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射液晶显示屏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反射液晶显示屏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当前的液晶平板显示从显示原理原上可以分为全透式显示、半透半反式显示和全反射式显示;目前全透式显示能很好满足大多数应用领域的要求,但是其在一些特殊应用领域存在着缺点,例如,在受阳光照射导致环境亮度很高的室外,全透式显示器本身的亮度需要高过外界环境亮度,为了提高背光亮度,全透式显示器会产生高能耗与热量。
3.在全反射式显示的应用中,全反射液晶显示屏主要通过反射环境光中的可见光实现显示功能,可见光须尽可能进入全反射液晶显示屏的反射区,室外环境光主要是以阳光为主,阳光中的太阳辐射能量主要来自可见光与红外光,这使得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在室外环境尤其是受阳光照射下使用时,容易因温度过高而过热,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反射液晶显示屏以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在室外环境尤其是受阳光照射下使用时,容易温度过高的技术问题。
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了一种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包括红外光反射层、玻璃盖板、双面胶、导光板、led灯珠、光学胶、上偏光片以及反射式tft显示面板;
6.所述红外光反射层的一面覆盖在所述玻璃盖板的一面上;所述双面胶的两面分别与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及所述玻璃盖板的另一面贴合,或者,所述双面胶的两面分别与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及所述红外光反射层的另一面贴合;所述led灯珠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导光板的非网点面与所述上偏光片一面通过所述光学胶贴合,所述导光板、所述上偏光片及所述反射式tft显示面板层叠设置。
7.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光反射层的厚度为7~10微米。
8.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光反射层包括多层折射率不同的纳米级材料。
9.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光反射层对波长范围为380nm~780nm的可见光的透过率大于90%,所述红外光反射层对波长大于800nm的红外光的反射率大于90%。
10.进一步地,所述全反射液晶显示屏还包括硬化保护层;当所述双面胶的两面分别与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及所述玻璃盖板的另一面贴合时,所述硬化保护层覆盖在所述红外光反射层的另一面上;当所述双面胶的两面分别与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及所述红外光反射层的另一面贴合时,所述硬化保护层覆盖在所述玻璃盖板的另一面上。
11.进一步地,所述双面胶为呈口字形状的泡棉双面胶。
12.进一步地,当所述双面胶的两面分别与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及所述玻璃盖板的另一面贴合时,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及所述玻璃盖板的另一面之间存在空气间隙;当所述双面胶的两面分别与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及所述红外光反射层的另一面贴合时,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及所述红外光反射层的另一面之间存在空气间隙。
13.进一步地,所述全反射液晶显示屏还包括柔性电路板以及驱动ic,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驱动ic均设置于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的梯面上。
14.进一步地,所述led灯珠的数量为多个,一部分所述led灯珠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一侧面,另一部分所述led灯珠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另一侧面,所述导光板的一侧面和另一侧面均为远离所述柔性电路板以及所述驱动ic的侧面。
15.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了一种全反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全反射液晶显示屏。
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红外光反射层的一面覆盖在玻璃盖板的一面上;双面胶的两面分别与导光板的网点面及玻璃盖板的另一面贴合,或者,双面胶的两面分别与导光板的网点面及红外光反射层的另一面贴合;led灯珠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导光板的非网点面与上偏光片一面通过光学胶贴合,导光板、上偏光片及反射式tft显示面板依次层叠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降低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在室外环境尤其是受阳光照射下使用时的温度,从而有效避免全反射液晶显示屏过热,提高全反射液晶显示屏使用的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反射液晶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图1中i处放大图;
