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6F16/332 G06F16/335 G06Q50/18
1.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第一专利;
获得所述第一专利的第一IPC分类号;
根据所述第一专利获得第一专利权人;
根据所述第一专利权人获得第二专利;
获得所述第二专利的第二IPC分类号;
判断所述第一IPC分类号与所述第二IPC分类号的第一关联性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当所述第一关联性满足预设条件时,获得最终IPC分类号;
根据所述最终IPC分类号获得第一目标专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具体为:所述第一IPC分类号的大组信息与所述第二IPC分类号的大组信息具有第一相似度,其中,所述第一相似度不小于6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IPC分类号的第一小类信息;
获得所述第二IPC分类号的第二小类信息;
判断所述第二小类信息与所述第一小类信息是否具有第一相关性;
当所述第二小类信息与所述第一小类信息不具有第一相关性时,确定所述第三IPC分类号;
根据所述第三IPC分类号筛除所述第二IPC分类号,确定第四IPC分类号;
根据所述第一IPC分类号与所述第四IPC分类号获得最终IPC分类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专利的第一权利要求;
判断所述第二IPC分类号与所述第一权利要求是否具有第二相关性;
当所述第二IPC分类号与所述第一权利要求具有第二相关性时,获得最终IPC分类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专利的第一发明人;
获得所述第二专利的第二发明人;
判断所述第二发明人与所述第一发明人是否具有第三相关性;
当所述第二发明人与所述第一发明人具有第三相关性时,根据所述第一IPC分类号与所述第二IPC分类号获得最终分类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二发明人与所述第一发明人是否具有第三相关性,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发明人的第三专利;
获得所述第二发明人的第四专利;
判断所述第三专利与所述第四专利是否具有交集专利;
当所述第三专利与所述第四专利具有交集专利时,确定所述第二发明人与所述第一发明人具有第三相关性。
7.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专利;
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专利的第一IPC分类号;
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专利获得第一专利权人;
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专利权人获得第二专利;
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二专利的第二IPC分类号;
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IPC分类号与所述第二IPC分类号的第一关联性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关联性满足预设条件时,获得最终IPC分类号;
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最终IPC分类号获得第一目标专利。
8.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方法和装置。
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提高,愈发重视对于其发明创造的专利保护。而且,还会通过专利局等网站渠道了解同行业其他企业技术状况,实时监控同行业相关的专利内容,进而了解产业发展的方向。一般专利检索会通过关键词与/或分类号的组合形成检索式进行检索,国际专利分类法已广泛运用在世界各国的专利文献分类和检索中,用国际专利分类法分类专利文献(说明书)而得到的分类号,称为国际专利分类号(IPC号)。我国一般使用国际专利分类。IPC采用了功能和应用相结合,以功能性为主、应用性为辅的分类原则。采用等级的形式,将技术内容注明:部——分部——大类——小类——大组——小组,逐级分类形成完整的分类体系。依据某一种产品的国际分类,就可以很容易的检索出本产品所属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了。
但本发明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的一篇专利可能对应多个分类号,单纯依靠分类号检索专利的数量庞大且不易检索目标文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方法和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篇专利可能对应多个分类号,单纯依靠分类号检索专利的数量庞大且不易检索目标文件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精准获取IPC分类号,提高检索精准度与全面性,实现高效、快速查目标专利的技术效果。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方法和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专利;获得所述第一专利的第一IPC分类号;根据所述第一专利获得第一专利权人;根据所述第一专利权人获得第二专利;获得所述第二专利的第二IPC分类号;判断所述第一IPC分类号与所述第二IPC分类号的第一关联性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所述第一关联性满足预设条件时,获得最终IPC分类号;根据所述最终IPC分类号获得第一目标专利。
