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腔管食管癌器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91218545.7
  • 19910723
  • CN2091164
  • 19911225
  • 张玉萍
  • 张玉萍
  • A61M36/00
  • A61M36/00 A61M31/00

  • 河南省洛阳市030-11信箱
  • 中国,CN,河南(41)
  • 洛阳市专利事务所
  • 陆军
摘要
实用新型三腔管食管癌器属于医疗器具,供食管癌使用。它有一主体管,管上带有一皮囊,管内有三个互不相通的管腔,三管腔各自有相应的开口,管下端封头内有一金属标记。管上端有三个注入管,分别与三管腔相通。用它食管癌时,将腔内放疗、中西药物和供给高营养食物三者结合起来,取得了显著疗效。它是一种不用手术、无痛苦、无毒副作用、快速有效、经济简便食管癌的好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三腔管食管癌器,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三腔管食管癌器采用一主体管,主体管内有三个互不相通的管腔。下端封头内有一金属标记物,紧挨封头处有一皮囊,主体管上端是三个注入管,分别与三管相通。在注入放射物的注入管管口带有一单向阀,三管腔在相应位置各有开口。

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供给疗食管癌使用。

目前,中国食管癌死亡率居世界首位,国内外医学专家都很重视对此病的研究,在早期食管癌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许多患者一经发现已到中晚期,失去了早期或手术的机会。现在采用的方法有放疗、化疗、热疗、激光、手术及中药等,对中晚期食管癌疗效都不理想。近来又采用铱192腔内放疗,它是在单腔管内放入放射性物质铱192对病变处进行照射。它需将管子多次插入食道,常引起食道炎,病人很痛苦。一些病人还需结合外照射,副作用大,效果不佳。

本实用新型是设计一种三腔管食管癌器,将腔内放疗、中西药物及供给营养食物三者结合到一起,食管癌收到了良好效果。

所述三腔管食管癌器具有一根主体管,主体管下端封头内设有一金属标记物,便于在X光下显示管子达到的位置。主体管内含有绝对互不相通的三个管腔,一管腔的开口在主体管下端的皮囊内,可注入放射性物质;另一管腔开口距皮囊上方一厘米处,从该管腔注入中西药粉由开口流到病变部位;第三管腔较粗,其开口在封头附近,患者在期间由此管腔得到高营养的流质食物。开口在皮囊内的一管腔入口处装有单向阀。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三腔管食管癌器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所示,主体管(1)下端有封头(2),封头内有一金属标记物(3),封头上有两个开口(4),紧挨封头上方有一皮囊(5),主体管内有三管腔,一管腔开口(6)在皮囊内,在皮囊上方一厘米处是另一管腔的开口(7);主体管上端为三管腔的三个注入管(A)、(B)、(C)。其中A注入管端装有单向阀(8)。B管较粗。

在时,将三腔管食管癌器插入食道内,在X光下根据金属物显示其到达的正确位置。将放射物碘131由A管注入到皮囊内(皮囊长度根据病变长度而定),皮囊具有良好的弹性,可紧紧敷贴在病变部位,使病变区射线强度均匀。由C管注入中西药粉剂,达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去腐生新、修复创面的作用。B管可供给高营养流质食物,很快纠正患者的恶液质。经过约十天的,即可收到良好疗效。

本三腔管食管癌器具有如下优点

1  一般医疗单位,只要有X光机进行定位,均可采用该法食管癌,成本低,简便易行。

2  早期食管癌患者虽可进行手术,但身体受损严重,术后恢复时间长。该法不用手术,身体可很快恢复健康。

3  适应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和年老体弱并伴有其它疾病不宜手术的患者,挽救了濒临绝境患者的生命。

4  该法使用液态碘131放射源装入富有弹性的皮囊内,敷贴 性好,病变区射线均匀,对癌肿杀伤力强。并使用中西药粉,对消炎止痛、活血化瘀、去腐生新、修复创面起到显著效果。另外通过管腔供给营养食物,避免了食物与食道病变的摩擦。所以,疗效显著,十天左右即可治愈,收效快。

5、患者期间行动自如,无痛苦、无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

6、费用仅2500元左右,花费少。

“碘131腔内放疗和中西药结合食管癌”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该项目中使用的就是三腔管食管癌器。通过53例的临床,有效率100%,一年生存率达44.4%。1990年12月29日通过了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法科学、先进、简便易行、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属国内外首创。1991年2月8日在北京又举行了新闻发布会,2月11日在新闻联播中播出。并用四种文字向国际广播,国内外40多家报刊进行的报导。至今已了130多例患者,均取得了明显效果。不愧为一种不用手术、无痛苦、无毒副作用、快速有效、经济、简便的食管癌的新方法。

中国医科院科技情报所对70多个国家专利检索,均无此项技术发明。

本文发布于:2023-03-28 06:04: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10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