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
景观水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景观水通常指用于视觉观赏的水体,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水景,像天然的湖泊、河流等;另一类是人工水景,像喷泉、人工湖、城市小型河道等,都是露天地表水,自净能力非常低,并且非常容易受到污染。
3.现有的景观水净化装置在对人工水景进行处理时,一般只通过单一处理线对水体进行处理,水体净化处理效果差,效率低,并且,景观水一般需要实时处理,净化装置长时间工作,易造成单一处理线堵塞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为此,我们提供一种景观水净化处理装置。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景观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箱体,
所述箱体内设有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第三过滤室;所述第一过滤室上设有第一进水管、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管口位置与景观水的水面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排水管与所述第三过滤室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室上设有第二进水管、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设于景观
水池的底部,且所述第二进水管的管口朝向所述景观水池的底面,所述第二排水管与所述第三过滤室连通;所述第三过滤室上设有第三泵组;所述景观水分别由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进入第三过滤室,所述第三泵组用于将经第三过滤室过滤后的景观水抽送至所述景观水池中。
6.该景观水净化处理装置在使用时,第一过滤室用于对景观水池的上部景观水进行净化,第二过滤室用于对景观水池的底部景观水进行净化,通过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同时对景观水池不同区域的景观水进行分区分类净化处理,提高水体净化处理效率和净化处理效果,有效避免处理线堵塞。
7.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管为软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端部设有浮动件,所述箱体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与景观水的水面垂直,所述浮动件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浮动件可沿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上下移动。
8.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进水端设有引流罩,所述引流罩呈喇叭状。
9.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室包括除杂
滤池以及与所述除杂滤池相邻设置的第一滤池,所述第一滤池中设有过滤毛刷,所述除杂滤池内套有网框,所述第一过滤室上设有第一泵组,所述第一泵组用于将所述除杂滤池内的景观水抽送至所述第一滤池中。
10.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室包括沉淀池以及与所述沉淀池相邻设置的第二滤池,所述第二滤池中设有过滤毛刷,所述沉淀池与所述第二滤池通过管道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管道的进水口位于所述管道的出水口的上方。
12.优选的,所述第三过滤室包括沿景观水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的除菌池、纤维滤池以
及净水池,所述纤维滤池内设有多个插槽,所述插槽内插有纤维滤板。
13.进一步的,所述除菌池内固定有挂杆,所述挂杆上挂有细菌屋。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该景观水净化处理装置在使用时,第一过滤室用于对景观水池的上部景观水进行净化,第二过滤室用于对景观水池的底部景观水进行净化,通过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同时对景观水池不同区域的景观水进行分区分类净化处理,提高水体净化处理效率和净化处理效果,有效避免处理线堵塞。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进水管的端部设有浮动件,浮动件与支架活动连接,在景观水池的水位发生变化时,第一进水管的进水口始终与景观水池的水面位置相对应,保证景观水始终能够从第一进水管进入第一过滤室内。
17.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进水管的进水端设置喇叭状的引流罩,便于将景观水池底部沉积的泥沙吸入到第二过滤室内,提高净化效果。
18.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除杂滤池,并在除杂滤池内套有网框,便于将景观水池上的固体废物进行隔离和清除,避免固体废物堵塞净化处理线,保证净化效果,延长处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景观水净化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景观水净化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景观水净化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23.图5为实用新型一种景观水净化处理装置中第二过滤室上管道的安装示意图;
24.图6为图3中b部的放大图。
25.在图1-图6中:1、箱体;2、第一过滤室;21、第一进水管;22、第一排水管;23、浮动件;24、支架;25、杂滤池;26、第一滤池;27、第一泵组;28、过滤毛刷;29、网框;3、第二过滤室;31、第二进水管;32、第二排水管;33、引流罩;34、沉淀池;35、第二滤池;36、管道;4、第三过滤室;41、除菌池;411、挂杆;412、细菌屋;42、纤维滤池;421、插槽;422、纤维滤板;43、净水池;5、第三泵组。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7.景观水池在池面上易产生漂浮的固体杂物,在池底亦容易堆积泥沙,传统的景观水净化处理装置只具有单一的处理线,无法对景观水池的底部和水面同时进行净化处理,固体杂物和泥沙的净化方式存在差异,易单一的处理线堵塞等问题,导致其净化效果差、效率低。
28.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景观水净化处理装置,如图1-图6所示,具体的,该净化装置包括设置在景观水池边的箱体1,在箱体1内设有第一过滤室2、第二过滤室3、第三过滤室4。
29.其中,如图1、图2、图4所示,在第一过滤室2上安装有第一进水管21、第一排水管
22,第一进水管21为软管,在第一进水管21的端部安装有由泡沫板制成的浮动件23,在箱体1上安装有支架24,支架24的延伸方向与景观水的水面垂直,支架24上设有滑槽,泡沫板套设在滑槽内,且泡沫板能够沿支架24的延伸方向上下移动,在景观水池的池水高度发生变化时,第一进水管21的进水口始终与景观水池的水面位置相对应,也就是说,可通过在泡沫板上增设配重件,调节景观水池的水面与第一进水管21的进水口的相对位置,保证景观水池池面的水能够顺利从第一进水管21的进水口进入到第一过滤室2中,由此对景观水池的池面杂物进行清理,景观水池池面的景观水经过初步处理后,通过第一排水管22进入到第三过滤室4再进行二次净化处理。
