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烟草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
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
背景技术:
2.加热卷烟是通过加热烟具内部发热体对烟支进行低温烘烤,使得烟支烟丝中的有效成分被烘烤释放出来并供消费者吸食的烟草产品,其避免了因烟支高温燃烧过程中烟丝被烤糊产生的有害物质,降低了潜在的健康风险。目前,市面上用于烟支低温烘烤的加热烟具一般是在烟支插入加热烟具的烘烤腔后,通过机械按键接触式启动加热烟具的加热模式,此类操作方式较为麻烦,用户需要频繁地按压按键,易加速按键损坏。
3.为了提升使用的便捷性,中国专利cn 113729309 a公开了一种可感应加热的烟草段及烟草制品,通过在烟草段加入空心柱结构的金属元件作为感受体实现烟草的感应加热,该产品中,利用的是空心感受体在交变磁场中发热进而对空心感受体内环和外环中填充的发烟物质进行加热,实现烟支的低温烘烤,空心感受体是作为发热元件使用的,为了保证空心感受体对发烟物质的加热效果,对空心感受体的导电率以及尺寸、材料等要求较高。由于采用中心电磁加热,当感受体尺寸较小时,烟草加热速度偏低,当感受体尺寸较大时,将挤占烟草容量,为保证发烟物质的加热效果,空心感受体的加装,显著增大了烟支的整体重量,进而影响消费者持握烟支的手感以及抽吸体验。另外,该烟草制品要求感受体与烟草段同轴心,增大了烟草的加工难度,加工时上机困难,且作为感受体的金属元件在引入烟草段时易造成磨损,对制造设备要求高,不适于当前生产条件下的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易于加工、成本低且重量较轻烟支并可对烟支进行感应识别加热的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
5.一种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包括烟支以及对烟支加热的加热烟具,
所述烟支的外表面或内层设有可被电磁感应识别的感应识别体,感应识别体于烟支上环周环形设置,或沿烟支长度方向条形设置,且感应识别体的厚度为0.05-0.5mm;所述加热烟具包括具有一端开口并可插入烟支的管腔的壳体、设置在所述管腔内壁环周并对插入管腔的烟支加热的功率加热
单元、用于为功率加热单元供电的电源、用于电磁感应识别插入管腔的烟支的电磁感应单元、设置在管腔的开口处并用于在滑动打开开口时启动所述电磁感应单元及在滑动关闭开口时关闭电源的开关装置;还包括根据电磁感应单元检测到的信号控制所述功率加热单元对插入的烟支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mcu处理单元、以及指示所述电磁感应单元工作与否和所述加热单元是否在工作的状态单元。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烟具的控制方法包括:
7.s1:判断所述开关装置是否被触发,当开关装置被触发时,所述mcu处理单元启动所述电磁感应单元;
8.s2:判断所述电磁感应单元是否检测到可被电磁感应识别的感应识别体,若电磁
感应单元在预定的时间内未检测到可电磁感应识别的感应识别体,则所述mcu处理单元控制所述功率加热单元停止加热或保持未加热状态,并控制所述电磁感应单元进入休眠状态;若电磁感应单元在预定的时间内持续检测到可电磁感应识别的感应识别体,则所述mcu处理单元控制功率加热单元对烟支加热。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率加热单元为插设于所述管腔并与mcu处理单元电连接的发热管,所述发热管的内环用于插入烟支,且发热管的内环下部缩径设置以形成用于限定烟支位置的限位台阶。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感应单元包括套设于发热管的外环并与发热管同轴设置的套筒、缠绕在所述套筒上并与mcu处理单元电连接的绕铜线圈,所述绕铜线圈在通电后于发热管内环中预设区域形成电磁感应区域。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还包括用于检测发热管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显示发热管当前温度的温度数码显示装置。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还包括与所述mcu处理单元连接并在所述状态单元状态变化时进行振动指示的振动装置。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状态单元包括在壳体顶面于管腔开口边缘设置的环形彩发光圈,环形彩发光圈以第一预设颜指示电磁感应单元工作,以第二预设颜指示功率加热单元工作。