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3.目前燃料电池无任何辅助设备的情况下,如果不进行结构的特殊设计基本上只能在0摄氏度以上才能冷启动成功。燃料电池在无特殊处理或辅助工具的情况中,在低于0℃的工作环境下,阴极侧反应生成的水易结冰导致催化层、扩散层堵塞,阻碍反应的进行,并且水结冰产生的体积变化也会对膜电极组件的结构产生破坏,降低燃料电池性能。现有技术中没有针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系统,用以提高燃料电池进气口温度,快速提高系统温度,保证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成功率,该系统包括:氢气燃烧换热装置和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其中,
5.氢气燃烧换热装置包括燃烧器(1)、热交换器(2)和通气管道(11),通气管道(11)接入燃料电池(16);热交换器(2)包裹在通气管道(11)外侧,燃烧器(1)与热交换器(2)连通;所述燃烧器(1)用于燃烧氢气产生热量,以加热贯穿热交换器(2)的通气管道(11)中的气体,加热后的气体对燃料电池(16)进行加热;
6.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包括蓄电池(17),蓄电池与燃料电池(16)串联,蓄电池(17)用于向燃料电池(16)放电,以使燃料电池(16)的阴极电解析出氢气,经过化学反应放热。
7.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方法,应用于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系统,用以提高燃料电池进气口温度,快速提高系统温度,保证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成功率,该方法包括:
8.通过燃烧器燃烧氢气,产生热量加热热交换器中的气体;
9.加热后的气体对燃料电池进行加热;
10.通过蓄电池向燃料电池放电,电解析出氢气,通过化学反应放热。
11.本发明实施例中,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系统包括:氢气燃烧换热装置和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其中,氢气燃烧换热装置包括燃烧器、热交换器和通气管道,通气管道接入燃料电池;热交换器包裹在通气管道外侧,燃烧器与热交换器连通;所述燃烧器用于燃烧氢气产生热量,以加热贯穿热交换器的通气管道中的气体,加热后的气体对燃料电池进行加热;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包括蓄电池,蓄电池与燃料电池串联,蓄电池用于向燃料电池放电,以使燃料电池的阴极电解析出氢气,经过化学反应放热。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燃烧器燃烧氢气,产生热量加热热交换器中的气体;加热后的气体对燃料电池进行加热;通过蓄电池向燃料电池放电,电解析出氢气,通过化学反应放热;从而通过在接入蓄电池的同时进行氢气燃
烧传热,增加保温绝热壳,不仅提高进气口气体温度,使燃料电池升温更快,更均匀,还可以防止燃料电池内外温度交换外部,维持燃料电池工作所需的正常温度。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1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氢气燃烧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氢燃料电池的原理示意图;
1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氢气燃烧换热装置101和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102;其中,
19.氢气燃烧换热装置101包括燃烧器1、热交换器2和通气管道11,通气管道115接入燃料电池16;热交换器2包裹在通气管道11外侧,燃烧器1与热交换器2连通;
20.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102与燃料电池16串联,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包括蓄电池17;
21.氢气燃烧换热装置101用于:在燃料电池16低温冷启动时,在燃烧器1内点燃氢气,其中,燃烧的氢气经过热交换器2时,加热通气管道11中的气体,其中,加0热后的通气管道11中的气体进入燃料电池16,对燃料电池16内部结构进行加热;
22.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102用于:在加热后的气体对燃料电池16内部结构进行加热时,接入蓄电池17,所述接入后的蓄电池17向燃料电池16放电,在燃料电池16阴极电解析出氢气,所述氢气与氧气反应放出热量,达到燃料电池16的工作温度。
23.具体地,氢气燃烧换热装置101通过通气管道11与燃料电池16连接,燃料电池5 16与蓄电池17连接,保温密封装置102包裹在燃料电池16外侧。
2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氢气燃烧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在一个实施例中,氢气燃烧换热装置还包括燃烧控制阀门3;
