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编码器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码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编码器。


背景技术:



2.高精度光电编码器是光电测角仪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编码器生产过程中,圆光栅与编码器主轴装配是光电编码器生产制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圆光栅的实际回转中心与编码器主轴的回转中心很难重合,存在一定的同轴度误差,所以需要对圆光栅的同轴度进行调整,尽量减小同轴度误差,实现编码器输出信号的精确。
3.目前在企业中,在圆光栅装配过程中调整同轴度采用的方法是:在编码器主轴上的圆光栅轴向定位面上涂抹少量的胶水,将圆光栅放置在轴向定位面上,然后用压紧装置将圆光栅压紧在轴向定位面上,然后将装配有圆光栅的编码器置于高倍数放大镜头下,镜头与电视屏幕相连,这样圆光栅的码道基圆便显示在电视屏幕上,屏幕上有一条基准线,然后开始人为手动旋转编码器的回转轴带动圆光栅旋转,当编码器旋转时,基圆与基准线有时相交,有时相切,有时相离,这就说明圆光栅的回转中心与编码器主轴的回转中心存在较大的同轴度误差,表示产品不合格。我们知道,当同轴度误差为零时,无论圆光栅如何旋转,圆光栅的基圆都会始终与基准线相切。当然,同轴度误差是可以减小但不能消除。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人需要手动轻轻地向圆心方向敲打光栅的边缘,一边眼睛看着屏幕,如果圆光栅上的基圆始终在屏幕上基准线左右的一个规定的区间内,则表示产品合格,此时编码器圆光栅的同轴度调整完毕。此种方法存在以下缺点:圆光栅在装配时的同轴度调整精度完全依赖工人的主观操作水平,存在很多的随机性,会直接降低同轴度调整的效果。另外,时间一长,工人的劳动强度非常大,容易造成工人身心疲惫,降低了调整效率。所以,迫切需要一种易于操作的具有定位功能的编码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编码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机轴与主体之间无法快速同轴,且存在很多随机性的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编码器,包括主体、同轴连接电机轴的码盘托、对所述码盘托定位的销轴、将所述码盘托固定在电机轴上的固定件和对电机旋转角度测量的测量装置;所述销轴围绕所述码盘托设置在所述主体内,所述销轴插入所述码盘托内;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码盘托上;所述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内。
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测量电机轴角位移的码盘、向所述码盘发出信号的测量件和接收所述测量件信号的电路板;所述码盘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码盘托上;所述测量件设置在所述主体内;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主体内;所述码盘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测量件之间。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码盘托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件螺纹连接在所述
螺纹孔内;所述主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螺纹孔的第二通孔;当所述销轴均插入所述码盘托内时,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电机轴上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的侧壁开设有插槽;所述固定件插入所述插孔内且卡住所述插槽。
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码盘托上开设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位置与所述插孔的位置对应;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插孔内。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销轴螺纹连接在所述主体内。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主体朝向电机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电机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同轴插入所述限位槽。
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定件包括将所述码盘托固定连接在电机轴上的固定块、将所述固定块卡在电机轴内的卡板、铰接在所述卡板上的铰接板、推动所述铰接板的推动杆、设置在所述推动杆上的螺纹杆和限制所述卡板位置的卡块;所述卡板旋转设置在所述固定块内;所述推动杆插入所述固定块内滑动;所述推动杆与所述铰接板铰接;所述卡块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杆上;所述螺纹杆在所述固定块上滑动。
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定块内还设置有加强所述固定块结构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块的内壁。
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铰接板与所述卡板之间通过铰接杆铰接;所述固定块内还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着所述铰接杆旋转轨迹开设;所述铰接杆在所述导向槽内滑动。