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mcu处理单元包括控制电路、运放转换电路以及开关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mcu芯片,所述mcu芯片通过运放转换电路检测绕铜线圈与感应识别体的lc振荡频率判断感应识别体是否进入发热管内的电磁感应区域。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支包括滤嘴段、烟丝段以及连接滤嘴段和烟丝段的接装纸;所述感应识别体设置在滤嘴段或烟丝段或接装纸上,或同时覆盖部分滤嘴段和接装纸,或同时覆盖部分烟丝段和接装纸;当感应识别体设置在滤嘴段或接装纸上时,所述感应识别体位于滤嘴段的纸管的内层、外层或内外层之间,或感应识别体位于接装纸的内表面、外表面或内外表面之间。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识别体为金属箔或磁性体或表面印刷有感应油墨层的基体;所述金属箔由铝箔、铜箔、银箔、金箔或锡箔材料制成;金属箔的厚度为0.01-2mm;所述磁性体由磁性材料制成,所述磁性材料为铁、钴、镍、铁钴合金、铁镍合金或钴镍合金;磁性体的厚度为0.01-1mm;所述感应油墨层包括至少一层导电性填料层,所述导电性填料层由金属粉末、导电炭黑、石墨、碳素纤维、铁磁材料或镍粉中的一种材料构成;感应油墨层的厚度为0.01-1mm;所述感应识别体用于所述加热烟具对烟支的识别,可识别的烟支信息包括加热温度和时间、加热温度曲线或加热功率曲线。
17.实施本发明的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通过设置具有可被电磁感应识别的感应识别体的烟支,并在加热烟具内设置可对烟支上的感应识别体进行感应识别的电磁感应单元及控制功率加热单元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mcu处理单元,当烟支插入加热烟具的管腔后,mcu处理单元通过电磁感应单元传输的信号变化判断自动识别并启动对烟支的加热,满足即插即用,同时识别不同烟支的信息,调用不同温控程序,大大优化了使用体验,烟支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且仅需将感应识别体附着在烟支表面即可,烟支加工成本低且整体重量轻,易于实现批量生产,提高了加热卷烟的抽吸便利程度,减少操作流程;缩短使用前等候
时间,智能化选择温控程序,并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烟支待插入加热烟具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烟支插入发热管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电磁感应单元与发热管的连接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感应识别体与绕铜线圈的等效电路;
23.图6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烟具的电路简图;
24.图7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mcu芯片的电路原理图;
25.图8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运放转换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26.图9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开关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27.图10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使用的逻辑判断图;
28.图1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使用的软件控制流程图;
