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家用节能采暖炉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88206879.2
  • 19880615
  • CN2037827
  • 19890517
  • 何庆伶
  • 何庆伶
  • F24H1/36
  • F24H1/36

  • 北京市怀柔县庙城乡赵各庄村
  • 中国,CN,北京(11)
  • 北京工业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楼艮基;张慧
摘要
多功能家用节能采暖炉是一种炊事、采暖和供应淋浴热水的多用炉。$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它有水、热和风共三套循环系统,除了有二个烧煤采暖炉外,在炉体中央有一个用于烧农村常用有机燃料的灶火口,另外,在炉瓦与炉壁之间全都填满了保温材料。与市售的快壶式采暖炉相比,它具有热效率高、对燃料适应性强、既可快速升温又可省煤,炉体轻、成本低、寿命长、加工方便以及烟尘少等一系列优点。
权利要求

1、多功能家用节能采暖炉由炉体、炉篦和水套组成,在水套侧面装 有一根出水管和一根回水管,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它有水、热和风三 套循环系统,在炉体中央有一个用于燃烧农村常用有机燃料的灶火口,在 其下方有一个灶灰门,在二个烧煤炉炉瓦与整个采暖炉的炉壁之间全都填 满了保温材料,构成了一个保温层。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水循环系统由分 别包在炉口火焰室周围的二个固定的方锥形水套,位于炉口上方的二个活 动的方形水盖和与它们相通的进出水管道系统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的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方形活动水盖由 上、下二部份组成,上面是保温层,下面是水箱,左、右二个水盖的进、 出水管都设在保温层内,进水管都在水盖的内侧,出水管都在其外侧,它 们都通过进、出水孔与下面的水箱相通,进水管要长于出水管,水箱顶部 要有5~10度的向下倾斜度。

4、根据权利要求1的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热循环系统是由 位于水套内侧上方的截面为倒梯形的左、右二个热气流入口,夹在水套与 炉壁保温层之间的供余热气流通过的双回环烟道和烟筒入口相串通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的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风循环系统是由 设在灶灰门后面的小型吹风机和送风管组成,其中烧煤采暖炉的二个风机 口都设在炉瓦座的侧面,烧农村常用有机燃料采暖炉的风机进风口设在炉 篦的后下方且与其打通。

6、根据权利要求5的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风系统的小型吹 风机用的是理发用的单相电动机。

7、根据权利要求1的采暖炉,其特征在于,在灶火膛的二侧和 顶部焊有许多长条形的金属导热片。

8、根据权利要求1的采暖炉,其特征在于,炉瓦与炉壁之间的 保温材料用的是珍珠岩。

9、根据权利要求1的采暖炉,其特征在于,炉壁用的是普通薄 铁板。

说明书

多功能家用节能采暖炉是一种炊事、采暖和供应淋浴热水的多用炉。

目前市售的采暖炉由炉体1、炉篦2和水套3组成。炉体用铸铁板制 作,在里面再搪上了泥。在水套的一侧,上、下各有一根出水管4和回水 管5,水套整个地包在炉体的外壁,其纵剖面见图1。这种快壶式采暖炉 存在以下缺点:1、余热未充分利用,热效率低。这是因为:炉壁外面没 有保温层,水套也往外散热;炉口的热量没有利用上;在打开烟道使用炉 子时,由于其烟道是直筒式的,一部份热量就随着火焰从烟道经过烟筒跑 掉了。2、由于它是利用炉壁的热量来把水加热的,从而降低了炉口的火 焰温度,它的炉盘又是园形的,坐上锅以后,炉火全被锅底压住,通风差, 供氧不足。因而,炉子的火头不旺;要取暖时就不能快速升温,水温也不 高;封火时间短,一般在14小时左右,室温保持的时间也相应缩短了。 3、燃料单一。只能烧煤块或煤球,不能烧蜂窝煤,更不能烧农村常用的 木柴、锯末、玉米棒核和牛粪等有机燃料。4、在使用时,为了充分利 用炉膛热量,其搪泥层一般只在15~18mm左右,等于是炉火直接在烤炉 壁,从而降低了炉子的使用寿命。5、由于其加一次煤只能烧3~4个小 时,因而增加了烟尘对大气的污染。

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功能家用节能采暖炉, 其纵剖面见图2。它有水、热和风共三套循环系统,在炉体中央有一个可 燃烧农村常用有机燃料的灶火口6,在它的下面是灶灰门7,在烧煤炉炉 瓦8与整个炉壁9之间全都填上了保温材料,形成了一个保温层10。

其中,水循环系统由分别包在炉口火焰室11四周的、左右二个固定 的方锥形水套12(图2中只剖见了一个),位于炉口上方的左右二个可 活动的方形水盖13,14以及与它们相通的进、出水管管路系统构成。 上述方形水盖由上、下二个部份组成,上面是保温层15,下面是水箱 16,水盖的进出水管17和18都通过保温层,进水管都在水盖内侧, 出水管都在水盖外侧,它们都通过过水孔与下面的水箱相通,而且进水 管要长于出水管,水箱顶部要有5~10度的向下倾斜度,整个水盖相 对于水平面向下也有些许倾斜。这个系统主要根据温差、位差和压差的 原理进行自然循环,其中温差起主要作用。温差是指:在水盖13和水 套12之间形成了一个火焰室11,在供暖时,炉火直接加热水盖,使 水盖和水套中的水形成一个温差,造成了水的循环。位差是指:水箱 顶部、水盖与水平面之间的坡度使得水盖中的水有一个水位差,促使进 水管的水注入水箱后再向出水管处流动。压差是指:进水管长于出水管 又使进水管出口处的水流速度大于出水管处的,形成了一个动压差,也 促使水箱中的水加快地向出水管处流动。

