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粉旋流高温回流预热干馏燃烧气化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粉气化炉,特别是一种煤粉旋流高温回流预热干馏燃烧气化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煤粉气流的预热干馏与燃烧气化的装置(或炉窑)是一种用于提供适当高温的发生炉煤气(以下简称热煤气)的热工设备,通常称为热煤气发生炉,由于环保要求一度被停止使用,发生炉煤气被天然气所取代。但随着煤粉气化工艺的改进以及煤炭综合利用的巨大需求,煤粉气化装置及其相关技术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大型煤气化装置。由于种种原因能源价格上涨,尤其是天然气价格上涨,成为不少热利用设备(如各种炉窑)正常使用的掣肘。因此,在环保达标的前提下利用优质煤粉产生清洁热煤气或将成为取代天然气与其他燃气的一种有效手段。而如何实现结构稳定、运行安全、热煤气温度与成分可控、节能高效与低成本、以及低污染物排放的技术要求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煤粉旋流高温回流预热干馏燃烧气化的装置,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热煤气温度与成分不可控、成本高不环保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炉体,炉体由上下封闭的不同直径的两个钢制圆筒体内砌筑耐火材料制成的瓶型结构,其上部筒体形状为钟罩形,其内空间构成煤粉干馏室,并通过其下部圆锥筒体连接下部的圆筒体,圆筒体内上部设有燃烧气化室,下部设有燃气旋流分离室,煤粉干馏室下部水平切向连接有煤粉气流供给装置,燃气旋流分离室经热煤气汇集环道与热煤气导出管相连通。
5.本实用新型用煤粉气流供给装置实现高压空气对煤粉的大量携带、采用煤粉气流均化环道中强旋流实现周向气流的均匀分布、采取干馏室顶部引射回流热煤气完成煤粉气流的更加充分的混合预热与干馏、用两端直径小中间直径大的气化燃烧室结构使煤粉气流产生强旋涡流流动实现煤粉的充分停留与尽快完成气化、以及采用汇集环道引出燃烧气流的结构实现不受燃烧气流排出管影响的热煤气气流的有效分离与均匀汇集后导出。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了稳固安全且紧凑合理的优化结构,展现出了高气化效率、高煤气质量、高可控可调性、以及节能与环保的优良性能,是煤粉气流的预热干馏与燃烧气化的装置上的创新。
附图说明
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剖面主视图。
7.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干馏室部位截面图。
8.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燃气旋流分离室截面图。
9.其中,1 煤粉干馏室墙体,1-1煤粉干馏室,1-2,煤粉气流均化环墙,1-3煤粉气流均化环道,1-4 调节空气喷入管,1-5 干馏气流出口通道,1-6 煤粉灰渣泄流通道,1-7 煤粉气流导向环槽,1-8 回流热煤气引入管,1-9 射流混合燃气导入管,2 煤粉气流供给装置,2-1 送粉气流渐缩通道,2-2 空气引射煤粉混合室,2-3 煤粉气流渐扩通道,2-4 煤粉气流喷入口,2-5 煤粉输粉仓,2-6 煤粉输送管,3 燃烧气化室墙体,3-1燃烧气化室,3-2燃气旋流分离室,3-3热煤气汇集孔口,3-4 热煤气汇集环道,3-5热煤气导出管,3-6 灰渣排出口,3-7回流热煤气引出管,3-8回流热煤气管,4炉底。
具体实施方式