优选地,所述预设条件具体为:所述第一IPC分类号的大组信息与所述第二IPC分类号的大组信息具有第一相似度,其中,所述第一相似度不小于60%。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IPC分类号的第一小类信息;获得所述第二IPC分类号的第二小类信息;判断所述第二小类信息与所述第一小类信息是否具有第一相关性;当所述第二小类信息与所述第一小类信息不具有第一相关性时,确定所述第三IPC分类号;根据所述第三IPC分类号筛除所述第二IPC分类号,确定第四IPC分类号;根据所述第一IPC分类号与所述第四IPC分类号获得最终IPC分类号。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专利的第一权利要求;判断所述第二IPC分类号与所述第一权利要求是否具有第二相关性;当所述第二IPC分类号与所述第一权利要求具有第二相关性时,获得最终IPC分类号。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专利的第一发明人;获得所述第二专利的第二发明人;判断所述第二发明人与所述第一发明人是否具有第三相关性;当所述第二发明人与所述第一发明人具有第三相关性时,根据所述第一IPC分类号与所述第二IPC分类号获得最终分类号。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第二发明人与所述第一发明人是否具有第三相关性,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发明人的第三专利;获得所述第二发明人的第四专利;判断所述第三专利与所述第四专利是否具有交集专利;当所述第三专利与所述第四专利具有交集专利时,确定所述第二发明人与所述第一发明人具有第三相关性。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专利;
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专利的第一IPC分类号;
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专利获得第一专利权人;
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专利权人获得第二专利;
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二专利的第二IPC分类号;
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IPC分类号与所述第二IPC分类号的第一关联性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关联性满足预设条件时,获得最终IPC分类号;
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最终IPC分类号获得第一目标专利。
优选地,所述预设条件具体为:所述第一IPC分类号的大组信息与所述第二IPC分类号的大组信息具有第一相似度,其中,所述第一相似度不小于60%。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IPC分类号的第一小类信息;
第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九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二IPC分类号的第二小类信息;
第二判断单元,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小类信息与所述第一小类信息是否具有第一相关性;
第一确定单元,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小类信息与所述第一小类信息不具有第一相关性时,确定所述第三IPC分类号;
第二确定单元,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IPC分类号筛除所述第二IPC分类号,确定第四IPC分类号;
第十获得单元,所述第十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IPC分类号与所述第四IPC分类号获得最终IPC分类号。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专利的第一权利要求;
第三判断单元,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IPC分类号与所述第一权利要求是否具有第二相关性;
第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二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IPC分类号与所述第一权利要求具有第二相关性时,获得最终IPC分类号。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专利的第一发明人;
第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四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二专利的第二发明人;
第四判断单元,所述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发明人与所述第一发明人是否具有第三相关性;
第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五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发明人与所述第一发明人具有第三相关性时,根据所述第一IPC分类号与所述第二IPC分类号获得最终分类号。
优选地,所述第四判断单元中判断所述第二发明人与所述第一发明人是否具有第三相关性,包括:
第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六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发明人的第三专利;
第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七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二发明人的第四专利;
第五判断单元,所述第五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三专利与所述第四专利是否具有交集专利;
