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运送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
水稻秧苗运送装置。
背景技术:
2.水稻的种植一般先进行育苗,目前大部分采用育秧盘进行水稻的育苗,待秧苗三叶一心时,再移栽至大田。将水稻秧苗按一定规格插进大田也称为插秧。现在也有一些地方采用插秧机进行插秧,但在广西等南方地区,土地起伏大、稻田形状也不是规整的方型,很多地方还是采用人工插秧。农业科研工作者在进行水稻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等试验时,需要设置多块小的试验田,也只能是采用人工插秧。且很多时候需要一次运送多种品种的水稻秧苗以完成对比试验。
3.人工插秧不仅是插秧的过程耗费劳动力,运送秧苗也很费人工。传统的水稻插秧需要人工挑运秧苗,水田的面积一般都较大,且在水田行走会比陆地行走更艰难。因此,运送秧苗也是一件费力的事。而且一边插秧还要一边移动育秧盘,也影响插秧的效率,而农业生产常常要抢农时才能获得高产。
4.因此,水稻插秧过程需要配套一种方便、省力的水稻秧苗运送装置,以降低水稻插秧的劳动强度、提高插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农户收益。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秧苗运送装置,从而克服现有水稻插秧过程需人工挑运秧苗,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缺陷。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稻秧苗运送装置,包括
船体,还包括浮力件、牵引扶手和牵引绳,
所述船体外侧底部设有所述浮力件,所述船体至少一端设有所述牵引扶手和牵引绳。优选的,所述船体两端分别设有牵引扶手,所述牵引绳仅设于所述船体的前端。
7.优选地,还包括回收育秧盘用的回收框,所述船体两端分别设有牵引扶手,其中一端的牵引扶手处设有所述牵引绳,另一端的牵引扶手处设有所述回收框,所述回收框为镂空状。
8.优选地,所述牵引绳中部设有护垫,所述护垫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牵引绳的截面积。
9.优选地,所述浮力件为浮板、浮筒或气囊。
10.优选地,所述船体内侧设有可拆卸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船体分隔成两个以上的放置空间。
11.优选地,所述船体内侧设有限位卡槽,所述隔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限位卡槽内。
12.优选地,所述隔板包括横向隔板和纵向隔板。
13.优选地,所述船体顶部还铰接有护栏,所述护栏通过插销与所述船体固定。
14.优选地,还包括电力推进装置,所述电力推进装置设置在浮力件上,并由控制手柄控制其移动,所述电力推进装置通过所述牵引绳或者卡钩与所述船体可拆卸式连接,并带动所述船体在水田中移动。
15.优选地,所述电力推进装置的电源为锂电池。
16.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 本实用新型通过船体来运送秧苗,并在船体底部设置浮力件,可增加运送装置的浮力,增加单次运送水稻秧苗的数量,相比于人工挑运秧苗,可降低运送水稻秧苗的劳动强度,提高水稻秧苗的运送效率,降低水稻插秧的人工成本。
18.2. 本技术通过在船体外端部设置扶手和牵引绳,可通过人工拉动牵引绳来带动船体移动,操作简便。在水田面积大、水位较深的水田,也可以设置由遥控手柄控制的电力推进装置来带动船体移动,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运苗的速率。
19.3. 本技术在船体内侧设有限位卡槽,并在限位卡槽处安装可拆卸的隔板,通过隔板将船体分隔成不同的放置空间,即一个船体可同时运送不同品种的水稻秧苗而避免混乱,有利于水稻试验的开展。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23.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24.1、船体;101、限位卡槽;2、浮力件;3、牵引扶手;4、牵引绳;5、回收框;6、隔板;61、横向隔板;62、纵向隔板;7、护垫;8、电力推进装置;81、卡钩;9、控制手柄;10、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26.实施例1
27.如图1所示,一种水稻秧苗运送装置,包括船体1,还包括浮力件2、牵引扶手3、牵引绳4、回收框5和隔板6。所述船体1外侧底部设有所述浮力件2,所述船体1两端分别设有牵引扶手3,其中一端的牵引扶手3处设有所述牵引绳4,另一端的牵引扶手3处设有所述回收框5,所述船体1内侧设有可拆卸的隔板6,所述隔板6将所述船体1分隔成两个以上的放置空间。
28.具体的,所述浮力件2为泡沫浮板,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浮力件2也可以采用浮筒或气囊等能增加的浮力的物件代替。浮力件2可通过胶粘、捆绑棒等现有方式实现与船体1的固定。浮力件2与船体1配合,可增加运送装置的浮力,增加单次运送水稻秧苗的数量,有利于提高水稻秧苗的运送效率。
29.具体的,所述船体1两端的牵引扶手3分别设有两个,可以一个人来推动船体1,也可以两个人共同推动船体1。所述牵引绳4两端分别缠绕在船体1一端的两个牵引扶手3上,牵引绳4中部设有护垫7,所述护垫7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牵引绳4的截面积。所述护垫7可采用布条、橡胶皮等柔软轻便的材质制作。使用时,可将护垫7斜跨在人体的肩膀及腹部,人走动的同时带动船体1移动,也可以是人手握住护垫7,人走在牵引绳4前方,用手拉动船体1移动。船体1后端也设置扶手,及船体1移动过程中,人在前端拉动船体1时,船体1后端也可以
