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02K7/06 H02K33/18
1、适应微小转角运动的永磁直流直线电机,是由定子、转子组成的, 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是由回转中心5、支臂6、转子(7、11)、磁隙8、 环形磁钢9、定子(10、12)组成的,支臂6用螺钉与转子7的端面固定, 它的一端与回转中心5用轴承连接,在转子7的环面上绕上多层转子线圈 11形成电枢,定子12与定子外环10之间用螺钉固定,环形磁钢9固定 在定子12的定子外环10的内表面上,环形磁钢9的内表面和定子12的 外表面之间形成磁隙8,转子(7、11)电枢伸入到磁隙8内,使转子(7、 11)在磁隙8内距定子12的外表面距离与距环形磁钢9的内表面距离相 等,定子(10、12)、转子(7、11)和环形磁钢9的配合中,三者同轴。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机领域中的一种将直线运动变为微小转角运动 的直线电动机。
(二)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和实际应用技术发展的需要,在某些场合需要有作直 线往返运动的驱动元件,我们常见的直流直线电动机就是作直线往返运动 的驱动件,如图1所示:是由轴承支架1、定子2、转子3、导轨4组成 的(《直线电机》[美]S.A.纳斯尔、[罗马尼亚]波尔达著P29)
这种作直线往返运动的电动机,由于导轨的作用,只能作直线往返 运动,不能产生微小转角运动,使它的功能作用受到限制,随着科学技术 和精密跟踪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适应于小框架,低惯量、微小转角 (如±20")运动系统的驱动元件,上述的只能作直线往返运动的直线电 机就不能满足需要,为此,设计一种原理新颖,独具结构特点的可将直线 往返运动变为微小转角运动的直线电动机。
(三)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消除电机电刷产生的磨擦力矩和电机产生的 磁阻力矩,克服控制系统产生的非线性误差。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整体采用圆柱形结构形式,在转子上 加支臂、利用磁隙空间,使转子轴线相对于定子轴线产生微小夹角,来实 现支臂绕回转中心作微小转角往返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如图2所示,是由回转中心5、支臂6、转子 (7、11)、磁隙8、环形磁钢9、定子(10、12)组成的,其中转子包括 转子7和转子线圈11,定子包括定子外环10和定子12。
支臂6的一部分用螺钉与转子7的端面固定,另一端与回转中心5 用轴承连接,在转子7的环面上绕上多层转子线圈11,形成电枢,定子 12与定子外环10之间用螺钉固定,环形磁钢9固定在定子12的定子外 环10的内表面上,环形磁钢9的内表面和定子12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磁隙 8,转子(7、11)电枢伸入到磁隙8内,使转子(7、11)在磁隙8内距 定子12地外表面距离与距环形磁钢9的内表面距离相等,定子(12、10)、 转子(7、11)和环形磁钢9的配合中三者同轴。
工作原理说明:固定在定子外环10上的环形磁钢9,这样环形磁钢 9与定子(12、10)心轴之间建立了磁通,当电流直接通过转子电枢时, 正交地穿过磁隙径向磁通时,产生轴向推力,使转子(7、11)向上运动, 由于转子(7、11)是在磁隙中上、下运动,磁隙的空隙使得转子轴线与 定子轴线形成一定的微小夹角,支臂6的刚性,使它本身不能形变,转子 (7、11)在轴向推力的作用下,固定在转子(7)端面上的支臂6,只能 绕回转子中心5,作微小转角运动。从而实现了将直线运动变为转角运动 的现实。
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没有电刷,完全消除了因电刷产生的磨 擦力矩,磁隙均匀,消除了电枢和磁极之间的磁阻力矩,转子惯量很小可 完全适应小惯量框架的运动要求,实现了将直线运动变为微小转角运动, 扩大了直线电机的功能,产生积极的科学效果,具有重大实用价值。
(四)附图说明
图1是已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摘要附图亦采用图2。
(五)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图2所示的结构,电机转子7采用轻质工程塑料,转子线圈11 的长度6mm,产生磁场的环形磁钢9采用压铸成型的永磁钢,厚度为 0.4mm定子12和定子外环10采用10#低碳钢材质,转子(7、10)在磁 隙8的两则间距为0.3mm。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21:21: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07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