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基板、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2.在现目前的显示行业中,产品的模组制程中有一个工艺是fop(fpc on panel),即将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与面板通过导电膜进行
绑定,实现功能导通。
3.在面板与柔性电路板绑定后,需要对面板和柔性电路板的绑定精度进行检测,但目前对于绑定精度的检测存在不够准确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检测方法,旨在提高绑定精度检测的准确性。
5.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
6.显示区以及与
所述显示区相连的绑定区;
7.所述显示基板在所述绑定区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多个
衬垫,多个所述衬垫沿第一方向排列在所述绑定区内,且所述衬垫包括相互分隔开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所述第一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单元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8.所述显示基板在所述绑定区还包括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和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
9.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
栅极、第一源极和第一漏极;
10.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源极和第二漏极;
11.所述第一源极、所述第一漏极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衬垫的第一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源极、所述第二漏极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衬垫的第二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交替设置。
12.可选地,所述多个所述衬垫包括第一衬垫,所述第一衬垫分别与所述第一栅极以及所述第二栅极连接;
13.其中,所述第一衬垫为在所述多个衬垫中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个衬垫。
14.可选地,所述多个衬垫包括第二衬垫,所述第二衬垫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源极连接;
15.其中,所述第二衬垫为在所述多个衬垫中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个衬垫。
16.可选地,所述第一单元复用为所述第一源极或所述第一漏极,所述第二单元复用为所述第二源极或所述第二漏极。
17.可选地,所述显示基板在所述绑定区还包括:
18.有源层、栅极绝缘层和平坦层;
19.所述有源层靠近所述衬底设置,所述栅极绝缘层设置在所述有源层背离所述衬底
的一侧,所述平坦层设置在所述栅极绝缘层背离所述有源层的一侧,所述衬垫设置在所述平坦层背离所述栅极绝缘层的一侧;
20.所述有源层包括位于第一薄膜晶体管内的第一有源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内的第二有源层;所述第一栅极位于所述第一有源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栅极位于所述第二有源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21.所述第一单元通过贯穿所述栅极绝缘层和所述平坦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一有源层连接,所述第二单元通过贯穿所述栅极绝缘层和所述平坦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二有源层连接。
22.可选地,所述显示基板在所述显示区包括:
23.第三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三栅极、第三源极和第三漏极;
24.其中,第一、第二、第三栅极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第一、第二、第三源极、第一、第二、第三漏极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
25.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柔性电路板以及如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基板;
26.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多个配合衬垫,所述配合衬垫与所述衬垫一一对应且相互连接,所述衬垫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之间通过所述配合衬垫连接。
27.可选地,所述配合衬垫与所述衬垫之间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膜连接。
28.可选地,多个所述配合衬垫包括栅极信号输入端、检测信号输入端以及检测信号输出端;
29.所述栅极信号端与所述第一衬垫连接,所述检测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衬垫连接,所述检测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末尾衬垫和/或位于所述第二衬垫与所述末尾衬垫之间的衬垫连接;
30.其中,所述第一衬垫为在所述多个衬垫中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个衬垫,所述第二衬垫为在所述多个衬垫中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个衬垫,所述末尾衬垫为在所述多个衬垫中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后一个衬垫。
31.本技术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检测方法,应用于如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显示模组,所述多个配合衬垫包括栅极信号输入端、检测信号输入端以及检测信号输出端,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32.向所述栅极信号输入端提供栅极信号,以使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导通;
33.向所述检测信号输入端提供检测信号,并检测所述检测信号输出端的输出信号;
34.根据所述输出信号与所述检测信号,确定所述显示模组是否存在异常。
35.有益效果:
36.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基板、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检测方法,通过在显示基板的绑定区设置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和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使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源极和第一漏极分别与相邻两个衬垫的第一单元连接,使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源极和第二漏极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衬垫的第二单元连接,并且使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在第一方向上交替设置;如此在将该显示基板与柔性电路板绑定后,将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打开,从而使每个衬垫与绑定衬垫形成连通的回路,再通过朝向对应的衬垫输入
检测信号,在对应的衬垫接收输出信号,便可以确定显示基板与柔性电路板之间是否存在绑定异常,提高了绑定精度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显示基板的绑定区的结构示意图;
40.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显示模组中单个第一薄膜晶体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41.图4是图3中c-c’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42.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显示模组的检测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43.附图标记说明:10、衬底;101、聚酰亚胺层;102、缓冲层;11、衬垫;111、第一单元;112、第二单元;113、第一衬垫;114、第二衬垫;115、末尾衬垫;12、第一薄膜晶体管;121、第一栅极;122、第一源极;123、第一漏极;13、第二薄膜晶体管;131、第二源极;132、第二漏极;14、有源层;151、第一栅极绝缘层;152、第二栅极绝缘层;16、平坦层;17、配合衬垫;a、显示区;b、绑定区。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5.相关技术中,面板与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绑定精度的主要管控方式包括通过自动光学检测检测绑定区域两端的绑定偏移量,并以该偏移量作为整体柔性电路板的绑定偏移量,但是这种检测方式需要保证面板上的衬垫与柔性电路板上的衬垫本身是均匀分布的,若出现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则会出现两侧绑定精度正常,但是中间绑定精度异常的情况,因此检测结果不够准确;另外还可以通过自动电阻测量,测量绑定后面板衬垫与柔性电路板衬垫形成的回路的电阻来判定绑定精度,但是这种方式检测的阻值只能反应形成回路的衬垫的绑定精度,并不能检测所有衬垫的绑定精度,因此检测结果依然不够准确。
46.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基板、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检测方法,通过在显示基板的绑定区设置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和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使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源极和第一漏极分别与相邻两个衬垫的第一单元连接,使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源极和第二漏极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衬垫的第二单元连接,并且使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在第一方向上交替设置;如此在将该显示基板与柔性电路板绑定后,将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打开,从而使每个衬垫与绑定衬垫形成连通的回路,再通过朝向对应的衬垫输入检测信号,在对应的衬垫接收输出信号,便可以确定显示基板与柔性电路
板之间是否存在绑定异常,提高了绑定精度检测的准确性。
4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48.参照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基板,该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a以及与显示区a相连的绑定区b。
49.具体地,参照图2和图4所示,该显示基板在绑定区b包括衬底10以及设置在衬底10上的多个衬垫11,多个衬垫11沿第一方向x排列在绑定区b内。
50.衬底10可以包括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示例性地,衬底1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聚酰亚胺层101和缓冲层10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衬底10也可以包括多个依次层叠设置的聚酰亚胺层101和缓冲层102。其中,缓冲层102可以选用氮化硅或氧化硅等材料制作而成,以达到阻隔水氧和阻隔碱性离子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衬底10的结构不限于此,在具体应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确定。
51.参照图2所示,衬垫11为条形的金属结构,每个衬垫11包括相互分隔开的第一单元111和第二单元112,并且第一单元111位于第二单元112远离显示区a的一侧。同时,多个衬垫11沿第一方向x排列,每个衬垫11之间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与由绑定区b指向显示区a的方向y相垂直。
52.进一步地,参照图2所示,该显示基板在绑定区b还包括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12和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13,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12和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13分别位于衬垫11的两侧。
53.其中,第一薄膜晶体管12包括第一栅极121、第一源极122和第一漏极123,第二薄膜晶体管13包括第二栅极131、第二源极132和第二漏极133。第一源极122和第一漏极123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衬垫11的第一单元111连接,第二源极132和第二漏极133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衬垫11的第二单元112连接,并且第一薄膜晶体管12和第二薄膜晶体管13在第一方向上交替设置。