1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1.由图1-3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炉体,炉体由上下封闭的不同直径的两个钢制圆筒体内砌筑耐火材料制成的瓶型结构,其上部筒体形状为钟罩形,其内空间构成煤粉干馏室1-1,并通过其下部圆锥筒体连接下部的圆筒体,圆筒体内上部设有燃烧气化室3-1,下部设有燃气旋流分离室3-2,煤粉干馏室1-1下部水平切向连接有煤粉气流供给装置2,燃气旋流分离室3-2经热煤气汇集环道 3-4与热煤气导出管3-5相连通。
12.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煤粉干馏室1-1为煤粉干馏室墙体1的内空间,煤粉干馏室1-1内壁上设有从燃烧气化室墙体3砌筑上来的圆筒形的煤粉气流均化环墙1-2, 煤粉干馏室1-1内设有干馏气流出口通道1-5,煤粉干馏室1-1外侧与煤粉干馏室墙体1之间形成煤粉气流均化环道1-3, 煤粉气流均化环道1-3外侧壁设置有煤粉气流导向环槽1-7,在煤粉气流均化环道1-3底部沿周向均布有煤粉灰渣泄流通道1-6并向下连通燃烧气化室3-1。
13.所述的煤粉干馏室墙体1顶部垂直接入管状渐缩的射流混合燃气导入管1-9,射流混合燃气导入管1-9顶部中心插装有管状渐缩的调节空气喷入管1-4,侧面设有回流热煤气引入管1-8;为强化干馏室的预热与导流作用,在干馏室顶部设置射流混合燃气导入管1-9 在其顶端设置调节空气喷入管1-4,在其侧壁设置回流热煤气引入管1-8,用调节空气喷入管1-4喷射的调节空气卷吸从回流热煤气引入管1-8进入的热煤气量,形成向下喷射的高温混合气流,于是在干馏室1-1中与上行的强旋流煤粉气流相遇,进一步强化了煤粉气流的预热与干馏过程,同时也加强了干馏气流向下进入干馏气流出口通道1-5的流动动能。
14.所述的煤粉气流供给装置2为水平设置的圆筒状结构,沿其中心轴线依次连通有送粉气流渐缩通道2-1、空气引射煤粉混合室2-2及煤粉气流渐扩通道2-3,构成缩放结构的文丘里通道,空气引射煤粉混合室2-2上部垂直连通有煤粉输送管2-6,煤粉输送管2-6的上端连通有锥斗状的煤粉输粉仓2-5;煤粉气流渐扩通道2-3经煤粉气流喷入口2-4与煤粉气流导向环槽1-7相连通,这样从送粉气流渐缩通道2-1进入的较高压空气流(一次空气)形成较高的气流速度通过空气引射煤粉混合室2-2对煤粉输送管2-6进入的煤粉实现大量的携带,在粉气流渐扩通道2-3中形成高煤粉浓度的煤粉气流,经由煤粉气流喷入口2-4进入煤粉气流导向环槽1-7,在其导流下形成周向均匀且快速旋转的强旋流煤粉气流,并经煤粉气流均化环道1-3的引导旋流向上进入煤粉干馏室1-1,在此被干馏室辐射作用被预热形成干馏气流(煤粉干馏后的气流),折返向下经干馏气流出口通道1-5进入燃烧气化室3-1;采用文丘里通道结构的作用在于既增大煤粉的引射量又降低煤粉输送的流动阻力。
15.所述的燃烧气化室3-1是由燃烧气化室墙体3砌筑构成,其上方经由干馏气流出口
通道1-5连通煤粉干馏室1-1,其下方连通燃气旋流分离室3-2;在燃气旋流分离室3-2外侧的燃烧气化室墙体3内设置有热煤气汇集环道3-4,燃气旋流分离室3-2、热煤气汇集环道3-4之间由设置在燃气旋流分离室3-2外墙上的热煤气汇集孔口3-3相连通,热煤气汇集环道3-4外侧与热煤气导出管3-5相连通,在热煤气导出管3-5的管壁上部垂直向上连接有回流热煤气引出管3-7,回流热煤气引出管3-7通过回流热煤气管3-8与回流热煤气引入管1-8相连通。
16.所述的热煤气汇集孔口3-3为上下多层次布置与周向多孔口均布的矩形截面孔口,热煤气汇集孔口3-3在靠近燃气旋流分离室3-2的一端设有与燃气旋流方向一致的周向倾斜段,其倾斜角为15
º‑
25
°
度。
17.所述的燃气旋流分离室3-2底部中心设有与其相连通的呈喇叭形的灰渣排出口3-6,并垂直于炉底4。
18.所述的燃烧气化室3-1呈上锥筒下圆筒的锥状空间,其直径大于干馏气流出口通道1-5的直径,利用旋流附壁效应旋流气流会形成中心回流涡旋;这就使得从干馏气流出口通道1-5 流出干馏气流利用燃烧气化室结构使煤粉气流的强旋涡旋流动,实现煤粉的充分停留、部分燃烧与充分气化,而且燃烧气化室3-1过渡到下部燃气旋流分离室3-2也是一个收缩的锥筒,这就使得强旋涡旋流动效果得到加强。
