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2D7/06
1、一种用于初轧厂自脱模的钢锭模[3],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钢锭模[3]上口处设两个能适应初轧厂钳式吊车进行脱模和装炉操作的凸台[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钢锭模〔3〕,其特征是:凸台〔1〕的形状(5、6、7)大小与初轧厂钳式吊车的夹具钳口〔2〕相配套。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浇铸钢锭的装置。
目前,钢铁工业模铸生产普遍采用的是上小下大沸腾钢锭模(F模)浇铸镇静钢,F模热送生产的工艺是钢锭从炼钢厂的脱模车间脱模后再光身送到初轧厂均热炉加热,这种传流的工艺方法使钢锭装炉的温度比较低,初轧厂均热炉热能消耗大的现象依然存在。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初轧厂均热炉热能长期消耗大而又一直尚未解决的问题,采取了一种专门节能措施,在F模上口处设两个能适应初轧厂钳式吊车进行脱模和装炉操作的凸台,使初轧厂在脱模的同时进行装炉,即脱一个装一个,实现了初轧厂自脱模,取代了炼钢厂脱模车间的脱模工序,只是对钢锭模略微松动一下,由于松动而不脱,以致使钢锭在整个传搁过程中始终处在模内,松动的目的为了保证初轧厂脱模进行顺利。为了不改变初轧厂钳式吊车的夹具,凸台的形状大小可以和初轧厂钳式吊车的夹具钳口相配套。所说的凸台也可以和铸铁模一同铸出。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所属技术领域里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施的常规的工艺方法。因此对于本学科的专家来说,他们可以对凸台的形状、位置进行各种各样的改变,但最终总离不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
本实用新型与日本专利33863相比,成本低,投资少,日本专利自脱模采用改变初轧厂钳式吊车的夹具。改制夹具的材质成本高,而且设计复杂。然而本实用新型在钢锭模上增设两个凸台的材质,只 是用铸铁制成,很显然,凸台的造价低,设计简单,见效快,任何钢厂都可以实施。
据统计,钢锭在模内传搁比模外传搁入炉温度提高150℃-200℃可提高均热炉生产能力30%-60%,可减少烧损0.5%以上,提高了成坯率。可节约热能0.05×106大卡/吨钢。因此,本实用新型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
本实用新型从附图中更清楚地说明。
图1是自脱模操作的示意图;
图2是设有凸台钢锭模上半部份的立体图;
图3是凸台的剖视图;
图4是凸台的左视图;
图5是凸台的俯视图。
在图1至5中,序号〔1〕适合初轧厂钳式吊车进行脱模和装炉操作的凸台,序号〔2〕钳式吊车的夹具钳口,序号〔3〕钢锭模,序号〔4〕铸车,序号〔5〕钳式吊车脱模时在凸台上的工作面,凸台的斜度(α角)应与钳式吊车的钳口内侧平行,即钳口内壁应与凸台工作面完全接触,序号〔6〕使钳式吊钳口自动对正操作位置的豁槽,序号〔7〕使钳式吊在操作位置上稳定的凹形槽。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11:55: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05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