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电子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以及电子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显示技术的进步,电子显示设备变得越来越轻薄。oled屏具有不需背光源、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等优势,是一种新兴的显示技术。然而,由地oled屏比较薄,组装或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碎屏现象,因此通常需要在其制作过程中增加泡棉作为缓冲层;由于普通泡棉的散热性较差,所以需要采取散热措施,常用的散热方式是粘贴
铜箔胶带;同时,为了防止静电影响,还需设置有防静电层。如此以来,导致现在的屏幕组装步骤繁琐,而且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铜箔胶带贴敷到泡棉时易产生气泡、褶印,良品率也较难提高。
3.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屏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及电子显示设备,组装方便且可提供良好的散热、缓冲支撑及抗静电性能。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设于电子显示设备的内屏下方,
所述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包括导热
硅胶膜层和导热铜箔,所述导热硅胶膜层的厚度为30-150μm,其包括硅胶主体和添加于所述硅胶主体中的导热且抗静电物质,所述导热硅胶膜层具有相对的上
贴合面和下贴合面,上、下两贴合面上分别设有离型膜,所述导热硅胶膜层于所述离型膜剥离后,上贴合面与所述电子显示设备的内屏贴合连接,下贴合面与所述导热铜箔贴合连接。
6.可选地,设于所述上贴合面上的离型膜为轻离型膜,设于所述下贴合面上的离型膜为重离型膜。
7.可选地,所述轻离型膜和所述重离型膜的颜不同或是其上设置有不同的指示标识。
8.可选地,所述离型膜的厚度为50-150μm。
9.可选地,所述导热且抗静电物质包括人工石墨、碳化硅、碳纳米管、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10.可选地,所述导热铜箔为电解铜箔或压延铜箔。
11.可选地,所述导热铜箔的厚度为18-35μm。
12.本技术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显示设备,其包括内屏和如上所述的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所述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贴合于所述内屏下方以柔性支撑内屏和将所述内屏的热量传递出去。
13.可选地,所述内屏包括oled显示屏。
14.本技术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弹性导热抗静电硅胶膜,应用于如上所述的
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所述高弹性导热抗静电硅胶膜包括所述导热硅胶膜层和设于所述导热硅胶膜层两侧的离型膜。
15.本技术提供的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包括导热硅胶膜层,导热硅胶膜层的厚度为30-150μm,其包括硅胶主体和添加于所述硅胶主体中的导热且抗静电物质,抗静电物质可大大增强整体的散热性能和缓冲性能,如此使得导热硅胶膜层兼具缓冲支撑、散热和抗静电作用;而且导热硅胶膜层具有较好的贴附性能,导热硅胶膜层于离型膜剥离后,上贴合面与所述电子显示设备的内屏贴合连接,下贴合面与所述导热铜箔贴合连接,组装过程简单方便,具有自动贴合能力,避免了贴合后气泡或褶印的产生,提升了产品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
17.图1是本技术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的示意图。
18.图2是本技术高弹性导热抗静电硅胶膜的示意图。
19.图3是本技术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1-内屏;2-导热硅胶膜层;21-轻离型膜;22-重离型膜;3-导热铜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3.除非另作定义,本专利文件中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
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6.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电子显示设备及高弹性导热抗静电硅胶膜。
27.所述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设于电子显示设备的内屏1下方,所述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包括导热硅胶膜层2和导热铜箔3,所述导热硅胶膜层2的厚度为30-150μm,其包括硅胶主体和添加于所述硅胶主体中的导热且抗静电物质,所述导热硅胶膜层2具有相对的上贴合面和下贴合面,上、下两贴合面上分别设有离型膜。所述导热硅胶膜层2于所述离型膜剥离后,上贴合面与所述电子显示设备的内屏1贴合连接,下贴合面与所述导热铜箔3贴合连接。
28.所述导热硅胶膜层2的厚度设置为30-150μm,具有较好的弹性,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支撑作用。优选地,导热硅胶膜层2的厚度设置为100-150μm。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硅胶膜层2的厚度设置为50μm、60μm、70μm、80μm、90μm、100μm、110μm、120μm、130μm、140μm、150μm。
29.导热硅胶膜层2的厚度为30-150μm,其包括硅胶主体和添加于所述硅胶主体中的导热且抗静电物质,抗静电物质可大大增强整体的散热性能和缓冲性能,如此使得导热硅胶膜层2兼具缓冲支撑、散热和抗静电作用;而且导热硅胶膜层2具有较好的贴附性能,导热硅胶膜层2于离型膜剥离后,上贴合面与所述电子显示设备的内屏1贴合连接,下贴合面与所述导热铜箔3贴合连接,组装过程简单方便,具有自动贴合能力,避免了贴合后气泡或褶印的产生,提升了产品的良品率。
30.所述导热且抗静电物质包括人工石墨、碳化硅、碳纳米管、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几种。人工石墨、碳化硅、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材质兼具良好的导热和抗静电性能,弥散分布在硅胶主体中,使得导热硅胶膜层2具有缓冲支撑、散热和抗静电性能。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硅胶膜层2由质量份数3%-10%的碳纳米管添加到硅胶主体中形成。
