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胶装机上料
机构,属于胶装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常用的书本胶装方法为将书芯放置在胶装机上进行压实后,再用聚乙烯胶水在被书芯上涂胶,涂胶之后再将书皮封装在书芯上。例如申请人的在先中国专利申请cn214611289u公开了一种胶装夹持夹板机自动升降机构,在先中国专利申请cn213413333u公开了一种胶装机压痕装置。此外,申请人的另一在先中国专利申请cn213949860u还公开了一种胶装机自动取书装置,通过夹持部件实现对书本的夹持,通过移动部件能够实现对书本的运输,从而提高胶装机的自动化程度。然而,现有的胶装机并没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上料结构,待胶装的书芯是堆叠在一起的散装纸,目前也没有较好的方法对多个书芯连续上料,导致胶装机的整体工作效率收到上料效率的影响,无法实现突破。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上料效率的新型胶装机上料机构。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胶装机上料机构,包括用于放置书芯的书芯
夹具、用书输送书芯夹具的
进料机构、用于对
所述书芯夹具进行定位的书芯归位机构、用于夹持位于书芯夹具中的书芯的夹持机构、用于承接书芯夹具的承接机构以及用于输送书芯夹具的退料机构;
5.所述书芯夹具包括竖直设置的容纳槽,所述书芯能够竖直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6.所述进料机构用于将书芯夹具输送至承接工位;
7.所述书芯归位机构位于所述进料机构的下游位置,包括承托部以及驱动部,所述承托部位于驱动部上,所述承托部用于托起进料机构输送的书芯夹具,所述驱动部用于带动所述承托部移动至所述承接工位以及用于带动所述书芯夹具移动至位于夹持机构下方的夹持工位;
8.所述承接机构包括承托件以及升降驱动装置,所述承托件位于所述夹持工位的下方,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承托件升降从而能够将书芯夹具抬离所述承托部,以及能够将书芯夹具放置退料机构上。
9.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电机、通过进料电机驱动的进料输送带以及在端部两侧向前延伸的侧支撑板,所述进料输送带能够将书芯夹具输送至侧支撑板上,两个所述侧支撑板能够支撑所述书芯夹具的靠近边缘的位置;在两个所述侧支撑板之间形成空隙,所述承托部能够移动至所述空隙位置托起所述书芯夹具。
10.在所述侧支撑板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挡板。
11.所述承托部包括移动架、支撑件以及升降电机,所述支撑件滑动安装于所述移动架上,所述升降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支撑件升降。
12.所述支撑件包括托板部以及位于托板部上端的凸起部;所述书芯夹具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所述凸起部进入的凹槽。
13.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往复电机,所述第一往复电机通过第一传动带连接于所述移动架。
14.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第二往复电机,所述第二往复电机通过第二传动带连接于所述承托件。
15.所述承托件包括两个相互间隔设置的侧托板;两个所述侧托板能够移动至分别位于退料机构两侧的位置。
16.所述退料机构包括退料电机以及通过退料电机驱动的退料传送带。
17.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基架、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以及夹持电机,所述夹持电机设置于夹持基架上,所述夹持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上设置有第一螺母以及第二螺母,当所述丝杠转动时,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能够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分别与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相固定。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胶装机上料机构,在使用时预先将书芯放置在书芯夹具内,当书芯夹具被输送至书芯归位机构上后,夹持机构将书芯夹持,承接件上移从而承接书芯夹具,然后书芯归位机构复位进行下一轮上料作业,与此同时,承接件下移并将书芯夹具送至退料机构上。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胶装机上料机构,通过书芯夹具能够便于对散装纸张堆叠成的书芯进行承托以及输送,夹持机构对书芯进行夹持中转,承接机构以及退料机构再将书芯夹具退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书芯上料不便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胶装机的生产效率,可以完成无人值守的书芯自动上料工序,实现了真正的自动化胶装机。
附图说明
19.图1为胶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胶装机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22.图4为图3中的a部局部放大图。
23.图5为书芯夹具与书芯的上料状态示意图。
24.图6为承接机构承接书芯夹具的状态示意图。
25.图7为图6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26.图8为书芯归位机构的承托部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书芯与书芯夹具的分解示意图。
