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装饰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吊顶板防潮接缝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吊顶板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起到装饰和隔绝的作用,在一些特殊的地方吊顶板的主要功能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在厨房以及浴室这些较为潮湿的地方,吊顶板通常是为了减少潮湿空气与吊顶板顶部建筑的接触,进而改善顶部建筑出现发霉的情况;
3.对于用在隔湿防霉上的吊顶板来说,密封性是影响吊顶板隔湿防霉性能的主要因素,潮湿空气通常会借助相邻两个吊顶板间的间隙流动至吊顶板顶部的建筑上;
4.为了改善上述情况,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相邻两个吊顶板的接缝处进行打胶,现有的打胶方式通常是自接缝的底部向上打胶,胶体在自身受到的重力的作用下通常无法向上深入渗透,使得凝固后的胶体与吊顶板间形成的密封缝的长度较短,进而影响相邻两个吊顶板接缝间的密封效果,因而设置一种新的方式来解决传统吊顶板接缝处的打胶密封效果不好的问题。
5.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顶板防潮接缝施工方法。
7.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吊顶板防潮接缝施工方法,包括
8.步骤一:在相互贴合的吊顶板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其长度一致的密封槽,密封槽的高度小于吊顶板的厚度,密封槽的槽深小于吊顶板的宽度;
9.步骤二:截取与密封槽长度一致且用于安装在密封槽内的若干
刚性管件;
10.步骤三:截取与刚性管件长度一致的
软管件,在软管件内填充密封胶并将其两侧开口进行封闭;
11.步骤四:在软管件的一侧粘接第一
磁性板并将背离第一磁性板的一侧与刚性管件的内壁进行粘接,第一磁性板可以在刚性管件内沿竖直方向滑动;
12.步骤五:在刚性管件的底部粘接沿其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的若干支撑胶块;
13.步骤六:在刚性管件和软管件上打出阵列分布的若干出胶孔,出胶孔位于同列相邻的两个支撑胶块之间;
14.步骤七:将需要贴合的两个吊顶板中的一个安装在龙骨架上并在其密封槽内涂上密封胶,在另一个吊顶板的密封槽内涂上密封胶;
15.步骤八:将刚性管件安装在密封槽内并将密封槽涂有密封胶的吊顶板进行拼接;
16.步骤九:将与第一磁性板相互吸合的第二磁性板吸合在吊顶板的下方;
17.步骤十:重复上述步骤一到步骤九完成所有吊顶板的安装;
18.步骤十一:静置6h-12h之后将第二磁性板取下并对吊顶板底部多余的密封胶进行刮除。
1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刚性管件为方形管。
2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刚性管件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其长度一致的加强板,所述吊顶板上开设有供加强板穿入的安装槽。
2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板位于刚性管件宽度方向的中心处,位于加强板两侧的安装槽的槽深之和小于加强板的厚度。
2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槽的底端至吊顶板底面的距离大于零。
23.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在软管件的一侧粘接第一磁性板并将背离第一磁性板的一侧与刚性管件的内壁通过粘接剂粘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该设置利用粘接剂粘接的方式实现对软管件的稳定粘接,确保软管件可以更好地处在刚性管件的固定位置,进而确保软管件内的密封胶的取用过程更加方便快捷,第一磁性板可以在刚性管件内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第一磁性板可以在外界利用不同磁性的磁铁实现对第一磁性板的吸合和驱动,进而可以通过第一磁性板的移动实现对软管件的挤压,使得软管件内的密封胶可以稳定自软管件内里流出,使得软管内密封胶可以稳定流入到吊顶板的接缝处,实现对吊顶板接缝处的稳定密封。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7.图3为本发明中刚性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29.图5为本发明中刚性管件的剖视图:
30.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图。
31.图中:1、吊顶板;2、密封槽;3、刚性管件;4、软管件;5、第一磁性板;6、支撑胶块;7、出胶孔;8、第二磁性板;9、加强板;10、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33.该吊顶板1防潮接缝施工方法,如图1-图6所示,包括
34.步骤一:在相互贴合的吊顶板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其长度一致的密封槽2,在吊顶板1的侧壁上通过切割机切割的方式切割出密封槽2,利用设置的密封槽2可以有效增大吊顶板1接缝处的接缝长度,进而进一步加强吊顶板1之间的接缝处的密封性,密封槽2的高度小于吊顶板1的厚度,密封槽2的槽深小于吊顶板1的宽度;
35.步骤二:截取与密封槽2长度一致且用于安装在密封槽2内的若干刚性管件3,刚性管件3的材质为铝合金材质,利用铝合金材质具有的轻质和结构强度高的特点来加强结构整体的轻质和结构稳定性,同时利用刚性管件3具有的结构强度实现对结构整体结构强度的稳定加强;
36.步骤三:截取与刚性管件3长度一致的软管件4,在软管件4内填充密封胶并将其两侧开口进行封闭,软管件4材质设置为弹性橡胶,利用弹性橡胶具有的弹性形变性能好的特点来确保软管体具有更好的弹性形变性能,进而在软管体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可以更好地发生弹性形变,使得软管件4内的密封胶可以更好地自软管体内流出并实现对吊顶板1接缝处的稳定密封;
37.步骤四:在软管件4的一侧粘接第一磁性板5并将背离第一磁性板5的一侧与刚性管件3的内壁通过粘接剂粘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该设置利用粘接剂粘接的方式实现对软管件4的稳定粘接,确保软管件4可以更好地处在刚性管件3的固定位置,进而确保软管件4内的密封胶的取用过程更加方便快捷,第一磁性板5可以在刚性管件3内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第一磁性板5可以在外界利用不同磁性的磁铁实现对第一磁性板5的吸合和驱动,进而可以通过第一磁性板5的移动实现对软管件4的挤压,使得软管件4内的密封胶可以稳定自软管件4内里流出,使得软管内密封胶可以稳定流入到吊顶板1的接缝处,实现对吊顶板1接缝处的稳定密封;
38.步骤五:在刚性管件3的底部粘接沿其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的若干支撑胶块6,支撑胶块6设置为泡沫双面胶块,当支撑胶块6与刚性管件3一起穿入到密封槽2内时,泡沫双面胶块会与吊顶板1的实体部分相抵,此时刚性管件3的底面与吊顶板1之间留有供密封胶流经的孔隙量,该设置使得密封胶可以更好地越过刚性管件3并实现对刚性管件3与吊顶板1之间间隙处的稳定密封,使得相邻吊顶板1间的间隙处的密封效果更好,使得气态水分自吊顶板1间的间隙流动至吊顶板1顶部的过程更加困难,确保吊顶板1保护的功能更加稳定;
39.步骤六:在刚性管件3和软管件4上利用手持钻孔机打出阵列分布的若干出胶孔7,出胶孔7用于软管件4内的密封胶流出软管件4,确保软管件4内的密封胶可以稳定流出并实现对吊顶板1间接缝处的稳定密封,出胶孔7位于同列相邻的两个支撑胶块6之间,出胶孔7间的距离为6cm,该设置确保相邻出胶孔7流出的密封胶可以流动至相互交汇的状态,进而可以沿着刚性管件3与吊顶板1间的间隙更好地向下渗透和流动,进而可以形成连续稳定的密封胶条结构,确保密封胶在凝固之后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吊顶板1间接缝处的稳定密封,使得吊顶板1整体的保护功能更加稳定;
40.步骤七:将需要贴合的两个吊顶板1中的一个安装在龙骨架上并在其密封槽2内涂上密封胶,在另一个吊顶板1的密封槽2内涂上密封胶,在密封槽2内涂上密封胶,可以利用密封胶实现对密封槽2表面间隙的初步封堵,进而可以减少密封槽2表面的缝隙对于吊顶板1整体接缝处密封性的影响,使得吊顶板1接缝处的密封性更好,确保吊顶板1整体对于其顶部建筑保护的性能更加稳定;
