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风能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风能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机械风能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2.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能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可再生能源,很早就被人们利用,主要是通过风车来抽水、磨面等,人们感兴趣的是如何利用风来发电,利用风力发电非常环保,且风能蕴量巨大,因此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依据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米的微风速度,便可以开始发电;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因为风力发电不需要使用燃料,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风力发电所需要的装置,称作风力发电机组,这种风力发电机组,大体上可分为风轮(包括尾舵)、发电机和塔筒三部分。
3.但现有处理设备存在以下不足:
4.在日常使用中发现诸如cn212225458u的风能发电装置,现有设备多数采用结构单一的冷却机构对自身进行降温,多依靠结构循环冷却介质将机组中的热量带离,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因设备机组在不同风力情况下的转速不同,使得自身产生的热量不恒定,致使现有的冷却机构的冷却效率无法满足设备需求,易导致设机组在使用的过程中因自身温度过高产生故障,造成装置的转换效率降低。
5.所以我们提出了机械风能发电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机械风能发电装置,通过与转换机相连的冷却机构,利用机构中的多个结构部件,可持续对转换机中的热量进行抽离,因转换机中的热量被抽离后其温度产生变化,使得转换机的零件冷却,并使得转换机在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提高,为转换机的散热提供支持,实现了设备可对转换机构冷却效率进行进一步加速的能力,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机械风能发电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换机,所述转换机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表面栓接有扇叶,所述转换机的表面设置有散热装置;
8.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贯穿转换机设置,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清扫机构,所述清扫机构设置在冷却机构的表面,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驱动能源机构,所述驱动能源机构设置在转换机的表面;
9.所述冷却机构包括风道,所述风道与转换机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换机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入风栅格,所述转换机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出风栅格,所述风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架,利用机构中的多个结构部件,可持续对转换机中的热量进行抽离,因转换机中的热量被抽离后其温度产生变化,使得转换机的零件冷却,并使得转换机在工作状态下
的稳定性提高,为转换机的散热提供支持,实现了设备可对转换机构冷却效率进行进一步加速的能力。
10.优选的,所述风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储存仓,所述散热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热板,所述风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隔热罩,所述储存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泵机,所述泵机的输出端螺纹连接有循环管,利用储存仓可对冷却介质进行储存,同时在循环管的配合下使得冷却介质可进行循环使用。
11.优选的,所述转换机的侧表面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风道与通风孔的内壁相连通,所述入风栅格与通风孔的内壁相连通,所述出风栅格与通风孔的内壁相连通,利用入风栅格可将外界自然风引导至风道内,并对风道内的散热架进行降温。
12.优选的,所述散热架与通风孔的内壁相连通,所述储存仓的侧表面开设有装配孔,所述导热板与装配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风道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孔,所述导热板与圆孔的内壁相抵接,利用散热架和导热板的配合可将冷却介质中的热量导出,使得冷却介质的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
13.优选的,所述隔热罩与导热板的表面相套接,所述隔热罩与储存仓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与转换机的内壁相抵接,所述储存仓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循环管与定位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的输出端与储存仓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的输出端与储存仓的内壁相连通,利用隔热罩可对导热板进行防护,以减少导热板在引导热量的过程中,产生热量丢失的概率。
