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1721220703.0
  • 20170922
  • CN207942932U
  • 20181009
  • 太原双鼎科技有限公司
  • 刘鹏
  • B60L11/18
  • B60L11/18 H02J7/35

  •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和平南路73号大众机械厂4号厂房中纵3层
  • 山西(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其可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升降,方便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同时可对此装置进行固定,提高装置稳定性;并且具有降温功能,增加使用可靠性;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放置板、控制面板和桩体,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放置板顶端,控制面板设置在桩体前端上侧,桩体右端下侧设置有输电口;还包括左电动缸和右电动缸,左支杆设置在左电动缸的顶部输出端上;还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固定架,第一电机安装在第一固定架后端;还包括底座和四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第三固定装置和第四固定装置,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插管、第一插杆和第一固定管。
权利要求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放置板(2)、控制面板 (3)和桩体(4),放置板(2)顶端设置有上放置槽,并在上放置槽内设置有蓄电池(5),太阳能 电池板(1)设置在放置板(2)顶端,且太阳能电池板(1)和蓄电池(5)通过电线连接,控制面 板(3)设置在桩体(4)前端上侧,控制面板(3)内部设有处理器,控制面板上设置有若干控制 键、磁感应器和显示屏,且若干控制键、磁感应器和显示屏均与处理器电连接,桩体(4)右端 下侧设置有输电口,并在输电口处设置有挡板(6),桩体(4)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 右后侧均设置有支腿(7),并在支腿(7)底端设置有滚轮(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电动缸 (9)和右电动缸(10),所述桩体(4)顶端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左放置槽和右放置槽,所述 左电动缸(9)和右电动缸(10)分别设置在左放置槽和右放置槽内,左电动缸(9)的顶部输出 端上设置左支杆(11),右电动缸(10)的顶部输出端上设置有右支杆(12),所述放置板(2)通 过左支杆(11)与右支杆(12)连接在桩体(4)顶端;还包括第一电机(13)和第一固定架(14), 所述桩体(4)内设置有放置腔,桩体(4)后端上侧设置有出风口,且所述出风口与放置腔相 通,所述第一固定架(14)设置在出风口处,第一电机(13)安装在第一固定架(14)后端,第一 电机(13)的后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轴(15),并在第一传动轴(15)上设置有第一扇叶 (16);还包括底座(17)和四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装置(18)、第二固定装 置、第三固定装置和第四固定装置(19),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8)包括第一插管(20)、第一插 杆(21)和第一固定管(22),所述第一插管(20)顶端设置在桩体(4)底端前侧,第一固定管 (22)顶端插入至第一插管(20)底端内部,底座(17)顶端前侧设置有前凹槽,第一固定管 (22)底端位于前凹槽正上方,且第一固定管(22)底端可插入至前凹槽内部,所述第一插管 (20)前端设置有第一缺口,第一固定管(22)前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位于 第一缺口处,且所述第一连接块可带动第一固定管(22)在第一插管(20)内部上下移动,所 述第一插管(20)左端设置有第一左通孔,第一插管(20)右端设置有第一右通孔,且所述第 一左通孔和第一右通孔位置对应,所诉第一固定管(22)左端和右端上侧均设置有第一上通 孔(23),第一固定管(22)左端和右端中侧均设置有第一下通孔(24),所述第一插杆(21)右 端分别穿过第一左通孔、两组第一下通孔(24)和第一右通孔,所述第一插杆(21)左端设置 