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攀岩自动缓降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防护装置,尤其适用攀岩运动的安全保护以及消防逃生、建筑安装等领域的安全保护。


背景技术:



2.现有攀岩自动缓降保护装置均是在安装缓降绳的旋转轮后置缓降阻尼装置,因此其阻尼装置工作负载大、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攀岩自动保护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安全稳定、制造成本低。
4.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安装缓降绳的旋转轮后置缓降阻尼装置的同时前置阻尼轴套阻尼装置。该装置包括机体、旋转轮、阻尼体、中心轴、转动盘、涡卷弹簧、端盖、阻尼轴、阻尼轴套以及缓降绳构成。旋转轮设置于机体内,旋转轮一端为安装涡卷弹簧的弹簧盒;缓降绳安装在旋转轮的另一端;弹簧盒的外圈连接转动盘,转动盘的圆周上均匀设置多个l形凹槽,l形凹槽内设置阻尼体。涡卷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中心轴,另一端固定连接弹簧盒的内壁;弹簧盒的端面设置弹簧盒盖。端盖包括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设置于机体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中心轴安装在旋转轮内,由螺母与前端盖和后端盖固定连接。旋转轮、弹簧盒盖可绕中心轴转动;二到六个的阻尼轴设置于机体对应于缓降绳的位置,阻尼轴套设置于阻尼轴上且可绕阻尼轴转动,缓降绳一端固定连接在旋转轮上环绕旋转轮再依次环绕阻尼轴套,缓降绳环绕阻尼轴套的包角均大于90
°
;缓降绳的另一端连接须缓降的人或者物体。
5.进一步阻尼体为中间小两端大的圆柱体,两端大头直径相等。
6.进一步转动盘的多个l形凹槽的凹槽宽度大于阻尼体中间圆柱体的直径,阻尼体可在l形凹槽内滑动,阻尼体在位于l形凹槽的开口端阻尼体的大头与机体的内孔孔壁接触,涡卷弹簧为收紧状,缓降绳为出绳状;阻尼体在位于l形凹槽封闭端,涡卷弹簧为伸展状,缓降绳为收绳状。
7.进一步机体设置有吊环和缓降绳收放口。
8.藉此,将自动缓降保护装置固定于高处,缓降的人或者物体带动缓降绳,缓降绳带动阻尼轴套和旋转轮转动,旋转轮带动涡卷弹转动收紧涡卷弹簧,同时带动转动盘转动。设置于转动盘l形凹槽开口端的阻尼体以中心轴为圆心作圆周运动,阻尼体产生离心力作用于机体孔壁,机体对阻尼体产生摩擦阻力,阻尼体将摩擦阻力传递给转动盘,旋转轮产生反向转矩;该反向转矩随阻尼体的圆周运动的离心力增大而增大,阻尼体的离心力随其圆周运动的速度增大而增大。缓降绳环绕前置于旋转轮的阻尼轴套的包角均大于90
°
,缓降绳与阻尼轴套外壁的摩擦力大,阻尼轴套绕阻尼轴转动,避免或者减少缓降绳与阻尼轴套的相对滑动,避免或者减小缓降绳的磨损。阻尼轴套对缓降绳的阻尼作功随旋转轮对缓降绳阻
尼力增大而增大。当旋转轮和阻尼轴套对缓降绳阻尼作功之和等于缓降的人或者物体的自重下降作功,下降的人或者物体下降速度不再增加。从而均速缓降。
9.当自动缓降保护装置保护的人或者物体向保护装置移动或者缓降绳空载收绳时。涡卷弹簧伸展带动旋转轮反向转动收纳缓降绳;此时阻尼体位于转动盘l形凹槽的封闭端,阻尼体大头未与机体的内孔孔壁接触,机体未对阻尼体阻尼作功。同时阻尼轴套对缓降绳阻尼作功与缓降绳收纳端自重成正比,由于缓降绳收纳端自重轻,阻尼轴套对缓降绳阻尼作功小。涡卷弹簧收纳缓降绳的功能使得缓降绳与人保持拉紧状况,保护的人始终处于缓降保护装置的保护中。
附图说明
10.构成本申请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购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1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图一。
1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图二。
1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图三。
1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阻尼体示图。
1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转动盘示图。具体方施方式
16.参见附图1、2、3、4、5,一种攀岩自动缓降保护装置,包括机体1、旋转轮2、阻尼体3、中心轴4、转动盘5、涡卷弹簧6、端盖7、阻尼轴8、阻尼轴套9以及缓降绳10构成;旋转轮2设置于机体1内,旋转轮2一端为安装涡卷弹簧6的弹簧盒201,缓降绳10安装在旋转轮2的另一端,弹簧盒201的外圈连接转动盘5,转动盘5的圆周上均匀设置十六个l形凹槽501,l形凹槽501内设置阻尼体3,涡卷弹簧6的一端固定连接中心轴4,另一端固定连接弹簧盒201的内壁;弹簧盒201的端面设置弹簧盒盖601;端盖7包括前端盖701和后端盖702分别设置于机体1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中心轴4安装在旋转轮2内,由螺母401与前端盖701和后端盖702固定连接;旋转轮2、弹簧盒盖601可绕中心轴4转动;四个阻尼轴8设置于机体1对应于缓降绳10的位置;阻尼轴套9设置于阻尼轴8上且可绕阻尼轴8转动;缓降绳10一端固定连接旋转轮2上,环绕旋转轮2再依次环绕阻尼轴套9,缓降绳10绕阻尼轴套9的包角均大于90
°
;缓降绳10的另一端连接须缓降的人或者物体。阻尼体3为中间小两端大的圆柱体,两端大头直径相等;l形凹槽501的凹槽宽度大于阻尼体3中间圆柱体的直径,阻尼体3可在l形凹槽501内滑动,阻尼体3在位于l形凹槽501的开口端502阻尼体3的大头与机体1的内孔101孔壁接触,涡卷弹簧6为收紧状,缓降绳10为出绳状;阻尼体3在位于l形凹槽501封闭端503,阻尼体3的大头未与机体1的内孔101孔壁接触,涡卷弹等6为伸展状,缓降绳为收绳状;机体1设置有吊环102,缓降绳收放口103。