54.如图1所示,在第一方向上的首个第一薄膜晶体管12的第一源极122和第一漏极123分别与第二个衬垫11和第三个衬垫11的第一单元111连接,而在第一方向上的首个第二薄膜晶体管13的第二源极132和第二漏极133分别与第三个衬垫11和第四个衬垫11的第二单元112连接,且之后的第一薄膜晶体管12和第二薄膜晶体管13均按该连接方式布置。
55.这样,在将显示基板与柔性电路板绑定后,使所有的第一薄膜晶体管12和第二薄膜晶体管13打开,显示基板的所有衬垫11和柔性电路板所有的配合衬垫17便会形成一个连通的回路,利用这个连通的回路便可以对显示基板与柔性电路板的绑定精度进行检测。
56.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多个衬垫11包括第一衬垫113和第二衬垫114,其中,第一衬垫113而分别与第一栅极121以及第二栅极131连接,第二衬垫114与第一薄膜晶体管12的第一源极连接;第一衬垫113为多个衬垫11中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的第一个衬垫11。这样,在输入栅极信号后,便可以使所有的第一薄膜晶体管12和第二薄膜晶体管13打开。
57.在进行绑定精度的检测时,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上的配合衬垫17输入检测信号。示例性地,可以从第二衬垫114的位置输入检测信号,并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后一个衬垫11的位置检测输出信号,若检测信号与输出信号相同,则说明显示基板与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绑
定无偏移,若检测信号与输出信号不相同,则说明显示基板与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绑定有偏移或弱压等异常。此外,在显示基板与柔性电路板之间出现绑定异常时,还可以在位于第二个衬垫11和最后一个衬垫11之间的衬底11上检测输出信号,从而确定异常区域。
58.通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可以实现所有衬垫11的绑定精度检测,并且无论衬垫11如何分布,均可以对绑定精度进行检测,提高了显示基板与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绑定精度检测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绑定效率,并且还可以锁定绑定异常的大概范围,便于不良改善,同时可以提前拦截弱压等相关不良,进而减少后续资材的浪费。
5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基板,该显示基板在显示区a包括第三薄膜晶体管,第三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三栅极、第三源极和第三楼积极。
60.具体地,第三薄膜晶体管在显示区为显示基板的发光起到作用。在显示基板的制作过程中,第三栅极可以与第一栅极121和第二栅极131同层设置,第三源极可以与第一源极122和第二源极132同层设置,第三漏极与第一漏极123和第二漏极133同层设置。也即是,第三栅极、第一栅极121和第二栅极131材料可以相同,在制备过程中也可以同步形成,对应地,第三源极与第一源极122和第二源极123、第三漏极与第一漏极132和第二漏极133也可以材料相同且同步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薄膜晶体管12、第二薄膜晶体管13、第三薄膜晶体管为顶栅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薄膜晶体管12、第二薄膜晶体管13、第三薄膜晶体管也可以为底栅结构。
61.进一步地,参照图3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衬垫11的第一单元111与第一薄膜晶体管12的第一源极122或第一漏极123连接,且衬垫11为金属结构,因此衬垫11的第一单元111可以作为第一源极122或第一漏极123。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第二个衬垫11的第一单元111可以作为首个第一薄膜晶体管12的第一源极122,第三个衬垫11的第一单元111则可以作为第二个第一薄膜晶体管12的第一漏极123。
62.同样地,由于衬垫11的第二单元112与第二薄膜晶体管13的第二源极132或第二漏极133连接,因此衬垫11的第二单元112可以作为第二源极132或第二漏极133。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第三个衬垫11的第二单元112可以作为首个第二薄膜晶体管13的第二源极132,第四个衬垫11的第二单元112则可以作为第二个第二薄膜晶体管13的第二漏极133。
63.进一步地,参照图4所示,显示基板在绑定区b还包括有源层14、栅极绝缘层和平坦层16。
64.具体地,有源层14可以形成在衬底10的缓冲层102上,有源层14可以包括位于第一薄膜晶体管12内的第一有源层,以及位于第二薄膜晶体管13内的第二有源层。
65.栅极绝缘层可以包括第一栅极绝缘层151和第二栅极绝缘层152,第一栅极绝缘层151设置在有源层14背离衬底10的一侧,第二栅极绝缘层152设置在第一栅极绝缘层151背离衬底10的一侧,平坦层16设置在第二栅极绝缘层152背离有源层14的一侧。
66.有源层14可以为半导体材料,在未输入栅极信号时,有源层14不连通,此时有源层14无法传输信号,而在输入栅极信号后,有源层14连通,此时有源层14可以传输信号。栅极绝缘层15和平坦层16可以选用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
67.衬垫11的第一单元111和第二单元112均设置在平坦层16背离第二栅极绝缘层152的一侧,并且第一单元111通过贯穿栅极绝缘层和平坦层16的过孔与第一有源层连接,第二单元112通过贯穿栅极绝缘层和平坦层16的过孔与第二有源层连接,以实现信号的传输。
68.显示基板在显示区a也可以包括有源层、栅极绝缘层和平坦层,并且显示区的有源层、栅极绝缘层和平坦层和绑定区的有源层、栅极绝缘层和平坦层同层设置。
6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柔性电路板和如本技术实施例前文所述的任一种显示基板。
70.具体地,柔性电路板包括多个配合衬垫17,配合衬垫17与衬垫11一一对应且相互连接。同时,参照图4所示,衬垫11的第一单元111和第二单元112之间通过对应的配合衬垫17连接,且配合衬垫17与衬垫11之间是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连接的。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信号会先输入某一个衬垫11的第一单元111,再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膜的导电粒子输入配合衬垫17,而后再输入第二单元112以及与该衬垫相邻的衬垫。因此,在检测显示基板与柔性电路板的绑定精度时,可以通过在任一个配合衬垫17输入检测信号,使得检测信号依次循环流经所有的衬垫11和配合衬垫17。
71.此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显示模组可以包括计算机显示器、电视、广告牌、具有显示功能的激光打印机、电话、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膝上型计算机、数码相机、便携式摄录机、取景器、车辆、大面积墙壁、剧院的屏幕或体育场标牌等。
