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
患者下肢障碍辅助康复器。
背景技术:
2.下肢瘫痪是神经系统受损,感觉功能障碍。导致下肢丧失运动功能的一种疾病,患者需要到正规医院。做好脑ct检查,脊髓核磁共振检查。脑脊液检查,明确判断下肢瘫痪的严重程度。
3.1、肢体运动功能训练,下肢瘫痪要坚持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可以使用神经训导康复方法,让神经损伤区域的周围正常神经细胞功能发挥出来,让受损肌肉按照顺序模拟正常运动,多次重复运动,可以使大脑重新恢复支配肢体运动的能力。
4.2、生活调节法,下肢瘫痪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家人要帮助患者及时擦身、洗澡、更换干净衣物、清洗被褥等。如果患者留置了导尿管,应该避免导尿管出现折叠、扭曲等情况。如果导尿管有不通畅的现象,要及时到医院更换新的。
5.3、饮食调节法,下肢瘫痪要做好饮食调节,多吃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每天饮食中的热量、无机盐、维生素、蛋白质的配比要适当。为了增加胃肠道蠕动速度,可以适当吃一些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物,以免便秘的情况出现。但是辛辣刺激食物、浓茶、咖啡等要尽量避免。
6.4、大小便护理,下肢瘫痪的患者胃肠道蠕动相对比较弱,消化吸收功能也会不断下降,这样就容易出现便秘问题,为了促进排便,可以适当按揉腹部。如果有尿失禁问题,要训练按时排尿的习惯,时间长了能建立条件反射。如果有尿潴留问题,需要放置导尿管,保持尿管通畅,以免泌尿系感染情况发生。
7.下肢障碍康复过程中,不同患者处于不同的康复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康复训练手段,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固定行程的康复器械进行下肢的康复,使用局限性较大,不利于康复的顺利进行。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神经内科患者下肢障碍辅助康复器。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患者下肢障碍辅助康复器。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10.一种神经内科患者下肢障碍辅助康复器,包括底板,设在底板前端的训练机构,所述训练机构包括有
支撑架、
转轮以及脚踏板,所述支撑架为对称设置的方框体,所述转轮转动安装于两个支撑架之间,所述转轮远心端的两侧外缘处均转动安装有摆杆,所述摆杆远离支撑架的一端与脚踏板相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开设有滑孔,所述转轮上的转轴与滑孔相匹配;所述底板远离训练机构的一端活动安装有坐垫,所述坐垫的下端的后侧安装有两个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下端与底板相铰接。
11.该下肢障碍辅助康复器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患者坐立于坐垫上,双脚放置于脚踏板上,且脚掌的前端抵接至挡环后侧,双腿施力于脚踏板,脚踏板转动带动摆杆转动,进而在转轮的转动效果下实现患者下肢的康复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处于不同康复阶段的不同下肢障碍康复人员,根据自身需求,调节转轮上的转轴处于支撑架上的不同的滑孔位置,调节后实现患者下肢伸开距离,进一步的启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带动坐垫呈现不同的倾斜角度,调节方便,进而达到患者进行不同的康复训练效果的目的,且调节方便,利于使用。
12.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表面中部的两侧均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呈“y”字状,所述支架上端的一侧与坐垫相连接,所述支架上端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辅助撑板,便于患者坐立在坐垫上时,臀部得到有效支撑。
13.优选的,所述坐垫的上表面安装有泡沫垫,便于患者进行舒适坐卧,提升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的舒适性,利于使用。
14.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前侧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底板通过滑槽安装有滑轨杆,所述滑轨杆与支撑架的底端相固定连接。
15.优选的,所述电动推杆的型号为ant-35。
16.优选的,所述脚踏板上表面的前端均固定安装有挡环,所述挡环为非闭合的环体,便于患者的脚部得到有效的支撑,从而在转轮转动过程中,脚部不会出现脱离脚踏板的现象,利于患者下肢障碍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