19.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情况是,如图1-3所示,是一个用上下封闭的不同直径的两个钢制圆筒体内砌筑耐火材料而成的瓶型结构,其砌筑的耐火材料从内到外为重质耐温承重材质、轻质保温材质、陶瓷纤维毡、以及结构钢制外壳,其上部筒体形状为钟罩形,其内空间构成煤粉干馏室1-1,并通过其下部圆锥筒体连接下部的较大的圆筒体,其内空间上部为燃烧气化室3-1而下部为燃气旋流分离室3-2,在煤粉干馏室1-1下部有煤粉气流供给装置2水平切向接入,在燃气旋流分离室3-2中部有热煤气导出管3-5接出;具体的,煤粉干馏室1-1是煤粉干馏室墙体1的内空间,在此有从燃烧气化室墙体3砌筑上来的圆筒形的煤粉气流均化环墙1-2,其内构成干馏气流出口通道1-5,其外侧与煤粉干馏室墙体1之间形成煤粉气流均化环道1-3,环道外侧设置煤粉气流导向环槽1-7,在煤粉气流均化环道底部沿周向均布煤粉灰渣泄流通道1-6并向下连通燃烧气化室3-1,在煤粉干馏室墙体1顶部垂直接入管状渐缩的射流混合燃气导入管1-9,在其顶部中心插入管状渐缩的调节空气喷入管1-4,在其侧面有回流热煤气引入管1-8与之连通;
20.煤粉气流供给装置2为水平设置的圆筒状结构,其中心轴线上左侧设置送粉气流渐缩通道2-1,用以连通其右侧的空气引射煤粉混合室2-2,再连通煤粉气流渐扩通道2-3,直到经由煤粉气流喷入口2-4与其右侧的煤粉气流导向环槽1-7水平切向连通,其设置在煤粉气流均化环道1-3的外侧壁面上;在空气引射煤粉混合室2-2的上方有垂直的煤粉输送管2-6与之连通,在煤粉输送管2-6的上端连通其上的锥斗状的煤粉输粉仓2-5;
21.燃烧气化室3-1是由燃烧气化室墙体3砌筑而构成,其上经由干馏气流出口通道1-5连通煤粉干馏室1-1,其下连通燃气旋流分离室3-2;在燃气旋流分离室3-2外侧的燃烧气化室墙体3内设置有热煤气汇集环道3-4,之间由设置在燃气旋流分离室3-2外墙上的热煤气汇集孔口3-3实现相互连通,热煤气汇集孔口3-3为上下多层次布置与周向多孔口均布的矩形截面孔口,在热煤气汇集环道3-4外侧有热煤气导出管3-5与之连通,在热煤气导出管3-5的管壁上部垂直向上接入回流热煤气引出管3-7,并通过回流热煤气管3-8与回流热煤
气引入管1-8连通;在燃气旋流分离室3-2底部中心引出与之连通的喇叭形管状通道的灰渣排出口3-6,并垂直于煤粉干馏气化装置炉底4。
22.煤粉气流均化环道1-3,为上部开口的矩形截面形状,其宽度影响煤粉气流的周向均匀程度以及上行的回旋气流的旋流强度,而煤粉气流均化环道1-3 下部外侧设置的煤粉气流导向环槽1-7,其截面形状为圆弧形并与切向接入煤粉气流喷入口2-4实现圆滑过渡,用以提高煤粉气流沿周向运动的均匀程度,并降低煤粉气流的紊乱程度以减小气流的运动阻力。
23.煤粉气流均化环道1-3底部设置的周向均匀分布煤粉灰渣泄流通道1-6,是为矩形截面的管状结构并垂直向下并转折连通燃烧气化室3-1,其流经煤粉灰渣多为较大直径的煤粉颗粒,其运动推力为煤粉干馏室与燃烧气化室间的压差;
24.煤粉干馏室1-1的顶部垂直设置射流混合燃气导入管1-9,为渐缩截面的锥状管,其顶部封闭,但在其顶部中心插入管状渐缩的调节空气喷入管1-4,在其侧面有回流热煤气引入管1-8与之连通,在此,受调节空气喷入管1-4内高压高速空气喷射作用,使得侧面回流热煤气引入管1-8中的热煤气(热气化煤气)快速进入射流混合燃气导入管1-9,并经相互混合向下进入煤粉干馏室1-1,调节空气喷入管1-4与射流混合燃气导入管1-9的结构形状、以及回流热煤气引入管1-8直径等,都决定回流的高温热煤气的流入量。
25.煤粉气流供给装置2为水平圆筒状结构,其中左侧设置送粉气流渐缩通道2-1连通右侧的空气引射煤粉混合室2-2再连通右侧的煤粉气流渐扩通道2-3,三者整体构成缩放型的喷嘴结构形状,再配置煤粉输送管2-6从上部垂直连通空气引射煤粉混合室2-2,以及粉输送管2-6向上连通锥斗状的煤粉输粉仓2-5,以达到较低的流动阻力和较低的空气量对较大煤气量的高速携带,形成高浓度的高速进入干馏气化装置的煤粉气流。
