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超低刚度隔振器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87209608
  • 19870625
  • CN87209608
  • 19880217
  • 刘任先
  • 刘任先
  • F16F13/00
  • F16F13/00

  • 河南省洛阳市洛阳工学院拖拉机教研室
  • 中国,CN,河南(41)
  • 洛阳市专利事务所
  • 罗铁
摘要
本实用新型单向超低刚度隔振器是一种用于作单向振动的设备、仪器及各种车辆或其它交通工具部件或乘坐的隔振装置。其主要是由支撑杆、滚轮、曲面板及弹簧构成。其特征是通过支撑杆、滚轮、曲面板及弹簧的配合实现给定的超低刚度特性。它与现行的其它隔振器相比具有易于实现给定的超低刚度特性且静变形仍然保持较小的特点,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权利要求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由支撑杆、滚轮、曲面板及弹簧所构成的单向超低刚度隔振器。其特征是振体与被隔振体之间的力是通过支撑杆、滚轮、曲面板及弹簧等构件传递,通过支撑杆、滚轮、曲面板及弹簧的配合保证给定的超低刚度特性。支撑杆的一端与作为振体或被隔振体的构体铰接,另一端与滚轮的轮轴铰接,滚轮在曲面板上滚动,曲面板控制着滚轮的运动轨迹,弹簧起着帮助系统平衡以及当支撑杆、滚轮偏离静平位置时帮助其向静平衡位置回位的作用。

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隔振装置。该装置主要用于各种作单向振动的设备、仪器及各种车辆或其它交通工具的部件或乘座的隔振。

隔振器的隔振性能的好坏与其刚度特性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说来,隔振器的刚度应尽可能低,但是现行隔振器的刚度的降低受到了静变形过大及强度不足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实现一种在静变形仍然较小的前提下,使其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刚度很低,而超过此范围刚度又逐步变得很大、以便限位的新型隔振器。

本实用新型隔振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支撑杆、滚轮、曲面板及弹簧所构成。支撑杆、滚轮及曲面板可以是各为一个,也可以是各为二个或数个。弹簧可以是拉簧,也可以是各种型式的扭簧,例如螺旋扭簧、矩形截面或园形截面的扭杆弹簧等。图1是采用拉簧及一根支撑杆、一个滚轮、一个曲面板的结构。支撑杆2的一端铰接在只有一个自由度的构体1的下端,另一端与滚轮3的轮轴铰接;弹簧5的一端挂在支撑杆2上,另一端挂在底板6上;曲面板4固定在底板6上,其对滚轮3起导向作用。图2是采用扭簧及一根支撑杆、一个滚轮、一个曲面板的结构。用扭簧代 替了图1结构中的拉簧,扭簧安置在构体1及支撑杆2的铰接处。图3是采用拉簧及一对支撑杆、一对滚轮、一对曲面板的结构,一对支撑杆、一对滚轮、一对曲面板对称安置。图4是采用扭簧及一对支撑杆、一对滚轮、一对曲面板的结构,用扭簧代替了图3结构中的拉簧。上述各结构中振动可以是由构件1传入的,也可以是由底板6传入的。当没有振动时,上述各结构中的滚轮3压在曲面板4的某一静平衡位置。当有振动传入时,滚轮3即沿曲面板4滚动,曲面板4的形状及弹簧5、支撑杆2的参数保证了这一系统的隔振刚度在滚轮3处于静平衡位置附近时很低,而当滚轮3离开静平衡位置一段距离时逐步变得很高。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很容易得到各种给定要求的超低刚度特性,特别是那种具有良好隔振性能的、在一定范围内刚度很低而超过这一定范围时刚度又逐步变得很高的刚度特性。而且在获得这种超低刚度特性的同时静变形仍然可以保持很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

图1、2、3、4中:1是构体,它可以是振体也可以是被隔振体;2是支撑杆,3是滚轮,4是曲面板,5是弹簧,6是底板。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关键是根据给定的刚度特性合理地选择各构件的参数及设计计算出曲面板的形状。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21:46: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08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