17.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患者下肢障碍辅助康复器,有益效果在于:
18.1、该下肢障碍辅助康复器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患者坐立于坐垫上,双脚放置于脚踏板上,且脚掌的前端抵接至挡环后侧,双腿施力于脚踏板,脚踏板转动带动摆杆转动,进而在转轮的转动效果下实现患者下肢的康复训练;
19.2、在训练过程中,处于不同康复阶段的不同下肢障碍康复人员,根据自身需求,调节转轮上的转轴处于支撑架上的不同的滑孔位置,调节后实现患者下肢伸开距离,进一步的启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带动坐垫呈现不同的倾斜角度,调节方便,进而达到患者进行不同的康复训练效果的目的,且调节方便,利于使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患者下肢障碍辅助康复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患者下肢障碍辅助康复器的仰视图;
22.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患者下肢障碍辅助康复器的细节图。
23.图中:1、底板;2、支架;3、电动推杆;4、坐垫;5、辅助撑板;6、泡沫垫;7、滑槽;8、滑轨杆;9、支撑架;10、转轮;11、脚踏板;12、滑孔;13、挡环;14、摆杆。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
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6.实施例1
27.参照图1-3,一种神经内科患者下肢障碍辅助康复器,包括底板1,设在底板1前端的训练机构,训练机构包括有支撑架9、转轮10以及脚踏板11,支撑架9为对称设置的方框体,转轮10转动安装于两个支撑架9之间,转轮10远心端的两侧外缘处均转动安装有摆杆14,摆杆14远离支撑架9的一端与脚踏板11相转动连接;支撑架9的上端开设有滑孔12,转轮10上的转轴与滑孔12相匹配;底板1远离训练机构的一端活动安装有坐垫4,坐垫4的下端的后侧安装有两个电动推杆3,电动推杆3的下端与底板1相铰接。
28.使用时:通过患者坐立于坐垫4上,双脚放置于脚踏板11上,且脚掌的前端抵接至挡环13后侧,双腿施力于脚踏板11,脚踏板11转动带动摆杆14转动,进而在转轮10的转动效果下实现患者下肢的康复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处于不同康复阶段的不同下肢障碍康复人员,根据自身需求,调节转轮10上的转轴处于支撑架9上的不同的滑孔12位置,调节后实现患者下肢伸开距离,进一步的启动电动推杆3,电动推杆3带动坐垫4呈现不同的倾斜角度,调节方便,进而达到患者进行不同的康复训练效果的目的。
29.底板1的前侧中部开设有滑槽7,底板1通过滑槽7安装有滑轨杆8,滑轨杆8与支撑架9的底端相固定连接。
30.实施例2
31.参照图1-3,一种神经内科患者下肢障碍辅助康复器,包括底板1,设在底板1前端的训练机构,训练机构包括有支撑架9、转轮10以及脚踏板11,支撑架9为对称设置的方框体,转轮10转动安装于两个支撑架9之间,转轮10远心端的两侧外缘处均转动安装有摆杆14,摆杆14远离支撑架9的一端与脚踏板11相转动连接;支撑架9的上端开设有滑孔12,转轮10上的转轴与滑孔12相匹配;底板1远离训练机构的一端活动安装有坐垫4,坐垫4的下端的后侧安装有两个电动推杆3,电动推杆3的下端与底板1相铰接。
32.使用时:通过患者坐立于坐垫4上,双脚放置于脚踏板11上,且脚掌的前端抵接至挡环13后侧,双腿施力于脚踏板11,脚踏板11转动带动摆杆14转动,进而在转轮10的转动效果下实现患者下肢的康复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处于不同康复阶段的不同下肢障碍康复人员,根据自身需求,调节转轮10上的转轴处于支撑架9上的不同的滑孔12位置,调节后实现患者下肢伸开距离,进一步的启动电动推杆3,电动推杆3带动坐垫4呈现不同的倾斜角度,调节方便,进而达到患者进行不同的康复训练效果的目的。
33.电动推杆3的型号为ant-35,便于进行坐垫4的快速撑起,改变患者坐立于坐垫4上的倾斜角度。
34.实施例3
35.参照图1-3,一种神经内科患者下肢障碍辅助康复器,包括底板1,设在底板1前端的训练机构,训练机构包括有支撑架9、转轮10以及脚踏板11,支撑架9为对称设置的方框体,转轮10转动安装于两个支撑架9之间,转轮10远心端的两侧外缘处均转动安装有摆杆14,摆杆14远离支撑架9的一端与脚踏板11相转动连接;支撑架9的上端开设有滑孔12,转轮10上的转轴与滑孔12相匹配;底板1远离训练机构的一端活动安装有坐垫4,坐垫4的下端的后侧安装有两个电动推杆3,电动推杆3的下端与底板1相铰接。
36.使用时:通过患者坐立于坐垫4上,双脚放置于脚踏板11上,且脚掌的前端抵接至
挡环13后侧,双腿施力于脚踏板11,脚踏板11转动带动摆杆14转动,进而在转轮10的转动效果下实现患者下肢的康复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处于不同康复阶段的不同下肢障碍康复人员,根据自身需求,调节转轮10上的转轴处于支撑架9上的不同的滑孔12位置,调节后实现患者下肢伸开距离,进一步的启动电动推杆3,电动推杆3带动坐垫4呈现不同的倾斜角度,调节方便,进而达到患者进行不同的康复训练效果的目的。