29.图1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烟支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3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烟支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4为图13所示实施例中烟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2.图15为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烟支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6为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中烟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5.请结合图1-4,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包括烟支100以及对烟支100加热的加热烟具200,其中,烟支100为非燃烧香烟,烟支100上设有可被电磁感应识别的感应识别体300,该感应识别体300用作烟支100的身份识别件,仅当设有感应识别体300的烟支100插入加热烟具200后,才能够被加热烟具200所识别,并触发加热烟具200的相应程序,以使得加热烟具200对烟支100进行低温加热。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本实施例的烟支100上附着的感应识别体300结构小巧,且不破坏烟支100的基本结构,在实现烟支100被加热烟具200感应识别的同时,烟支100总体尺寸和重量变化小,易于加工和大规模生产。
36.加热烟具200包括具有一端开口并可插入烟支100的管腔211的壳体210、设置在管腔211内壁环周并对插入管腔211的烟支100加热的功率加热单元220、用于为功率加热单元220供电的电源230、用于电磁感应识别插入管腔211的烟支100的电磁感应单元240、设置在管腔211的开口处并用于在滑动打开开口时启动电磁感应单元240及在滑动关闭开口时关闭电源230的开关装置250。其中,功率加热单元220收容于管腔211并为烟支100提供热源,电源230和开关装置250收容于壳体210内并位于管腔211的外侧,且电源230和开关装置250通过隔热板与管腔211隔开,以避免过热损坏。电磁感应单元240收容于管腔211内并与功率
加热单元220配合。需要说明的是,电磁感应单元240沿管腔211深度方向的延伸长度可等于或小于管腔211的深度,功率加热单元220沿管腔211深度的延伸长度小于或等于烟支100上烟丝段的长度,以避免功率加热单元220对烟支100的滤嘴段加热,造成滤嘴段过热进而烫嘴问题的产生。另外,本实施例中,开关装置250包括开关以及在壳体210的外侧于管腔211开口部位滑动设置并用于滑动触发开关的滑盖,滑盖的底部设置有滑动靠近或远离开关的触发部,以触发开关打开或关闭,换言之,只要滑盖打开,开关即动作并驱动电磁感应单元240工作,只要滑盖关闭,开关即断开电源230,加热烟具200即关机。
37.进一步的,加热烟具200还包括根据电磁感应单元240检测到的信号控制功率加热单元220对插入的烟支100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mcu处理单元260、以及指示电磁感应单元240工作与否和功率加热单元220是否在工作的状态单元270。状态单元270设置于壳体210的外表面并通过连接线与mcu处理单元260电连接,以便于使用者观测到加热烟具200的工作情况;mcu处理单元260则收容于壳体210内于管腔211的外部,且mcu处理单元260与管腔211隔热设置,避免mcu处理单元260过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针对不同品牌及类型的烟支100,分别设置不同材料或尺寸大小的感应识别体300与之匹配,如此,当不同材料或尺寸大小的感应识别体300与电磁感应单元240产生电磁感应效应时,电磁感应单元240处产生的电磁振荡的频率大小发生变化,如此,mcu处理单元260根据频率的大小判断感应识别体300所附着的烟支100种类,进而进入预设的加热程序。本发明中,不同的加热程序包括了对预定烟支100的加热温度以及加热时间,即,通过感应识别体300对烟支100的“身份”(即型号)进行识别,以启动最适合该烟支100的加热程序对烟支100加热,使得烟支100中烟丝内的有效成分可以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
