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服装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缝纫机。
背景技术:
2.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缝纫机能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塑料、纸张等制品,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然而,在加工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人工进行倒骨、收料、纠偏、折边等步骤,导致自动化的程度不高,造成加工的时间非常长,加工出来的成品不佳等,因此急需一种自动缝纫机,以解决缝纫机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自动缝纫机,以解决缝纫机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动缝纫机,包括:
6.机体;
7.张力
机构,设于
所述机体上,将衣服沿第一
方向套设于所述张力机构上;
8.缝纫
机头,沿所述缝纫机头缝纫方向观察,所述缝纫机头与所述张力机构部分重合;
9.收料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收料机构、所述缝纫机头和所述张力机构依次排列;
10.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张力机构、所述缝纫机头、和所述收料机构电连接;将衣服套设在所述张力机构上,所述显示器控制所述张力机构转动,所述缝纫机头对转动的衣服进行缝纫,所述收料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将缝纫完成的衣服取出。
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收料机构包括:
12.第一驱动件,设有第一驱动部和与所述第一驱动部运动方向相反的第二驱动部;
13.第一收料杆,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部固定连接;
14.第二收料杆,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部固定连接。
1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张力机构包括:
16.第一张力组件,可转动的设于所述机体上;
17.第二张力组件,可移动的设于所述机体上;
18.所述缝纫机头位于所述第一张力组件和所述第二张力组件之间。
1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张力组件包括:
20.第一转动件,可转动的设于所述机体上;
21.所述第二张力组件包括:
22.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关于所述缝纫机头对称设置;
23.滑动件,滑动设于所述机体上,可沿远离所述第一转动件的方向移动;
24.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滑动件上,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
2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机体上设有加工面,所述加工面位于所述第一张力组件和所述第二张力组件之间,沿缝纫方向观察,所述缝纫机头对准所述加工面。
2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自动缝纫机还包括:纠偏机构,
27.所述纠偏机构包括:两组纠偏轮、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机体转动连接的固定件,两组所述纠偏轮分别沿所述固定件的周向设置,并与所述固定件转动连接。
2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自动缝纫机还包括:折边机构,
29.所述折边机构包括:
30.放置板,位于所述第一张力组件和所述第二张力组件之间,并与所述缝纫机头的加工面平齐;
31.定位件,设于所述机体上,设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放置板之间形成有活动空间,所述第二定位部上开设有第一吹风孔,所述第一吹风孔的出风方向沿靠近所述放置板的方向设置;
32.第三驱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
33.活动板,与所述第三驱动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平行设置,所述活动板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三驱动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活动板在所述活动空间内运动;
34.第一吹风件,设有第二吹风孔,所述活动板位于所述第一吹风件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
3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张力组件至所述第二张力组件的方向为进给方向,
36.所述自动缝纫机还包括:倒骨机构,
37.所述倒骨机构包括:
38.第一倒骨件,位于所述缝纫机头与所述折边机构之间,设有第三吹风孔,所述第三吹风孔沿所述进给方向设置;
39.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倒骨件固定连接,沿所述进给方向设置,以使所述第四驱动件带动所述第一倒骨件沿所述进给方向移动。
4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自动缝纫机还包括:切边机构,
41.所述切边机构包括:
42.第五驱动件,设于所述机体上;
43.摆动轴,设于所述机体上,并于所述第五驱动件转动连接;
44.定刀头,位于所述缝纫机头和所述倒骨机构之间;
45.动刀头,与所述摆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五驱动件驱动所述摆动轴转动,以使所述摆动轴驱动所述动刀头向靠近所述定刀头的方向转动。
4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自动缝纫机还包括:剪线机构,
47.所述剪线机构包括:
48.吸风件,产生吸力;
49.刀头组件,剪断吸入所述吸风件的线头;
50.所述缝纫机头位于所述剪线机构和所述切边机构之间。