第三确定单元,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三专利与所述第四专利具有交集专利时,确定所述第二发明人与所述第一发明人具有第三相关性。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方法和装置,通过获得第一专利;获得所述第一专利的第一IPC分类号;根据所述第一专利获得第一专利权人;根据所述第一专利权人获得第二专利;获得所述第二专利的第二IPC分类号;判断所述第一IPC分类号与所述第二IPC分类号的第一关联性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所述第一关联性满足预设条件时,获得最终IPC分类号;根据所述最终IPC分类号获得第一目标专利,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篇专利可能对应多个分类号,单纯依靠分类号检索专利的数量庞大且不易检索目标文件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精准获取IPC分类号,提高检索精准度与全面性,实现高效、快速查目标专利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获得单元11,第二获得单元12,第三获得单元13,第四获得单元14,第五获得单15,第一判断单元16,第六获得单元17,第七获得单元18,总线300,接收器301处理器302,发送器303,存储器304,总线接口30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方法和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一篇专利可能对应多个分类号,单纯依靠分类号检索专利的数量庞大且不易检索目标文件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获得第一专利;获得所述第一专利的第一IPC分类号;根据所述第一专利获得第一专利权人;根据所述第一专利权人获得第二专利;获得所述第二专利的第二IPC分类号;判断所述第一IPC分类号与所述第二IPC分类号的第一关联性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所述第一关联性满足预设条件时,获得最终IPC分类号;根据所述最终IPC分类号获得第一目标专利,从而达到了精准获取IPC分类号,提高检索精准度与全面性,实现高效、快速查目标专利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10:获得第一专利。
步骤120:获得所述第一专利的第一IPC分类号。
具体而言,通过专利数据库检索获得一篇第一专利,第一专利对应第一IPC分类号,其中,第一IPC分类号至少包括一个IPC分类号,也就是说,第一专利可能对应多个IPC分类号。一个完整的分类号由代表部、大类、小类、大组或小组的符号组合构成,其中,分类号中的A部-人类生活必需(农、轻、医);B部-作业、运输;C部-化学、冶金;D部-纺织、造纸;E部-固定建筑物(建筑、采矿);F部-机械工程;G部-物理;H部-电。由分类号构成的分类表是使各国专利文献获得统一分类的一种工具。它的基本目的是作为各专利局以及其它使用者在确定专利申请的新颖性、创造性(包括对技术先进性和实用价值作出评价)而进行的专利文献检索时的一种有效检索工具。
步骤130:根据所述第一专利获得第一专利权人。
步骤140:根据所述第一专利权人获得第二专利。
步骤150:获得所述第二专利的第二IPC分类号。
具体而言,获得第一专利的著录项信息,包括第一专利的第一专利权人,其中,专利权人是指可以申请并取得专利权的单位和个人,也就是专利权的主体。专利权人是享有专利权的主体。专利权人包括专利权所有人和持有人,前者可以是公民、集体所有制单位、外贸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后者是全民所有制单位。专利权人又包括原始取得专利权的原始主体和继受取得专利权的继受主体。专利权人享有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承担法律所规定的义务。通过专利检索数据库检索第一专利权人,可以获得第一专利权人的第二专利,其中,第二专利的数量至少为一件。利用数据分析统计获得第二专利的第二IPC分类号。例如,第一专利的第一专利权人为某大型钢厂环境公司,第一专利的第一IPC分类号为B09C1/08,第二专利的数量较多,第二IPC分类号包括:C02F9/14、B09C1/00、C04B28/14、C04B24/12等。
步骤160:判断所述第一IPC分类号与所述第二IPC分类号的第一关联性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步骤170:当所述第一关联性满足预设条件时,获得最终IPC分类号。
步骤180:根据所述最终IPC分类号获得第一目标专利。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条件具体为:所述第一IPC分类号的大组信息与所述第二IPC分类号的大组信息具有第一相似度,其中,所述第一相似度不小于60%。
具体而言,判断第一专利的第一IPC分类号与第二专利的第二IPC分类号的第一关联性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预设条件具体为:第一IPC分类号的大组信息与第二IPC分类号的大组信息具有第一相似度,其中,所述第一相似度不小于60%。例如,分类号为B65C25/02,其中,B——部,B65——大类,B65C——小类,B65C25/00——大组;B65C25/02——小组。也就是说,当第一专利的第一IPC分类号中的大组信息与第二专利的第二IPC分类号中的大组信息的相似度大于60%,则满足预设条件,其中,第一关联性指第一IPC分类号与第二IPC分类号中的大组信息的相似度。当第一关联性满足预设条件时,获得最终IPC分类号,将最终IPC分类号输入专利检索数据库检索获得第一目标专利。
因此,通过本实施例中的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方法可以针对获得第一专利的第一IPC分类号,同时获得第一专利的第一专利权人,并检索获得第一专利权人的第二专利,进而获得第二专利的第二IPC分类号,对比第一IPC分类号与第二IPC分类号的第一关联性满足预设条件时,能够获得最终IPC分类号,进而根据最终IPC分类号获得第一目标专利,达到了提高IPC分类号检索的精确度,提高检索专利的准确度,使得目标文件满足检索需求的技术效果,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篇专利可能对应多个分类号,单纯依靠分类号检索专利的数量庞大且不易检索目标文件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得所述第一IPC分类号的第一小类信息;获得所述第二IPC分类号的第二小类信息;判断所述第二小类信息与所述第一小类信息是否具有第一相关性;当所述第二小类信息与所述第一小类信息不具有第一相关性时,确定所述第三IPC分类号;根据所述第三IPC分类号筛除所述第二IPC分类号,确定第四IPC分类号;根据所述第一IPC分类号与所述第四IPC分类号获得最终IPC分类号。
