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盒
组件及具有其的led箱体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源盒组件及具有其的led箱体。
背景技术:
2.在相关技术中,户外显示屏箱体的电源盒,一般都是只能后维护;或者在电源盒上设计可拆卸的前维护盖板以对电源盒进行前维护,由于模组与电源盒之间空间有限,为了保证电源盒的防水效果,需要在电源盒与前维护盖板之间设置防水圈,且需要通过较多的螺丝来固定电源盒与前维护盖板以压好防水圈,这样也会使得拆卸、安装前维护盖板的操作繁琐,导致维护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盒组件及具有其的led箱体,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通过设置前维护盖板进行前维护使得操作繁琐、维护效率低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盒组件,设置在安装架上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电源盒组件包括:盒体部;
后盖部,可开闭地盖设在盒体部的后侧;连接片,连接在盒体部的底端并与第一纵梁和/或第二纵梁枢转连接,以使电源盒组件能够绕水平轴线翻转。
5.进一步地,电源盒组件还包括连接在盒体部上的连接立板,连接立板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纵梁和/或第二纵梁的前侧。
6.进一步地,连接片包括连接在盒体部横向两侧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片与第一纵梁枢转连接,第二连接片与第二纵梁枢转连接。
7.进一步地,电源盒组件还包括穿设在第一纵梁和第一连接片内的第一销轴和穿设在第二纵梁和第二连接片内的第二销轴。
8.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片包括位于第一纵梁内侧的第一枢转连接片和连接在第一枢转连接片上并向外延伸的第一限位片,第一枢转连接片上设置有第一枢转孔;第二连接片包括位于第二纵梁内侧的第二枢转连接片和连接在第二枢转连接片上并向外延伸的第二限位片,第二枢转连接片上设置有第二枢转孔。
9.进一步地,连接立板包括位于盒体部横向两端的第一连接立板和第二连接立板,第一连接立板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与盒体部的侧壁连接,第二固定板与第一纵梁的前侧连接,第二连接立板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三固定板和第四固定板,第三固定板与盒体部的侧壁连接,第四固定板与第二纵梁的前侧连接。
10.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片包括位于第一纵梁内侧的第一枢转连接片以及连接在第一枢转连接片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第一固定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包括位于第二纵梁内侧的第二枢转连接片以及连接在第二枢转连接片和第四固定板之间的第二固定连接片。
11.进一步地,后盖部的第一端与盒体部枢转连接,后盖部的第二端与盒体部之间设
置有卡扣结构,后盖部的第一端和后盖部的第二端为相对的两端;和/或,盒体部的底部设置有过线口。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led箱体,包括安装架和设置在安装架内部的电源盒组件,电源盒组件为上述电源盒组件。
13.进一步地,led箱体还包括阵列设置在安装架前侧的多个led显示模组,盒体部的前侧设置有能够穿设多个led显示模组上的插接件的多个模组对插口。
14.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盖部可开闭地盖设在盒体部的后侧,操作人员可以从led显示装置的后侧打开后盖部以对电源盒进行维护;电源盒组件通过连接在盒体部的底端的连接片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枢转连接,对于无法进行后维护的场景,可以使得电源盒绕水平轴线向前翻转,以露出位于盒体部后侧的后盖部,操作人员可以从led显示装置的前侧打开后盖部以对电源盒进行维护,这样盒体部的前侧无需设置盖板结构,也就不需要设置防水圈,只需要通过少量的螺丝将电源盒组件固定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即可。从led显示装置的前侧进行维护时,拆掉少量的将电源盒组件固定在安装架上的螺丝并使得电源盒组件向前翻转,就能够对电源盒进行维护了,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通过设置前维护盖板进行前维护使得操作繁琐、维护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盒组件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后盖部处于闭合状态;
17.图2示出了图1的电源盒组件的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18.图3示出了图1的电源盒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后盖部处于打开状态。
19.图4示出了图1的电源盒组件的第二连接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led箱体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6示出了图5的led箱体的安装架和电源盒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7示出了图6的安装架和电源盒组件的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23.图8示出了图5的led箱体的安装架和电源盒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9示出了图8的安装架和电源盒组件的a处的放大图;
25.图10示出了图5的led箱体的安装架和电源盒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26.图11示出了图10的安装架和电源盒组件的b处的放大图。
27.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8.10、安装架;11、第一纵梁;12、第二纵梁;20、盒体部;21、过线口;22、模组对插口;30、后盖部;40、连接片;41、第一连接片;411、第一枢转连接片;4111、第一枢转孔;412、第一限位片;413、第一固定连接片;42、第二连接片;421、第二枢转连接片;4211、第二枢转孔;422、第二限位片;423、第二固定连接片;50、连接立板;51、第一连接立板;52、第二连接立
板;521、第三固定板;522、第四固定板;61、第一销轴;62、第二销轴;70、卡扣结构;71、第一卡接部;72、第二卡接部;80、led显示模组;91、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盒组件,设置在安装架10上的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之间,本实施例的电源盒组件包括:盒体部20、后盖部30以及连接片40。其中,后盖部30可开闭地盖设在盒体部20的后侧;连接片40连接在盒体部20的底端并与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枢转连接,以使电源盒组件能够绕水平轴线翻转。