41.步骤八:将刚性管件3安装在密封槽2内并将密封槽2涂有密封胶的吊顶板1进行拼接,该过程实现刚性管件3与吊顶板1件的拼接和安装,同时通过密封槽2内涂有的密封胶与刚性管件3件外壁的接触,实现密封胶与刚性管件3间接缝处的初步粘接和密封;
42.步骤九:将与第一磁性板5相互吸合的第二磁性板8吸合在吊顶板1的下方,通过第一磁性板5和第二磁性板8间相互吸合的磁力的作用下,一方面确保第二磁板可以被稳定吸合在吊顶板1的底部,由于第二磁性板8的滑动路径被吊顶板1稳定限位,因而第一磁性板5在两者间相互吸合的磁力的作用下,第一磁性板5会逐渐靠近第二磁性板8,该过程中,第一磁性板5会逐渐挤压软管件4,该过程中,软管件4内的密封胶会受到挤压并自出胶孔7内流
出刚性管件3,自刚性管件3流出的密封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沿着刚性管件3与吊顶板1间的间隙向下渗透,在第二磁性板8封堵的作用下,使得密封胶停留在吊顶板1的间隙处,待密封胶凝固之后可以实现对吊顶板1间缝隙的稳定封堵,同时在第一磁性板5和第二磁性板8间相互吸合的磁力的作用下,确保第二磁性板8可以稳定贴合吊顶板1的底部,使得第二磁性板8可以实现对处在吊顶板1接缝处的液态密封胶的稳定限位,使得液态密封胶可以稳定处在吊顶板1的接缝处并实现对吊顶板1接缝处的稳定密封;
43.步骤十:重复上述步骤一到步骤九完成所有吊顶板1的安装,该过程可以实现对结构整体的吊顶板1的稳定安装,确保多个吊顶板1共同实现对潮湿空气的隔绝,进而实现吊顶板1对于其顶部建筑的稳定保护;
44.步骤十一:静置6h-12h之后将第二磁性板8取下并对吊顶板1底部多余的密封胶进行刮除,静置至少六小时用于为密封胶凝固的过程留有足够的时间,确保密封胶可以充分凝固并实现对吊顶板1间的间隙的稳定密封,避免因密封胶凝固程度不够对于吊顶板1件密封稳定性的影响,密封胶凝固之后需要将用于限位的第二磁性板8取下,该过程中需要克服第一磁性板5和第二磁性板8间相互吸合的磁性,部分自第二磁性板8与吊顶板1的缝隙处流出的且凝固的密封胶体需要用美工刀小心地刮除,减少溢出的多余密封胶体对于结构吊顶板1美观程度的影响。
45.如图2所示,刚性管件3为方形管,第一磁性板5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与方向管两侧的内管壁相抵,该过程中可以利用方形管的管壁实现对第一磁性板5滑动过程的稳定限位,确保第一磁性板5在竖直方向滑动过程的平稳顺畅,进一步确保第一磁性板5挤压软管件4过程平稳顺畅,确保软管件4内的密封胶可以更好地流出并流入到相邻吊顶板1间的接缝处,密封胶在凝固之后可以实现对吊顶板1接缝处的稳定密封,使得潮湿的空气更难自吊顶板1间的间隙处流动至吊顶板1的上方,使得吊顶板1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其顶部建筑的保护作用。
46.如图2所示,刚性管件3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其长度一致的加强板9,加强板9方形管一体成形,吊顶板1上开设有供加强板9穿入的安装槽10,通过加强板9穿入到安装槽10内,此时加强板9与安装槽10之间围设有间隙,同时使得空气越过刚性管件3以及吊顶板1的间隙所要流经的路径更长,同时当密封胶在其自身受到的重力的作用下渗入到加强板9和安装槽10间的间隙内时,处在该间隙内的密封胶凝固之后会进一步实现对该处间隙的封堵,进而使得相邻两个吊顶板1间的间隙处的密封程度更好,进而使得潮湿的空气越过吊顶板1间的间隙向上流动的过程可以被更好地阻隔,减少潮湿空气对于吊顶板1顶部建筑的影响,使得吊顶板1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其顶部建筑体的保护。
47.如图2所示,加强板9位于刚性管件3宽度方向的中心处,该设置确保加强板9安装在安装槽10内后,刚性管件3整体可以很好地处在相互拼接的吊顶板1的中心位置,使得加强板9以及刚性板施加在吊顶板1上的加强效果更加牢固稳定,进而确保相邻两个吊顶板1拼接的过程以及拼接后成形的效果更加稳定,确保处在吊顶板1接缝处的密封胶的结构以及密封的效果更加稳定,减少潮湿空气自吊顶板1间的间隙处流动至吊顶板1顶部的建筑上,减轻吊顶板1顶部建筑出现的发霉情况。
48.如图2所示,位于加强板9两侧的安装槽10的槽深之和小于加强板9的厚度,安装槽10的底端至吊顶板1底面的距离大于零,该设置确保安装槽10下方的吊顶板1依旧留有实体