38.一实施例中,管腔211呈沿壳体210高度方向延伸的圆槽结构,功率加热单元220为插设于管腔211并与mcu处理单元260电连接的发热管,发热管的内环用于插入烟支100,为烟支100提供了插接空间和识别加热空间。进一步的,发热管的内径略大于烟支100的外径,以便在烟支100顺利插入发热管的同时,实现对烟支100的限位,防止烟支100插入发热管后产生大幅晃动。本实施例中,发热管的内环下部缩径设置以形成用于限定烟支100位置的限位台阶221,感应识别体300至烟支100底部(即烟丝段端部)的距离等于电磁感应单元240至限位台阶的距离,或烟支100插入发热管后,感应识别体300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落在电磁感应单元240的识别区域内。优选的,发热管的底部插装有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管体,该管体在提供烟支100燃烧所需空气的同时,其顶部用于提供限位台阶,以实现对烟支100的定位,使得烟支100在插入发热管后,烟支100上的感应识别体300对应感应识别单元。
39.一实施例中,电磁感应单元240包括套设于发热管的外环并与发热管同轴设置的套筒241、缠绕在套筒241上并与mcu处理单元260电连接的绕铜线圈242,绕铜线圈242在通电后于发热管内环中预设区域形成电磁感应区域。本实施例中,套管与发热管紧配连接,绕铜线圈242在套筒241上的绕线高度为4.2mm。
40.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mcu处理单元260包括控制电路、运放转换电路、开关电路以及转换器触发电路,控制电路包括mcu芯片(即电路图中的mcu),mcu芯片可以为单片机,mcu芯片通过运放转换电路检测绕铜线圈242与感应识别体300的lc振荡频率判断感应识别体300是否进入发热管内的电磁感应区域。运放转换电路包括电感-数字转换器(即电路图中的ldc),用于将电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请结合图5-9,当滑盖打开并触发开关打开(即
开关电路中的sw2闭合)后,mcu芯片得电并通过转换器触发电路对绕铜线圈242提供交流电流,此时,绕铜线圈242将实时产生一个交流磁场,并发散感应面(即电磁感应识别区域)。当设有感应识别体300的烟支100插入发热管的内腔后,且感应识别体300进入该发散感应面后,由于电磁场感应原理,感应识别体300的表面将产生涡流;感应识别体300越靠近绕铜线圈242,进入更好的感应距离时,涡流增大,电磁感应效果更加明显。
41.由于感应识别体300的涡流也将产生一个磁场,该磁场与供交流电的绕铜线圈242产生的原始磁场方向相反,绕铜线圈242与涡流产生的lc振荡,此效应相当于一组耦合电感器,其中绕铜线圈242相当于主绕组,感应识别体300产生的涡流相当于二级电感器。当向绕铜线圈242通入交变电流时,该交变电流的大小和频率可由mcu芯片根据不同的加热程序进行设置,与绕铜线圈242连接的运放转换电路检查lc振荡产生的正弦波频率来判断感应识别体300是否有靠近绕铜线圈242。随着感应识别体300靠近绕铜线圈242,运放转换电路检测到的绕铜线圈242频率与基准频率的比值会有明显变化,经运放转换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至mcu芯片,以便由mcu芯片进行判断处理,即由mcu芯片根据烟支100底部与限位台阶抵接时接收到的绕铜线圈242的频率来判断烟支100类型,并启动其内预存的与该烟支100类型对应的加热程序,以预设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烟支100进行加热。
42.一实施例中,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还包括用于检测发热管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显示发热管当前温度的温度数码显示装置,该温度数码显示装置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和mcu芯片连接并设置在壳体210的外表面,以便于使用者了解加热烟具200的当前加热温度。进一步的,状态单元270包括设置在壳体210顶面于管腔211开口边缘的环形彩发光圈,环形彩发光圈以第一预设颜指示电磁感应单元240工作,以第二预设颜指示功率加热单元220工作。本实施例中,当滑盖滑动并打开开关时,电磁感应单元240通电并开始工作,同时,状态单元270指示加热烟具200接通电源230开始工作;当滑盖滑动并关闭开关时,同时关闭加热烟具200的电磁感应单元240以及功率加热单元220,并使得状态单元270断电灭灯。