具体而言,通过获得第一IPC分类号的第一小类信息与第二IPC分类号的第二小类信息,进而判断第二小类信息与第一小类信息是否具有第一相关性,也就是说,第一IPC分类号与第二IPC分类号的小类信息是否具有第一相关性,如C04B24/12与C04B28/00,其中小类C04B相同,表示石灰;氧化镁;矿渣;水泥;其组合物,例如:砂浆、混凝土或类似的建筑材料;人造石;陶瓷(微晶玻璃陶瓷入C03C10/00);耐火材料(难熔金属的合金入C22C);天然石的处理〔4〕。当第二小类信息与第一小类信息不具有第一相关性时,确定包含第二小类信息的分类号为第三IPC分类号,将第二IPC分类号中包含的第三IPC分类号筛除,则删除后的分类号确定为第四IPC分类号,根据第一IPC分类号与第四IPC分类号获得最终IPC分类号。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得所述第一专利的第一权利要求;判断所述第二IPC分类号与所述第一权利要求是否具有第二相关性;当所述第二IPC分类号与所述第一权利要求具有第二相关性时,获得最终IPC分类号。
具体而言,获得第一专利的第一权利要求,判断第二专利的第二IPC分类号与第一权利要求是否具有第二相关性,即根据语义分析判断第二专利的第二IPC分类号与第一权利要求是否具有相关性。如第一专利要求主要为无机结合料的配比及其制造方法,第二IPC分类号为B09C1/00,表示污染的土壤的复原(通过在物质中产生化学变化使有害化学物质无害化或降低危害的方法入A62D3/00)〔6〕,则两者之间不具有相关性。第二IPC分类号为C04B28/00,表示含有无机黏结剂或含有无机与有机黏结剂反应产物的砂浆、混凝土或人造石的组合物,例如多元羧酸盐水泥〔4〕,则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当第二IPC分类号与第一权利要求具有第二相关性时,可以根据第一IPC分类号与第二IPC分类号获得最终IPC分类号。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得所述第一专利的第一发明人;获得所述第二专利的第二发明人;判断所述第二发明人与所述第一发明人是否具有第三相关性;当所述第二发明人与所述第一发明人具有第三相关性时,根据所述第一IPC分类号与所述第二IPC分类号获得最终分类号。
进一步的,所述判断所述第二发明人与所述第一发明人是否具有第三相关性,包括:获得所述第一发明人的第三专利;获得所述第二发明人的第四专利;判断所述第三专利与所述第四专利是否具有交集专利;当所述第三专利与所述第四专利具有交集专利时,确定所述第二发明人与所述第一发明人具有第三相关性。
具体而言,获得第一专利的第一发明人与第二专利的第二发明人,判断第二发明人与第一发明人是否具有第三相关性,其中,第三相关性具体通过获得第一发明人的所有专利,即第三专利,获得第二发明人的所有专利,即第四专利。判断第三专利与第四专利是否具有交集专利,也就是说第一发明人与第二发明人是否具有共同专利。当第三专利与第四专利具有交集专利时,确定第二发明人与第一发明人具有第三相关性,也就是说,第一发明人与第二发明人的研究领域有相关性。当第二发明人与第一发明人具有第三相关性时,可以根据第一IPC分类号与第二IPC分类号获得最终分类号。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方法装置,如图2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11,所述第一获得单元11用于获得第一专利;
第二获得单元12,所述第二获得单元12用于获得所述第一专利的第一IPC分类号;
第三获得单元13,所述第三获得单元1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专利获得第一专利权人;
第四获得单元14,所述第四获得单元1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专利权人获得第二专利;
第五获得单元15,所述第五获得单元15用于获得所述第二专利的第二IPC分类号;
第一判断单元16,所述第一判断单元16用于判断所述第一IPC分类号与所述第二IPC分类号的第一关联性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第六获得单元17,所述第六获得单元17用于当所述第一关联性满足预设条件时,获得最终IPC分类号;
第七获得单元18,所述第七获得单元18用于根据所述最终IPC分类号获得第一目标专利。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条件具体为:所述第一IPC分类号的大组信息与所述第二IPC分类号的大组信息具有第一相似度,其中,所述第一相似度不小于60%。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IPC分类号的第一小类信息;
第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九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二IPC分类号的第二小类信息;
第二判断单元,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小类信息与所述第一小类信息是否具有第一相关性;
第一确定单元,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小类信息与所述第一小类信息不具有第一相关性时,确定所述第三IPC分类号;
第二确定单元,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IPC分类号筛除所述第二IPC分类号,确定第四IPC分类号;
第十获得单元,所述第十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IPC分类号与所述第四IPC分类号获得最终IPC分类号。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专利的第一权利要求;
第三判断单元,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IPC分类号与所述第一权利要求是否具有第二相关性;