30.其中,如图1、图2所示,第二过滤室3上设有第二进水管31、第二排水管32,第二进水管31设于景观水池的底部,且在第二进水管31的进水端设有喇叭状的引流罩33,喇叭状的引流罩33的开口朝向景观水池的底面,增加吸收景观水池底部沉积的泥沙的面积,由此便于将景观水池底部沉积的泥沙吸入到第二过滤室3内,提高净化效果,景观水池池底的景观水经过初步处理后,通过第二排水管32进入到第三过滤室4再进行二次净化处理。
31.并且,如图1-图2所示,在第三过滤室4上设有第三泵组5,第三泵组5用于将经第三过滤室4过滤后的景观水抽送至景观水池中,如此,景观水分别由第一过滤室2、第二过滤室3进行初步净化处理,对景观水池不同区域的景观水进行分区分类净化处理,提高水体净化处理效率和净化处理效果,有效避免处理线堵塞。
32.为提高第一过滤室2的净化效果以及方便对固体废物的处理,如图2-图3所示,在第一过滤室2内划分有杂滤池25与除杂滤池25,在除杂滤池25内套有网框29,景观水池池面的景观水进入第一过滤室2后,首先通过网框29可将固体废物进行隔离,同时,只需将网框29提拉出除杂滤池25,即可对固定废物进行集中处理,操作简单方便;再通过设置在第一过滤室2上的第一泵组27将经过除杂后的景观水抽送至设有过滤毛刷28的第一滤池26中,通过过滤毛刷28对景观水再次进行净化处理,可有效提高第一过滤室2的净化效果。
33.为提高第二过滤室3的净化效果,如图3、图5所示,在第二过滤室3内划分有多个沉淀池34和第二滤池35,相邻设置的沉淀池34与第二滤池35通过管道36连接,并且管道36的进水口位于管道36的出水口的上方,具体实施时,可将管道36的进水口延伸至沉淀池34和第二滤池35的底部,管道36的出水口位于沉淀池34和第二滤池35的上部,如此,在带有泥沙的景观水经过沉淀池34时,可有效将泥沙沉淀在沉淀池34中,再通过设有过滤毛刷28的第二滤池35对景观水进行净化处理,可有效提高第二过滤室3的净化效果。
34.当然,相邻设置的管道36可安装如图5所示的位置进行安装,由此增加景观水经过第二过滤室3的行程,提高过滤效果。
35.如图3、图6所示,在经过第一过滤室2和第二过滤室3处理后的景观水汇集至第三过滤室4中,由第三过滤室4进行二次净化处理,有效提高了景观水的净化效果,具体的,在第三过滤室4内沿景观水流动方向依次连通设置的除菌池41、纤维滤池42以及净水池43,在除菌池41内固定有挂杆411,挂杆411上挂有细菌屋412,通过细菌屋412对景观水进行灭菌处理,同时也便于细菌屋412的更换;在纤维滤池42内设有多个插槽421,插槽421内插有纤维滤板422,通过纤维滤板422可有效清除景观水中的浮藻,同时也便于纤维滤板422的更换。
36.如上所述,该装置在对景观水池中的景观水进行处理时,景观水分别由第一过滤
室2、第二过滤室3进行初步净化处理,对景观水池不同区域的景观水进行分区分类净化处理,再由第三过滤室4对景观水进行二次净化处理,最终再由第三泵组5将净水池43内的景观水抽送至景观水池中,提高水体净化处理效率和净化处理效果,处理线堵塞。
37.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景观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第三过滤室;所述第一过滤室上设有第一进水管、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管口位置与景观水的水面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排水管与所述第三过滤室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室上设有第二进水管、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设于景观水池的底部,且所述第二进水管的管口朝向所述景观水池的底面,所述第二排水管与所述第三过滤室连通;所述第三过滤室上设有第三泵组;所述景观水分别由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进入第三过滤室,所述第三泵组用于将经第三过滤室过滤后的景观水抽送至所述景观水池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为软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端部设有浮动件,所述箱体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与景观水的水面垂直,所述浮动件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浮动件可沿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上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进水端设有引流罩,所述引流罩呈喇叭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室包括除杂滤池以及与所述除杂滤池相邻设置的第一滤池,所述第一滤池中设有过滤毛刷,所述除杂滤池内套有网框,所述第一过滤室上设有第一泵组,所述第一泵组用于将所述除杂滤池内的景观水抽送至所述第一滤池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室包括沉淀池以及与所述沉淀池相邻设置的第二滤池,所述第二滤池中设有过滤毛刷,所述沉淀池与所述第二滤池通过管道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景观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的进水口位于所述管道的出水口的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过滤室包括沿景观水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的除菌池、纤维滤池以及净水池,所述纤维滤池内设有多个插槽,所述插槽内插有纤维滤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景观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菌池内固定有挂杆,所述挂杆上挂有细菌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景观水净化处理装置,涉及到水处理技术领域。该处理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第三过滤室;第一过滤室上设有第一进水管、第一排水管,第一进水管的管口位置与景观水的水面位置相对应,第一排水管与第三过滤室连通;第二过滤室上设有第二进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二进水管设于景观水池的底部,且第二进水管的管口朝向景观水池的底面,第二排水管与第三过滤室连通;第三过滤室上设有第三泵组;景观水分别由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进入第三过滤室,第三泵组用于将经第三过滤室过滤后的景观水抽送至景观水池中。该处理装置通过对景观水池不分区分类净化处理,提高了水体净化处理效率和净化处理效果。化处理效果。化处理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陈末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上海艾尚建筑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21
技术公布日:
202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