7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在该显示模组中,多个配合衬垫包括栅极信号输入端、检测信号输入端以及检测信号输出端。
73.具体地,栅极信号输入端可以输入栅极信号,在输入栅极信号后,可以使得所有的第一薄膜晶体管12和第二薄膜晶体管13打开,栅极信号输入端可以与第一衬垫111连接,也即是与在多个衬垫11第一方向x上的第一个衬垫11连接。
74.检测信号输入端可以输入检测信号,并使检测信号流经所有的衬垫和配合衬垫,检测信号输入端可以与第二衬垫114连接,也即是多个衬垫11与在第一方向x上的第二个衬垫11连接。
75.检测信号输出端可以输出最终的输出信号,并且通过比较输出信号与检测信号,便可以确定显示基板与柔性电路板之间是否存在异常,检测信号输出端可以与末尾衬垫115连接,也即是与多个衬垫11在第一方向x上的最后一个衬垫11连接;同时,检测信号输出端还可以与位于第二衬垫114和末尾衬垫115之间的衬垫11连接,从而实现异常区域的锁定。
76.通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可以实现所有衬垫11和配合衬垫17的绑定精度检测,并且无论衬垫11如何分布,均可以对绑定精度进行检测,提高了显示基板与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绑定精度检测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绑定效率,并且还可以锁定绑定异常的大概范围,便于不良改善,同时可以提前拦截弱压等相关不良,进而减少后续资材的浪费。
77.图5示出了一种显示模组的检测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参照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检测方法,应用于如本技术前文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多个配合衬垫17包括栅极信号输入端、检测信号输入端以及检测信号输出端,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78.步骤301:向所述栅极信号输入端提供栅极信号,以使所述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导通。
79.具体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栅极信号输入端可以与多个衬垫中的第一衬垫111连接,而第一衬垫111同时与所有第一栅极121和第二栅极连接,因此在输入栅极信号后,所有
的第一薄膜晶体管12和第二薄膜晶体管13会导通,此时除第一衬垫之间的衬垫11与对应的配合衬垫17便会形成一个连通的回路。
80.步骤302:向所述检测信号输入端提供检测信号,并检测所述检测信号输出端的输出信号。
81.具体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检测信号输入端可以与第二衬垫114连接,检测信号输出端可以与末尾衬垫115连接,这样,在输入检测信号后,检测信号便会流经所有的衬垫11和配合衬垫17,最终检测信号传输到检测信号输出端,并形成输出信号。
82.可以理解的是,检测信号输入端也可以与其他的衬垫11连接,并且检测信号输出端也可以与其他的衬垫11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检测信号的输入位置和输出位置,从而检测不同区域的衬垫11与配合衬垫17之间的绑定精度。
83.步骤303:根据所述输出信号与所述检测信号,确定所述显示模组是否存在异常。
84.具体地,可以根据输出信号与检测信号之间的差异,对显示基板和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绑定精度进行判定。示例性地,在输出信号与检测信号相同时,可以确定显示模组的显示基板和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绑定无偏移;在输出信号与检测信号不同(包括未检测到输出信号的情况)时,则说明显示模组的显示基板和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绑定有绑定异常,绑定异常的情况包括存在绑定偏移和弱压等等。
85.在确定显示基板与柔性电路板之间有绑定异常时,可以使检测信号输出端与第二衬垫114和末尾衬垫115之间的衬垫11连接,并通过再次输出检测信号和检测输出信号的步骤,来确定绑定异常的具体位置。并且,在第二衬垫114和末尾衬垫115之间可以设置多个检测信号输出端,以更精确地确定绑定异常的位置。
86.示例性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在第t1个衬垫11和第t2个衬垫11的位置设置检测信号输出端,其中,第t1个衬垫11更靠近第二衬垫114,第t2个衬垫11更靠近末尾衬垫115;通过分别检测第t1个衬垫11和第t2个衬垫11的输出信号,并分别与检测信号对比,可以确定绑定异常的位置是在第t1个衬垫11的位置,还是在第t2个衬垫11的位置。
87.此外,在检测过程中,在确定显示基板与柔性电路板之间有绑定异常时,还可以设置自动检测报警,从而进一步便于检测人员对显示基板和柔性电路板的绑定异常进行改善。
88.通过上述显示模组的检测方法,可以实现所有衬垫11和配合衬垫17的绑定精度检测,并且无论衬垫11如何分布,均可以对绑定精度进行检测,提高了显示基板与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绑定精度检测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绑定效率,并且还可以锁定绑定异常的大概范围,便于不良改善,同时可以提前拦截弱压等相关不良,进而减少后续资材的浪费。
89.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90.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
重要性。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91.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不同形式的改变之处,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以及与所述显示区相连的绑定区;所述显示基板在所述绑定区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多个衬垫,多个所述衬垫沿第一方向排列在所述绑定区内,且所述衬垫包括相互分隔开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所述第一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单元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显示基板在所述绑定区还包括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和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和第一漏极;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源极和第二漏极;所述第一源极、所述第一漏极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衬垫的第一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源极、所述第二漏极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衬垫的第二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交替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所述衬垫包括第一衬垫,所述第一衬垫分别与所述第一栅极以及所述第二栅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衬垫为在所述多个衬垫中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个衬垫。