5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将衣服套设在张力机构上,显示器控制张力机构转动,缝纫机头对转动的衣服进行缝纫,收料机构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将缝纫完成的衣服取出,通过自动缝纫机以完成衣服的自动缝纫,以解决缝纫机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5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缝纫机整体图;
53.图2为图1中的张力机构示意图;
54.图3为图1中的收料机构示意图;
55.图4为图1中的纠偏机构示意图;
56.图5为图1中的折边机构示意图;
57.图6为图5中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58.图7为图1中的倒骨机构示意图;
59.图8为图1中的切边机构示意图;
60.图9为图1中的剪线机构示意图。
61.附图标记:
62.100、机体;100a、加工面;110、张力机构;111、第一张力组件;112、第二张力组件;113、第一转动件;114、第二转动件;115、滑动件;116、第二驱动件;a、第一方向;120、缝纫机头;130、收料机构;131、第一驱动件;132、第一驱动部;133、第二驱动部;134、第一收料杆;135、第二收料杆;b、缝纫方向;140、纠偏机构;141、纠偏轮;142、固定件;150、折边机构;151、放置板;152、定位件;153、第一定位部;154、第二定位部;154a、活动空间;154b、第一吹风孔;155、第三驱动件;156、活动板;157、第一吹风件;157a、第二吹风孔;c、进给方向;160、倒骨机构;161、第一倒骨件;161a、第三吹风孔;162、第四驱动件;170、切边机构;171、第五驱动件;172、摆动轴;173、定刀头;174、动刀头;180、剪线机构;181、吸风件;182、刀头组件;190、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6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6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部件上。
65.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6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7.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68.请参考图1至图9,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动缝纫机,包括:机体100;张力机构110,设于机体100上,将衣服沿第一方向a套设于张力机构110上;缝纫机头120,沿缝纫机头120缝纫方向b观察,缝纫机头120与张力机构110部分重合;收料机构130,沿第一方向a观察,收料机构130、缝纫机头120和张力机构110依次排列;显示器190,显示器190与张力机构110、缝纫机头120、和收料机构130电连接;将衣服套设在张力机构110上,显示器190控制张力机构110转动,缝纫机头120对转动的衣服进行缝纫,收料机构130沿第一方向a的反方向将缝纫完成的衣服取出。
69.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衣服套设在张力机构110上,显示器190控制张力机构110转动,缝纫机头120对转动的衣服进行缝纫,收料机构130沿第一方向a的反方向将缝纫完成的衣服取出,通过自动缝纫机以完成衣服的自动缝纫,以解决缝纫机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70.具体的,机体100的外形大致为矩形箱体;第一方向a沿衣服套设于张力机构110的方向设置。
71.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时,将衣服一端套设在张力机构110上,衣服的另一端放置于收料机构130上,张力机构110带动衣服转动,缝纫机头120对转动的衣服进行缝纫,缝纫结束后,收料机构130运动,从而将套设于张力机构110上的衣服取下,无需人工进行处理,即可自动对衣服进行缝纫,以解决缝纫机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7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收料机构130包括:第一驱动件131,设有第一驱动部132和与第一驱动部132运动方向相反的第二驱动部133;第一收料杆134,一端与第一驱动部132固定连接;第二收料杆135,一端与第二驱动部133固定连接。
7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收料时,第一驱动部132带动第一收料杆134向第一方向a的反方向运动(运动至第二收料杆135初始位置),第二驱动部133带动第二收料杆135向第一方向a运动(运动至第一收料杆134初始位置),此时第一收料杆134快速运动,从而将套设于张力机构110的衣服取下,衣服悬挂于第二收料杆135上,第一收料杆134和第二收料杆135恢复原位,以避免人工深入自动缝纫机内将完成的衣服取出,同时提高自动缝纫机的自动化程度。
74.具体的,第一驱动部132和第二驱动部133为气缸或电机,第一收料杆134与第二收料杆135均为“l”型杆,第一收料杆134与第二收料杆135交错设置,沿缝纫方向b观察,第一收料杆134的高度高于第二收料杆135的高度。
7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张力机构110包括:第一张力组件111,可转动的设于机体100上;第二张力组件112,可移动的设于机体100上;缝纫机头120位于第一张力组件111和第二张力组件112之间。
76.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衣服套设于张力机构110上,然后第二张力组件112转动,带动衣服运动,从而使第一张力组件111转动,以使缝纫机头120对转动的衣服连续进行缝纫,以实现自动缝纫,提高自动缝纫机的自动化程度。
7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张力组件111包括:第一转动件113,可转动的设于机体100上;第二张力组件112包括:第二转动件114,与第一转动件113关于缝纫机头120对称设置;滑动件115,滑动设于机体100上,可沿远离第一转动件113的方向移动;第二驱动件116,设于滑动件115上,并与第二转动件114转动连接,以驱动第二转动件114转动。
