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蒸汽发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模块电加热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2.蒸汽发生器也叫蒸汽热源机(俗称锅炉)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锅的原义是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是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电加热蒸汽发生器为蒸汽发生器中的一种。
3.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电加热蒸汽发生器通常是采用一个较大体积的
内胆,这种蒸汽发生器加热速度慢,不方便控制,控制精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模块电加热蒸汽发生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多模块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包括分
汽缸和多个加热模块,
所述分汽缸固定设置,其上设有至少一个蒸汽出口;多个所述加热模块分别固定设置,并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分汽缸连通,分别用于加热产生蒸汽。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多个加热模块可部分或全部工作,分别对其内部的水进行加热产生蒸汽,蒸汽进入分汽缸内,并可由蒸汽出口排出;另外,多个加热模块产生的蒸汽集中于分汽缸内,由分汽缸上的蒸汽出口排出,设计合理,简化管路。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采用多个独立的加热模块,蒸汽产生效率高,控制精度高,安全可靠。
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9.进一步,每个所述加热模块均包括内胆和加热件,所述内胆固定设置,其顶部通过管路与所述分汽缸连通;所述加热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内胆内的下部。
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将水送至内胆内,并由加热件加热产生蒸汽,由于内胆的体积相对较小,产生蒸汽的效率高,使用方便。
11.进一步,每个所述内胆的顶部还连通有蒸汽备用管,所述蒸汽备用管上固定安装有备用阀。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一方面可通过分汽缸将蒸汽送至主要需供应的设备,另一方面可通过蒸汽备用管给另外的设备提供蒸汽,以便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使用更为方便。
13.进一步,每个所述加热模块均还包括液位计,所述液位计固定安装在所述内胆内壁或外壁上。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加热过程中,通过液位计实时监控内胆内的水位,方便工作人员及时获知内胆内的水位,以便及时补充水,避免内胆干烧而损坏内胆。
15.进一步,每个所述加热模块均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通过管路与所述内胆连通。
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通过水泵给内胆补充水,保证内胆内的水充足,从而保证持续的提供蒸汽,以满足生产的需求。
17.进一步,还包括进水管,多个所述水泵的进水口分别与所述进水管连通。
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一根进水管同时给多个水泵提供水,供水方便,且简化了管路。
19.进一步,每个所述内胆的底部均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处安装有排污阀。
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工作人员可定期开启排污阀,并通过排污口排出内胆内部的污渍,避免内胆内的污渍影响蒸汽的产生。
21.进一步,所述分汽缸上连通有安全阀。
2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安全阀通常处于常闭状态,当分汽缸内的压力升高超过设定阈值时,安全阀开启,释放分汽缸内部的部分压力,避免分汽缸内部的压力过大,安全可靠。
23.进一步,所述分汽缸上固定安装有压力表和压力开关。
2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过程中,通过压力表实时监测分汽缸内部的压力,且当分汽缸内部的压力高于设定压力值时,压力开关开启释放部分压力,保证分汽缸内部压力正常,安全可靠。
25.进一步,还包括外壳和控制器,所述分汽缸和多个所述加热模块均位于所述外壳内;每个所述蒸汽出口均与蒸汽管的一端连通,所述蒸汽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壳的顶部外;多个所述加热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2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外壳将分汽缸和多个加热模块集成于一体,整体性高,整齐美观;另外,控制器可分别控制多个加热模块,控制精度高,控制方便。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侧视图。
3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1.1、分汽缸;2、蒸汽管;3、内胆;4、加热件;5、蒸汽备用管;6、液位计;7、水泵;8、进水管;9、排污口;10、安全阀;11、压力表;12、压力开关;13、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模块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包括分汽缸1和多个加热模块,分汽缸1固定设置,其上设有至少一个蒸汽出口;多个加热模块分别固定设置,并分别通过管路与分汽缸1连通,分别用于加热产生蒸汽。使用时,多个加热模块可部分或全部工作,分别对其内部的水进行加热产生蒸汽,蒸汽进入分汽缸1内,并可由蒸汽出口排出;另外,多个加热模块产生的蒸汽集中于分汽缸1内,由分汽缸1上的蒸汽出口排出,设
计合理,简化管路。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采用多个独立的加热模块,蒸汽产生效率高,控制精度高,安全可靠。
34.实施例1
35.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分汽缸1呈管状结构,其两端均封闭。
36.实施例2
