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尤其涉及
蒸汽加热器和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2.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挂烫机的需求越来越高,而挂烫机也在向着高端产品的方向发展,高端产品中大多引入了烫头二次加热技术,烫头二次加热技术带来的好处是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从而提高蒸汽从熨烫面板喷出的温度避免蒸汽喷出过程中滴水,同时还能提高熨烫面板温度,从而提升挂烫机熨烫效果。然而,现有烫头蒸汽加热器二次加热是通过发热管加压铸铝的方式来实现对蒸汽的二次加热,增加的压铸铝和发热管的重量将显著提高烫头重量,导致其使用体验差,而且,大多数挂烫机的使用者是女性,对烫头蒸汽加热器重量的容忍程度更低。基于此,本专利提出了一种能够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的轻量化烫头蒸汽加热器,从而获得既有二次加热重量又轻的烫头蒸汽加热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蒸汽加热器及家用电器,旨在减轻蒸汽加热器的重量,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蒸汽加热器,包括:
5.壳体,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设置连通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的连通腔,所述入口用于供待加热的蒸汽进入所述连通腔,所述出口用于供加热后的蒸汽自所述连通腔排出;以及,
6.加热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连通腔内的加热件、以及安装在所述加热件上且与所述加热件进行热导接的多个
换热翅片,多个所述换热翅片用于对进入所述连通腔内的蒸汽进行加热。
7.可选地,多个所述换热翅片沿着所述连通腔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将所述连通腔分隔成多个换热腔,相邻两个所述换热腔之间相连通。
8.可选地,各所述换热翅片上均设置有过孔,所述过孔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换热腔;和/或,
9.各所述换热翅片均与所述连通腔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换热腔。
10.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过孔呈错位设置;和/或,
11.相邻两个所述间隙之间呈错位设置。
12.可选地,所述换热翅片呈长形设置,以使得所述翅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翅片中,其中一个所述换热翅片上的过孔邻近所述第一端设置,另一个所述换热翅片上的过孔邻近所述第二端设置。
13.可选地,多个所述换热翅片包括第一换热翅片和第二换热翅片,所述第一换热翅片和所述第二换热翅片呈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翅片上设置的所述过孔的数量多于所述
第二换热翅片上设置的所述过孔的数量。
14.可选地,设于所述第一换热翅片上的过孔的孔径小于设于所述第二换热翅片上的所述过孔的孔径。
15.可选地,所述加热件包括设于所述连通腔内的加热管段,所述加热管段依次穿过多个所述换热翅片设置。
16.可选地,多个所述换热翅片沿着所述连通腔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将所述连通腔分隔成多个换热腔,相邻两个所述换热腔之间相连通;
17.所述加热管段包括两个沿所述连通腔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直线管段和连接两个所述直线管段端部设置的连接管段,两个所述直线管段均依次穿过所述换热翅片设置,所述连接管段位于所述换热腔内。
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家用电器,所述家用电器包括蒸汽发生件和蒸汽加热器,所述蒸汽发生件用以产生蒸汽,所述蒸汽发生件包括蒸汽腔、以及与所述蒸汽腔连通的输出口,所述蒸汽加热器包括壳体和加热组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设置连通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的连通腔,所述入口用于供待加热的蒸汽进入所述连通腔,所述出口用于供加热后的蒸汽自所述连通腔排出,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连通腔内的加热件、以及安装在所述加热件上且与所述加热件进行热导接的多个换热翅片,多个所述换热翅片用于对进入所述连通腔内的蒸汽进行加热。
19.可选地,所述家用电器包括挂烫机。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需要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时,待加热的蒸汽通过所述入口进入所述连通腔,安装于所述连通腔内的加热件温度升高,所述加热件的热量传导至多个翅片,通过多个所述翅片对进入所述连通腔的带加热的蒸汽进行加热,即实现了蒸汽的二次加热,且减轻了所述蒸汽加热器的重量,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汽加热器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的蒸汽加热器的左视图;
24.图3为图2中的a-a剖面示意图;
25.图4为图1中的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图1中扇热翅片设置过孔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图1中扇热翅片设置过孔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号说明:
[0029][0030][003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3]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4]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 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5]
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挂烫机的需求越来越高,而挂烫机也在向着高端产品的方向发展,高端产品中大多引入了烫头二次加热技术,烫头二次加热技术带来的好处是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从而提高蒸汽从熨烫面板喷出的温度避免蒸汽喷出过程中滴水,同时还能提高熨烫面板温度,从而提升挂烫机熨烫效果。然而,现有烫头蒸汽加热器二次加热是通过发热管加压铸铝的方式来实现对蒸汽的二次加热,增加的压铸铝和发热管的重量将显著提高烫头重量,导致其使用体验差,而且,大多数挂烫机的使用者是女性,对烫头蒸汽加热器重量的容忍程度更低。基于此,本专利提出了一种能够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的轻量化烫头蒸汽加热器,从而获得既有二次加热重量又轻的烫头蒸汽加热器。