第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二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IPC分类号与所述第一权利要求具有第二相关性时,获得最终IPC分类号。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专利的第一发明人;
第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四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二专利的第二发明人;
第四判断单元,所述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发明人与所述第一发明人是否具有第三相关性;
第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五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发明人与所述第一发明人具有第三相关性时,根据所述第一IPC分类号与所述第二IPC分类号获得最终分类号。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判断单元中判断所述第二发明人与所述第一发明人是否具有第三相关性,包括:
第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六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发明人的第三专利;
第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七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二发明人的第四专利;
第五判断单元,所述第五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三专利与所述第四专利是否具有交集专利;
第三确定单元,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三专利与所述第四专利具有交集专利时,确定所述第二发明人与所述第一发明人具有第三相关性。
前述图1实施例一中的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方法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装置,通过前述对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装置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三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存储器304、处理器302及存储在存储器304上并可在处理器3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302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前文所述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其中,在图3中,总线架构(用总线300来代表),总线3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300将包括由处理器3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3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3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306在总线300和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302负责管理总线3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3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3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实施例四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得第一专利;获得所述第一专利的第一IPC分类号;根据所述第一专利获得第一专利权人;根据所述第一专利权人获得第二专利;获得所述第二专利的第二IPC分类号;判断所述第一IPC分类号与所述第二IPC分类号的第一关联性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所述第一关联性满足预设条件时,获得最终IPC分类号;根据所述最终IPC分类号获得第一目标专利。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可以实现实施例一中的任一方法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PC的自动构建专利检索的方法和装置,通过获得第一专利;获得所述第一专利的第一IPC分类号;根据所述第一专利获得第一专利权人;根据所述第一专利权人获得第二专利;获得所述第二专利的第二IPC分类号;判断所述第一IPC分类号与所述第二IPC分类号的第一关联性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所述第一关联性满足预设条件时,获得最终IPC分类号;根据所述最终IPC分类号获得第一目标专利,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篇专利可能对应多个分类号,单纯依靠分类号检索专利的数量庞大且不易检索目标文件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精准获取IPC分类号,提高检索精准度与全面性,实现高效、快速查目标专利的技术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22:49: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683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