26.燃气旋流分离室3-2与热煤气汇集环道3-4之间设置有连通彼此的热煤气汇集孔口3-3,其结构为矩形截面孔口,分上下多层与周向多孔口的均匀布置状态;该结构有利于保持气化燃烧室3-1和燃烧旋流分离室3-2内气流流场的均匀性,且不受热煤气导出管3-5流动状态影响,通常气流流场分布均匀性与布置的孔口层数及孔口数量相关;此外,热煤气汇集孔口3-3在靠近燃气旋流分离室3-2的一端设有与燃气旋流方向一致的周向倾斜段,倾斜角度小于25
°
,其与燃气旋流分离室3-2之间的这种结构设置,有利于燃烧气流中煤粉灰渣因惯性前行而与携带它的热煤气气流在进入热煤气汇集孔3-3时发生相互间的惯性分离。
27.本实用新型设置较小直径的燃气旋流分离室3-2,且在燃烧气化室墙体3内设置热煤气汇集环道 3-4,并用热煤气汇集孔口3-3将其与燃气旋流分离室3-2连通,并在外壁面上设置热煤气流导出管,3-5与热煤气汇集环道 3-4连通;这样的设置改变了气流流场的结构,不仅使得燃气旋流分离室3-2的燃烧气流能通过热煤气汇集孔口3-3顺利进入热煤气汇集环道 3-4,并经由热煤气导出管,3-5进入热利用设备,而且不会影响燃气旋流分离室3-2与燃烧气化室3-1内的均匀的旋流流场。此外,将矩形截面通道结构的热煤气汇集孔口3-3,在靠近燃气旋流分离室3-2的一端有与燃气旋流方向一致的周向倾斜角度,同时采用分上下多层布置与周向多孔口的均匀布置;这样的热煤气汇集孔口3-3与燃气旋流分离室3-2之间的布置特征,不仅有助于气流流场的均匀分布,而且能使旋流燃气中的煤粉灰渣因惯性前行而与携带气流(热煤气)在进入热煤气汇集孔口3-3时相互分离(尤其是较大的煤粉颗
粒),这样煤粉灰渣就自行在炉底逐步集聚,之后从灰渣排出口3-6定期排除。
28.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压力的空气(一次助燃空气)从送粉气流渐缩通道2-1进入形成高速气流进入空气引射煤粉混合室2-2,在此卷吸从煤粉输粉仓2-5经煤粉输送管2-6下来的煤粉形成空气与煤粉混合的煤粉气流,之后煤粉气流经煤粉气流渐扩通道2-3进入煤粉气流喷入口 2-4,;随后切向进入煤粉气流均化环道1-3下部的煤粉气流导向环槽1-7形成均匀的强旋流的旋流煤粉气流,之后旋流向上离开煤粉气流均化环道1-3而进入煤粉干馏室1-1并继续继续旋流上行;在此过程中,有调节气流从调节空气喷入管1-4喷出进入射流混合热煤气导入管1-9,在此卷吸从回流热煤气引入管1-8进入的高温热煤气形成高温混合气流,并经射流混合燃气导入管1-9的出口向下进入煤粉干馏室1-1;在此,向下的高温混合气流与上行的旋流煤粉气流相遇并相互旋流混合与传热,煤粉被加热析出挥发份;完成或部分完成干馏后旋流煤粉气流向下经干馏气流出口通道1-5进入燃烧气化室3-1;要指出的是,煤粉气流均化环道1-3底部设置的煤粉灰渣泄流通道1-6能够将掉落到环道底部的煤粉及时经过该通道直接进入燃烧气化室3-1,继续参与煤粉气流的干馏与气化过程;在燃烧气化室3-1在强旋流的导引下较高温度使得煤粉干馏析出的挥发分能快速完成燃烧与释放热量,而同时干馏后的煤粉继续在欠氧环境下实现吸热气化而分解出煤气(主要是co),控制一次助燃空气流量和调节气流流量,维持燃烧气化室3-1内合适的反应温度,让煤粉气流在其中实现尽可能多的煤气化,并形成含有煤粉灰渣与大量热煤气(以co为主)的高温燃气流进入燃气旋流分离室3-2;燃烧气流经热煤气汇集孔口3-3进入热煤气汇集环道3-4,之后从热煤气导出管3-5流出,送到相关的热利用设备与装置上作为工艺气体使用;在热煤气导出管3-5上部有回流热煤气引出管3-7接入,经其有一部分热煤气成为回流热煤气被引出,再经回流热煤气管3-8引其向上接入回流热煤气引入管1-8,形成该干馏气化装置的回流热煤气参与煤粉气流的加热干馏、燃烧与气化过程;在燃烧气化室3-1完成干馏与气化后的携带煤粉灰渣的热煤气气流旋流向下进入燃气旋流分离室3-2,旋流燃气气流在经由燃气旋流分离室3-2进入热煤气汇集孔口3-3的顺流向倾斜的通道孔口时,携带气流(热煤气气流)与煤粉灰渣相互分离,煤粉灰渣惯性地沿着壁面旋转后落到炉底,而携带气流(热煤气气流)转折经热煤气汇集孔口3-3进入热煤气汇集环道3-4。
