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
手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楼辅助伸缩手杖。
背景技术:
2.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剧增,并且根据联合国的标准,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其分别地区广泛,特别是老旧小区居民占比高。参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中国仅有19.7%的家庭住房有电梯,中国城市家庭住电梯房的比例也才达到36.7%。大部分民众居住的都是步梯楼房。
3.所以,由于大部分民众居住的都是步梯楼房,常有老人跌倒事故频发。据统计,全球每年因摔倒而死亡的人数有30万余人,其中一半以上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中国,每年有4000万老人至少跌倒一次,摔倒已成为65岁以上老人死亡的头号原因。
4.而手杖则是老人常用的下楼支撑工具,但现如今市场上的手杖还普遍是高度固定的手杖,而这类手杖由于长度固定,会使老人身体往前倾,引起重心失衡,随时有摔下楼的风险,非常不便于老人下楼,并且对老人的保护也不够周全。
5.因此,需要提供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手杖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楼辅助伸缩手杖,旨在解决现有的手杖普遍是高度固定而不便老人在下楼和行走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下楼辅助伸缩手杖,包括手杖杖头、手杖底座、外管、弹簧、内管、
卡口、防误触卡座、控制
按键,
所述外管的一端与手杖杖头连接,一端与内管可活动套接安装,所述外管内部设有弹簧,且弹簧位于外管与内管之间,所述内管的下端与手杖底座连接,所述控制按键安装于外管的底端,控制内管的伸缩和固定;
8.所述防误触卡座可旋转活动安装于外管的外部,且位于内管的上部,且靠近于外管的下部;
9.所述弹簧与内管安装接触处至外管底端的间距为13cm。
10.进一步的,所述外管为圆柱管状,且外管为圆形中空腔设计,内径大于内管的外径;
11.所述外管的下部外壁上还设有控制按键安装座;
12.所述外管的长度小于内管的长度。
13.进一步的,所述内管为空心圆柱管状,且沿管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卡口,所述卡口包括与内管顶端的第一卡口和靠近外管底端位置的第二卡口。
14.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按键中下部且面向外管的侧面设有凸体,所述凸体与控制按键安装座通过插销铰接安装;
15.所述控制按键面向外管侧面的上端和底端还分别设有按键弹簧、卡钩。
16.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为弹射弹簧。
17.进一步的,所述手杖杖头为根据人体生物学设计的t型手柄设计,所述手杖底座的底部为四角的支撑爪。
18.进一步的,所述防误触卡座靠近控制按键安装座处设有用于抑制控制按键下压的圆环凸起。
19.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在手杖的外管和内管之间设置弹簧,利用弹簧伸缩技术,配合控制按键、卡口,使手杖便捷一键伸长或收缩,卡扣卡紧和固定长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重心平稳,方便老人平稳下楼和平路行走,让老人下楼时更安全,行走时更舒适。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下楼辅助伸缩手杖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下楼辅助伸缩手杖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手杖杖头-1,手杖底座-2,外管-3,弹簧-4,内管-5,卡口-6,防误触卡座-7,控制按键-8;控制按键安装座-31,第一卡口-61,第二卡口-62,按键弹簧-81。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参照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下楼辅助伸缩手杖,包括手杖杖头1、手杖底座2、外管3、弹簧4、内管5、卡口6、防误触卡座7、控制按键8,所述外管3的一端与手杖杖头1连接,一端与内管5可活动套接安装,所述外管3内部设有弹簧4,且弹簧4位于外管3与内管5之间,所述内管5的下端与手杖底座2连接,所述控制按键8安装于外管3的底端,从而通过控制按键8控制内管5的伸缩和固定;
26.所述防误触卡座7可旋转活动安装于外管3的外部,且位于内管5的上部,且靠近于外管3的下部;
27.所述弹簧4与内管5安装接触处至外管3底端的间距为13cm。
28.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管3为圆柱管状,且外管3为圆形中空腔设计,内径大于内管5的外径;
29.所述外管3的下部外壁上还设有控制按键安装座31,用于铰接安装控制按键8;
30.所述外管3的长度小于内管5的长度。
31.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管5为空心圆柱管状,且沿管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卡口6,所述卡口6包括为与内管5顶端的第一卡口61和靠近外管3底端位置的第二卡口62。
32.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按键8中下部且面向外管3的侧面设有凸体,所述凸体与控制按键安装座31通过插销铰接安装;
