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化炉头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93231859.2
  • 19930918
  • CN2173367
  • 19940803
  • 史树宁
  • 史树宁
  • F24C5/12
  • F24C5/12

  • 山东省济南市花园路180号
  • 中国,CN,山东(37)
  • 山东专利法律事务所
  • 张维斗
摘要
一种汽化炉头涉及的是使用合成燃料燃具的部件,尤其是炉灶的汽化炉头。现有的汽化炉头存在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成本高,寿命短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存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加工,成本低,寿命长的汽化炉头。本方案的特点是汽化管由上、中、下三个汽化管相互串联组成,在每一汽化管下部的内炉壁上加工有下侧火口,由此构成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

1、一种汽化炉头,是由外炉壁、内炉壁、火口和汽化管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说的汽化管是由上汽化管[1]、中汽化管[2]和下汽化管[4]组成,上、中、下三个汽化管是沿炉体轴线上下分布的,在垂直炉体轴线的平面上三汽化管轴线的投影互成60度角排列,三汽化管呈串联连接;另外,在每一汽化管下部位置炉体横截面的内炉壁上加工有只少十个均匀分布的下侧火口[1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汽化炉头,其特征在于上汽化管[1]的进汽端与进液管[10]相连。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汽化炉头,其特征在于上汽化管[1]的出汽端与中汽化管[2]的进汽端用导管[7]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汽化炉头,其特征在于中汽化管[2]的出汽端与下汽化管[4]的进汽端用导管[3]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汽化炉头,其特征在于下汽化管[4]的出汽端与喷汽嘴[8]之间用导管[9]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使用合成燃料燃具的部件,尤其是使用合成燃料炉灶的汽化炉头。

在现有技术中与本实用新型效果最接近的是本人在中国专利局申请的,申请号为93231789.8,名称“用合成燃料炉灶的炉头”的专利申请。该专利申请达到了可以适应各类合成燃料,容易排除积碳或不存在积碳问题,燃烧完全,使用安全可靠等特点。但是,由于使用了螺旋管构成的加热管,使得该方案存在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另外在使用寿命上也受到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上述专利申请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比较简单,容易加工,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汽化炉头。

为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现结合一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的结构进行描述。在主要由外炉壁5、内炉壁6、火口和汽化管构成的汽化炉头,本实用新型的特殊之处在于所说的汽化管是由上汽化管1、中汽化管2和下汽化管4组成,上、中、下三个汽化管是沿炉体轴线上下分布的,在垂直炉体轴线的平面上,三汽化管轴线的投影互成60度角排列,三汽化管又呈串联连接。另外,在每一汽化管下部位置炉体横截面的内炉壁上加工有只少十个均匀分布的下侧火口11,本实施例即使用十个下侧火口11。还有所说地三个汽化管的串联连接,其具体连接是上汽化管1的进汽端与进液管10相连,其出汽端与中汽化管2的进汽端用导管7 连接,而中汽化管2的出汽端与下汽化管4的进汽端用导管3连接,下汽化管4的出汽端则与喷汽嘴8之间用导管9连接。再有在三个汽化管的内腔仍然保留有集热芯12,由此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施本方案,除上述公开的特征外,所需的其他技术内容均为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内容,故不赘述。

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上、中、下三个汽化管,并按上下分布,互成60度角排列,相互之间又呈串联连接,另在每一汽化管下部位置加工有下侧火口。这种结构就保证了合成燃料地汽化和积碳地清除,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汽化管可采用钢管来保证其强度,故其寿命也有保障。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比现有技术在结构上具有明显的优点,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已在上述发明创造内容中结合阐述,在此不再复述。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05:20: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03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