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用支架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1921512788.9
  • 20190911
  • CN210454774U
  • 20200505
  • 陕西瑞格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梁合
  • B60S9/04
  • B60S9/04

  • 陕西省西安市航空基地航空四路25号
  • 陕西(61)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用支架,包括底板,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相对的两内侧壁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杆,两个支撑杆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抬板,两个抬板远离支撑杆的一端共同转动连接有轴杆,轴杆位于两个抬板之间的杆壁上滑动套接有滑筒,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支架在使用结束后,向下推动抬板,使支撑板沿凹槽滑动至固定板的内部,支撑杆和抬板均滑动至放置槽的内部,能够缩小支架的体积,随车携带时,占用的空间减小,便于携带,使用时,能够将抬板与车身底部相抵,操作简单,能够根据实时情况所需调节支架的高度,能够持续支撑车身,从而便于人们对车身进行维修等操作。
权利要求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2),所述放置槽(2)相对的两内侧壁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杆(3),两个所述支撑杆(3)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抬板(4),两个所述抬板(4)远离支撑杆(3)的一端共同转动连接有轴杆(52),所述轴杆(52)位于两个抬板(4)之间的杆壁上滑动套接有滑筒(51),所述滑筒(5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的底端滑动连接在放置槽(2)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用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杆(3)的底端转动连接有销轴(31),所述销轴(31)的两端分别贯穿支撑杆(3)和放置槽(2),且所述销轴(3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支撑杆(3)和放置槽(2)的外部,两个所述支撑杆(3)均通过销轴(31)与底板(1)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3)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32),两个所述固定柱(32)均贯穿抬板(4)并延伸至抬板(4)的外部,两个所述支撑杆(3)的顶端均通过固定柱(32)与抬板(4)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2)内部远离支撑杆(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开设有与支撑板(5)相对应的凹槽(61),所述支撑板(5)的底端均滑动连接在固定板(6)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6)的两侧壁均开设有通孔(64),所述固定板(6)的侧壁开设有穿孔(53),所述底板(1)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通孔(64)相对应得定位孔(62),所述穿孔(5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定位杆(63),所述定位杆(63)的两端均通过通孔(64)和定位孔(62)贯穿固定板(6)和底板(1),所述定位杆(63)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9),所述底板(1)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用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固定柱(32)相靠近的一端和销轴(31)的两端与轴杆(5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汽车用支架,属于支架技术领域。

汽车是现代人们生活离不开的交通工具,由于汽油能源的短缺,目前市场致力于研发使用电能能源的新型汽车,新型汽车出现故障,例如需要更换轮胎时与其他汽车相同,都需要用随车携带的支架工具将汽车侧身抬起,然后对轮胎进行更换,是随车携带的一种支撑工具。现有技术中心的汽车用支架,体积较大,随车携带时占用空间较大,且支架的高度固定,无法根据实时情况调节支架的高度,使用不便。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汽车用支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汽车用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相对的两内侧壁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抬板,两个所述抬板远离支撑杆的一端共同转动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位于两个抬板之间的杆壁上滑动套接有滑筒,所述滑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滑动连接在放置槽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销轴,所述销轴的两端分别贯穿支撑杆和放置槽,且所述销轴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支撑杆和放置槽的外部,两个所述支撑杆均通过销轴与底板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两个所述固定柱均贯穿抬板并延伸至抬板的外部,两个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均通过固定柱与抬板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放置槽内部远离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开设有与支撑板相对应的凹槽,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均滑动连接在固定板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壁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板的侧壁开设有穿孔,所述底板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通孔相对应得定位孔,所述穿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两端均通过通孔和定位孔贯穿固定板和底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固定柱相靠近的一端和销轴的两端与轴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定位杆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底板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放置槽和凹槽,支架在使用结束后,拔出定位杆后,向下推动抬板,使支撑板沿凹槽滑动至固定板的内部,支撑杆和抬板均滑动至放置槽的内部,能够缩小支架的体积,随车携带时,占用的空间减小,便于携带。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定位孔和定位杆,使用时,根据实时情况所需抬起抬板至合适的高度,使支撑杆向上抬起,支撑板从凹槽内部滑动,且其顶端随抬板向上抬起后,将定位杆沿定位孔插入,使定位杆插入穿孔中,限制支撑板的滑动,使支撑板和支撑杆共同支撑抬板,能够将抬板与车身底部相抵,操作简单,能够根据实时情况所需调节支架的高度,能够持续支撑车身,从而便于人们对车身进行维修等操作。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放置槽;3、支撑杆;31、销轴;32、固定柱;4、抬板;5、支撑板;51、滑筒;52、轴杆;53、穿孔;6、固定板;61、凹槽;62、定位孔;64、通孔;63、定位杆;7、限位块;8、固定块;9、把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汽车用支架,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2,放置槽2相对的两内侧壁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杆3,两个支撑杆3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抬板4,支撑杆3与抬板4转动连接,两个抬板4远离支撑杆3的一端共同转动连接有轴杆52,轴杆52位于两个抬板4之间的杆壁上滑动套接有滑筒51,滑筒5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的底端滑动连接在放置槽2的内部。