33.所述控制按键8面向外管3侧面的上端和底端还分别设有按键弹簧81、卡钩82。
34.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4为弹射弹簧。
35.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杖杖头1为根据人体生物学设计的t型手柄设计,所述手杖底座2的底部为四角的支撑爪。
36.本实施例中,所述防误触卡座7靠近控制按键安装座31处设有用于抑制控制按键8下压的圆环凸起。
37.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控制按键8上的凸体与控制按键安装座31铰接安装,配合控制按键8上的卡钩形成一个杠杆机构,作用与卡口6,用于控制内管5的伸缩和固定。
38.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当控制按键8在不被按下时,由于按键弹簧81的弹力,使得控制按键8的卡钩82处于卡在第二62卡口处;当下楼时,可以按下控制按键8,第二卡口62则被松开,内管5在弹簧4的作用下,伸长13厘米,此时松下控制按键8,按键顶端的卡钩82会卡住第一卡口61,从而将内管5伸长的长度固定,辅助老人平稳地下楼;当老人到达楼底部,需要缩回长度时,将手杖用力抵住地面,同时按下控制按键8,弹簧4被回缩,松开控制按键8,卡钩82则会卡住第二卡口62,实现回缩。
3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下楼辅助伸缩手杖,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杖杖头(1)、手杖底座(2)、外管(3)、弹簧(4)、内管(5)、卡口(6)、防误触卡座(7)、控制按键(8),所述外管(3)的一端与手杖杖头(1)连接,一端与内管(5)可活动套接安装,所述外管(3)内部设有弹簧(4),且弹簧(4)位于外管(3)与内管(5)之间,所述内管(5)的下端与手杖底座(2)连接,所述控制按键(8)安装于外管(3)的底端,控制内管(5)的伸缩和固定;所述防误触卡座(7)可旋转活动安装于外管(3)的外部,且位于内管(5)的上部,且靠近于外管(3)的下部;所述弹簧(4)与内管(5)安装接触处至外管(3)底端的间距为13c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楼辅助伸缩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3)为圆柱管状,且外管(3)为圆形中空腔设计,内径大于内管(5)的外径;所述外管(3)的下部外壁上还设有控制按键安装座(31);所述外管(3)的长度小于内管(5)的长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楼辅助伸缩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5)为空心圆柱管状,且沿管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卡口(6),所述卡口(6)包括与内管(5)顶端的第一卡口(61)和靠近外管(3)底端位置的第二卡口(6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楼辅助伸缩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按键(8)中下部且面向外管(3)的侧面设有凸体,所述凸体与控制按键安装座(31)通过插销铰接安装;所述控制按键(8)面向外管(3)侧面的上端和底端还分别设有按键弹簧(81)、卡钩(8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楼辅助伸缩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4)为弹射弹簧。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楼辅助伸缩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杖杖头(1)为根据人体生物学设计的t型手柄设计,所述手杖底座(2)的底部为四角的支撑爪。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楼辅助伸缩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误触卡座(7)靠近控制按键安装座(31)处设有用于抑制控制按键(8)下压的圆环凸起。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楼辅助伸缩手杖,涉及手杖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手杖普遍是高度固定而不便老人在下楼和行走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手杖杖头、手杖底座、外管、弹簧、内管、卡口、防误触卡座、控制按键,所述外管一端与手杖杖头连接,一端与内管套接,所述外管内部设有弹簧,且弹簧位于外管与内管之间,所述内管下端与手杖底座连接,所述卡口设置于内管上,所述控制按键安装于外管的底端,控制内管的伸缩和固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在手杖的外管和内管之间设置弹簧,配合控制按键、卡口,便捷伸长、收缩,卡扣卡紧和固定长度,方便老人平稳下楼和平路行走,让老人下楼时更安全,行走时更舒适。行走时更舒适。行走时更舒适。
技术研发人员:
程金枝 郑翠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程金枝
技术研发日:
2022.09.20
技术公布日:
202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