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反射液晶显示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导光板与上偏光片贴合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硬化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1-红外光反射层;2-玻璃盖板;3-空气间隙层;4-双面胶;5-导光板;51-光学网点;6-led灯珠;7-光学胶;8-上偏光片;9-反射式tft显示面板;10-柔性电路板;11-驱动ic;12-硬化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反射液晶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需注意的是,若有实质上相同的结果,本技术的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并不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限。如图1所示,该全反射液晶显示屏,主要包括红外光反射层1、玻璃盖板2、双面胶4、导光板5、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灯珠6、光学胶7、上偏光片8以及反射式tft
(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显示面板9;
28.所述红外光反射层1的一面覆盖在所述玻璃盖板2的一面上;所述双面胶4的两面分别与所述导光板5的网点面及所述玻璃盖板2的另一面贴合,或者,所述双面胶4的两面分别与所述导光板5的网点面及所述红外光反射层1的另一面贴合;所述led灯珠6设置在所述导光板5的侧面,所述导光板5的非网点面与所述上偏光片8一面通过所述光学胶7贴合,所述导光板5、所述上偏光片8及所述反射式tft显示面板9依次层叠设置。
29.本技术实施例,通过使红外光反射层1的一面覆盖在玻璃盖板2的一面上;使双面胶4的两面分别与导光板5的网点面及玻璃盖板2的另一面贴合,或者,使双面胶4的两面分别与导光板5的网点面及红外光反射层1的另一面贴合;使led灯珠6设置在导光板5的侧面,导光板5的非网点面与上偏光片8一面通过光学胶7贴合,导光板5、上偏光片8及反射式tft显示面板9依次层叠设置;可以降低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在室外环境尤其是受阳光照射下使用时的温度,从而有效避免全反射液晶显示屏过热,提高全反射液晶显示屏使用的寿命。
30.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图1中i处放大图,如图2所示,如图1和图2中所示,当所述玻璃盖板2的一面为所述玻璃盖板2的上表面时,红外光反射层1覆盖在所述玻璃盖板2上表面,此时,所述双面胶4的两面分别与所述导光板5的网点面及所述玻璃盖板2的下表面贴合,在此情况下,外部光线(例如太阳光)会先照射到所述全反射液晶显示屏表面的红外光反射层1,所述红外光反射层1将外部光线中的大部分红外波长的光反射出去,从而使大部分红外波长的光无法进入所述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内部的反射区,进而减少了外部光线对所述全反射液晶显示屏的玻璃盖板2与内部的加热效果。
31.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全反射液晶显示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当所述玻璃盖板2的一面为所述玻璃盖板2的下表面时,红外光反射层1还覆盖在玻璃盖板2的下表面,此时,所述双面胶4的两面分别与所述导光板5的网点面及所述红外光反射层1的另一面贴合,在此情况下,当所述全反射液晶显示屏暴露在外部光线下,外部光线穿过玻璃盖板2,抵达玻璃盖板2下表面的红外光反射层1时,外部光线中的红外光大部分被反射回玻璃盖板2和外界环境中,使大部分红外波长的光无法进入全反射液晶显示屏的反射区,从而减少了外部光线对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内部的加热效果,而红外光对玻璃加热效果有限,玻璃盖板2温度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32.具体实施时,导光板5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导光板5一面设置光学网点51,有光学网点51的一面可称之为网点面,没有光学网点51的面可称之为非网点面;导光板5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网点面能够折射光线,将led灯珠6的点光源转换为面光源。导光板5非网点面与上偏光片8上表面之间,使用光学胶7贴合,导光板5与上偏光片8贴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光学胶7可以为具有高导光性的oca(optically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粘合剂)光学胶或ocr(opticalclearresin,光学透明树脂)光学胶,其不影响光线的穿透,减小了全反射液晶显示屏的亮度损失。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光反射层1的厚度为7~10微米。
3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红外光反射层1的厚度设置为7~10微米,可以在有效隔绝红外光的情况下,不影响全反射液晶显示屏使用时的差。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光反射层1包括多层折射率不同的纳米级材料。多层折射率不同的纳米级材料,可以有效提高红外光的反射效果,从而有效隔绝红外光进入全反
射液晶显示屏内部。
36.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红外光反射层1是由多层折射率不同的纳米级材料,交替均匀地蒸镀(真空蒸镀)在所述玻璃盖板2的表面(上表面或者下表面)形成的。
3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光反射层1对波长范围为380nm~780nm的可见光的透过率大于90%,所述红外光反射层1对波长大于800nm的红外光的反射率大于90%。
38.需要说明的是,若外部光线为为太阳光,由于太阳辐射总能量中红外光波段占43%,红外光有很好的热效应,红外光进入全反射液晶显示屏的反射区会使得被太阳光穿透的多层结构因吸收红外光而放出大量的热量,而所述红外光反射层1对可见光范围波段具有良好透过率,并且所述红外光反射层1厚度较小,红外光反射层1接近透明不会对显示造成多少差影响,但能有效隔绝红外光进入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内部。