43.优选的,当环形彩发光圈显示绿时,指示电磁感应单元240工作,以提示使用者将烟支100插入发热管内;当环形彩发光圈显示红时,指示功率加热单元220工作,以提示使用者烟支100识别成功,加热烟具200正在对烟支100进行加热。进一步优选的,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还包括与mcu处理单元260连接并在状态单元270状态变化时进行振动指示的振动装置。优选的,振动装置为收容于壳体210内并与mcu芯片电连接的振动马达。本实施例中,只要状态单元270指示的状态发生变化时,mcu芯片即控制振动马达工作,例如,当烟支100插入发热管后,环形彩发光圈由绿切换至红,发热管开始对烟支100进行加热,通过振动马达振动提示使用者已经在加热了;当烟支100从发热管取出后,电磁感应单元240未检测到感应识别体300,在此情况下,mcu芯片控制发热管待机或关闭,电磁感应单元240仍处于通电状态,环形彩发光圈由红切换至绿,振动马达振动以提示使用者烟支100已取出,便于使用者及时滑动滑盖以闭合管腔211的开口,切断加热烟具200的电源230,以节省电量。
44.需要说明的是,加热烟具200的控制方法包括:
45.s1:判断开关装置250是否被触发,当开关装置250被触发时,mcu处理单元260启动电磁感应单元240;
46.s2:判断电磁感应单元240是否检测到可被电磁感应识别的感应识别体300,若电磁感应单元240在预定的时间内未检测到可电磁感应识别的感应识别体300,则mcu处理单元260控制所述功率加热单元220停止加热或保持未加热状态,并控制电磁感应单元240进入休眠状态;若电磁感应单元240在预定的时间内持续检测到可电磁感应识别的感应识别体300,则mcu处理单元260控制功率加热单元220对烟支100加热。
47.进一步优选的,当电磁感应单元240在持续2秒以上时间未检测到可电磁感应识别的感应识别体300,则mcu处理单元260控制所述功率加热单元220停止加热或保持未加热状态,并控制电磁感应单元240进入休眠状态,以节约电量。
48.请结合图10与图11,在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使用时,mcu芯检测开关处的电平是否改变(即是否为高电平),若开关电平未改变,则加热烟具继续处于待机状态。若开关电平改变,运放转换电路中的电感-数字转换器(ldc)开启扫描状态,mcu芯片接收运放转换电路发送的信号并判断电磁感应单元是否检测到具有感应识别体的烟支插入发热管,若未检测到信号变化,即未有感应识别体进入电磁感应单元的电磁感应识别区域,则加热烟具继续处于待机状态。若检测到信号变化,判断该变化信号在预设时间内是否变化,若预设时间内改变,可以判断烟支是误插入发热管内,此时,加热烟具继续处于待机状态,若该变化信号持续预设时间以上,则判断具有加热需求的烟支插入发热管,在此情况下,mcu芯片控制发热管(功率加热单元)工作并对烟支进行加热,该过程中,mcu芯片持续检测各路信号的变化。当各路信号持续、开关闭合或开关断开预设时间(如2秒)以下、电磁感应单元信号中断预设时间(如2秒)以下时,mcu芯片控制发热管持续加热,当上述条件中的任一项不满足时,mcu芯片控制发热管停止加热。
49.请参阅图12,烟支100包括滤嘴段110、烟丝段120以及连接滤嘴段110和烟丝段120的接装纸130;滤嘴段110用于提供用户使用烟支100时的吸食部,包括用于过滤烟气中固体物质的过滤介质111以及包裹在过滤介质111外表面的纸管112,过滤介质111由滤丝或绒丝组成并搓捻呈圆柱状结构,纸管112的形状与过滤介质111搓捻后的外形相适应,即,纸管112呈圆筒状结构。过滤介质111也可由其内具有大量孔隙的疏松材料经切割形成。烟丝段120包括管状烟纸以及填充于管状烟纸内的烟丝,烟丝用于在被加热时释放有效物质并混合环境中的空气形成烟雾,以供用户吸食。接装纸130用于搓接滤嘴段110和烟丝段120,以提高烟支100结构的稳定性。
50.感应识别体300附着在烟支100的外表面或位于烟支100的内层。进一步的,感应识别体300设置在滤嘴段110或烟丝段120或接装纸130上,或同时覆盖部分滤嘴段110和接装纸130,或同时覆盖部分烟丝段120和接装纸130;当感应识别体300设置在滤嘴段110或接装纸130上时,所述感应识别体300位于滤嘴段110的纸管112的内层、外层或内外层之间,或感应识别体300位于接装纸130的内表面、外表面或内外表面之间。进一步的,感应识别体300于烟支100上环周环形设置,或沿烟支100长度方向条形设置。图12示出了感应识别体300设置在烟丝段120外表面的情形,图13和图14示出了感应识别体300设置在滤嘴段110内表面的情形,图15示出了感应识别体300设置在接装纸130外表面的情形,其中,图12-15中,感应识别体300均呈环状结构,当感应识别体300位于滤嘴段110或烟丝段120或接装纸130的外表面时,感应识别体300套接于滤嘴段110或烟丝段120或接装纸130并与滤嘴段110或烟丝段120或接装纸130粘合。图16示出了感应识别体300呈条状设置在烟丝段120上的情形,感
应识别体300在烟支100上不同部位(表层或内层或中间层、滤嘴段110或烟丝段120或接装纸130)、不同形状(环形或条形)、不同大小(面积尺寸不同)的设置可参考上述结构,于此不再赘述。