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定件还包括对所述推动杆导向的导向件、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的挡板和推动所述挡板的弹性件;所述导向件同轴套设于所述推动杆;所述导向件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之间;所述挡板位于在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固定块的内壁之间;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推动杆。
17.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8.1、由于采用了通过销轴将码盘托与主体同轴,测量装置设置在主体内,通过固定件将码盘托与电机轴固定连接,所以,有效解决了电机轴与主体之间无法快速同轴,且存在很多随机性的问题,进而实现了将电机轴与主体之间为同轴连接。
19.2、由于采用了测量件将信号传输至电路板,当电机旋转带动码盘旋转将信号传递至电路板或者信号断开电路板,所以,有效解决了无法精确看出电机旋转角度与圈数,进而实现了通过测量装置将电机旋转轴角度进行测量,将数据传递至显示部,观察电机状态。
20.3、由于采用了码盘托上开设有螺纹孔,使固定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旋转固定件,直至固定件的一端压紧电机轴,所以,有效解决了电机轴与码盘托连接不稳定,导致码盘托与电机轴之间脱节的问题,进而实现了电机轴与码盘托通过固定件稳定连接。
21.4、由于采用了电机轴上开设有插槽与插孔,固定件插入插孔,卡住插槽,码盘托上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插孔位置对应,固定件同时位于第三通孔与插孔内,所以,有效解决了电机轴与码盘托连接不稳定,导致码盘托与电机轴之间脱节的问题,进而实现了电机轴与码盘托稳定连接。
22.5、由于采用了销轴螺纹连接在主体内,解决了码盘托在主体内翻转且码盘托与电机之间的距离无法控制,进而实现了防止码盘托旋转且限制了码盘托与电机之间的距离。
23.6、由于采用了电机上设置有定位块,主体上的限位槽与定位块形状一致,解决了电机与主体无法同轴定位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主体与电机同轴定位连接。
24.7、由于采用了通过卡块与螺纹杆的螺纹配合,旋转卡块带动推动杆移动,从而带动铰接板运动,铰接板带动卡板移动,使得卡板可以进行张开或者缩回的动作,从而卡紧电机轴,所以,有效解决了电机轴与码盘托连接不稳定,导致码盘托与电机轴之间脱节的问题,进而实现了电机轴与码盘托之间固定连接。
25.8、由于采用了固定块内设置有加强筋,所以,有效解决了固定件为薄件,在电机旋转时会对固定件产生过大的旋转力,导致固定件变形,直至失去作用,进而实现了加强固定件的内部结构,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26.9、由于采用了铰接杆沿着导向槽的方向滑动,所以,有效解决了在对推进杆推动时,铰接板与卡板之间的滑动不稳定,进而实现了将卡板与铰接板的滑动轨迹限制,使其稳定滑动。
27.10、由于采用了通过导向件对推动杆进行导向且弹性件将卡块始终贴合固定块的侧壁,所以,有效解决了在对推动杆滑动时,滑动杆发生偏移,导致卡板未完全卡入卡槽内,对推动杆进行向内推动时,卡块远离固定块,失去卡块的作用的问题,进而实现了卡板稳定的卡入卡槽内,电机轴与码盘托之间连接更加稳定,卡块无论怎么移动,卡块始终贴合固定块的侧壁,从而卡板能稳定的移动。
附图说明
28.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编码器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29.图2示出图1中a的剖视图。
30.图3示出图2中b的剖视图。
31.图4示出第一实施例中对电机轴与主体定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示出第二实施例中对电机轴与主体定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示出第二实施例中当电机轴与码盘托固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示出图6中c的局部放大图。
35.图中:1、主体;12、第一通孔;14、电路板;15、测量件;16、第二通孔;17、限位槽;2、码盘托;21、码盘;22、螺纹孔;3、销轴;4、固定件;41、固定块;412、加强筋;42、推动杆;421、螺纹杆;422、弹性件;423、挡板;43、卡块;44、第三通孔;45、导向件;46、导向块;461、导向槽;47、卡板;48、铰接板;481、铰接杆;491、插孔;492、插槽;5、测量装置;6、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36.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编码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机轴与主体之间无法快速同轴,且存在很多随机性的问题。
37.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38.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39.第一实施例:
40.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编码器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示出
图1中a的剖视图。图3示出图2中b的剖视图。图4示出第一实施例中对电机轴与主体定位时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编码器。图中y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右端,图中x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前端。