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衬垫包括第二衬垫,所述第二衬垫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源极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衬垫为在所述多个衬垫中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个衬垫。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复用为所述第一源极或所述第一漏极,所述第二单元复用为所述第二源极或所述第二漏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在所述绑定区还包括:有源层、栅极绝缘层和平坦层;所述有源层靠近所述衬底设置,所述栅极绝缘层设置在所述有源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平坦层设置在所述栅极绝缘层背离所述有源层的一侧,所述衬垫设置在所述平坦层背离所述栅极绝缘层的一侧;所述有源层包括位于第一薄膜晶体管内的第一有源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内的第二有源层;所述第一栅极位于所述第一有源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栅极位于所述第二有源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单元通过贯穿所述栅极绝缘层和所述平坦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一有源层连接,所述第二单元通过贯穿所述栅极绝缘层和所述平坦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二有源层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在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三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三栅极、第三源极和第三漏极;其中,第一、第二、第三栅极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第一、第二、第三源极、第一、第二、第三漏极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7.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电路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多个配合衬垫,所述配合衬垫与所述衬垫一一对应且相互连接,
所述衬垫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之间通过所述配合衬垫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衬垫与所述衬垫之间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膜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配合衬垫包括栅极信号输入端、检测信号输入端以及检测信号输出端;所述栅极信号端与所述第一衬垫连接,所述检测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衬垫连接,所述检测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末尾衬垫和/或位于所述第二衬垫与所述末尾衬垫之间的衬垫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衬垫为在所述多个衬垫中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个衬垫,所述第二衬垫为在所述多个衬垫中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个衬垫,所述末尾衬垫为在所述多个衬垫中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后一个衬垫。10.一种显示模组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多个配合衬垫包括栅极信号输入端、检测信号输入端以及检测信号输出端,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向所述栅极信号输入端提供栅极信号,以使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导通;向所述检测信号输入端提供检测信号,并检测所述检测信号输出端的输出信号;根据所述输出信号与所述检测信号,确定所述显示模组是否存在异常。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检测方法,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包括:显示基板在绑定区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衬底上的多个衬垫,且衬垫包括相互分隔开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显示基板在绑定区还包括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和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一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和第一漏极;第二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源极和第二漏极;第一源极、第一漏极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衬垫的第一单元连接,第二源极、第二漏极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衬垫的第二单元连接,且第一薄膜晶体管与第二薄膜晶体管在第一方向上交替设置。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检测方法,可以提高绑定精度检测的准确性。测的准确性。测的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
杜忠波 邱德春 何春霖 李文 冯双 景阳钟 毛隆雨 唐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23
技术公布日:
202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