有第一拉块(2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 二插管、第二插杆和第二固定管,所述第二插管顶端设置在桩体(4)底端后侧,第二固定管 顶端插入至第二插管底端内部,底座(17)顶端后侧设置有后凹槽,第二固定管底端位于后 凹槽正上方,且第二固定管底端可插入至后凹槽内部,所述第二插管后端设置有第二缺口, 第二固定管后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位于第二缺口处,且所述第二连接块可带 动第二固定管在第二插管内部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插管左端设置有第二左通孔,第二插管 右端设置有第二右通孔,且所述第二左通孔和第二右通孔位置对应,所诉第二固定管左端 和右端上侧均设置有第二上通孔,第二固定管左端和右端中侧均设置有第二下通孔,所述 第二插杆右端分别穿过第二左通孔、两组第二下通孔和第二右通孔,所述第二插杆左端设 置有第二拉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装置包括第 三插管、第三插杆和第三固定管,所述第三插管顶端设置在桩体(4)底端左侧,第三固定管 顶端插入至第三插管底端内部,底座(17)顶端左侧设置有左凹槽,第三固定管底端位于左 凹槽正上方,且第三固定管底端可插入至左凹槽内部,所述第三插管左端设置有第三缺口, 第三固定管左端设置有第三连接块,第三连接块位于第三缺口处,且所述第三连接块可带 动第三固定管在第三插管内部上下移动,所述第三插管前端设置有第一前通孔,第二插管 后端设置有第一后通孔,且所述第一前通孔和第一后通孔位置对应,所诉第三固定管前端 和后端上侧均设置有第三上通孔,第三固定管前端和后端中侧均设置有第三下通孔,所述 第三插杆后端分别穿过第一前通孔、两组第三下通孔和第一后通孔,所述第三插杆前端设 置有第三拉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固定装置(19)包 括第四插管(26)、第四插杆和第四固定管,所述第四插管(26)顶端设置在桩体(4)底端右 侧,第四固定管顶端插入至第四插管(26)底端内部,底座(17)顶端右侧设置有右凹槽,第四 固定管底端位于右凹槽正上方,且第四固定管底端可插入至右凹槽内部,所述第四插管 (26)右端设置有第四缺口,第四固定管右端设置有第四连接块,所述第四连接块位于第四 缺口处,且所述第四连接块可带动第四固定管在第四插管(26)内部上下移动,所述第四插 管(26)前端设置有第二前通孔(27),第四插管(26)后端设置有第二后通孔,且所述第二前 通孔(27)和第二后通孔位置对应,所诉第四固定管前端和后端上侧均设置有第四上通孔, 第四固定管前端和后端中侧均设置有第四下通孔,所述第四插杆后端分别穿过第二前通孔 (27)、两组第四下通孔和第二后通孔,所述第四插杆前端设置有第四拉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机(28)和第 二固定架,所述桩体(4)前端下侧设置有进风口,且所述进风口与放置腔相通,所述第二固 定架设置在进风口处,第二电机(28)安装在第二固定架前端,第二电机(28)的前部输出端 设置有第二传动轴(29),并在第二传动轴(29)上设置有第二扇叶(3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电机(31)、放 置块(32)和轴承座(33),所述第三电机(31)和轴承座(33)分别设置在右支杆(12)和左支杆 (11)顶端,所述放置块(32)顶端与放置板(2)底端连接,且放置块(32)左端与轴承座(33)右 端接触,放置块(32)右端与第三电机(31)左端接触,所述第三电机(31)的左部输出端设置 有转动轴(34),所述转动轴(34)左端穿过放置块(32)并安装在轴承座(33)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前端和出风口 后端上均设置有百叶窗(3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LED灯泡(36), 所述若干LED灯泡(36)均设置在放置板(2)底端,且所述若干LED灯泡(36)均与蓄电池(5)电 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