41.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编码器,包括主体1、同轴连接电机轴的码盘托2、对码盘托2定位的销轴3、将码盘托2固定在电机轴上的固定件4和对电机旋转角度测量的测量装置5。销轴3围绕码盘托2滑动设置在主体1内,销轴3插入码盘托2内。固定件4设置在码盘托2上。测量装置5设置在主体1内。
42.主体1内开设有空腔。码盘托2旋转在主体1内。码盘托2与主体1内部间隙配合。电机轴插入码盘托2内。电机轴与码盘托2同轴。主体1开设有第一通孔12。销轴3通过第一通孔12插入码盘托2。优选的,第一通孔12设置有三组。优选的,销轴3设置有三组。主体1内还设置有测量装置5。测量装置5设置在主体1的空腔内。对电机的旋转角度与旋转圈数进行记录,直至传输至显示部,方便查看电机旋转实时数据。当三组销轴3均通过第一通孔12插入码盘托2时,码盘托2轴线与主体1的轴线位置一致。将固定件4放置在码盘托2内。直至固定件4将码盘托2与电机轴之间固定。
43.将电机轴穿过码盘托2。使得电机轴与码盘托2同轴。此时码盘托2旋转连接在电机轴上。随后将销轴3从第一通孔12插入,直至销轴3插入码盘托2内。依次将销轴3插入码盘托2。待全部插入码盘托2后,此时电机轴与主体1为同轴。随后将固定件4设置在码盘托2内。通过固定件4将码盘托2与电机轴固定。从而电机轴旋转带动码盘托2旋转,通过测量装置5测量电机轴旋转的圈数与角度。
44.由于采用了通过销轴3将码盘托2与主体1同轴,通过固定件4将码盘托2与电机轴固定连接,所以,有效解决了电机轴与主体1之间无法快速同轴,且存在很多随机性的问题,进而实现了将电机轴与主体1之间为同轴连接。
45.测量装置5包括测量电机轴角位移的码盘21、向码盘21发出信号的测量件15和接收测量件15信号的电路板14。码盘21同轴固定连接码盘托2上。测量件15设置在主体1内。电路板14位于主体1内。码盘21设置在电路板14与测量件15之间。
46.码盘21为圆盘状。码盘21固定连接在码盘托2的上表面。且码盘21与码盘托2为同轴连接。码盘托2的上方设置有电路板14。电路板14上设置有接收器,接收器的接收端朝向下方。主体1空腔底部设置有测量件15,测量件15竖直设置且发射端朝向电路板14上的接收端。码盘21上均匀设置有许多扇形导电区和不导电区。若需要精度高则将导电区与不导电区的数量增多,若需要精度低则将导电区与不导电区的数量减少,当启动编码器时,测量件15发出信号穿过码盘21上的导电区直至电路板14的接收端,当电机轴旋转时,带动码盘托2旋转,码盘托2带动码盘21旋转。测量件15的信号传递至码盘21上的不导电区,使得信号与接收器断开。如此反复,从而测量出电机轴旋转角度。
47.由于采用了测量件15将信号传输至电路板14,当电机旋转带动码盘21旋转将信号传递至电路板14或者信号断开电路板14,所以,有效解决了无法精确看出电机旋转角度与圈数,进而实现了通过测量装置5将电机旋转轴角度进行测量,将数据传递至显示部,观察电机状态。
48.码盘托2上开设有螺纹孔22。固定件4螺纹连接在螺纹孔22内。主体1上开设有连通
螺纹孔22的第二通孔16。当销轴3均插入码盘托2内时,固定件4穿过第二通孔16并与螺纹孔22螺纹连接。
49.螺纹孔22两端贯通。第二通孔16两端贯通。当销轴3同时插入码盘托2时。码盘托2的轴线与主体1的轴线一致,使得第二通孔16与螺纹孔22对应。优选的,固定件4为顶丝。当销轴3将码盘托2的轴线与主体1的轴线一致时,将固定件4从第二通孔16插入直至螺纹孔22内。通过在旋转位于螺纹孔22内的固定件4,使固定件4朝向电机轴方向移动,直至固定件4的抵紧端压紧电机轴的外侧壁。使电机轴与码盘托2固定连接。
50.由于采用了码盘托2上开设有螺纹孔22,使固定件4与螺纹孔22螺纹连接,旋转固定件4,直至固定件4的一端压紧电机轴,所以,有效解决了电机轴与码盘托2连接不稳定,导致码盘托2与电机轴之间脱节的问题,进而实现了电机轴与码盘托2通过固定件4稳定连接。
51.销轴3螺纹连接在主体1内。
52.销轴3上开设有螺纹,将销轴3螺纹连接在主体1内,旋转销轴3,使得销轴3向码盘托2方向移动直至销轴3插入码盘托2内,将码盘托2固定当前位置。
53.由于采用了销轴3螺纹连接在主体1内,解决了码盘托2在主体1内翻转且码盘托2与电机之间的距离无法控制,进而实现了防止码盘托2旋转且限制了码盘托2与电机之间的距离。
54.主体1朝向电机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17;电机上设置有定位块6;限位槽17与定位块6同轴。
55.主体1的下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7,优选的,限位槽17为圆形,电机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块6,优选的,定位块6为圆形,定位块6的侧面与限位槽17的内侧面贴合,使得主体1与电机轴同轴。
56.由于采用了电机上设置有定位块6,主体1上的限位槽17与定位块6的侧面贴合,解决了电机与主体1无法同轴定位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主体1与电机同轴定位连接。
57.第二实施例:
58.图5示出第二实施例中对电机轴与主体定位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第二实施例中对电机轴与码盘托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图6中c的局部放大图。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
59.电机轴上开设有插孔491。插孔491的侧壁开设有插槽492。固定件4插入插孔491内且卡住插槽492。码盘托2上开设第三通孔44。第三通孔44的位置与插孔491的位置对应。固定件4位于第三通孔44与插孔491内。
60.插孔491朝向外侧的一端为开口。插孔491内开设有插槽492。插槽492的直径大于插孔491的直径。固定件4插入插孔491的同时,同时卡住插槽492,使得固定件4固定在插孔491内。
61.由于采用了电机轴上开设有插槽492与插孔491,固定件4插入插孔491,卡住插槽492,码盘托2上开设有第三通孔44,第三通孔44与插孔491位置对应,固定件4同时位于第三通孔44与插孔491内,所以,有效解决了电机轴与码盘托2连接不稳定,导致码盘托2与电机轴之间脱节的问题,进而实现了电机轴与码盘托2稳定连接。