其中,热循环系统见图3,它是由位于水套内侧上部其截面为倒梯 形的左、右二个热气流入口19、20,夹在水套12和炉壁保温层10 之间的供余热气流通过的双回环烟道21、22和烟筒入口23相串通而成。 火焰室11产生的热量首先被水盖13、14和左、右二个水套内侧的水 吸收掉一大部份,余热就从19、20沿着位于水套外侧的左、右二个双 回环烟道21、22绕行至烟筒入口处23,这样,余热又一次被水套外 侧的水吸收了,然后再从套在23上的烟筒套24经过烟筒而排出,图3 就是把炉台上的瓷砖25去掉后画出的俯视图,从而余热利用率就大大地 提高了。

其中,风循环系统见图4,它是采暖炉的底视图。它由设在灶灰门7 后面的小型吹风机26和送风管27、28、29组成。其中,27是进 风管,设在灶灰门炉篦30的后下方且与其打通,空气从灶灰门口吸入 后,一部份送到灶火口6,但大部份被吹风机26吸入后由28,29二根 送风管送向烧煤采暖炉炉瓦座31(图2中只画了一个炉瓦座)的侧面以 达到快速燃烧的目的。为了快速升温,还可以在灶火膛去直接燃烧木柴等 有机燃料,为此,在灶火口6的二侧和顶部焊了许多长条形的金属导热片 32。

实施例: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面图。

33是方形炉盘,下面是炉膛34,再往下是炉瓦座31。炉盘和水盖 之间是一个被方锥形水套所包围的火焰室11。在水套的外侧是双回环烟 道21,在烟道和炉壁之间是保温层。在炉瓦和炉壁、水套之间也有保温 层。在保温层上面是瓷砖25。在水套的底部是炉心支架35。在双回环 烟道和炉壁之间是安装用钢带36。在左、右二个水套之间是灶火膛,在 其二侧和顶部焊有许多金属导热片32。在灶火口下面是灶灰门的炉篦 30。风机进风口37设在灶灰膛中,进风口38设在炉瓦座31的中部。 39是灶灰门的档风板,40是烧煤口的炉门,41是它的档风板也可用 来调节风量。整个炉子支撑在四个炉腿42上。

图5是灶火口门的纵剖面B的放大图。43是灶门手柄,44是合页, 45是灶火口门,46是保温层,47是空气隔热层,48是档火板。它采 取了保温层保温和空气隔热的双重措施,大大地防止了灶火口热量的散发, 提高了炉子的热效率。

下面是水循环系统。 注入注水管49的冷水和从散热器返回到回水管50的回水经三通51汇 合后,沿着回水管52通过图6中的进水孔53进入左、右二个水套中, 图6就是掀去用普通铁皮做的炉壁后,从背面看到的后视图,从水套中 出来的水经过图6中的水套出水孔54后到达了图2中画出的四通接头 55。热水从四通55出来后分为二路。一路是送往水盖的,它经过空心 管56、水盖轴合57、空心轴58后,经过三通59,水盖进水管17和 水盖进水孔60(画在图2中的左侧纵剖面上,是示意的)后,便送到水 箱中。热水从水箱出来后,经过出水管18、三通61、空心轴62,水盖 轴合63和供水管64后,通过三通65送往采暖系统的管路66中去。另 一路热水从四通接头55出来后经过供水管67,四通接头68后,一路通 排气管69,一路经空心管70、活接头71和空心轴72后又回到三通65 中。水盖轴合57和63在这里起了空心轴之间或者空心轴和供水管之间 联接头的作用,现以水盖轴合63为例来加以说明。图7是它的纵剖面A 的放大图。其中,62是空心轴,64是供水管。这供水管由水平管和垂 直管组成,水平管二头都是通的,在右端管壁上开孔与垂直管相焊。在 安装时,先从右端把轴档73焊在水平供水管内壁上,再从左边装入与轴 档内圈紧配合的空心轴62,接着,依次把石棉绳填入添料函74内,装 入轴合压盖75,旋上轴合锁母76,最后,把水平供水管的右端堵上,再 加上一块用铁板做的水盖轴支架77。为了防止水盖进、出水管之间的水 相串,还要在三通59和61之间加一个堵头78。

在本实用新型中,保温材料都是用的珍球岩,只在双回环烟道和炉壁 之间的保温层中加了一些矿渣棉。水套和水盖用的是普通薄钢板,厚度在 2~2.5mm间,炉壁用的是市场上可买到的普通薄铁板,厚度在1~1.2mm 之间。小型吹风机可用理发用的单相电动机。

本实用新型也可用于烧煤块或煤球,只要在炉瓦座脚上再加一个炉 篦即可。

本采暖炉与市售的快壶式ZRS2Q-80型采暖炉相比较的实验数据 如下: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21:02: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07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