28.图10为图9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29.图11为夹持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胶装机上料机构,如图1所示为所述新型胶装机上料机构装配于胶装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32.如图2-4所示,所述新型胶装机上料机构包括用于放置书芯1的书芯夹具2、用书输
送书芯夹具2的进料机构3、用于对所述书芯夹具2进行定位的书芯归位机构4、用于夹持位于书芯夹具2中的书芯1的夹持机构5、用于承接书芯夹具2的承接机构6以及用于输送书芯夹具2的退料机构7。所述进料机构3用于将书芯夹具2输送至承接工位。所述书芯归位机构4位于所述进料机构3的下游位置,包括承托部41以及驱动部42,所述承托部41位于驱动部42上,所述承托部41用于托起进料机构3输送的书芯夹具2,所述驱动部42用于带动所述承托部41移动至所述承接工位以及用于带动所述书芯夹具2移动至位于夹持机构5下方的夹持工位。所述承接机构6包括承托件61以及升降驱动装置62,所述承托件61位于所述夹持工位的下方,所述升降驱动装置62用于驱动所述承托件61升降从而能够将书芯夹具2抬离所述承托部41,以及能够将书芯夹具2放置退料机构7上。
33.所述进料机构3包括进料电机31、通过进料电机31驱动的进料输送带32以及在端部两侧向前延伸的侧支撑板33,所述进料输送带32能够将书芯夹具2输送至侧支撑板33上,两个所述侧支撑板33能够支撑所述书芯夹具2的靠近边缘的位置;在两个所述侧支撑板33之间形成空隙,所述承托部41能够移动至所述空隙位置托起所述书芯夹具2。在所述侧支撑板33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挡板331。
34.如图8所示,所述承托部41包括移动架411、支撑件413以及升降电机412,所述支撑件413滑动安装于所述移动架411上,所述升降电机412用于驱动所述支撑件413升降。所述升降电机41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第三传动带414,所述第三传动带414与所述支撑件413相固定,当升降电机412带动第三传动带414移动时,第三传动带414能够带动所述支撑件413升降运动。
35.所述支撑件413包括升降架413d、固定于升降架413d上的两个竖杆413c、位于竖杆413c上的托板部413a以及位于托板部413a上端的凸起部413b。如图9、10所示,所述书芯夹具2包括竖直设置的容纳槽21,所述书芯1能够竖直放置于所述容纳槽21内。在所述书芯夹具2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所述凸起部413b进入的凹槽22。
36.如图5-7所示,所述驱动部42包括第一往复电机421,所述第一往复电机421通过第一传动带422连接于所述移动架411。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往复电机42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第一传动带422,所述第一传动带422与所述移动架411相固定。
37.所述升降驱动装置62包括第二往复电机621,所述第二往复电机621通过第二传动带622连接于所述承托件61。具体而言,所述第二往复电机62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第二传动带622,所述第二传动带622与所述承托件61相固定。
38.所述承托件61包括两个相互间隔设置的侧托板611,两个所述侧托板611能够移动至分别位于退料机构7两侧的位置,因此,当承托件61承托书芯夹具2时向下移动,侧托板611移动至退料机构7的两侧时,能够将书芯夹具2放置在退料机构7上。
39.所述退料机构7包括退料电机以及通过退料电机驱动的退料传送带72,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退料电机的功能通过第二往复电机621实现。
40.所述夹持机构5包括夹持基架51、第一夹板52、第二夹板53以及夹持电机54,所述夹持电机54设置于夹持基架51上,所述夹持电机54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丝杠55,所述丝杠55上设置有第一螺母56以及第二螺母57,当所述丝杠55转动时,第一螺母56和第二螺母57能够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所述第一夹板52和第二夹板53分别与第一螺母56和第二螺母57相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丝杠55上设置有正向螺纹段55a以及反向螺纹段55b,所述第一
螺母56和第二螺母57分别位于所述正向螺纹段55a以及反向螺纹段55b上。
41.所述夹持基架51包括横板部51a,所述第一夹板52与第二夹板53竖直设置与所述横板部51a的下方。
42.在所述横板部51a的下端面设置有导轨51b,所述第一夹板52与第二夹板5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块52a与第二滑块53a,所述第一滑块52a与第二滑块53a安装在所述导轨51b上。
4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胶装机上料机构,在使用时预先将书芯1放置在书芯夹具2内,当书芯夹具2被输送至书芯归位机构4上后,夹持机构5将书芯1夹持,承接件上移从而承接书芯夹具2,然后书芯归位机构4复位进行下一轮上料作业,与此同时,承接件下移并将书芯夹具2送至退料机构7上。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胶装机上料机构,通过书芯夹具2能够便于对散装纸张堆叠成的书芯1进行承托以及输送,夹持机构5对书芯1进行夹持中转,承接机构6以及退料机构7再将书芯夹具2退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书芯1上料不便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胶装机的生产效率,可以完成无人值守的书芯自动上料工序,实现了真正的自动化胶装机。