众所周知,太阳能充电桩是一种用于日常生活中,利用太阳能对电动车等设备进 行充电的辅助装置,其在充电桩领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太阳能充电桩结构包括太 阳能电池板、放置板、控制面板和桩体,放置板顶端设置有上放置槽,并在上放置槽内设置 有蓄电池,桩体顶端左侧和右侧设置有左支杆和右支杆,左支杆和右支杆顶端与放置板底 端左侧和右侧连接,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放置板顶端,且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通过电线 连接,控制面板设置在桩体前端上侧,控制面板内部设有处理器,控制面板上设置有若干控 制键、磁感应器和显示屏,且若干控制键、磁感应器和显示屏均与处理器电连接,桩体右端 下侧设置有输电口,并在输电口处设置有挡板,桩体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 均设置有支腿,并在支腿底端设置有滚轮;这种太阳能充电桩使用时首先通过太阳能电池 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然后用户可通过控制键对充电量进行设置,同时 通过将支付磁卡贴在磁感应器上进行支付,最后通过输电口连接充电线对电动车等设备进 行充电即可;这种太阳能充电桩使用时发现在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维修替换时,需要维修 人员借助梯子等登高工具进行作业,过程较为麻烦且费时费力;同时此装置不易进行固定, 稳定性较差;并且没有降温功能,从而导致其使用可靠性较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升降,方便维 修人员进行维修;同时可对此装置进行固定,提高装置稳定性;并且具有降温功能,增加使 用可靠性的太阳能充电桩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放置板、控制面板和桩 体,放置板顶端设置有上放置槽,并在上放置槽内设置有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放置 板顶端,且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通过电线连接,控制面板设置在桩体前端上侧,控制面板 内部设有处理器,控制面板上设置有若干控制键、磁感应器和显示屏,且若干控制键、磁感 应器和显示屏均与处理器电连接,桩体右端下侧设置有输电口,并在输电口处设置有挡板, 桩体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支腿,并在支腿底端设置有滚轮;还包 括左电动缸和右电动缸,所述桩体顶端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左放置槽和右放置槽,所述 左电动缸和右电动缸分别设置在左放置槽和右放置槽内,左电动缸的顶部输出端上设置左 支杆,右电动缸的顶部输出端上设置有右支杆,所述放置板通过左支杆与右支杆连接在桩 体顶端;还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固定架,所述桩体内设置有放置腔,桩体后端上侧设置有出 风口,且所述出风口与放置腔相通,所述第一固定架设置在出风口处,第一电机安装在第一 固定架后端,第一电机的后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轴,并在第一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一扇 叶;还包括底座和四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第三固 定装置和第四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插管、第一插杆和第一固定管,所述第 一插管顶端设置在桩体底端前侧,第一固定管顶端插入至第一插管底端内部,底座顶端前 侧设置有前凹槽,第一固定管底端位于前凹槽正上方,且第一固定管底端可插入至前凹槽 内部,所述第一插管前端设置有第一缺口,第一固定管前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 接块位于第一缺口处,且所述第一连接块可带动第一固定管在第一插管内部上下移动,所 述第一插管左端设置有第一左通孔,第一插管右端设置有第一右通孔,且所述第一左通孔 和第一右通孔位置对应,所诉第一固定管左端和右端上侧均设置有第一上通孔,第一固定 管左端和右端中侧均设置有第一下通孔,所述第一插杆右端分别穿过第一左通孔、两组第 一下通孔和第一右通孔,所述第一插杆左端设置有第一拉块。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二插管、第二插 杆和第二固定管,所述第二插管顶端设置在桩体底端后侧,第二固定管顶端插入至第二插 管底端内部,底座顶端后侧设置有后凹槽,第二固定管底端位于后凹槽正上方,且第二固定 管底端可插入至后凹槽内部,所述第二插管后端设置有第二缺口,第二固定管后端设置有 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位于第二缺口处,且所述第二连接块可带动第二固定管在第二插 管内部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插管左端设置有第二左通孔,第二插管右端设置有第二右通孔, 且所述第二左通孔和第二右通孔位置对应,所诉第二固定管左端和右端上侧均设置有第二 上通孔,第二固定管左端和右端中侧均设置有第二下通孔,所述第二插杆右端分别穿过第 二左通孔、两组第二下通孔和第二右通孔,所述第二插杆左端设置有第二拉块。