3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全反射液晶显示屏还包括硬化保护层12;当所述双面胶4的两面分别与所述导光板5的网点面及所述玻璃盖板2的另一面贴合时,所述硬化保护层12覆盖在所述红外光反射层1的另一面上;当所述双面胶4的两面分别与所述导光板5的网点面及所述红外光反射层1的另一面贴合时,所述硬化保护层12覆盖在所述玻璃盖板2的另一面上。
40.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所述红外光反射层1的另一面上覆盖硬化保护层12,或在所述玻璃盖板2的另一面上覆盖硬化保护层12,由于硬化保护层12有较高硬度,其可以有效保护红外光反射层1或者玻璃盖板2,防止红外光反射层1或者玻璃盖板2被外物刮伤。
41.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所述硬化保护层12覆盖在所述红外光反射层1的另一面上时,硬化保护层1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硬化保护层12可以为透明、坚硬的材质组成。
4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面胶4为呈口字形状的泡棉双面胶4。
43.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呈口字形状的泡棉双面胶4可以很好的将导光板5与玻璃盖板2,或者将导光板5红外光反射层1固定在一起。
44.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双面胶4的两面分别与所述导光板5的网点面及所述玻璃盖板2的另一面贴合时,所述导光板5的网点面及所述玻璃盖板2的另一面之间存在空气间隙;当所述双面胶4的两面分别与所述导光板5的网点面及所述红外光反射层1的另一面贴合时,所述导光板5的网点面及所述红外光反射层1的另一面之间存在空气间隙,所述空气间隙可以称之为空气间隙层3。
4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使所述导光板5及所述玻璃盖板2之间存在空气间隙,或者所述导光板5及所述红外光反射层1之间存在空气间隙,能减小导光板5与玻璃盖板2的热传导效果,或者导光板5及红外光反射层1的热传导效果,从而更好隔绝外界环境温度对全反射液晶显示屏的内部加热效果。
4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全反射液晶显示屏还包括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 circuit,fpc)10以及驱动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11,所述柔性电路板10和所述驱动ic11均设置于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的梯面上。
47.由于射液晶显示屏工作时主要内部自发热部位是led灯珠6、柔性电路板10和驱动ic11,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所述柔性电路板10和所述驱动ic11均设置于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的梯面上,避免柔性电路板10、所述驱动ic11与led灯珠6的热量堆积。
4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ed灯珠6的数量为多个,一部分所述led灯珠6设置在所述
导光板5的一侧面,另一部分所述led灯珠6设置在所述导光板5的另一侧面,所述导光板5的一侧面和另一侧面均为远离所述柔性电路板10以及所述驱动ic11的侧面。
49.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led灯珠6设置成两排,并将两排led灯珠6分别设置在导光板5两个侧面,导光板5的两个侧面均为远离所述柔性电路板10以及所述驱动ic11的侧面,使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工作时,led灯珠6、柔性电路板10和驱动ic11等主要发热部件产生的内部热量不容易堆积在一起,从而避免使一个地方温度过高,进而增强全反射液晶显示屏的散热效果。
5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反射液晶显示屏,通过使红外光反射层1的一面覆盖在玻璃盖板2的一面上;使双面胶4的两面分别与导光板5的网点面及玻璃盖板2的另一面贴合,或者,使双面胶4的两面分别与导光板5的网点面及红外光反射层1的另一面贴合;使led灯珠6设置在导光板5的侧面,导光板5的非网点面与上偏光片8一面通过光学胶7贴合,导光板5、上偏光片8及反射式tft显示面板9依次层叠设置;可以降低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在室外环境尤其是受阳光照射下使用时的温度,从而有效避免全反射液晶显示屏过热,提高全反射液晶显示屏使用的寿命。
5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反射液晶显示屏,通过led灯珠6、柔性电路板10和驱动ic11进行合理的位置排布,从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内部减少热量堆积,在全反射液晶显示屏的反射区域用真空蒸镀一层红外光反射层1,通过红外反射层反射来自环境的红外波段的光,以减少外部光线对全反射液晶显示屏的加热效果,防止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在阳光直射等高温环境下温度过高。
52.用分光仪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反射液晶显示屏进行透光率光谱测试,通过测试光谱曲线图及数据,可以判定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反射液晶显示屏的红外光反射效果,对大于800nm波段的红外光反射效果显著;对比同外形尺寸、同液晶显示面板和驱动条件的现有反射液晶显示屏以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在同一室外环境中工作效果,太阳光以45
°
斜照,90
°