44.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胶装机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书芯的书芯夹具、用书输送书芯夹具的进料机构、用于对所述书芯夹具进行定位的书芯归位机构、用于夹持位于书芯夹具中的书芯的夹持机构、用于承接书芯夹具的承接机构以及用于输送书芯夹具的退料机构;所述书芯夹具包括竖直设置的容纳槽,所述书芯能够竖直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进料机构用于将书芯夹具输送至承接工位;所述书芯归位机构位于所述进料机构的下游位置,包括承托部以及驱动部,所述承托部位于驱动部上,所述承托部用于托起进料机构输送的书芯夹具,所述驱动部用于带动所述承托部移动至所述承接工位以及用于带动所述书芯夹具移动至位于夹持机构下方的夹持工位;所述承接机构包括承托件以及升降驱动装置,所述承托件位于所述夹持工位的下方,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承托件升降从而能够将书芯夹具抬离所述承托部,以及能够将书芯夹具放置退料机构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胶装机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电机、通过进料电机驱动的进料输送带以及在端部两侧向前延伸的侧支撑板,所述进料输送带能够将书芯夹具输送至侧支撑板上,两个所述侧支撑板能够支撑所述书芯夹具的靠近边缘的位置;在两个所述侧支撑板之间形成空隙,所述承托部能够移动至所述空隙位置托起所述书芯夹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胶装机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支撑板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挡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胶装机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包括移动架、支撑件以及升降电机,所述支撑件滑动安装于所述移动架上,所述升降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支撑件升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胶装机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托板部以及位于托板部上端的凸起部;所述书芯夹具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所述凸起部进入的凹槽。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胶装机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往复电机,所述第一往复电机通过第一传动带连接于所述移动架。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新型胶装机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第二往复电机,所述第二往复电机通过第二传动带连接于所述承托件。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胶装机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件包括两个相互间隔设置的侧托板;两个所述侧托板能够移动至分别位于退料机构两侧的位置。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新型胶装机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退料机构包括退料电机以及通过退料电机驱动的退料传送带。10.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新型胶装机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基架、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以及夹持电机,所述夹持电机设置于夹持基架上,所述夹持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上设置有第一螺母以及第二螺母,当所述丝杠转动时,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能够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分别与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相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胶装机上料机构,包括用于放置书芯的书芯夹具、用书输送书芯夹具的进料机构、用于对所述书芯夹具进行定位的书芯归位机构、用于夹持位于书芯夹具中的书芯的夹持机构、用于承接书芯夹具的承接机构以及用于输送书芯夹具的退料机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胶装机上料机构,通过书芯夹具能够便于对散装纸张堆叠成的书芯进行承托以及输送,夹持机构对书芯进行夹持中转,承接机构以及退料机构再将书芯夹具退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书芯上料不便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胶装机的生产效率,可以完成无人值守的书芯自动上料工序,实现了真正的自动化胶装机。机。机。
技术研发人员:
赵宝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天津市中宝三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3
技术公布日:
20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