技术特征:


1.一种攀岩自动缓降保护装置包括机体(1)、旋转轮(2)阻尼体(3)、中心轴(4)、转动盘(5)、涡卷弹簧(6)、端盖(7)、阻尼轴(8)、阻尼轴套(9)以及缓降绳(10),其特征在于:旋转轮(2)设置于机体(1)内,旋转轮(2)一端为安装涡卷弹簧(6)的弹簧盒(201),缓降绳(10)安装在旋转轮(2)的另一端;弹簧盒(201)的外圈连接转动盘(5),转动盘(5)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数个l形凹槽(501),l形凹槽(501)内设置阻尼体(3),涡卷弹簧(6)的一端固定连接中心轴(4),另一端固定连接弹簧盒(201)的内壁;弹簧盒(201)的端面设置弹簧盒盖(601);端盖(7)包括前端盖(701)和后端盖(702),分别设置于机体(1)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中心轴(4)安装在旋转轮(2)内,由螺母(401)与前端盖(701)和后端盖(702)固定连接;旋转轮(2)、弹簧盒盖(601)可绕中心轴(4)转动;二至六个的阻尼轴(8)设置于机体(1)对应于缓降绳的位置;阻尼轴套(9)设置于阻尼轴上且可绕阻尼轴(8)转动,;缓降绳(10)一端固定连接在旋转轮(2)上,环绕旋转轮(2)再依次环绕阻尼轴套(9),缓降绳(10)绕阻尼轴套(9)的包角均大于90
°
,缓降绳((10)的另一端连接须缓降的人或者物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攀岩自动缓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体(3)为中间小两端大的圆柱体,两端大头直径相等。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一种攀岩自动缓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5)的数个l形凹槽(501)的凹槽宽度大于阻尼体(3)中间圆柱体的直径,阻尼体(3)可在l形凹槽(501)内滑动,阻尼体(3)在位于l形凹槽(501)的开口端(502),阻尼体(3)的大头与机体(1)的内孔(101)孔壁接触,涡卷弹簧(6)为收紧状,缓降绳(10)为出绳状;阻尼体(3)在位于l形凹槽(501)封闭端(503),阻尼体(3)的大头未与机体(1)的内孔(101)孔壁接触,涡卷弹簧(6))为伸展状,缓降绳为收绳状。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攀岩自动缓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设置有吊环(102)缓降绳收放口(103)。

技术总结


一种攀岩自动缓降保护装置适用于攀岩运动和消防逃生建筑安装等高空作业对人进行自动缓降保护,其包括机体、旋转轮、阻尼体、中心轴、转动盘、涡卷弹簧、端盖、阻尼轴、阻尼轴套和缓降绳。缓降绳一端固定在旋转轮上,另一端连接须缓降的人;入下降时带动前置于旋转轮的阻尼轴套和旋转轮转动;旋转轮带动转动盘和阻尼体转动。随着人的下降速度的增加,阻尼体的离心力增大,机体对阻尼体阻尼作功增大,同时前置于旋转轮的阻尼轴套对人体下降阻尼作功增大,当旋转轮和阻尼轴套的阻尼作功之和等于人下降的作功,实现人匀速缓降。当人向保护装置位移时,涡卷弹簧带动旋转轮收纳缓降绳,缓降绳与人保持拉紧状况,使得被保护的人始终处于保护装置的保护。保护装置的保护。保护装置的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

李国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李国栋

技术研发日:

2022.12.09

技术公布日:

2023/3/7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21:34: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682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阻尼   轴套   弹簧   凹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