29.本实用新型在实施过程中能借助一次空气流与调节空气流的调节与控制、回流热煤气流量的调节与控制、以及煤粉干馏室和燃烧气化室的结构,产生热利用设备所需的高温热煤气或者高温烟气(不主要含可燃气体的热气流),以效满足了炉窑设备的具体需求。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封闭与近乎绝热的状态下工作,且干馏气化过程能对空气量与煤气量的有效控制,其性能特征必然是节能、高效且适应性强;由于采用了高温自预热的干馏、燃烧与气化,过程中及时燃烧掉煤焦油成分,因而产生较为干净的高温燃气,能在相关的炉窑上取代天然气等多中气体燃料;由于其预热干馏与燃烧气化的整个过程能严格控制空气量与装置内温度,不会有超标的氮氧化物(nox)产生,其环保与低污染物排放的特征尤为突出;本实用新型以严格的热工设计来满足用气设备的技术要求,并强调技术性能优化、结构设计紧凑与合理、以及材料选用适配,使其结构的稳定性、耐用性与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30.要指出的是,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采用等同、等效的技术思路与技术手段所作出的在本质上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 一种煤粉旋流高温回流预热干馏燃烧气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炉体由上下封闭的不同直径的两个钢制圆筒体内砌筑耐火材料制成的瓶型结构,其上部筒体形状为钟罩形,其内空间构成煤粉干馏室(1-1),并通过其下部圆锥筒体连接下部的圆筒体,圆筒体内上部设有燃烧气化室(3-1),下部设有燃气旋流分离室(3-2),煤粉干馏室(1-1)下部水平切向连接有煤粉气流供给装置(2),燃气旋流分离室(3-2)经热煤气汇集环道 (3-4)与热煤气导出管(3-5)相连通。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旋流高温回流预热干馏燃烧气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煤粉干馏室(1-1)为煤粉干馏室墙体(1)的内空间,煤粉干馏室(1-1)内壁上设有从燃烧气化室墙体(3)砌筑上来的圆筒形的煤粉气流均化环墙(1-2), 煤粉干馏室(1-1)内设有干馏气流出口通道(1-5),煤粉干馏室(1-1)外侧与煤粉干馏室墙体(1)之间形成煤粉气流均化环道(1-3), 煤粉气流均化环道(1-3)外侧壁设置有煤粉气流导向环槽(1-7),在煤粉气流均化环道(1-3)底部沿周向均布有煤粉灰渣泄流通道(1-6)并向下连通燃烧气化室(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旋流高温回流预热干馏燃烧气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煤粉干馏室墙体(1)顶部垂直接入管状渐缩的射流混合燃气导入管(1-9),射流混合燃气导入管(1-9)顶部中心插装有管状渐缩的调节空气喷入管(1-4),侧面设有回流热煤气引入管(1-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旋流高温回流预热干馏燃烧气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煤粉气流供给装置(2)为水平设置的圆筒状结构,沿其中心轴线依次连通有送粉气流渐缩通道(2-1)、空气引射煤粉混合室(2-2)及煤粉气流渐扩通道(2-3),构成缩放结构的文丘里通道,空气引射煤粉混合室(2-2)上部垂直连通有煤粉输送管(2-6),煤粉输送管(2-6)的上端连通有锥斗状的煤粉输粉仓(2-5);煤粉气流渐扩通道(2-3)经煤粉气流喷入口(2-4)与煤粉气流导向环槽(1-7)