14.优选的,所述清扫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入风栅格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伺服电机的驱动端栓接有驱动轮,所述入风栅格的上两侧均栓接有从动轮,利用支撑架可对伺服电机的位置进行支撑固定,以实现伺服电机的驱动效果。
15.优选的,所述驱动轮的内壁套设有传动带,所述入风栅格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轨,所述导轨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架,所述滑架的表面开设有插孔,所述滑架位于插孔的内壁插设有固定栓,所述固定栓的螺纹端栓接有清洁架,利用传动带可驱动滑架进行移动,从而实现滑架驱动清洁架的效果。
16.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表面开设有转孔,所述伺服电机的驱动端贯穿转孔设置,所述驱动轮与支撑架的表面相抵接,所述传动带与从动轮的弧面相套接,所述滑架与入风栅格的表面相抵接,所述清洁架与滑架的表面相抵接,所述清洁架与入风栅格的侧表面相抵接,利用清洁架可对入风栅格表面的灰尘进行清扫,以提高入风栅格的引导效率。
17.优选的,所述驱动能源机构包括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与转换机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是,所述防护外壳的内壁抵接有蓄电池,所述防护外壳的内壁栓接有挡板,所述防护外壳的上表面开设有收纳槽,所述防护外壳位于收纳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推杆,所述电推杆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衔接架,所述衔接架的弧面铰接有装配套筒,所述装配套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光伏板,所述光伏板的侧表面栓接有传感器,利用防护外壳与挡板的配合,可对蓄电池进行保护,以提高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18.优选的,所述蓄电池与挡板的下表面相抵接,所述泵机与蓄电池的输出端电气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与蓄电池的输出端电气连接,所述电推杆与蓄电池的输出端电气连接,所述光伏板与蓄电池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传感器与蓄电池的输出端电气连接,所述传感
器与电推杆的控制端电气连接,利用光伏板可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同时在蓄电池的配合下,可对散热装置中的驱动设备进行驱动。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发明通过设置冷却机构,当风力发电装置安装的区域出现微风及以上风力时,扇叶被吹动转动,扇叶在转动的过程中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在转动的过程中驱动转换机进行工作,随即转换机将转轴施加的驱动力转换为电力,并将转换的电力进行储存,当设备处于工作状态下,需对其进行内部零件进行散热冷却时,泵机开关被设备控制打开,泵机通电工作,泵机在工作的过程中,将处于储存仓内的冷却介质泵泵送至循环管,冷却介质在循环管内流动的过程中,对转换机内部零件上的热量进行抽离,随即含有热量的冷却介质在循环管的引导下,重新进入储存仓内,当含有热量的冷却介质进入储存仓时,导热板将冷却介质内的热量抽离,并将热量引导至散热架上,随即在入风栅格将自然风引导至风道内,并对散热架进行吹拂,吹拂后的自然风便会携带热量通过出风栅格排出,随即便完成设备的冷却操作,通过设置冷却装置,使得设备的冷却机构的功率可满足自身需求,继而避免了设备冷却结构无法满足自身造成故障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了设备在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
21.2、本发明通过设置清扫机构,当设备控制面板上的操作时间达到预设值时,设备控制面板打开伺服电机开关,伺服电机通电工作,驱动轮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进行转动,驱动轮在转动的过程中驱动传动带转动,传动带在从动轮的引导下,驱动滑架移动,滑架在导轨的引导下驱动清洁架位移,清洁架在位移的过程中,便会对入风栅格表面的附着的灰尘进行清扫,从而完成对冷却机构的维护操作,通过设置清扫机构,使得冷却机构的维护操作可定时自动进行,继而降低了冷却机构的维护难度,并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机构的维护便捷性。
22.3、本发明通过设置驱动能源机构,当外界环境中存在太阳光,且太阳光照射在光伏板上时,光伏板将光源转换为电能,光伏板转换的电能在导线的引导下输送至蓄电池内,同时传感器会对太阳光的强度进行感应,在太阳的位置发生改变时,传感器感应到的太阳光强度减弱,随即传感器打开电推杆的开关,电推杆向上推动衔接架,衔接架推动装配套筒,装配套筒推动光伏板的一侧进行抬升,并使光伏板的工作区域对准太阳光,使得光伏板的转换效率提高;当泵机和伺服电机进行工作时,蓄电池便会对泵机和伺服电机提供电力,以使泵机和伺服电机正常工作,通过设置驱动能源机构,使得散热装置可对自身结构的驱动构件独立供电,继而减少了冷却机构(51)在工作过程中使用设备电力的概率,并进一步提高了散热装置的独立性。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机械风能发电装置中主视结构立体图;
24.图2为本发明机械风能发电装置中侧视结构立体图;
25.图3为本发明机械风能发电装置中仰视结构立体图;
26.图4为本发明机械风能发电装置为图3中a处结构放大立体图;
27.图5为本发明机械风能发电装置中冷却机构结构放大立体图;
28.图6为本发明机械风能发电装置中清扫机构结构放大立体图;
29.图7为本发明机械风能发电装置为图6中b处结构放大立体图;
30.图8为本发明机械风能发电装置中驱动能源机构放大立体图;
31.图9为本发明机械风能发电装置为图8中c处结构放大立体图。