3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上述分汽缸1优选水平设置,多个加热模块优选固定安装在分汽缸1的下方,以便多个加热模块产生的蒸汽直接向上进入分汽缸1内,提高蒸汽排出的速度。
38.上述多个加热模块优先十个,其均分为两组加热模块组,每组中的五个加热模块沿分汽缸1的长度方向呈一字型分布,且两组加热模块组中的五个加热模块两两相对分布,分布合理,节省空间。
39.实施例3
40.在实施例1至2任一项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包括外壳13和控制器,分汽缸1和多个加热模块均位于外壳13内;每个蒸汽出口均与蒸汽管2的一端连通,蒸汽管2的另一端延伸至外壳13的顶部外;多个加热模块分别与控制器通讯连接,无线通讯连接,或者有线通讯连接。该方案通过外壳13将分汽缸1和多个加热模块集成于一体,整体性高,整齐美观;另外,控制器可分别控制多个加热模块,控制精度高,控制方便。
41.基于上述方案,上述外壳13可以采用矩形体状的壳体,也可以采用其他适宜的几何形状的壳体,例如圆筒状壳体。
42.实施例4
43.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上述控制器可以固定安装在外壳13内,此时控制器可与控制中心的电脑通讯连接,通常为无线通讯连接。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电脑向控制器发送指令,控制器控制多个加热模块工作。
44.除上述实施方式外,上述控制器也可以固定安装在外壳13的外壁上,此时其可采用控制面板,工作人员可通过操作控制面板直接控制多个加热模块。这种方案蒸汽发生器可以在任何适宜的场所使用,使用更为方便。
45.实施例5
46.在实施例3至实施例4任一项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每个加热模块均包括内胆3和加热件4,内胆3固定设置,即固定安装在外壳13内,其顶部通过管路与分汽缸1连通;加热件4固定安装在内胆3内的下部。使用时,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将水送至内胆3内,并由加热件4加热产生蒸汽,由于内胆3的体积相对较小,产生蒸汽的效率高,使用方便。
47.实施例6
48.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上述加热件4包括至少一个加热管,加热管通过线路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控制加热管启闭,以加热内胆3内的水,从而产生蒸汽,智能化程度高,使用方便。
49.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加热件4包括多个加热管,多个加热管间隔固定安装在内胆3内的下部,提高加热的效率。
50.上述每个加热管可以为u形管,也可以为环形管,还可以为其他适宜的几何形状的
管体。
51.另外,加热管的数量优选两个,加热效率高,且节约成本。
52.实施例7
53.在实施例5至实施例6任一项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每个内胆3的顶部还连通有蒸汽备用管5,蒸汽备用管5的一端与内胆3的顶部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至外壳13内,并固定安装有备用阀。该方案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一方面可通过分汽缸1将蒸汽送至主要需供应的设备,另一方面可通过蒸汽备用管5给另外的设备提供蒸汽,以便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使用更为方便。
54.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备用阀优选位于外壳13外,方便工作人员操作连通蒸汽备用管5和对应的设备。
55.另外上述阀门可以采用手动阀,也可以采用电磁阀,该电磁阀通过线路与控制器连接。
56.实施例8
57.在实施例5至实施例7任一项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每个加热模块均还包括液位计6,液位计6固定安装在内胆3内壁或外壁上去,其通过线路与控制器连接。加热过程中,通过液位计6实时监控内胆3内的水位,并将对应的水位信号发送给控制器,当内胆3内的水位过高或过低时,控制器都会断开加热件4或进行报警,及时提供工作人员,方便工作人员及时获知内胆3内的水位,以便及时补充水,避免内胆3干烧而损坏内胆3。
58.上述控制器可以通过线路连接报警器,报警器接收控制器的报警信号后进行报警。该报警器优选声光报警器,并固定安装在外壳13的外壁上。
59.实施例9
60.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上述液位计6可以采用电接点液位计,该电接点液位计固定安装在内胆3外壁上,其检测电极延伸至内胆3内。测量筒的电极在水中对筒体的阻抗小。在汽中对筒体的阻抗大。具体原理为:随着水位的变化,电极在水中的数量产生变化,转换成电阻值的变化。传送到二次仪表,从而实现水位的显示、报警、保护联锁等功能。
61.除上述实施方式外,上述液位计6也可以采用普通的水位计,该水位计通过线路与控制器连接。使用时,水位计实时监测内胆3内的水位,并将对应的水位信号发送给控制器,当内胆3内的水位低于最低水位值或高于最高水位值时,控制器都会报警器发送报警指令,报警器报警,及时提醒工作人员,以便工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安全可靠。
62.实施例10
63.在实施例5至实施例9任一项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每个加热模块均还包括水泵7,水泵7通过管路与内胆3连通,其优选与内胆3的底部连通,避免影响蒸汽的输送。使用时,通过水泵7给内胆3补充水,保证内胆3内的水充足,从而保证持续的提供蒸汽,以满足生产的需求。
64.实施例11
65.在实施例10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包括进水管8,进水管8水平固定安装在外壳13内的底部,多个水泵7的进水口分别与进水管8连通,进水管8的一端敞口并延伸至外壳13外,用于连通外部供水设备,例如供水箱。该方案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一根进水管8同
时给多个水泵7提供水,供水方便,且简化了管路。
66.基于上述方案,上述进水管8的另一端可以封闭,也可以敞口并与其中一个水泵7的进水口连通。
67.当不设置上述进水管8时,此时多个水泵7的进水口分别连通一根进水管路,该进水管路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外壳13外,并分别与外部供水设备连通,例如供水箱。这种方案管路的布设较为复杂。
68.实施例12
69.在实施例5至实施例11任一项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每个内胆3的底部均设有排污口9,排污口9处安装有排污阀。工作人员可定期开启排污阀,并通过排污口9排出内胆3内部的污渍,避免内胆3内的污渍影响蒸汽的产生。