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旋流高温回流预热干馏燃烧气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气化室(3-1)是由燃烧气化室墙体(3)砌筑构成,其上方经由干馏气流出口通道(1-5)连通煤粉干馏室(1-1),其下方连通燃气旋流分离室(3-2);在燃气旋流分离室(3-2)外侧的燃烧气化室墙体(3)内设置有热煤气汇集环道(3-4),燃气旋流分离室(3-2)、热煤气汇集环道(3-4)之间由设置在燃气旋流分离室(3-2)外墙上的热煤气汇集孔口(3-3)相连通,热煤气汇集环道(3-4)外侧与热煤气导出管(3-5)相连通,在热煤气导出管(3-5)的管壁上部垂直向上连接有回流热煤气引出管(3-7),回流热煤气引出管(3-7)通过回流热煤气管(3-8)与回流热煤气引入管(1-8)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粉旋流高温回流预热干馏燃烧气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煤气汇集孔口(3-3)为上下多层次布置与周向多孔口均布的矩形截面孔口,热煤气汇集孔口(3-3)在靠近燃气旋流分离室(3-2)的一端设有与燃气旋流方向一致的周向倾斜段,其倾斜角为15
º‑
25
°
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旋流高温回流预热干馏燃烧气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气旋流分离室(3-2)底部中心设有与其相连通的呈喇叭形的灰渣排出口(3-6),并垂直于炉底(4)。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旋流高温回流预热干馏燃烧气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燃烧气化室(3-1)呈上锥筒下圆筒的锥状空间,其直径大于干馏气流出口通道(1-5)的直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粉旋流高温回流预热干馏燃烧气化的装置,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热煤气温度与成分不可控、成本高不环保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炉体,炉体由上下封闭的由不同直径的两个钢制圆筒体内砌筑耐火材料制成的瓶型结构,其上部筒体形状为钟罩形,其内空间构成煤粉干馏室,并通过其下部圆锥筒体连接下部的圆筒体,圆筒体内上部设有燃烧气化室,下部设有燃气旋流分离室,煤粉干馏室下部水平切向连接有煤粉气流供给装置,燃气旋流分离室经热煤气汇集环道与热煤气导出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了稳固安全且紧凑合理的优化结构以及节能与环保的优良性能,是煤粉气流的预热干馏与燃烧气化的装置上的创新。预热干馏与燃烧气化的装置上的创新。预热干馏与燃烧气化的装置上的创新。


技术研发人员:

樊海强 陈维汉 樊少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湖北省中耐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23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3-03-30 10:25: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12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气流   煤粉   煤气   环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