32.图中:1、支架;2、转换机;3、转轴;4、扇叶;5、散热装置;51、冷却机构;511、风道;512、入风栅格;513、出风栅格;514、散热架;515、储存仓;516、导热板;517、隔热罩;518、泵机;519、循环管;52、清扫机构;521、支撑架;522、伺服电机;523、驱动轮;524、从动轮;525、传动带;526、导轨;527、滑架;528、固定栓;529、清洁架;53、驱动能源机构;531、防护外壳;532、蓄电池;533、挡板;534、电推杆;535、衔接架;536、装配套筒;537、光伏板;538、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条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请参阅图1-9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机械风能发电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换机2,转换机2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3,转轴3表面栓接有扇叶4,转换机2的表面设置有散热装置5,散热装置5包括冷却机构51,冷却机构51贯穿转换机2设置,冷却机构51包括清扫机构52,清扫机构52设置在冷却机构51的表面,冷却机构51还包括驱动能源机构53,驱动能源机构53设置在转换机2的表面。
35.根据图5所示,冷却机构51包括风道511,风道511与转换机2的内壁固定连接,转换机2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入风栅格512,转换机2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出风栅格513,风道51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架514,利用机构中的多个结构部件,可持续对转换机2中的热量进行抽离,因转换机2中的热量被抽离后其温度产生变化,使得转换机2的零件冷却,并使得转换机2在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提高,为转换机2的散热提供支持,实现了设备可对转换机2构冷却效率进行进一步加速的能力。
36.根据图5所示,风道5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储存仓515,散热架5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热板516,风道5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隔热罩517,储存仓5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泵机518,泵机518的输出端螺纹连接有循环管519,利用储存仓515可对冷却介质进行储存,同时在循环管519的配合下使得冷却介质可进行循环使用。
37.根据图5所示,转换机2的侧表面开设有通风孔,风道511与通风孔的内壁相连通,入风栅格512与通风孔的内壁相连通,出风栅格513与通风孔的内壁相连通,利用入风栅格512可将外界自然风引导至风道511内,并对风道511内的散热架514进行降温。
38.根据图5所示,散热架514与通风孔的内壁相连通,储存仓515的侧表面开设有装配孔,导热板516与装配孔的内壁固定连接,风道511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孔,导热板516与圆孔的内壁相抵接,利用散热架514和导热板516的配合可将冷却介质中的热量导出,使得冷却介质的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
39.根据图5所示,隔热罩517与导热板516的表面相套接,隔热罩517与储存仓515的侧表面固定连接,循环管519与转换机2的内壁相抵接,储存仓515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孔,循环管519与定位孔的内壁固定连接,循环管519的输出端与储存仓515的表面固定连接,循环管519的输出端与储存仓515的内壁相连通,利用隔热罩517可对导热板516进行防护,以减
少导热板516在引导热量的过程中,产生热量丢失的概率。
40.根据图6-7所示,清扫机构52包括支撑架521,支撑架521与入风栅格512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架5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522,所伺服电机522的驱动端栓接有驱动轮523,入风栅格512的上两侧均栓接有从动轮524,利用支撑架521可对伺服电机522的位置进行支撑固定,以实现伺服电机522的驱动效果。
41.根据图6-7所示,驱动轮523的内壁套设有传动带525,入风栅格512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轨526,导轨526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架527,滑架527的表面开设有插孔,滑架527位于插孔的内壁插设有固定栓528,固定栓528的螺纹端栓接有清洁架529,利用传动带525可驱动滑架527进行移动,从而实现滑架527驱动清洁架529的效果。
42.根据图6-7所示,支撑架521的表面开设有转孔,伺服电机522的驱动端贯穿转孔设置,驱动轮523与支撑架521的表面相抵接,传动带525与从动轮524的弧面相套接,滑架527与入风栅格512的表面相抵接,清洁架529与滑架527的表面相抵接,清洁架529与入风栅格512的侧表面相抵接,利用清洁架529可对入风栅格512表面的灰尘进行清扫,以提高入风栅格512的引导效率。
43.根据图8-9所示,驱动能源机构53包括防护外壳531,防护外壳531与转换机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是,防护外壳531的内壁抵接有蓄电池532,防护外壳531的内壁栓接有挡板533,防护外壳531的上表面开设有收纳槽,防护外壳531位于收纳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推杆534,电推杆534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衔接架535,衔接架535的弧面铰接有装配套筒536,装配套筒53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光伏板537,光伏板537的侧表面栓接有传感器538,利用防护外壳531与挡板533的配合,可对蓄电池532进行保护,以提高蓄电池532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44.根据图8-9所示,蓄电池532与挡板533的下表面相抵接,泵机518与蓄电池532的输出端电气连接,伺服电机522与蓄电池532的输出端电气连接,电推杆534与蓄电池532的输出端电气连接,光伏板537与蓄电池532的输入端电气连接,传感器538与蓄电池532的输出端电气连接,传感器538与电推杆534的控制端电气连接,利用光伏板537可对蓄电池532进行充电,同时在蓄电池532的配合下,可对散热装置5中的驱动设备进行驱动。