70.基于上述方案,当设置外壳13时,此时每个排污口9分别与排污管的一端连通,排污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外壳13外,且排污阀固定安装在排污管的另一端上,方便操作。
71.除上述实施方式外,还可以在外壳13内水平固定安装一根排污总管,多个内胆3上的排污口9分别通过管路与排污总管连通;另外,排污总管的一端敞口并延伸至外壳13外,排污阀固定安装在排污总管的敞口端处,方便操作。
72.当加热模块的数量为十个时,此时可以在外壳13内的底部水平固定安装两根排污总管,每个排污总管沿对应五个呈一字型排列的加热模块延伸,并与对应的五个加热模块中的内胆3连通;每根排污总管的一端敞口并延伸至外壳13外,排污阀固定安装在排污总管的敞口端处,方便操作。
73.实施例13
7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分汽缸1上连通有安全阀10。安全阀10通常处于常闭状态,当分汽缸1内的压力升高超过设定阈值时,安全阀10开启,释放分汽缸1内部的部分压力,避免分汽缸1内部的压力过大,安全可靠。
75.实施例14
7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分汽缸1上固定安装有压力表11和压力开关12。使用过程中,通过压力表11实时监测分汽缸1内部的压力,且当分汽缸1内部的压力高于设定压力值时,压力开关12开启释放部分压力,保证分汽缸1内部压力正常,安全可靠。
77.上述压力开关12包括高压开关和低压开关,当分汽缸1内部的压力高于设定高压值时,此时高压开关开启释放分汽缸1内部的部分压力,避免分汽缸1内的压力过大,安全可靠;当分汽缸1内部的压力低于设定低压值时,低压开关开启,使得外界的部分压力进入分汽缸1内,提高分汽缸1内的压力,保证正常生产。
78.基于上述方案,安全阀10和压力开关12可以并存,二者也可以择一存在,优选前者,双重保障,其中一个出现故障时另外一个能正常监控。
7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80.使用时,控制器控制多个水泵7将水分别送入多个内胆3内,并启动多个加热件4分别对多个内胆3内的水进行加热,多个内胆3中产生的蒸汽分别进入分汽缸1内,并由蒸汽出口排出以供使用。
81.本实用新型能采用多个相互独立的加热模块,分开控制,可以更快的产生蒸汽;可控制多个内胆3内的温度、压力和水位,并具备缺水报警、超温报警、超压报警、低水位报警
等安全功能,更加安全可靠。
8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到的各个电子部件均采用现有技术,并且上述各个部件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各个部件之间的控制电路为现有技术。
8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模块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汽缸(1)和多个加热模块,所述分汽缸(1)固定设置,其上设有至少一个蒸汽出口;多个所述加热模块分别固定设置,并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分汽缸(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块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加热模块均包括内胆(3)和加热件(4),所述内胆(3)固定设置,其顶部通过管路与所述分汽缸(1)连通;所述加热件(4)固定安装在所述内胆(3)内的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块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内胆(3)的顶部还连通有蒸汽备用管(5),所述蒸汽备用管(5)上固定安装有备用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块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加热模块均还包括液位计(6),所述液位计(6)固定安装在所述内胆(3)内壁或外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多模块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加热模块均还包括水泵(7),所述水泵(7)通过管路与所述内胆(3)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模块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管(8),多个所述水泵(7)的进水口分别与所述进水管(8)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多模块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内胆(3)的底部均设有排污口(9),所述排污口(9)处安装有排污阀。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模块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汽缸(1)上连通有安全阀(10)。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模块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汽缸(1)上固定安装有压力表(11)和压力开关(12)。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模块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13)和控制器,所述分汽缸(1)和多个所述加热模块均位于所述外壳(13)内;每个所述蒸汽出口均与蒸汽管(2)的一端连通,所述蒸汽管(2)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壳(13)的顶部外;多个所述加热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模块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包括分汽缸和多个加热模块,分汽缸固定设置,其上设有至少一个蒸汽出口;多个加热模块分别固定设置,并分别通过管路与分汽缸连通,分别用于加热产生蒸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采用多个独立的加热模块,蒸汽产生效率高,控制精度高,安全可靠。安全可靠。安全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
吴华丰 晏家军 鲁志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武汉诺贝思热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8.26
技术公布日:
202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