51.需要说明的是,感应识别体300为环状结构时,当烟支100插入加热烟具200的发热管内后,感应识别体300与电磁感应单元240高度齐平,电磁感应单元240即通过电磁感应方式识别感应识别体300。当感应识别体300为贴附于滤嘴段110或烟丝段120或接装纸130的条形结构时,当烟支100插入加热烟具200的发热管后,需要转动烟支100,使得烟支100上的感应识别体300在与电磁感应单元240的高度齐平的情况下,还与电磁感应单元240对准,以便电磁感应单元240对感应识别体300进行感应识别,避免因烟支100误插入加热烟具200的发热管后造成的烟支100误加热问题,以提升烟支100加热的可靠性。
52.本实施例中,感应识别体300的厚度为0.05-0.5mm。通过将感应识别体300的厚度设置为0.05-0.5mm,在保证能够与电磁感应单元240配合以产生涡流的同时,削弱因设置感应识别体300对烟支100整体厚度的影响,避免烟支100外表面具有明显凸起,进而影响烟支100在烟盒及加热烟具200内的插装,同时避免因感应识别体300过厚对用户夹持烟支100时手感的影响。
53.一实施例中,感应识别体300为金属箔或磁性体或表面印刷有感应油墨层的基体;金属箔由铝箔、铜箔、银箔、金箔或锡箔材料制成;金属箔的厚度为0.01-2mm。优选的,金属箔由铝箔制成,金属箔的厚度为0.15mm。磁性体由磁性材料制成,磁性材料为铁、钴、镍、铁钴合金、铁镍合金或钴镍合金;磁性体的厚度为0.01-1mm。感应油墨层包括至少一层导电性填料层,导电性填料层由金属粉末、导电炭黑、石墨、碳素纤维、铁磁材料或镍粉中的一种材料构成。金属箔和磁性体的材料可综合用户对烟支100烟丝段120加热速度(材料导电率)、以及厂家对烟支100产品定价、材料延展性等因素进行选择,于此不再赘述。用作感应识别体300且表面印刷有感应油墨层的基体由木浆纸或竹浆纸裁切而成,也就是说,基体由纸卷裁切得到。感应油墨层的厚度为0.01-1mm;感应识别体300用于所述加热烟具200对烟支100的识别,可识别的烟支100信息包括加热温度和时间、加热温度曲线或加热功率曲线。当感应油墨层的层数大于一时,构成感应油墨层的各层导电性填料层堆叠设置,各层导电性填料层的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当各层导电性填料层的材料不同时,各层导电性填料层按照导电率的高低由上至下依序堆叠。
54.实施本发明的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通过设置具有可被电磁感应识别的感应识别体300的烟支100,并在加热烟具200内设置可对烟支100上的感应识别体300进行感应识别的电磁感应单元240及控制功率加热单元220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mcu处理单元260,当烟支100插入加热烟具200的管腔211后,mcu处理单元260通过电磁感应单元240传输的信号变化判断自动识别并启动对烟支100的加热,满足即插即用,同时识别不同烟支100的信息,调用不同温控程序,大大优化了使用体验,烟支100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且仅需将感应识别体300附着在烟支100表面即可,烟支100加工成本低且整体重量轻,易于实现批量生产,提高了加热卷烟的抽吸便利程度,减少操作流程;缩短使用前等候时间,智能化选择温控程序,并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55.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包括烟支以及对烟支加热的加热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支的外表面或内层设有可被电磁感应识别的感应识别体,感应识别体于烟支上环周环形设置,或沿烟支长度方向条形设置,且感应识别体的厚度为0.05-0.5mm;所述加热烟具包括具有一端开口并可插入烟支的管腔的壳体、设置在所述管腔内壁环周并对插入管腔的烟支加热的功率加热单元、用于为功率加热单元供电的电源、用于电磁感应识别插入管腔的烟支的电磁感应单元、设置在管腔的开口处并用于在滑动打开开口时启动所述电磁感应单元及在滑动关闭开口时关闭电源的开关装置;还包括根据电磁感应单元检测到的信号控制所述功率加热单元对插入的烟支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mcu处理单元、以及指示所述电磁感应单元工作与否和所述加热单元是否在工作的状态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其特征在于,加热烟具的控制方法包括:s1:判断所述开关装置是否被触发,当开关装置被触发时,所述mcu处理单元启动所述电磁感应单元;s2:判断所述电磁感应单元是否检测到可被电磁感应识别的感应识别体,若电磁感应