78.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时,当衣服套设于张力机构110上时,滑动件115沿远离第一转动件113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转动件113和第二转动件114将衣服撑开,第二驱动件116驱动第二转动件114转动,以带动套设于张力机构110上的衣服转动,使得缝纫机头120对转动的衣服连续缝纫,以实现自动缝纫,提高自动缝纫机的自动化程度。
79.具体的,第一转动件113于第二转动件114的外形大致相同,且均为圆柱形;滑动件115为滑块,机体100上设有滑轨,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第二驱动件116为电机。
8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机体100上设有加工面100a,加工面100a位于第一张力组件111和第二张力组件112之间,沿缝纫方向b观察,缝纫机头120对准加工面100a。
81.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时,当衣服套设于张力机构110上时,滑动件115沿远离第一转动件113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转动件113和第二转动件114将衣服撑开,第二驱动件116驱动第二转动件114转动,以带动套设于张力机构110上的衣服转动,使得缝纫机头120对加工面100a上的衣服连续缝纫,以实现自动缝纫,提高自动缝纫机的自动化程度。
82.具体的,加工面100a为水平面,缝纫方向b为缝纫机头120沿垂直于加工面100a的方向,第一转动件113与第二转动件114平行设置。
8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自动缝纫机还包括:纠偏机构140,纠偏机构140包括:两组纠偏轮141、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件113和机体100转动连接的固定件142,两组纠偏轮141分别沿固定件142的周向设置,并与固定件142转动连接。
8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缝纫的过程中,两组纠偏轮141转动以调整衣服缝纫的部位,使得缝纫更加精准。
85.具体的,纠偏轮141为圆形轮,固定件142的外形大致为圆柱形,纠偏轮141的转动方向沿固定件142的轴线方向设置。
8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自动缝纫机还包括:折边机构150,折边机构150包括:放置板151,位于第一张力组件111和第二张力组件112之间,并与缝纫机头120的加工面100a平齐;定位件152,设于机体100上,设有第一定位部153和第二定位部154,第一定位部153、第二定位部154和放置板151之间形成有活动空间154a,第二定位部154上开设有第一吹风孔154b,第一吹风孔154b的出风方向沿靠近放置板151的方向设置;第三驱动件155,沿第一方向a设置;活动板156,与第三驱动件15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活动板156与第二定位部154平行设置,活动板156与第二定位部154之间形成有间隙,第三驱动件155沿垂直于第一方向a运动,以带动活动板156在活动空间154a内运动;第一吹风件157,设有第二吹风孔157a,活
动板156位于第一吹风件157与第二定位部154之间。
87.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张力机构110带动衣服转动,衣服的一端放置于放置板151上,并沿放置板151下垂至活动空间154a内,第三驱动件155驱动活动板156沿第一方向a运动伸出,以使衣服半包裹活动板156,以对衣服进行折边,缝纫机头120对折边处进行缝纫,第一吹风孔154b出风方向沿靠近放置板151的方向设置,以将折边处吹开,第一吹风件157对放置在放置板151上的衣服表面进行吹风,防止衣服向远离活动板156方向凸起,使得缝纫机头120对加工面100a上的衣服的折边处连续缝纫,以实现自动缝纫,提高自动缝纫机的自动化程度。
88.具体的,放置板151与加工面100a平行设置;定位件152为“l型”并朝向放置板151,第一定位部153垂直于放置板151,第二定位部154与放置板151平行设置,活动空间154a为开放型空间,活动板156为矩形板,第三驱动件155为电机或者气缸。
8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张力组件111至第二张力组件112的方向为进给方向c,自动缝纫机还包括:倒骨机构160,倒骨机构160包括:第一倒骨件161,位于缝纫机头120与折边机构150之间,设有第三吹风孔161a,第三吹风孔161a沿进给方向c设置;第四驱动件162,第四驱动件162的输出端与第一倒骨件161固定连接,沿进给方向c设置,以使第四驱动件162带动第一倒骨件161沿进给方向c移动。
9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驱动件162驱动第一倒骨件161向进给方向c运动,第三吹风孔161a向进给方向c吹风,第三吹风孔161a对骨位吹风,使骨位倒向远离出气口的一侧。同时,通过第四驱动件162带动第一倒骨件161冲击衣服折边处的骨位,衣服折边处的骨位受到第三吹风孔161a的冲击,会沿进给方向c翻转,以提高倒骨效果。
91.具体的,第一倒骨件161为管状;第四驱动件162为电机或者气缸。
9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自动缝纫机还包括:切边机构170,切边机构170包括:第五驱动件171,设于机体100上;摆动轴172,设于机体100上,并于第五驱动件171转动连接;定刀头173,位于缝纫机头120和倒骨机构160之间;动刀头174,与摆动轴172固定连接,第五驱动件171驱动摆动轴172转动,以使摆动轴172驱动动刀头174向靠近定刀头173的方向转动。
93.在本实施方式中,经过倒骨后,第五驱动件171驱动摆动轴172转动一定角度,以使动刀头174向靠近动刀头174的方向运动,以对衣服多余的边进行裁剪,提高自动缝纫机的自动化程度。
94.具体的,定刀头173设于机体100上,第五驱动件171为气缸或者电机,第五驱动件171与摆动轴172转动连接。
9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自动缝纫机还包括:剪线机构180,剪线机构180包括:吸风件181,产生吸力;刀头组件182,剪断吸入吸风件181的线头;缝纫机头120位于剪线机构180和切边机构170之间。
96.在本实施方式中,缝纫完成后的衣服在经过剪线机构180时,吸风件181将多余的线吸入吸风件181内,刀头组件182对多余的线进行剪切,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动缝纫机的自动化程度。
97.具体的,吸风件181为吸风管道,吸风件181设有吸风口。