方向垂直照射在不同显示屏的显示方向的表面上,在单位时间内对测量两种显示屏的各处表面温度,其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反射液晶显示屏,温度相对更低,防晒效果较好。
5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反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全反射液晶显示屏。所述全反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为货架便签、广告牌、智能公交站牌、手机、计算机等。
54.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5.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光反射层、玻璃盖板、双面胶、导光板、led灯珠、光学胶、上偏光片以及反射式tft显示面板;所述红外光反射层的一面覆盖在所述玻璃盖板的一面上;所述双面胶的两面分别与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及所述玻璃盖板的另一面贴合,或者,所述双面胶的两面分别与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及所述红外光反射层的另一面贴合;所述led灯珠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导光板的非网点面与所述上偏光片一面通过所述光学胶贴合,所述导光板、所述上偏光片及所述反射式tft显示面板依次层叠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反射层的厚度为7~10微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反射层包括多层折射率不同的纳米级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反射层对波长范围为380nm~780nm的可见光的透过率大于90%,所述红外光反射层对波长大于800nm的红外光的反射率大于9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反射液晶显示屏还包括硬化保护层;当所述双面胶的两面分别与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及所述玻璃盖板的另一面贴合时,所述硬化保护层覆盖在所述红外光反射层的另一面上;当所述双面胶的两面分别与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及所述红外光反射层的另一面贴合时,所述硬化保护层覆盖在所述玻璃盖板的另一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胶为呈口字形状的泡棉双面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双面胶的两面分别与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及所述玻璃盖板的另一面贴合时,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及所述玻璃盖板的另一面之间存在空气间隙;当所述双面胶的两面分别与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及所述红外光反射层的另一面贴合时,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及所述红外光反射层的另一面之间存在空气间隙。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反射液晶显示屏还包括柔性电路板以及驱动ic,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驱动ic均设置于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的梯面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珠的数量为多个,一部分所述led灯珠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一侧面,另一部分所述led灯珠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另一侧面,所述导光板的一侧面和另一侧面均为远离所述柔性电路板以及所述驱动ic的侧面。10.一种全反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全反射液晶显示屏。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全反射液晶显示屏以及显示装置。本申请提供的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包括红外光反射层、玻璃盖板、双面胶、导光板、LED灯珠、光学胶、上偏光片以及反射式TFT显示面板;红外光反射层的一面覆盖在玻璃盖板的一面上;双面胶的两面分别与导光板的网点面及玻璃盖板的另一面贴合,或者,双面胶的两面分别与导光板的网点面及红外光反射层的另一面贴合;LED灯珠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导光板的非网点面与上偏光片一面通过光学胶贴合,导光板、上偏光片及反射式TFT显示面板依次层叠设置。本申请的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可以降低全反射液晶显示屏在室外环境尤其是受阳光照射下使用时的温度。的温度。的温度。


技术研发人员:

覃俊杰 周礼红 范明生 王冰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秋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2.13

技术公布日:

2023/3/9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22:59: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684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红外光   全反射   反射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