37.脚踏板11上表面的前端均固定安装有挡环13,挡环13为非闭合的环体,便于患者的脚部得到有效的支撑,从而在转轮10转动过程中,脚部不会出现脱离脚踏板11的现象,利于患者下肢障碍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
38.使用原理及优点:该下肢障碍辅助康复器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患者坐立于坐垫4上,双脚放置于脚踏板11上,且脚掌的前端抵接至挡环13后侧,双腿施力于脚踏板11,脚踏板11转动带动摆杆14转动,进而在转轮10的转动效果下实现患者下肢的康复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处于不同康复阶段的不同下肢障碍康复人员,根据自身需求,调节转轮10上的转轴处于支撑架9上的不同的滑孔12位置,调节后实现患者下肢伸开距离,进一步的启动电动推杆3,电动推杆3带动坐垫4呈现不同的倾斜角度,调节方便,进而达到患者进行不同的康复训练效果的目的,且调节方便,利于使用。
39.综上所述:该康复器能够有效的实现不同患者处于不同的康复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康复训练手段的目的,且能够自由调节,有利于患者的下肢障碍的康复训练,利于使用。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神经内科患者下肢障碍辅助康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设在底板(1)前端的训练机构,所述训练机构包括有支撑架(9)、转轮(10)以及脚踏板(11),所述支撑架(9)为对称设置的方框体,所述转轮(10)转动安装于两个支撑架(9)之间,所述转轮(10)远心端的两侧外缘处均转动安装有摆杆(14),所述摆杆(14)远离支撑架(9)的一端与脚踏板(11)相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9)的上端开设有滑孔(12),所述转轮(10)上的转轴与滑孔(12)相匹配;所述底板(1)远离训练机构的一端活动安装有坐垫(4),所述坐垫(4)的下端的后侧安装有两个电动推杆(3),所述电动推杆(3)的下端与底板(1)相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患者下肢障碍辅助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中部的两侧均安装有支架(2),所述支架(2)呈“y”字状,所述支架(2)上端的一侧与坐垫(4)相连接,所述支架(2)上端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辅助撑板(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患者下肢障碍辅助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4)的上表面安装有泡沫垫(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患者下肢障碍辅助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前侧中部开设有滑槽(7),所述底板(1)通过滑槽(7)安装有滑轨杆(8),所述滑轨杆(8)与支撑架(9)的底端相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患者下肢障碍辅助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推杆(3)的型号为ant-3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患者下肢障碍辅助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11)上表面的前端均固定安装有挡环(13),所述挡环(13)为非闭合的环体。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患者下肢障碍辅助康复器,包括底板,设在底板前端的训练机构,训练机构包括有支撑架、转轮以及脚踏板,支撑架为对称设置的方框体,转轮转动安装于两个支撑架之间,转轮远心端的两侧外缘处均转动安装有摆杆,摆杆远离支撑架的一端与脚踏板相转动连接;支撑架的上端开设有滑孔,转轮上的转轴与滑孔相匹配;底板远离训练机构的一端活动安装有坐垫,坐垫的下端的后侧安装有两个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下端与底板相铰接。本发明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实现不同患者处于不同的康复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康复训练手段的目的,且能够自由调节,有利于患者的下肢障碍的康复训练,利于使用。利于使用。利于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
巫玉娟 黄名璐 高丽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黄名璐
技术研发日:
2022.12.02
技术公布日:
20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