98.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器190分别与张力机构110、缝纫机头120、收料机构130、纠偏
机构140、折边机构150、倒骨机构160、切边机构170和剪线机构180电连接,以控制张力机构110、缝纫机头120、收料机构130、纠偏机构140、折边机构150、倒骨机构160、切边机构170和剪线机构180的工作状态。
99.借此,将衣服套设在张力机构110上,显示器190控制张力机构110转动,缝纫机头120对转动的衣服进行缝纫,收料机构130沿第一方向a的反方向将缝纫完成的衣服取出,通过自动缝纫机以完成衣服的自动缝纫,以解决缝纫机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10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张力机构,设于所述机体上,将衣服沿第一方向套设于所述张力机构上;缝纫机头,沿所述缝纫机头缝纫方向观察,所述缝纫机头与所述张力机构部分重合;收料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收料机构、所述缝纫机头和所述张力机构依次排列;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张力机构、所述缝纫机头、和所述收料机构电连接;将衣服套设在所述张力机构上,所述显示器控制所述张力机构转动,所述缝纫机头对转动的衣服进行缝纫,所述收料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将缝纫完成的衣服取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设有第一驱动部和与所述第一驱动部运动方向相反的第二驱动部;第一收料杆,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部固定连接;第二收料杆,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机构包括:第一张力组件,可转动的设于所述机体上;第二张力组件,可移动的设于所述机体上;所述缝纫机头位于所述第一张力组件和所述第二张力组件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力组件包括:第一转动件,可转动的设于所述机体上;所述第二张力组件包括: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关于所述缝纫机头对称设置;滑动件,滑动设于所述机体上,可沿远离所述第一转动件的方向移动;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滑动件上,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上设有加工面,所述加工面位于所述第一张力组件和所述第二张力组件之间,沿缝纫方向观察,所述缝纫机头对准所述加工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缝纫机还包括:纠偏机构,所述纠偏机构包括:两组纠偏轮、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机体转动连接的固定件,两组所述纠偏轮分别沿所述固定件的周向设置,并与所述固定件转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缝纫机还包括:折边机构,所述折边机构包括:放置板,位于所述第一张力组件和所述第二张力组件之间,并与所述缝纫机头的加工面平齐;定位件,设于所述机体上,设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
定位部和所述放置板之间形成有活动空间,所述第二定位部上开设有第一吹风孔,所述第一吹风孔的出风方向沿靠近所述放置板的方向设置;第三驱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活动板,与所述第三驱动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平行设置,所述活动板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三驱动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活动板在所述活动空间内运动;第一吹风件,设有第二吹风孔,所述活动板位于所述第一吹风件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力组件至所述第二张力组件的方向为进给方向,所述自动缝纫机还包括:倒骨机构,所述倒骨机构包括:第一倒骨件,位于所述缝纫机头与所述折边机构之间,设有第三吹风孔,所述第三吹风孔沿所述进给方向设置;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倒骨件固定连接,沿所述进给方向设置,以使所述第四驱动件带动所述第一倒骨件沿所述进给方向移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缝纫机还包括:切边机构,所述切边机构包括:第五驱动件,设于所述机体上;摆动轴,设于所述机体上,并于所述第五驱动件转动连接;定刀头,位于所述缝纫机头和所述倒骨机构之间;动刀头,与所述摆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五驱动件驱动所述摆动轴转动,以使所述摆动轴驱动所述动刀头向靠近所述定刀头的方向转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缝纫机还包括:剪线机构,所述剪线机构包括:吸风件,产生吸力;刀头组件,剪断吸入所述吸风件的线头;所述缝纫机头位于所述剪线机构和所述切边机构之间。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出一种自动缝纫机,将衣服套设在张力机构上,显示器控制张力机构转动,缝纫机头对转动的衣服进行缝纫,收料机构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将缝纫完成的衣服取出,通过自动缝纫机以完成衣服的自动缝纫,以解决缝纫机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程度不高的问题。程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黄双好 邓丽君 邓楚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憬锋机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17
技术公布日:
202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