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所述第三固定装置包括第三插管、第三插 杆和第三固定管,所述第三插管顶端设置在桩体底端左侧,第三固定管顶端插入至第三插 管底端内部,底座顶端左侧设置有左凹槽,第三固定管底端位于左凹槽正上方,且第三固定 管底端可插入至左凹槽内部,所述第三插管左端设置有第三缺口,第三固定管左端设置有 第三连接块,第三连接块位于第三缺口处,且所述第三连接块可带动第三固定管在第三插 管内部上下移动,所述第三插管前端设置有第一前通孔,第二插管后端设置有第一后通孔, 且所述第一前通孔和第一后通孔位置对应,所诉第三固定管前端和后端上侧均设置有第三 上通孔,第三固定管前端和后端中侧均设置有第三下通孔,所述第三插杆后端分别穿过第 一前通孔、两组第三下通孔和第一后通孔,所述第三插杆前端设置有第三拉块。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所述第四固定装置包括第四插管、第四插 杆和第四固定管,所述第四插管顶端设置在桩体底端右侧,第四固定管顶端插入至第四插 管底端内部,底座顶端右侧设置有右凹槽,第四固定管底端位于右凹槽正上方,且第四固定 管底端可插入至右凹槽内部,所述第四插管右端设置有第四缺口,第四固定管右端设置有 第四连接块,所述第四连接块位于第四缺口处,且所述第四连接块可带动第四固定管在第 四插管内部上下移动,所述第四插管前端设置有第二前通孔,第四插管后端设置有第二后 通孔,且所述第二前通孔和第二后通孔位置对应,所诉第四固定管前端和后端上侧均设置 有第四上通孔,第四固定管前端和后端中侧均设置有第四下通孔,所述第四插杆后端分别 穿过第二前通孔、两组第四下通孔和第二后通孔,所述第四插杆前端设置有第四拉块。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还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固定架,所述桩体 前端下侧设置有进风口,且所述进风口与放置腔相通,所述第二固定架设置在进风口处,第 二电机安装在第二固定架前端,第二电机的前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轴,并在第二传动 轴上设置有第二扇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还包括第三电机、放置块和轴承座,所述第 三电机和轴承座分别设置在右支杆和左支杆顶端,所述放置块顶端与放置板底端连接,且 放置块左端与轴承座右端接触,放置块右端与第三电机左端接触,所述第三电机的左部输 出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左端穿过放置块并安装在轴承座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所述进风口前端和出风口后端上均设置有 百叶窗。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还包括若干LED灯泡,所述若干LED灯泡均 设置在放置板底端,且所述若干LED灯泡均与蓄电池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可通过左电动缸和右 电动缸分别带动左支杆和右支杆上下移动,从而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升降,方便维修人员 进行维修;同时可通过拔出第一插杆,令第一固定管插入前凹槽内,再将第一插杆分别穿过 第一左通孔、两组第一上通孔和第一右通孔,对此装置进行固定,提高装置稳定性;并且可 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扇叶进行转动,从而对桩体内部进行排风降温,增 加使用可靠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1的A部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标记:1、太阳能电池板;2、放置板;3、控制面板;4、桩体;5、蓄电池;6、挡板; 7、支腿;8、滚轮;9、左电动缸;10、右电动缸;11、左支杆;12、右支杆;13、第一电机;14、第一 固定架;15、第一传动轴;16、第一扇叶;17、底座;18、第一固定装置;19、第四固定装置;20、 第一插管;21、第一插杆;22、第一固定管;23、第一上通孔;24、第一下通孔;25、第一拉块; 26、第四插管;27、第二前通孔;28、第二电机;29、第二传动轴;30、第二扇叶;31、第三电机; 32、放置块;33、轴承座;34、转动轴;35、百叶窗;36、LED灯泡。