31.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导热硅胶膜层2的两侧贴附有离型膜,以形成所述高弹性导热抗静电硅胶膜。在使用时,剥离所述高弹性导热抗静电硅胶膜的离型膜后,将导热硅胶膜层2贴附于内屏1上使用。在本实施例中,设于所述导热硅胶膜层2的上贴合面上的离型膜为轻离型膜21,设于所述导热硅胶膜层2的下贴合面上的离型膜为重离型膜22。所述轻离型膜21和所述重离型膜22的颜不同或是其上设置有不同的指示标识,用于区分使用顺序,节省工序和人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轻离型膜21为透明氟塑离型膜,作为使用时第一道剥离面;所述重离型膜22为彩氟塑离型膜,作为导热硅胶膜层2贴合内屏1后再剥离的第二道剥离面。可以理解的,所述重、轻离型膜是指两者相比之下,离型膜离型力的大小,即所述重离型膜22的离型力大于轻离型膜21的离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离型膜22的颜为蓝、绿、黄、黑、白中的一种。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轻离型膜21上印制有或粘贴有指示标识,如“1”,所述重离型膜22上印制有或粘贴有指示标识,如“2”,以指示剥离顺序。
32.可选地,所述离型膜的厚度为50-150μm。例如,所述轻离型膜21的厚度可在50-100μm之间取值,所述重离型膜22的厚度可在50-150μm之间取值。
33.请再次参阅图1所示,所述导热铜箔3贴附于所述导热硅胶膜层2的背离所述内屏1
的贴合面上。所述导热硅胶膜层2的初粘力高,弹性模量高,耐高温性佳,与内屏1和导热铜箔3的自动贴合性能好。所述导热铜箔3可为电解铜箔或压延铜箔。在一实施例中,导热铜箔3采用压延铜箔,相较于传统的采用铜箔胶带散热的方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可选地,所述导热铜箔的厚度为18-35μm。
3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子显示设备,其包括内屏1和如上所述的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所述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贴合于所述内屏1下方以柔性支撑内屏1和将所述内屏1的热量传递出去。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屏1包括oled显示屏。
3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弹性导热抗静电硅胶膜,应用于如上所述的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所述高弹性导热抗静电硅胶膜包括所述导热硅胶膜层2和设于所述导热硅胶膜层2两侧的离型膜。
36.请参阅图3所示,所述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的组装过程如下:将图2所示的高弹性导热抗静电硅胶膜的轻离型膜21剥离后,将导热硅胶膜层2的外露的上贴合面贴附在电子显示设备的内屏1的内侧面上;剥离重离型膜22,将导热铜箔3贴附在导热硅胶膜层2的外露的下贴合面上,即完成组装。
37.通过以上对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可知,本技术提供的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电子显示设备及高弹性导热抗静电硅胶膜,包括导热硅胶膜层,导热硅胶膜层的厚度为30-150μm,其包括硅胶主体和添加于所述硅胶主体中的导热且抗静电物质,抗静电物质可大大增强整体的散热性能和缓冲性能,如此使得导热硅胶膜层兼具缓冲支撑、散热和抗静电作用;而且导热硅胶膜层具有较好的贴附性能,导热硅胶膜层于离型膜剥离后,上贴合面与所述电子显示设备的内屏贴合连接,下贴合面与所述导热铜箔贴合连接,组装过程简单方便,具有自动贴合能力,避免了贴合后气泡或褶印的产生,提升了产品的良品率。
3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设于电子显示设备的内屏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包括导热硅胶膜层和导热铜箔,所述导热硅胶膜层的厚度为30-150μm,所述导热硅胶膜层具有相对的上贴合面和下贴合面,上、下两贴合面上分别设有离型膜,所述导热硅胶膜层于所述离型膜剥离后,上贴合面与所述电子显示设备的内屏贴合连接,下贴合面与所述导热铜箔贴合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上贴合面上的离型膜为轻离型膜,设于所述下贴合面上的离型膜为重离型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轻离型膜和所述重离型膜的颜不同或是其上设置有不同的指示标识。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的厚度为50-150μ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铜箔为电解铜箔或压延铜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铜箔的厚度为18-35μm。7.一种电子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屏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所述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贴合于所述内屏下方以柔性支撑内屏和将所述内屏的热量传递出去。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屏包括oled显示屏。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以及电子显示设备。所述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设于电子显示设备的内屏下方,所述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包括导热硅胶膜层和导热铜箔,所述导热硅胶膜层的厚度为30-150μm,其包括硅胶主体和添加于所述硅胶主体中的导热且抗静电物质,所述导热硅胶膜层具有相对的上贴合面和下贴合面,上、下两贴合面上分别设有离型膜,所述导热硅胶膜层于所述离型膜剥离后,上贴合面与所述电子显示设备的内屏贴合连接,下贴合面与所述导热铜箔贴合连接。本申请的屏幕散热缓冲支撑模组组装方便且可提供良好的散热、缓冲支撑及抗静电性能。撑及抗静电性能。撑及抗静电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
杨永林 程军 刘永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旭远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7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