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0Q1/14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机动车辆夜间会车前照灯亮灭自动控制器,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光敏元件BG 1在双凸透镜焦点的前方和BG 2、BG 3组成光电转换部分,做为多谐振荡器部分的一个电源开关,谐振信号输送到功放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亮灭自动控制器其特征是:在多谐振荡器部分元件BG 5的集电极与功放部分元件BG 7的基极之间接一反向稳压管BG 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亮灭自动控制器其特征是:多谐振荡器部分通过功放部分继电器的一个常开触点接于电源正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亮灭自动控制器其特征是:光接收部分的元件BG 3发射极与电源负极之间联接一电容C 1。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对机动车辆在夜间会车能自动变光的光电转换装置。现今的自动车辆在夜间会车时,是由司机手工操作前照灯的亮灭,这样就分散了司机的一部分精力,有碍安全行车。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用光电转换装置自动控制机动车辆在夜间行车时前照灯的亮与灭。其特征是机动车辆在夜间会车时,用双凸透镜把对方车的灯光聚集在接收部分的光敏元件上,光接收部分把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送到控制电路,经过电阻电容组成的定时电路控制一个继电器通断来自动完成前照灯的亮与灭。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优先选用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电路组成是由光接收部分1、(BG1、BG2、BG3、C1)、多谐振荡器部分2、R1、R2、R3、R4、C2、C3、BG4、BG5)、功放部分3、(BG6、BG7、继电器)。如果夜间间行车时,先闭合开关K,接通电源,电源经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至前照灯,使其亮、光敏三极管BG1在无外界光照时不导通,BG2、BG3也不导通,电源加不到多谐振荡器上,多谐振荡器不工作。在会车时,双凸透镜把对方车的灯光聚集在BG1上, BG1导通,BG2、BG3随着也导通。先给C1电容充电,然后使多谐振荡器工作。假如此时BG4导通,BG5截止,BG5集电极的高压高于BG6的额定稳压值。BG6反向击穿导通,BG7导通,继电器吸合,常闭触点断开前照灯,常开触点接通前小灯(或近光安全灯),这时电源经R2、C2、BG4的集电极至地对C2充电经过一定的时间后,C2正极电压达到0.7伏时,也即BG5基极电压达到0.7伏,BG5迅速导通,BG4迅速截止,此时BG5的集电极电压接近于地电位。低于BG6的额定稳压值,BG7截止,继电器失电而释放,常闭触点接通前照灯,常开触点断开前小灯(或近光安全灯)。此时电源经R3C3BG5的集电极至地对C3充电,经一定时间后,C3正极的电压达到0.7伏时,也即BG4基极电压是0.7伏,BG4迅速导通;BG5迅速截止重复上次动作,经过几个周期就完成了一次会车,会车后,BG1无外界光照截止。BG2、BG3截止,C1的电压低于BG6的额定稳压值,BG7不再工作,电源经过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使前照灯常亮,在下次会车时,电路重复上次工作,完成在会车时自动控制前照灯亮灭的目的。
为使自动控制器能可靠工作,双凸透镜应安装在机动车的前部,和前照灯在一水平线上,或在前照灯水平线的上方或下方,充分达到聚集对方车灯的效果。BG1应安装在双凸透镜焦点前方适当的位置使聚光面积可靠地照在BG1上。在BG3发射极与地之间加一电容C1,C1有二个作用。其一是路面不平,汽车颠动,BG1上光照可能时有时无使多谐振荡器部分2的电源时有时无,电路产生误动工作,此时C1上所充的电压可保证电路正常工作。其二是在继电器吸合时,继电器的一常开触点把电源加在多谐振荡器部分2,使电路正常工作,并给C1充一部分电压,为多谐振荡器部分下周期动作做好准备。动作周期是由R2C2R3C3决定,即T=T1(R2·C2)+T2(R3·C3)BG6的稳压管是防止C1上电压过低时,不能维持BG7可靠工作,只有在C1上的电压高于BG6的额定稳压值,BG6反向击穿导通,BG7可靠工作。BG6另一作用是防止BG5导通后,其管压降,使BG7不完全截止而产生误动作。在电源开关K后加一电容C4,对电源起到稳定作用,使自动控制器可靠工作。
机动车辆夜间会车时双方的前照灯皆为时亮时灭,这样自动 控制器利用双凸透镜把对方的灯光聚集起来经过光电转换电路自动控制前灯时亮时灭,经过几个周期工作,即可完成一次会车。会车时,假如本车的前照灯关灭后,对方车的前灯也随着灭了,BG1失去光照而截止,BG2、BG3也截止,此时C1上所充电压维持电路正常工作,并有继电器的一个常开触点把电源加在多谐振荡器电路,仍能使电路按电阻电容所定时间工作,待一定时间后前照灯亮。如果对方车前也随之亮,但电路经一定时间后关灭前照灯,这样自动控制器仍能可靠工作去控制前照灯,起到机动车辆夜间会车前照灯亮灭自动控制的目的。这就减少了会车时司机的繁锁动作,使司机集中精力驾驶,更有利于安全行车。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18:32: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07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