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 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放置 板2、控制面板3和桩体4,放置板顶端设置有上放置槽,并在上放置槽内设置有蓄电池5,太 阳能电池板设置在放置板顶端,且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通过电线连接,控制面板设置在 桩体前端上侧,控制面板内部设有处理器,控制面板上设置有若干控制键、磁感应器和显示 屏,且若干控制键、磁感应器和显示屏均与处理器电连接,桩体右端下侧设置有输电口,并 在输电口处设置有挡板6,桩体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支腿7,并在 支腿底端设置有滚轮8;还包括左电动缸9和右电动缸10,桩体顶端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 左放置槽和右放置槽,左电动缸和右电动缸分别设置在左放置槽和右放置槽内,左电动缸 的顶部输出端上设置左支杆11,右电动缸的顶部输出端上设置有右支杆12,放置板通过左 支杆与右支杆连接在桩体顶端;还包括第一电机13和第一固定架14,桩体内设置有放置腔, 桩体后端上侧设置有出风口,且出风口与放置腔相通,第一固定架设置在出风口处,第一电 机安装在第一固定架后端,第一电机的后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轴15,并在第一传动轴 上设置有第一扇叶16;还包括底座17和四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装置18、第二 固定装置、第三固定装置和第四固定装置19,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插管20、第一插杆21和 第一固定管22,第一插管顶端设置在桩体底端前侧,第一固定管顶端插入至第一插管底端 内部,底座顶端前侧设置有前凹槽,第一固定管底端位于前凹槽正上方,且第一固定管底端 可插入至前凹槽内部,第一插管前端设置有第一缺口,第一固定管前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块, 第一连接块位于第一缺口处,且第一连接块可带动第一固定管在第一插管内部上下移动, 第一插管左端设置有第一左通孔,第一插管右端设置有第一右通孔,且第一左通孔和第一 右通孔位置对应,所诉第一固定管左端和右端上侧均设置有第一上通孔23,第一固定管左 端和右端中侧均设置有第一下通孔24,第一插杆右端分别穿过第一左通孔、两组第一下通 孔和第一右通孔,第一插杆左端设置有第一拉块25,且当第一固定管底端位于前凹槽内时, 第一插杆可通过分别穿过第一左通孔、两组第一上通孔和第一右通孔进行固定;通过上述 设置,可通过左电动缸和右电动缸分别带动左支杆和右支杆上下移动,从而对太阳能电池 板进行升降,方便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同时可通过拔出第一插杆,令第一固定管插入前凹槽 内,再将第一插杆分别穿过第一左通孔、两组第一上通孔和第一右通孔,对此装置进行固 定,提高装置稳定性;并且可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扇叶进行转动,从而对 桩体内部进行排风降温,增加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二插管、第二插杆和 第二固定管,第二插管顶端设置在桩体底端后侧,第二固定管顶端插入至第二插管底端内 部,底座顶端后侧设置有后凹槽,第二固定管底端位于后凹槽正上方,且第二固定管底端可 插入至后凹槽内部,第二插管后端设置有第二缺口,第二固定管后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块,第 二连接块位于第二缺口处,且第二连接块可带动第二固定管在第二插管内部上下移动,第 二插管左端设置有第二左通孔,第二插管右端设置有第二右通孔,且第二左通孔和第二右 通孔位置对应,所诉第二固定管左端和右端上侧均设置有第二上通孔,第二固定管左端和 右端中侧均设置有第二下通孔,第二插杆右端分别穿过第二左通孔、两组第二下通孔和第 二右通孔,第二插杆左端设置有第二拉块,且当第二固定管底端位于后凹槽内时,第二插杆 可通过分别穿过第二左通孔、两组第二上通孔和第二右通孔进行固定;通过上述设置,可通 过拔出第二插杆,令第二固定管插入后凹槽内,再将第二插杆分别穿过第二左通孔、两组第 二上通孔和第二右通孔,对此装置进行固定,提高装置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第三固定装置包括第三插管、第三插杆和 第三固定管,第三插管顶端设置在桩体底端左侧,第三固定管顶端插入至第三插管底端内 部,底座顶端左侧设置有左凹槽,第三固定管底端位于左凹槽正上方,且第三固定管底端可 插入至左凹槽内部,第三插管左端设置有第三缺口,第三固定管左端设置有第三连接块,第 三连接块位于第三缺口处,且第三连接块可带动第三固定管在第三插管内部上下移动,第 三插管前端设置有第一前通孔,第二插管后端设置有第一后通孔,且第一前通孔和第一后 