31.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后盖部30可开闭地盖设在盒体部20的后侧,操作人员可以从led显示装置的后侧打开后盖部30以对电源盒进行维护;电源盒组件通过连接在盒体部20的底端的连接片40与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枢转连接,对于无法进行后维护的场景,可以使得电源盒绕水平轴线向前翻转,以露出位于盒体部20后侧的后盖部30,操作人员可以从led显示装置的前侧打开后盖部30以对电源盒进行维护,这样盒体部20的前侧无需设置盖板结构,也就不需要设置防水圈,只需要通过少量的螺丝将电源盒组件固定在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之间即可。从led显示装置的前侧进行维护时,拆掉少量的将电源盒组件固定在安装架10上的螺丝并使得电源盒组件向前翻转,就能够对电源盒进行维护了,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通过设置前维护盖板进行前维护使得操作繁琐、维护效率低的问题。
3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前侧”指的是led显示装置在显示画面时朝向观看者的一侧,上述的“后侧”指的是led显示装置在显示画面时背离观看者的一侧。
3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片40连接在盒体部20的底端并与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枢转连接。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片也可以仅与第一纵梁连接或者仅与第二纵梁连接。
34.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盒组件还包括连接在盒体部20上的连接立板50,连接立板50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的前侧。连接立板50沿电源盒的高度方向延伸,通过连接立板50实现电源盒组件与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连接面积较大,使得连接更为紧固。
35.如图6至图9所示,连接片40包括连接在盒体部20横向两侧的第一连接片41和第二连接片42,第一连接片41与第一纵梁11枢转连接,第二连接片42与第二纵梁12枢转连接。在盒体部20横向两侧分别设置与第一纵梁11枢转连接的第一连接片41和与第二纵梁12枢转连接的第二连接片42,保证电源盒组件转动的稳定性。
36.如图6至图9所示,电源盒组件还包括穿设在第一纵梁11和第一连接片41内的第一销轴61和穿设在第二纵梁12和第二连接片42内的第二销轴62。通过销轴结构实现电源盒组件与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之间的枢转连接,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37.如图1至图4、图8以及图9所示,第一连接片41包括位于第一纵梁11内侧的第一枢转连接片411和连接在第一枢转连接片411上并向外延伸的第一限位片412,第一枢转连接片411上设置有第一枢转孔4111;第二连接片42包括位于第二纵梁12内侧的第二枢转连接片421和连接在第二枢转连接片421上并向外延伸的第二限位片422,第二枢转连接片421上设置有第二枢转孔4211。具体地,第一枢转孔4111和第二枢转孔4211同轴设置,这样需要从前侧对电源盒进行维护时,电源盒组件能够以第一枢转孔4111和第二枢转孔4211的轴线为旋转中心向前翻转。电源盒组件向前翻转到指定位置时,第一限位片412能够与第一纵梁11的后表面限位配合,第二限位片422能够与第二纵梁12的后表面限位配合,使得电源盒组件能够保持在该位置,方便操作人从led显示装置对电源盒进行维护。完成维护之后,盖上后盖部30然后将电源盒组件旋转回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之间,再通过螺丝将电源盒组件固定到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上即可。
38.如图9所示,上述的“内侧”指的是靠近电源盒组件的竖向中心线的一侧,“外侧”指的是远离电源盒组件的竖向中心线的一侧。
39.如图1至图3以及图10至图11所示,连接立板50包括位于盒体部20横向两端的第一连接立板51和第二连接立板52,第一连接立板51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与盒体部20的侧壁连接,第二固定板与第一纵梁11的前侧连接,第二连接立板52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三固定板521和第四固定板522,第三固定板521与盒体部20的侧壁连接,第四固定板522与第二纵梁12的前侧连接。将第一连接立板51和第二连接立板52设置成截面为l形的结构,能够增加第一连接立板51和第二连接立板52的强度,同时,第一连接立板51和第二连接立板52与盒体部20的侧部连接,能够让出盒体部20前侧的空间以设置模组对插口22等结构。
40.如图6、图7、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上均设置有定位销91,对应地,第二固定板和第四固定板522上也设置有定位销孔,将电源盒组件固定至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之间的过程中,可以使得定位销91插入至对应的定位销孔中实现初步的定位,方便后续的打螺丝等操作。
41.如图1至图3以及图10至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片41包括位于第一纵梁11内侧的第一枢转连接片411以及连接在第一枢转连接片411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第一固定连接片413;第二连接片42包括位于第二纵梁12内侧的第二枢转连接片421以及连接在第二枢转连接片421和第四固定板522之间的第二固定连接片423。第一连接片41通过第一固定连接片413连接到第二固定板上,第二连接片42通过第二固定连接片423连接到第四固定板522上,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的优点。
42.如图1至图3所示,后盖部30的第一端与盒体部20枢转连接,后盖部30的第二端与盒体部20之间设置有卡扣结构70,后盖部30的第一端和后盖部30的第二端为相对的两端。后盖部30可打开地设置在盒体部20的后侧,方便操作人员打开后盖部30对电源盒进行维护。具体地,卡扣结构70包括设置在后盖部30上的第一卡接部71和设置在盒体部20上的第二卡接部72,卡扣结构70可以直接从市面上进行购买,在此不再对其结构进行赘述。
43.如图3、图8和图9所示,盒体部20的底部设置有过线口21。相邻的电源盒之间的级联线可以通过过线口21进行走线,过线口21设置在盒体部20的底部,电源盒组件翻转时过线口21的位置变化不大,能够避免对线材进行拉扯。
44.如图5至图11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led箱体,本实施例的led箱体包括安装架10和设置在安装架10内部的电源盒组件,其中,电源盒组件为上述的电源盒组件。上述的电源盒组件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通过设置前维护盖板进行前维护使得操作繁琐、维护效率低的问题,具有上述电源盒组件的led箱体也具有上述的优点。
