盖;21、连接环;3、上空腔;4、下空腔;5、胶塞;51、通孔;6、钢珠。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配重款盆底肌康复器,包括顶端呈开口设置的康复器主体1和与康复器主体1相配合的尾盖2,康复器主体1的内腔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上空腔3和下空腔4,并且上空腔3与康复器主体1的顶端开口相连通,上空腔3和下空腔4内均设置有钢珠6,通过上空腔3和下空腔4的设置,可以为钢珠6提供活动和碰撞的空间,康复器主体1的内腔中部开设有卡槽,并且卡槽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空腔3和下空腔4相连通,卡槽内安装有胶塞5,胶塞5的上下两面均设置成圆弧面,且圆弧面的半径与上空腔3和下空腔4的半径相同,胶塞5的轴心处贯穿开设有通孔51,通过通孔51的设置,使得上空腔3和下空腔4之间可以通过胶塞5中间的通孔51进行气流流通,方便胶塞5安装时,多余空气从下空腔4排出,避免了下空腔4压强过大,同时在整体安装完成后形成密闭后,给与上空腔3和下空腔4一定的气压缓冲空间,便于气压平衡,为整个产品提供更好的支撑。
22.康复器主体1的顶部开口处的内壁环绕开设有凹槽11,尾盖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与凹槽11相配合的连接环21,使得在进行安装时通过对凹槽11的侧壁和连接环21的侧壁进行涂抹硅胶粘合剂进行粘合密封。
23.康复器主体1、尾盖2和胶塞5均是由软硅胶材质制成,硅胶材质作为主体,和内置钢珠6直接接触,柔软的接触面可以为碰撞提供缓冲,达到相对静音的效果,避免使用者使用时因为碰撞噪声产生尴尬;且没有硬胶壳体阻挡力的传递,钢珠6直接碰触硅胶,可以提供使用者更明确的碰触刺激感受,达到更好的刺激盆底肌收缩的效果。
24.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25.制造时,首先通过注塑硫化生产康复器主体1、尾盖2和胶塞5,然后将一个钢珠6放入下空腔4内,再然后将胶塞5放入康复器主体1的卡槽中形成定位,然后将另一个钢珠6放置于上空腔3中,然后在康复器主体1开口处的凹槽11内涂抹硅胶粘合剂,再然后将尾盖2底
端的连接环21侧边接触面涂抹硅胶粘合剂后放入至康复器主体1开口处的凹槽11内粘合密封,即可完成整个产品的组装,整个生产过程简单可控,零部件生产和成品的组装过程相互独立,避免交叉作业对生产组装环境和技术的更多要求,解决了传统硫化包胶生产过程中,内部主体偏移、一致性差的问题,可以大大降低场地成本、设备成本、人工成本和产品不良率,提升产品品质。
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配重款盆底肌康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端呈开口设置的康复器主体(1)和与康复器主体(1)相配合的尾盖(2),所述康复器主体(1)的内腔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上空腔(3)和下空腔(4),并且所述上空腔(3)与康复器主体(1)的顶端开口相连通,所述上空腔(3)和下空腔(4)内均设置有钢珠(6),所述康复器主体(1)的内腔中部开设有卡槽,并且卡槽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空腔(3)和下空腔(4)相连通,所述卡槽内安装有胶塞(5),所述胶塞(5)的轴心处贯穿开设有通孔(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重款盆底肌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康复器主体(1)的顶部开口处的内壁环绕开设有凹槽(11),所述尾盖(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与凹槽(11)相配合的连接环(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重款盆底肌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塞(5)的上下两面均设置成圆弧面,且圆弧面的半径与上空腔(3)和下空腔(4)的半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重款盆底肌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康复器主体(1)、尾盖(2)和胶塞(5)均是由软硅胶材质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配重款盆底肌康复器,涉及到医疗康复辅助设备领域,包括顶端呈开口设置的康复器主体和与康复器主体相配合的尾盖,所述康复器主体的内腔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上空腔和下空腔,并且所述上空腔与康复器主体的顶端开口相连通,所述上空腔和下空腔内均设置有钢珠,所述康复器主体的内腔中部开设有卡槽。本装置通过在胶塞中开设通孔,并且利用通孔与上空腔和下空腔在内部气压形成支撑结构,结合软硅胶主体材质,使产品整体更柔软并富有弹性,可以充分发挥出原有软硅胶的触感优势,既保证了产品的支撑性,又使得产品放入阴道时舒适感得到较大提升。阴道时舒适感得到较大提升。阴道时舒适感得到较大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驭达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23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