45.其整个机构所达到的效果为:当风力发电装置安装的区域出现微风及以上风力时,扇叶4被吹动转动,扇叶4在转动的过程中驱动转轴3转动,转轴3在转动的过程中驱动转换机2进行工作,随即转换机2将转轴3施加的驱动力转换为电力,并将转换的电力进行储存,当设备处于工作状态下,需对其进行内部零件进行散热冷却时,泵机518开关被设备控制打开,泵机518通电工作,泵机518在工作的过程中,将处于储存仓515内的冷却介质泵泵送至循环管519,冷却介质在循环管519内流动的过程中,对转换机2内部零件上的热量进行抽离,随即含有热量的冷却介质在循环管519的引导下,重新进入储存仓515内,当含有热量的冷却介质进入储存仓515时,导热板516将冷却介质内的热量抽离,并将热量引导至散热架514上,随即在入风栅格512将自然风引导至风道511内,并对散热架514进行吹拂,吹拂后的自然风便会携带热量通过出风栅格513排出,随即便完成设备的冷却操作,通过设置冷却装置,使得设备的冷却机构51的功率可满足自身需求,继而避免了设备冷却结构无法满足自身造成故障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了设备在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
46.同时通过设置清扫机构52,当设备控制面板上的操作时间达到预设值时,设备控
制面板打开伺服电机522开关,伺服电机522通电工作,驱动轮523在伺服电机522的驱动下进行转动,驱动轮523在转动的过程中驱动传动带525转动,传动带525在从动轮524的引导下,驱动滑架527移动,滑架527在导轨526的引导下驱动清洁架529位移,清洁架529在位移的过程中,便会对入风栅格512表面的附着的灰尘进行清扫,从而完成对冷却机构51的维护操作,通过设置清扫机构52,使得冷却机构51的维护操作可定时自动进行,继而降低了冷却机构51的维护难度,并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机构51的维护便捷性;
47.另外通过设置驱动能源机构53,当外界环境中存在太阳光,且太阳光照射在光伏板537上时,光伏板537将光源转换为电能,光伏板537转换的电能在导线的引导下输送至蓄电池532内,同时传感器538会对太阳光的强度进行感应,在太阳的位置发生改变时,传感器538感应到的太阳光强度减弱,随即传感器538打开电推杆534的开关,电推杆534向上推动衔接架535,衔接架535推动装配套筒536,装配套筒536推动光伏板537的一侧进行抬升,并使光伏板537的工作区域对准太阳光,使得光伏板537的转换效率提高;当泵机518和伺服电机522进行工作时,蓄电池532便会对泵机518和伺服电机522提供电力,以使泵机518和伺服电机522正常工作,通过设置驱动能源机构53,使得散热装置5可对自身结构的驱动构件独立供电,继而减少了冷却机构51在工作过程中使用设备电力的概率,并进一步提高了散热装置5的独立性。
48.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机械风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换机(2),所述转换机(2)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3),所述转轴(3)表面栓接有扇叶(4),所述转换机(2)的表面设置有散热装置(5);所述散热装置(5)包括冷却机构(51),所述冷却机构(51)贯穿转换机(2)设置,所述冷却机构(51)包括清扫机构(52),所述清扫机构(52)设置在冷却机构(51)的表面,所述冷却机构(51)还包括驱动能源机构(53),所述驱动能源机构(53)设置在转换机(2)的表面;所述冷却机构(51)包括风道(511),所述风道(511)与转换机(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换机(2)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入风栅格(512),所述转换机(2)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出风栅格(513),所述风道(51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架(5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风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5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储存仓(515),所述散热架(5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热板(516),所述风道(5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隔热罩(517),所述储存仓(5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泵机(518),所述泵机(518)的输出端螺纹连接有循环管(51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风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机(2)的侧表面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风道(511)与通风孔的内壁相连通,所述入风栅格(512)与通风孔的内壁相连通,所述出风栅格(513)与通风孔的内壁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风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架(514)与通风孔的内壁相连通,所述储存仓(515)的侧表面开设有装配孔,所述导热板(516)与装配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风道(511)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孔,所述导热板(516)与圆孔的内壁相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风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