62.固定件4包括将码盘托2固定连接在电机轴上的固定块41、将固定块41卡在电机轴内的卡板47、铰接在卡板47上的铰接板48、推动铰接板48的推动杆42、设置在推动杆42上的
螺纹杆421和卡住卡板47位置的卡块43。卡板47旋转设置在固定块41内。推动杆42插入固定块41内。推动杆42与铰接板48铰接。卡块43螺纹连接在螺纹杆421上。螺纹杆421在固定块41上滑动。
63.固定块41形状为圆柱状。固定块41的外侧壁开设有台阶。固定块41远离电机轴的一端外侧面与第三通孔44的侧面贴合。固定块41朝向电机轴的一端外侧面与插孔491的侧面贴合。固定块41内设置有推动杆42。推动杆42滑动在固定块41内。推动杆42的推动端铰接在铰接板48的一端。铰接板48的另一端铰接在卡板47的一端。卡板47的另一端抵在插槽492内,使得固定块41无法移出插槽492,从而将固定块41固定在电机轴内。推动杆42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杆421。螺纹杆421插入固定块41。优选的,卡块43为六角螺母。卡块43螺纹连接在螺纹杆421上。卡块43位于固定块41外侧,且卡块43朝向固定块41的一端贴合固定块41。当卡块43在螺纹杆421上旋转使得推动杆42向外侧移动时,卡板47向外侧延展开,直至卡板47抵紧插槽492侧壁。通过卡板47与插槽49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使卡板47始终限制在插槽492内。当卡块43在螺纹杆421上反方向旋转使得推动杆42向内侧移动时,卡板47向内侧缩回,直至卡板47缩回至固定块41内部。
64.当插孔491与第三通孔44对应时,将固定块41插入插孔491与第三通孔44内。当需要将固定块41固定时,旋转卡块43,使得推动杆42向外移动,从而将卡板47向外延伸,直至卡板47的一端卡住插槽492内侧壁上,此时固定块41固定在电机轴与码盘托2内。当需要将固定块41拔出插孔491与第三通孔44内时,反方向旋转卡块43,使得推动杆42向内移动,从而将卡块43向内缩回,直至卡块43缩回至固定块41内。随后将固定块41拔出第三通孔44与插孔491内。
65.由于采用了通过卡块43与螺纹杆421的螺纹配合,旋转卡块43带动推动杆42移动,从而带动铰接板48运动,铰接板48带动卡板47移动,使得卡板47可以进行张开或者缩回的动作,从而卡紧电机轴,所以,有效解决了电机轴与码盘托2连接不稳定,导致码盘托2与电机轴之间脱节的问题,进而实现了电机轴与码盘托2之间固定连接。
66.固定块41内还设置有加强固定块41结构的加强筋412。导向件45固定连接加强筋412。导向件45位于加强筋412之间。
67.加强筋412为圆板状。加强筋412的外侧壁与固定块4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加强筋412的中间开设有圆孔,使得推动杆42滑动在圆孔内。
68.由于采用了固定块41内设置有加强筋412,所以,有效解决了固定块41为薄件,在电机旋转时会对固定块41产生过大的旋转力,导致固定块41变形,直至失去作用,进而实现了加强固定块41的内部结构,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69.铰接板48与卡板47之间通过铰接杆481铰接。固定块41内还设置有导向块46。导向块46上开设有导向槽461。导向槽461沿着铰接杆481旋转轨迹开设。铰接杆481在导向槽461内滑动。
70.铰接板48的一端与卡板47的一端通过铰接杆481铰接。铰接杆481的下端延伸出一段。固定块41内设置有导向块46,导向块46为弧形。导向块46的上表面开设有导向槽461。导向槽461沿着铰接杆481旋转方向弧形开设,铰接杆481的下端滑动在导向槽461内。
71.由于采用了铰接杆481沿着导向槽461的方向滑动,所以,有效解决了在对推进杆推动时,铰接板48与卡板47之间的滑动不稳定,进而实现了将卡板47与铰接板48的滑动轨
迹限制,使其稳定滑动。
72.固定件4还包括对推动杆42导向的导向件45、固定连接推动杆42的挡板423和推动挡板423的弹性件422;导向件45同轴套设于推动杆42;导向件45固定连接加强筋412之间;挡板423位于在加强筋412与固定块41的内壁之间;弹性件422套设于推动杆42。
73.固定件4内设置有与推动杆42同轴的导向件45,导向件45固定连接在固定块41内,且导向件45位于两组加强筋412中间位置。挡板423同轴连接在推动杆42上。挡板423与固定块4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422。优选的,弹性件422为弹簧。弹性件422的一端固定连接挡板423,另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块41的内侧壁。当旋转卡块43时,推动杆42向内移动,通过弹性件422的张力使得卡块43能一直贴合固定块41。
74.由于采用了通过导向件45对推动杆42进行导向且弹性件422将卡块43始终贴合固定块41的侧壁,所以,有效解决了在对推动杆42滑动时,滑动杆发生偏移,导致卡板47未完全卡入卡槽内,对推动杆42进行向内推动时,卡块43远离固定块41,失去卡块43的作用的问题,进而实现了卡板47稳定的卡入卡槽内,电机轴与码盘托2之间连接更加稳定,卡块43无论怎么移动,卡块43始终贴合固定块41的侧壁,从而卡板47能稳定的移动。
75.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76.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同轴连接电机轴的码盘托、对所述码盘托定位的销轴、将所述码盘托固定在电机轴上的固定件和对电机旋转角度测量的测量装置;所述销轴围绕所述码盘托设置在所述主体内,所述销轴插入所述码盘托内;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码盘托上;所述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定位功能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测量电机轴角位移的码盘、向所述码盘发出信号的测量件和接收所述测量件信号的电路板;所述码盘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码盘托上;所述测量件设置在所述主体内;