[003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加热器,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汽加热器的具体实施例。
[0037]
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蒸汽加热器100包括壳体1和加热组件2,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入口11和出口12,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设置连通所述入口 11和所述出口12的连通腔13,所述入口11用于供待加热的蒸汽进入所述连通腔13,所述出口12用于供加热后的蒸汽自所述连通腔13排出,所述加热组件2包括设于所述连通腔13内的加热件21、以及安装在所述加热件21上且与所述加热件21进行热导接的多个换热翅片22,多个所述换热翅片22用于对进入所述连通腔13内的蒸汽进行加热。
[003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需要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时,待加热的蒸汽通过所述入口11进入所述连通腔13,安装于所述连通腔13内的加热件21温度升高,所述加热件21的热量传导至多个所述换热翅片22,通过多个所述换热翅片22对进入所述连通腔13的待加热的蒸汽进行加热,即实现了蒸汽的二次加热,且减轻了所述蒸汽加热器100的重量,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0039]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壳体1的制成材质包括铝或者不锈钢,由于所述铝和所述不锈钢具有较好的导热效果,所述加热件21的热量也可以传到至所述壳体1,使得待加热蒸汽在所述连通腔13内换热均匀,且由于所述铝和所述不锈钢质量轻,进一步减轻了所述蒸汽加热器100的重量。使得相同结构的蒸汽加热器100其重量可减轻至少30%,进一步实现降本。
[0040]
具体地,参照图2,多个所述换热翅片22沿着所述连通腔13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将所述连通腔13分隔成多个换热腔131,相邻两个所述换热腔131 之间相连通,使得待加热的蒸汽能够依次经过多个所述换热腔131被加热,提高了二次加热后的蒸汽的温度。
[0041]
实现相邻两个所述换热腔131相连通的方式有多种,参照图4至6,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换热翅片22上均设置有过孔221,相邻两个所述换热腔 131通过所述过孔221相连通,结构简单,且便于加工。
[0042]
为了提高所述待加热蒸汽与所述换热翅片22换热的效率,相邻两个所述过孔221呈错位设置,增加了待加热的蒸汽在所述换热腔131内停留的时间,使得待加热的蒸汽能够更好的与换热翅片22接触,从而能够更好的被加热。
[0043]
参照图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翅片22呈长形设置,以使得所述换热翅片2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翅片22中,其中一个所述换热翅片22上的过孔221邻近所述第一端设置,另一个所述换热翅片22上的过孔221邻近所述第二端设置,使得待加热的蒸汽的流动距离最长,使得待加热的蒸汽能够更好的与换热翅片22接触,从而获得更好的被加热效果,且能够有效地避免二次加热的蒸汽从出口12喷出时发生滴水现象。
[0044]
为了方便换热翅片22的安装,相邻两个换热翅片22之间呈平行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翅片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当然,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翅片22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0045]
参照图6,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换热翅片22包括第一换热翅片22a和第二换热翅片22b,所述第一换热翅片22a和所述第二换热翅片22b呈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翅片22a上设置的所述过孔221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二换热翅片22b上设置的所述过孔221的数量,如此设置,使得待加热的蒸汽在相邻两个所述换热腔131内流动呈总分总的方式流动,既能够保证待加热的蒸汽的流速,也使得待加热的蒸汽能够更好的与换热翅片22接触,从而更好的被加热。
[0046]
具体地,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换热翅片22a上设置有两个所述过孔221,所述第二换热翅片22b上设置有一个所述过孔221,如此,在保证待加热蒸汽的流速的前提下,使得待加热蒸汽在所述换热腔131内的停留时间增加,使得待加热的蒸汽能够更好的与换热翅片22接触,从而更好的被加热。
[0047]
进一步地,参照图6,设于所述第一换热翅片22a上的过孔221的孔径小于设于所述第二换热翅片22b上的所述过孔221的孔径,如此设置,由于通过设于所述第一换热翅片22a上的过孔221的气体的流量与通过所述第二换热翅片22b上的过孔221的气体流量相同,通过使得所述第二换热翅片22b 的过孔22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换热翅片22a的过孔221的孔径,在保证待加热的蒸汽能够更好的与换热翅片22接触的前提下,减小了待加热气体输出的时间。
[0048]
实现相邻两个所述换热腔131相连通的方式有多种,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换热翅片22均与所述连通腔13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相邻两个所述换热腔131通过所述间隙相连通,使得待加热的蒸汽能够依次经过多个所述换热腔进行换热,提高了二次加热的蒸汽的温度,且结构简单,且便于安装。
[0049]
为了提高所述待加热蒸汽与所述换热翅片22换热的效率,相邻两个所述间隙之间呈错位设置,增加了待加热的蒸汽在所述换热腔131内停留的时间,使得待加热的蒸汽能够更好的与换热翅片22接触,能够更好的被加热,提高了二次加热后的温度。
[005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的所述过孔221和所述间隙可以择一设置,也可以同时设置,当二者同时设置时,减小了蒸汽流通时的阻力,提高了蒸汽的流速。
[0051]
具体地,参照图3和图4,所述加热件21包括设于所述连通腔13内的加热管段211,所述加热管段211依次穿过多个所述换热翅片22设置,如此设置,使得待加热的蒸汽能够与所述加热管段211接触,进一步提高了待加热蒸汽被加热的效果。
[0052]
为了实现所述加热管段211依次穿过多个所述换热翅片22,各所述换热翅片22上均设置有穿设孔,多个所述穿设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加热管段211 依次穿过多个所述穿设孔,从而实现了所述所述加热管段211与多个所述换热翅片22的组装,操作简单。