517)与导热板(516)的表面相套接,所述隔热罩(517)与储存仓(515)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519)与转换机(2)的内壁相抵接,所述储存仓(515)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循环管(519)与定位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519)的输出端与储存仓(515)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519)的输出端与储存仓(515)的内壁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风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机构(52)包括支撑架(521),所述支撑架(521)与入风栅格(512)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5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522),所伺服电机(522)的驱动端栓接有驱动轮(523),所述入风栅格(512)的上两侧均栓接有从动轮(524)。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械风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523)的内壁套设有传动带(525),所述入风栅格(512)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轨(526),所述导轨(526)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架(527),所述滑架(527)的表面开设有插孔,所述滑架(527)位于插孔的内壁插设有固定栓(528),所述固定栓(528)的螺纹端栓接有清洁架(529)。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械风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521)的表面开设有转孔,所述伺服电机(522)的驱动端贯穿转孔设置,所述驱动轮(523)与支撑架(521)的表面相抵接,所述传动带(525)与从动轮(524)的弧面相套接,所述滑架(527)与入风栅格(512)的表面相抵接,所述清洁架(529)与滑架(527)的表面相抵接,所述清洁架(529)与入风栅格(512)的侧表面相抵接。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械风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能源机构(53)包括防护外壳(531),所述防护外壳(531)与转换机(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是,所述防护外壳
(531)的内壁抵接有蓄电池(532),所述防护外壳(531)的内壁栓接有挡板(533),所述防护外壳(531)的上表面开设有收纳槽,所述防护外壳(531)位于收纳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推杆(534),所述电推杆(534)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衔接架(535),所述衔接架(535)的弧面铰接有装配套筒(536),所述装配套筒(53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光伏板(537),所述光伏板(537)的侧表面栓接有传感器(538)。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械风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532)与挡板(533)的下表面相抵接,所述泵机(518)与蓄电池(532)的输出端电气连接,所述伺服电机(522)与蓄电池(532)的输出端电气连接,所述电推杆(534)与蓄电池(532)的输出端电气连接,所述光伏板(537)与蓄电池(532)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传感器(538)与蓄电池(532)的输出端电气连接,所述传感器(538)与电推杆(534)的控制端电气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机械风能发电装置,包括:支架,支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换机,转换机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表面栓接有扇叶,转换机的表面设置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冷却机构,冷却机构贯穿转换机设置,冷却机构包括清扫机构,清扫机构设置在冷却机构的表面,冷却机构还包括驱动能源机构,驱动能源机构设置在转换机的表面,风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架,利用机构中的多个结构部件,可持续对转换机中的热量进行抽离,因转换机中的热量被抽离后其温度产生变化,使得转换机的零件冷却,并使得转换机在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提高,为转换机的散热提供支持,实现了设备可对转换机构冷却效率进行进一步加速的能力。率进行进一步加速的能力。率进行进一步加速的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

曾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曾峰

技术研发日:

2022.12.08

技术公布日:

2023/3/2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23:34: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671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表面   内壁   栅格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