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主体内;所述码盘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测量件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定位功能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码盘托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件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内;所述主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螺纹孔的第二通孔;当所述销轴均插入所述码盘托内时,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定位功能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电机轴上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的侧壁开设有插槽;所述固定件插入所述插孔内且卡住所述插槽;所述码盘托上开设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位置与所述插孔的位置对应;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插孔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定位功能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螺纹连接在所述主体内。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定位功能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朝向电机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电机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同轴插入所述限位槽。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定位功能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将所述码盘托固定连接在电机轴上的固定块、将所述固定块卡在电机轴内的卡板、铰接在所述卡板上的铰接板、推动所述铰接板的推动杆、设置在所述推动杆上的螺纹杆和限制所述卡板位置的卡块;所述卡板旋转设置在所述固定块内;所述推动杆插入所述固定块内滑动;所述推动杆与所述铰接板铰接;所述卡块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杆上;所述螺纹杆在所述固定块上滑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定位功能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内还设置有加强所述固定块结构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块的内壁。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定位功能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板与所述卡板之间通过铰接杆铰接;所述固定块内还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着所述铰接杆旋转轨迹开设;所述铰接杆在所述导向槽内滑动。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定位功能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还包括对所述推动杆导向的导向件、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的挡板和推动所述挡板的弹性件;所述导向件同轴套设于所述推动杆;所述导向件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之间;所述挡板位于在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固定块的内壁之间;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推动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编码器,包括主体、同轴连接电机轴的码盘托、对所述码盘托定位的销轴、将所述码盘托固定在电机轴上的固定件和对电机旋转角度测量的测量装置;所述销轴围绕所述码盘托滑动设置在所述主体内,所述销轴插入所述码盘托内;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码盘托上;所述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内。解决了电机轴与主体之间无法快速同轴,且存在很多随机性的问题。且存在很多随机性的问题。且存在很多随机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李国华 申文忠 孙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江苏睿芯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11

技术公布日:

2023/3/3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02:25: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673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电机   螺纹   主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