通孔位置对应,所诉第三固定管前端和后端上侧均设置有第三上通孔,第三固定管前端和 后端中侧均设置有第三下通孔,第三插杆后端分别穿过第一前通孔、两组第三下通孔和第 一后通孔,第三插杆前端设置有第三拉块,且当第三固定管底端位于左凹槽内时,第三插杆 可通过分别穿过第一前通孔、两组第三上通孔和第一后通孔进行固定;通过上述设置,可通 过拔出第三插杆,令第三固定管插入左凹槽内,再将第三插杆分别穿过第一前通孔、两组第 三上通孔和第一后通孔,对此装置进行固定,提高装置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第四固定装置包括第四插管26、第四插杆 和第四固定管,第四插管顶端设置在桩体底端右侧,第四固定管顶端插入至第四插管底端 内部,底座顶端右侧设置有右凹槽,第四固定管底端位于右凹槽正上方,且第四固定管底端 可插入至右凹槽内部,第四插管右端设置有第四缺口,第四固定管右端设置有第四连接块, 第四连接块位于第四缺口处,且第四连接块可带动第四固定管在第四插管内部上下移动, 第四插管前端设置有第二前通孔27,第四插管后端设置有第二后通孔,且第二前通孔和第 二后通孔位置对应,所诉第四固定管前端和后端上侧均设置有第四上通孔,第四固定管前 端和后端中侧均设置有第四下通孔,第四插杆后端分别穿过第二前通孔、两组第四下通孔 和第二后通孔,第四插杆前端设置有第四拉块,且当第四固定管底端位于右凹槽内时,第四 插杆可通过分别穿过第二前通孔、两组第四上通孔和第二后通孔进行固定;通过上述设置, 可通过拔出第四插杆,令第四固定管插入右凹槽内,再将第四插杆分别穿过第二前通孔、两 组第四上通孔和第二后通孔,对此装置进行固定,提高装置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还包括第二电机28和第二固定架,桩体前 端下侧设置有进风口,且进风口与放置腔相通,第二固定架设置在进风口处,第二电机安装 在第二固定架前端,第二电机的前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轴29,并在第二传动轴上设置 有第二扇叶30;通过上述设置,可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二传动轴上的第二扇叶进行转动,对 桩体内部进行吹风,从而加快桩体内部空气流速,提高降温速率,增加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还包括第三电机31、放置块32和轴承座33, 第三电机和轴承座分别设置在右支杆和左支杆顶端,放置块顶端与放置板底端连接,且放 置块左端与轴承座右端接触,放置块右端与第三电机左端接触,第三电机的左部输出端设 置有转动轴34,转动轴左端穿过放置块并安装在轴承座内;通过上述设置,可通过第三电机 带动转动轴上的放置块进行转动,从而对太阳能电池板角度进行调节,提高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进风口前端和出风口后端上均设置有百叶 窗35;通过上述设置,可对进风风向和排风风向进行调节,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还包括若干LED灯泡36,若干LED灯泡均设 置在放置板底端,且若干LED灯泡均与蓄电池电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可在光线较暗情况下 为用户提供照明,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充电桩结构,其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 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然后用户可通过控制键对充电量进行设置,同时通过将支 付磁卡贴在磁感应器上进行支付,最后通过输电口连接充电线对电动车等设备进行充电即 可;上述过程中,可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二传动轴上的第二扇叶进行进风,同时通过第一电 机带动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扇叶进行排风,从而对桩体内部进行降温;若要对太阳能电池 板进行维修或替换,则可通过左电动缸和右电动缸分别带动左支杆和右支杆向下移动,从 而下降太阳能电池板,然后进行维修替换即可;若要进行移动,则可将底座放到指定地点, 然后将此装置推到底座上,同时通过四组固定装置对此装置进行固定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 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文发布于:2023-03-28 01:17: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08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