[0053]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管段211包括两个沿所述连通腔13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直线管段2111和连接两个所述直线管段2111端部设置的连接管段 2112,两个所述直线管段2111均依次穿过所述换热翅片22设置,所述连接管段2112位于所述换热腔131内,如此设置,增加了待加热蒸汽与所述加热管段211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所述待加热蒸汽被加热的效果。
[0054]
参照图3,所述连接管段2112呈圆弧状设置,美观且便于工人将所述加热管段211与多个所述换热翅片22进行组装,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位于所述换热腔131内的长度更长,增加了待加热蒸汽与所述连接管段2112的接触面积,使得待加热蒸汽能够更好地被加热。
[0055]
参照图1和图3,所述壳体1的出口12设置多个,通过多个所述出口12 同时喷出二次加热后的蒸汽,本技术中以熨烫机进行说明,二次加热后的蒸汽从所述出口喷出后可以直接与衣物表面接触,实现熨烫。对于不同产品,其蒸汽出口还能与熨烫面板连接,从而实现更好地熨烫,具体地,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0056]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家用电器,所述家用电器包括蒸汽发生件和上述的蒸汽加热器100,所述蒸汽发生件用以产生蒸汽,包括蒸汽腔以及与所述蒸汽腔连通的输出口,所
述蒸汽加热器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所述蒸汽加热器100的入口11与所述输出口连通设置,使得所述蒸汽发生件产生的蒸汽能够自所述输出口进入所述蒸汽加热器100的入口11,从而通过所述蒸汽加热器100进行二次加热,由于本家用电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57]
具体地,所述家用电器包括挂烫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家用电器还可以包括蒸汽拖把,具体地,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005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蒸汽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设置连通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的连通腔,所述入口用于供待加热的蒸汽进入所述连通腔,所述出口用于供加热后的蒸汽自所述连通腔排出;以及,加热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连通腔内的加热件、以及安装在所述加热件上且与所述加热件进行热导接的多个换热翅片,多个所述换热翅片用于对进入所述连通腔内的蒸汽进行加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换热翅片沿着所述连通腔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将所述连通腔分隔成多个换热腔,相邻两个所述换热腔之间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换热翅片上均设置有过孔,所述过孔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换热腔;和/或,各所述换热翅片均与所述连通腔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换热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加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过孔呈错位设置;和/或,相邻两个所述间隙之间呈错位设置。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翅片呈长形设置,以使得所述翅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翅片中,其中一个所述换热翅片上的过孔邻近所述第一端设置,另一个所述换热翅片上的过孔邻近所述第二端设置。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换热翅片包括第一换热翅片和第二换热翅片,所述第一换热翅片和所述第二换热翅片呈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翅片上设置的所述过孔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二换热翅片上设置的所述过孔的数量。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第一换热翅片上的过孔的孔径小于设于所述第二换热翅片上的所述过孔的孔径。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包括设于所述连通腔内的加热管段,所述加热管段依次穿过多个所述换热翅片设置。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汽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换热翅片沿着所述连通腔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将所述连通腔分隔成多个换热腔,相邻两个所述换热腔之间相连通;所述加热管段包括两个沿所述连通腔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直线管段和连接两个所述直线管段端部设置的连接管段,两个所述直线管段均依次穿过所述换热翅片设置,所述连接管段位于所述换热腔内。10.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汽发生件,用以产生蒸汽,包括蒸汽腔、以及与所述蒸汽腔连通的输出口;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蒸汽加热器,所述入口与所述输出口连通设置。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用电器包括挂烫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蒸汽加热器和家用电器,蒸汽加热器包括壳体和加热组件,壳体上设置有入口和出口,壳体内形成有设置连通入口和出口的连通腔,入口用于供待加热的蒸汽进入连通腔,出口用于供加热后的蒸汽自连通腔排出,加热组件包括设于连通腔内的加热件、以及安装在加热件上且与加热件进行热导接的多个换热翅片,多个换热翅片用于对进入连通腔内的蒸汽进行加热,当需要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时,待加热的蒸汽通过入口进入连通腔,安装于连通腔内的加热件温度升高,加热件的热量传导至多个翅片,通过多个翅片对进入连通腔的带加热的蒸汽进行加热,即实现了蒸汽的二次加热,且减轻了蒸汽加热器的重量,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
张素凌 单树军 王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08
技术公布日:
20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