26.燃烧器1设有氢气道10,燃烧控制阀门3设置于氢气道10,所述氢气道10用于通过燃烧控制阀门3将氢气送入燃烧器1。
27.0具体地,氢气燃烧换热装置启动时,燃烧控制阀门3开启,向氢气道10输送氢气;氢气燃烧换热装置关闭时,燃烧控制阀门3关闭,停止向氢气道10输送氢气。
2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器1还包括氢燃烧喷口4;
29.所述氢燃烧喷口4朝向热交换器2,用于向热交换器2输送燃烧热量。
30.在一实施例中,氢气燃烧换热装置还包括排气口5、风机6、烟囱7、进气口8;5其中,
31.所述排气口5连接燃烧器1,用于排出氢气燃烧产生的废气;
32.所述风机6连接排气口5,用于从排气口5抽取燃烧产生的废气;
33.所述烟囱7连接风机6,用于排出风机6抽取的废气;
34.所述进气口8连接燃烧器1,用于向燃烧器1输送空气。
35.在一实施例中,氢气燃烧换热装置还包括保温材料9;
36.所述保温材料9包裹在燃烧器1和通气管道11外侧,用于隔绝燃烧器1和通气管道11内外温度。
37.具体地,氢气燃烧换热装置从氢气道10通入氢气,开启燃烧控制阀门3,从氢5燃烧喷口4释放氢气并点燃,在燃烧器1中燃烧,加热热交换器2包裹的通气管道11中的气体;氢气燃烧时,风机6开启,从排气口5抽取氢气燃烧产生的废气,并从烟囱7排出抽取的废气,进气口8向燃烧器1输送燃烧所需的空气,并通过外层保温材料9隔绝燃烧器1内外温度。
38.在一实施例中,通气管道11包括第一通气管道12和第二通气管道13;
39.0第一通气管道12,用于向燃料电池输送氢气;
40.第二通气管道13,用于向燃料电池输送氧气;
41.所述燃烧控制阀门3与所述第一通气管道12连通;
42.所述燃烧控制阀门3具体用于:在打开时,将第一通气管道12中的氢气输送至氢气道10。
43.5在一实施例中,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系统还包括保温密封装置103,所述保温密封装置包围在燃料电池16外侧。
44.在一实施例中,保温密封装置包括保温密封外壳14;
45.所述保温密封外壳14包裹在燃料电池16外侧,用于隔绝燃料电池16内外温度。
46.在一实施例中,保温密封装置还包括多个可控风口15;
47.0所述多个可控风口15连通保温密封外壳14内外侧,用于控制燃料电池16内外空气流量。
48.具体地,通过保温密封外壳14减少燃料电池16启动过程中温度流失,燃料电池16成功启动后,通过保温密封外壳14上的多个可控风口15控制燃料电池16的内外空气流量,进而控制燃料电池16的内部温度。
49.5在一实施例中,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开关18;
50.所述控制开关18连接蓄电池17和燃料电池16;
51.所述控制开关18用于控制蓄电池17和燃料电池16接通或断开。
52.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用于:在加热后的气体对燃料电池内部结构进行加热时,使控制开关18闭合,接入蓄电池。
5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氢燃料电池的原理示意图。
54.在一实施例中,燃料电池还包括催化剂19;
55.所述催化剂19与燃料电池16阴极连接,用于催化阴极电解产生的氢气与空气反应。
56.具体地,在加热后气体进入燃料电池16时,闭合控制开关18,燃料电池16的阴极和蓄电池17的负极电解出氢气,所述电解出的氢气与催化剂19反应放出热量,提高燃料电池温度。
57.具体地,燃料电池16还可以包括氢气入口、氢气出口、氧气入口、水出口和质子交换膜;氢气通过第一通气管道12进入燃料电池,氢气中的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穿透到阴极侧,借助催化剂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并释放热量。
58.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方法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59.步骤401,通过燃烧器燃烧氢气,产生热量加热热交换器中的气体;
60.步骤402,加热后的气体对燃料电池进行加热;
61.步骤403,通过蓄电池向燃料电池放电,电解析出氢气,通过化学反应放热。
62.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氢气燃烧换热装置包括燃烧器、热交换器和通气管道,通气管道接入燃料电池;热交换器包裹在通气管道外侧,燃烧器与热交换器连通;所述燃烧器用于燃烧氢气产生热量,以加热贯穿热交换器的通气管道中的气体,加热后的气体对燃料电池进行加热;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包括蓄电池,蓄电池与燃料电池串联,蓄电池用于向燃料电池放电,以使燃料电池的阴极电解析出氢气,经过化学反应放热。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燃烧器燃烧氢气,产生热量加热热交换器中的气体;加热后的气体对燃料电池进行加热;通过蓄电池向燃料电池放电,电解析出氢气,通过化学反应放热;从而通过在接入蓄电池的同时进行氢气燃烧传热,增加保温绝热壳,不仅提高进气口气体温度,使燃料电池升温更快,更均匀,还可以防止燃料电池内外温度交换外部,维持燃料电池工作所需的正常温度。