两个支撑杆3的底端转动连接有销轴31,销轴31的两端分别贯穿支撑杆3和放置槽2,且销轴3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支撑杆3和放置槽2的外部,两个支撑杆3均通过销轴31与底板1转动连接,两个支撑杆3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32,两个固定柱32均贯穿抬板4并延伸至抬板4的外部,两个支撑杆3的顶端均通过固定柱32与抬板4转动连接,当抬板4向下移动时,支撑杆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能够通过销轴31和固定柱32,在放置槽2内转动,使支撑杆3能够转动至放置槽2内。

放置槽2内部远离支撑杆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固定板6开设有与支撑板5相对应的凹槽61,支撑板5的底端均滑动连接在固定板6的内部,固定板6能够限制支撑板5的底端在凹槽61内不会左右晃动,从而避免影响抬板4晃动。

固定板6的两侧壁均开设有通孔64,固定板6的侧壁开设有穿孔53,底板1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通孔64相对应得定位孔62,穿孔5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定位杆63,定位杆63的两端均通过通孔64和定位孔62贯穿固定板6和底板1,当定位杆63同时贯穿定位孔62和穿孔53时,能够限制支撑板5的底端在凹槽61内滑动,从而使支撑板5和支撑杆3能够共同支撑抬板4。

两个固定柱32相靠近的一端和销轴31的两端与轴杆5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7,定位杆63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9,把手9的设置便于抽拉定位杆63,底板1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用于支撑底板1。

具体的,使用时,使用千斤顶将车身抬起到合适的高度后,将底板1放置在车身下方后,向上抬起抬板4,将抬板4抬起至所需高度,使支撑杆3通过销轴31在放置槽2内转动,使其顶端通过固定柱32随抬板4向上抬起,使支撑板5的顶端从凹槽61内滑出,支撑板5顶端通过轴杆52和滑筒51向上抬起后,将定位杆63沿对应的定位孔62贯穿支撑板5,限制支撑板5的移动,使支撑板5和支撑杆3共同支撑抬板4,然后逐渐将千斤顶的伸缩杆向下滑动,使两个抬板4直接与车身相抵,操作简单,可以根据实时情况所需调节支架的高度,持续支撑车身,从而便于人们对车身进行维修等操作,当使用结束后,将定位杆63从定位孔62内抽出,使抬板4向下移动,支撑板5向凹槽61内部滑动,直至支撑板5的底端与凹槽61的内壁相抵,使支撑杆3向放置槽2内滑动,同时抬板4向下方放置槽2内滑动,直至支撑杆3和抬板4均位于放置槽2内,即完成了支架的整理操作,使支架的体积缩小,防置在车内时,占用空间小,便于携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06:25: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03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