单元在预定的时间内未检测到可电磁感应识别的感应识别体,则所述mcu处理单元控制所述功率加热单元停止加热或保持未加热状态,并控制所述电磁感应单元进入休眠状态;若电磁感应单元在预定的时间内持续检测到可电磁感应识别的感应识别体,则所述mcu处理单元控制功率加热单元对烟支加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加热单元为插设于所述管腔并与mcu处理单元电连接的发热管,所述发热管的内环用于插入烟支,且发热管的内环下部缩径设置以形成用于限定烟支位置的限位台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单元包括套设于发热管的外环并与发热管同轴设置的套筒、缠绕在所述套筒上并与mcu处理单元电连接的绕铜线圈,所述绕铜线圈在通电后于发热管内环中预设区域形成电磁感应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其特征在于,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还包括用于检测发热管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显示发热管当前温度的温度数码显示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其特征在于,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还包括与所述mcu处理单元连接并在所述状态单元状态变化时进行振动指示的振动装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其特征在于,状态单元包括在壳体顶面于管腔开口边缘设置的环形彩发光圈,环形彩发光圈以第一预设颜指示电磁感应单元工作,以第二预设颜指示功率加热单元工作。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其特征在于,所述mcu处理单元包括控制电路、运放转换电路以及开关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mcu芯片,所述mcu芯片通过运放转换电路检测绕铜线圈与感应识别体的lc振荡频率判断感应识别体是否进入发热管内的电磁感应区域。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支包括滤嘴段、烟丝段以及连接滤嘴段和烟丝段的接装纸;所述感应识别体设置在滤嘴段或烟丝段或接装纸上,或同时覆盖部分滤嘴段和接装纸,或同时覆盖部分烟丝段和接装纸;当感应识别体设
置在滤嘴段或接装纸上时,所述感应识别体位于滤嘴段的纸管的内层、外层或内外层之间,或感应识别体位于接装纸的内表面、外表面或内外表面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识别体为金属箔或磁性体或表面印刷有感应油墨层的基体;所述金属箔由铝箔、铜箔、银箔、金箔或锡箔材料制成;金属箔的厚度为0.01-2mm;所述磁性体由磁性材料制成,所述磁性材料为铁、钴、镍、铁钴合金、铁镍合金或钴镍合金;磁性体的厚度为0.01-1mm;所述感应油墨层包括至少一层导电性填料层,所述导电性填料层由金属粉末、导电炭黑、石墨、碳素纤维、铁磁材料或镍粉中的一种材料构成;感应油墨层的厚度为0.01-1mm;所述感应识别体用于所述加热烟具对烟支的识别,可识别的烟支信息包括加热温度和时间、加热温度曲线或加热功率曲线。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烟草加热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易于加工、成本低且重量较轻烟支的电磁感应识别加热卷烟,包括烟支及加热烟具,烟支的外表面或内层设有感应识别体,感应识别体于烟支上环周环形设置,或沿烟支长度方向条形设置,感应识别体厚度为0.05-0.5mm;加热烟具包括具有管腔的壳体、设在管腔内壁并对烟支加热的功率加热单元、电源、用于电磁感应识别烟支的电磁感应单元、用于在滑动打开开口时启动电磁感应单元及在滑动关闭开口时关闭电源的开关装置;还包括根据电磁感应单元检测到的信号控制功率加热单元对插入的烟支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MCU处理单元、以及指示电磁感应单元工作与否和功率加热单元是否在工作的状态单元。单元。单元。
技术研发人员:
畅晓渊 吉雄 谢涛 王旭尧 吕乔 周枫 刘晓晖 王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28
技术公布日:
20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