63.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氢气燃烧换热装置和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其中,氢气燃烧换热装置包括燃烧器(1)、热交换器(2)和通气管道(11),通气管道(11)接入燃料电池(16);热交换器(2)包裹在通气管道(11)外侧,燃烧器(1)与热交换器(2)连通;所述燃烧器(1)用于燃烧氢气产生热量,以加热贯穿热交换器(2)的通气管道(11)中的气体,加热后的气体对燃料电池(16)进行加热;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包括蓄电池(17),蓄电池与燃料电池(16)串联,蓄电池(17)用于向燃料电池(16)放电,以使燃料电池(16)的阴极电解析出氢气,经过化学反应放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氢气燃烧换热装置还包括燃烧控制阀门(3);燃烧器(1)设有氢气道(10),燃烧控制阀门(3)设置于氢气道(10),所述氢气道(10)用于通过燃烧控制阀门(3)将氢气送入燃烧器(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通气管道(11)包括第一通气管道(12)和第二通气管道(13);第一通气管道(12),用于向燃料电池(16)输送氢气;第二通气管道(13),用于向燃料电池(16)输送氧气/空气;所述氢气道(10)与所述第一通气管道(12)连通。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1)还包括氢燃烧喷口(4);所述氢燃烧喷口(4)朝向热交换器(2),用于向热交换器(2)输送燃烧热量。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燃烧换热装置还包括排气口(5)、风机(6)、烟囱(7)、进气口(8);其中所述排气口(5)连接燃烧器(1),用于排出氢气燃烧产生的废气;所述风机(6)连接排气口(5),用于从排气口(5)抽取燃烧产生的废气;所述烟囱(7)连接风机(6),用于排出风机(6)抽取的废气;所述进气口(8)连接燃烧器(1),用于向燃烧器(1)输送空气。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燃烧换热装置还包括保温材料(9);所述保温材料(9)包裹在燃烧器(1)和通气管道(11)外侧,用于隔绝燃烧器(1)和通气管道(11)内外温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密封装置;其中,所述保温密封装置包围在燃料电池(16)外侧。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保温密封装置包括保温密封外壳(14);所述保温密封外壳(14)包裹在燃料电池(16)外侧,用于隔绝燃料电池(16)内外温度。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保温密封装置还包括多个可控风口(15);所述多个可控风口(15)连通保温密封外壳(14)内外侧,用于控制燃料电池(16)内外空
气流量。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开关(18);所述控制开关(18)连接蓄电池(17)和燃料电池(16);所述控制开关(18)用于控制蓄电池(17)和燃料电池(16)接通或断开。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还包括催化剂(19);所述催化剂(19)与燃料电池(16)阴极连接,用于催化阴极电解产生的氢气与空气反应。12.一种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方法,应用于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燃烧器燃烧氢气,产生热量加热热交换器中的气体;加热后的气体对燃料电池进行加热;通过蓄电池向燃料电池放电,电解析出氢气,通过化学反应放热。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系统及方法,其中该系统包括:氢气燃烧换热装置和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氢气燃烧换热装置包括燃烧器、热交换器和通气管道,通气管道接入燃料电池;热交换器包裹在通气管道外侧,燃烧器与热交换器连通;所述燃烧器用于燃烧氢气产生热量,以加热贯穿热交换器的通气管道中的气体,加热后的气体对燃料电池进行加热;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包括蓄电池,蓄电池与燃料电池串联,蓄电池用于向燃料电池放电,以使燃料电池的阴极电解析出氢气,经过化学反应放热。本发明可以控制燃料电池内部温度,提高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成功率,延长燃料电池寿命。延长燃料电池寿命。延长燃料电池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

杜伟 程海涛 邹彪 刘嵩 陈伯建 吴文斌 张伟豪 吴晓杰 叶剑锋 朱松涛 王宁 朱晓康 任伟达 毕文瑾 刘俊男 姜淦之 杜玉玺 吴涛 王阳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2.23

技术公布日:

2023/3/24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21:48: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00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