部分,进而加强板9的两侧面与安装槽10的槽壁相贴时,由于加强板9的厚度大于其两侧安装槽10的槽深,此时加强板9下方的吊顶板1上形成有间隙,该间隙与第二磁性板8之间围设有供密封胶渗入的间隙,当渗入到间隙内的密封胶凝固之后会在间隙内形成有条状的密封胶体,通过条状的密封胶体与吊顶板1之间形成的密封缝,延长潮湿空气透过吊顶板1间的间隙越过吊顶板1所要流经的路径,使得吊顶板1间隙处的密封程度更好,进一步加强吊顶板1对于其顶部建筑体的稳定保护。
49.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吊顶板防潮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在相互贴合的吊顶板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其长度一致的密封槽,密封槽的高度小于吊顶板的厚度,密封槽的槽深小于吊顶板的宽度;步骤二:截取与密封槽长度一致且用于安装在密封槽内的若干刚性管件;步骤三:截取与刚性管件长度一致的软管件,在软管件内填充密封胶并将其两侧开口进行封闭;步骤四:在软管件的一侧粘接第一磁性板并将背离第一磁性板的一侧与刚性管件的内壁进行粘接,第一磁性板可以在刚性管件内沿竖直方向滑动;步骤五:在刚性管件的底部粘接沿其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的若干支撑胶块;步骤六:在刚性管件和软管件上打出阵列分布的若干出胶孔,出胶孔位于同列相邻的两个支撑胶块之间;步骤七:将需要贴合的两个吊顶板中的一个安装在龙骨架上并在其密封槽内涂上密封胶,在另一个吊顶板的密封槽内涂上密封胶;步骤八:将刚性管件安装在密封槽内并将密封槽涂有密封胶的吊顶板进行拼接;步骤九:将与第一磁性板相互吸合的第二磁性板吸合在吊顶板的下方;步骤十:重复上述步骤一到步骤九完成所有吊顶板的安装;步骤十一:静置6h-12h之后将第二磁性板取下并对吊顶板底部多余的密封胶进行刮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板防潮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管件为方形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顶板防潮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管件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其长度一致的加强板,所述吊顶板上开设有供加强板穿入的安装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顶板防潮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位于刚性管件宽度方向的中心处,位于加强板两侧的安装槽的槽深之和小于加强板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顶板防潮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底端至吊顶板底面的距离大于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吊顶板防潮接缝施工方法,涉及装饰工程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吊顶板接缝处的打胶密封效果不好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步骤一:在相互贴合的吊顶板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其长度一致的密封槽,密封槽的高度小于吊顶板的厚度,密封槽的槽深小于吊顶板的宽度;步骤二:截取与密封槽长度一致且用于安装在密封槽内的若干刚性管件。本发明通过结构的设置实现对相邻吊顶板间隙的稳定密封,进而可以避免水汽等外界因素通过吊顶板间的间隙自吊顶板的侧壁进入到吊顶板内,有效延长吊顶板整体的使用寿命,更加的绿节能环保。更加的绿节能环保。更加的绿节能环保。
技术研发人员:
顾春林 顾文杰 王利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吴江市绿岛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2.03
技术公布日:
202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