45.如图5至图7所示,led箱体还包括阵列设置在安装架10前侧的多个led显示模组80,盒体部20的前侧设置有能够穿设多个led显示模组80上的插接件的多个模组对插口22。即led显示模组80上的插接件直接与模组对插口22插接连接,方便进行led显示模组80和电源盒组件之间的连接,并且在led显示装置前侧对电源盒进行维护的过程中无需担心拉扯到led显示模组80和电源盒组件之间的连接线。
4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47.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48.以上
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源盒组件,设置在安装架(10)上的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盒组件包括:盒体部(20);后盖部(30),可开闭地盖设在所述盒体部(20)的后侧;连接片(40),连接在所述盒体部(20)的底端并与所述第一纵梁(11)和/或所述第二纵梁(12)枢转连接,以使所述电源盒组件能够绕水平轴线翻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盒组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盒体部(20)上的连接立板(50),所述连接立板(50)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纵梁(11)和/或所述第二纵梁(12)的前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40)包括连接在所述盒体部(20)横向两侧的第一连接片(41)和第二连接片(42),所述第一连接片(41)与所述第一纵梁(11)枢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42)与所述第二纵梁(12)枢转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盒组件还包括穿设在所述第一纵梁(11)和所述第一连接片(41)内的第一销轴(61)和穿设在所述第二纵梁(12)和所述第二连接片(42)内的第二销轴(6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4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纵梁(11)内侧的第一枢转连接片(411)和连接在所述第一枢转连接片(411)上并向外延伸的第一限位片(412),所述第一枢转连接片(411)上设置有第一枢转孔(4111);所述第二连接片(4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纵梁(12)内侧的第二枢转连接片(421)和连接在所述第二枢转连接片(421)上并向外延伸的第二限位片(422),所述第二枢转连接片(421)上设置有第二枢转孔(421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立板(50)包括位于所述盒体部(20)横向两端的第一连接立板(51)和第二连接立板(52),所述第一连接立板(51)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盒体部(20)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一纵梁(11)的前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立板(52)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三固定板(521)和第四固定板(522),所述第三固定板(521)与所述盒体部(20)的侧壁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板(522)与所述第二纵梁(12)的前侧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4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纵梁(11)内侧的第一枢转连接片(411)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枢转连接片(41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的第一固定连接片(413);所述第二连接片(4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纵梁(12)内侧的第二枢转连接片(421)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枢转连接片(421)和所述第四固定板(522)之间的第二固定连接片(423)。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部(30)的第一端与所述盒体部(20)枢转连接,所述后盖部(30)的第二端与所述盒体部(20)之间设置有卡扣结构(70),所述后盖部(30)的第一端和所述后盖部(30)的第二端为相对的两端;和/或,所述盒体部(20)的底部设置有过线口(21)。9.一种led箱体,包括安装架(10)和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内部的电源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盒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盒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led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箱体还包括阵列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前侧的多个led显示模组(80),所述盒体部(20)的前侧设置有能够穿设多个所述led显示模组(80)上的插接件的多个模组对插口(2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盒组件及具有其的LED箱体,其中,电源盒组件设置在安装架上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电源盒组件包括:盒体部;后盖部,可开闭地盖设在盒体部的后侧;连接片,连接在盒体部的底端并与第一纵梁和/或第二纵梁枢转连接,以使电源盒组件能够绕水平轴线翻转。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通过设置前维护盖板进行前维护使得操作繁琐、维护效率低的问题。维护效率低的问题。维护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苏健满 刘明 孙雪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利亚德光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2
技术公布日:
20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