有人来推动船体1。前后同时出力,更有利于船体1的快速移动,提高秧苗运送效率。
30.具体的,所述回收框5为镂空状。进一步地,所述回收框5是在市面上采购的塑料,再通过绑绳与所述牵引扶手3固定。所述回收框5可用来回收育秧盘。即插完秧苗的育秧盘可放在回收框5中沥水,待船体1内的育秧苗插完或部分插完腾出空间后,再将育秧盘放到船体1内回收。当然,回收框5也可以用来放置水壶、帽子等用品。
31.具体的,所述船体1内侧设有限位卡槽101,所述隔板6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限位卡槽101内。所述隔板6包括横向隔板61和纵向隔板62。即所述隔板6可沿船体1的长度方向将船体1分隔成若干个放置空间,也可以沿船体1的宽度方向将船体1分隔成两个长条形的放置空间。科研工作者在进行水稻试验时,常常需要同时播种多个品种的水稻,通过分隔板6可以将不同品种的水稻苗分隔开,不易弄混,有利于水稻试验的开展。
32.使用时,先根据水稻插秧需求选择是否安装分隔板6以及分隔板6的安装位置,本实施例中,通过插放横向隔板61将船体1分隔成大小相等的两个放置空间。然后再将不同品种的水稻秧苗分别放置在两个放置空间的船体1内。所述水稻秧苗采用育秧盘进行育秧,可直接将带秧苗的育秧盘放置到船体1内,也可以将育秧盘对折后再放入船体1内。秧苗放满后,一个人在船体1前方通过牵引绳4来拉动全体,另一个人可在船体1后方通过牵引扶手3来推动船体1。当然,如果船体1拉动的水稻秧苗不多,也可以仅通过牵引绳4来拉动船体1。秧苗运送到大田指定位置,再将秧苗取下。采用船体1来运送秧苗,相比与人工挑运,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33.实施例2
34.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近似,其区别在于:所述浮力件2为浮筒,所述浮筒为市面上采购的中空筒体,若干个浮筒通过卡扣或者绑绳串联起来,分别设于所述船体1底部的两侧。可在船体1底部外侧设置卡块或者卡钩81,串联起来的浮筒通过绑绳与船体1底部外侧的卡块或者卡钩81进一步固定。当然,还可以根据运苗的数量、距离等调整浮筒的数量。另外。本实施例的隔板6包括横向隔板61和纵向隔板62,并通过横向隔板61和纵向隔板62将所述船体1分隔成四个放置空间。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隔板6的数量,将船体1分隔成更多的放置空间。
35.实施3
36.如图3所示,一种水稻秧苗运送装置,包括电力推进装置8和船体1,所述船体1设有浮力件2、牵引扶手3、牵引绳4和隔板6。所述电力推进装置8设有卡钩81,并通过卡钩81与所述船体1的牵引绳4固定,从而实现电力推进装置8和船体1的连接。所述电力推进装置8由控制手柄9来控制移动,即通过控制手柄9来控制牵引装置移动,从而拉动所述船体1移动。
37.具体的,电力推进装置8设置在浮板上,当然,也可以根据安装情况在浮板下方再设置浮筒以增加浮力。所述电力推进装置8采用市面上的船舶电力推进装置8,同时,参考现有的遥控船,设置通讯连接的无线发射模块和控制手柄9,通过控制手柄9来控制电力推进装置8的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及停止等。本技术的主要发明点在于船体1的结构改进及采用电力推进装置8来代替人工拉动船体1。至于电力推进装置8的具体结构并非本技术的主要发明点,这里不进行展开,可参考现有遥控船的结构或者其它现有技术来完成电力推进装置8的组装。优选的,所述电力推进装置8的电源为锂电池。既能减轻船体1的重量,又比较耐用。
38.具体的,所述船体1外侧底部设有所述浮力件2,所述浮力件2为长条形浮筒,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浮力件2也可以采用气囊等。浮力件2与船体1配合,可增加运送装置的浮力,增加单次运送水稻秧苗的数量,有利于提高水稻秧苗的运送效率。
39.具体的,所述船体1内侧设有限位卡槽101,所述隔板6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限位卡槽101内。所述隔板6沿船体1的长度方向将船体1分隔成两个放置空间。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分隔成更多空间。不同空间的分隔有利于将不同品种的水稻苗分隔开,不易弄混,有利于水稻试验的开展。
40.具体的,所述船体1顶部还铰接有护栏10,所述护栏10通过插销与所述船体1固定。所述护栏10可采用塑料制成,护栏10的设置有利于增加水稻秧苗的放置数量。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护栏10还可以做成伸缩结构,以利于更多水稻秧苗的放置。
41.使用时,先将不同品种的水稻秧苗分别放入船体1的两个放置空间内。然后通过操控控制手柄9,启动电力推进装置8,从而带动船体1移动,将水稻秧苗运送到指定位置。本实施例适合在水位较高的水田中运送秧苗。
42.综上,申请通过船体1来运送秧苗,并在船体1底部设置浮力件2,可增加运送装置的浮力,增加单次运送水稻秧苗的数量,有利于提高水稻秧苗的运送效率。本技术的船体1可通过人工拉动牵引绳4来带动船体1,也可以设置由遥控手柄控制的电力推进装置8来带动船体1移动。此外,本技术通过在船体1内设置隔板6,可同时运送不同品种的水稻秧苗而避免混乱,有利于水稻试验的开展。
43.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水稻秧苗运送装置,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浮力件、牵引扶手、牵引绳和电力推进装置,所述船体外侧底部设有所述浮力件,所述船体至少一端设有所述牵引扶手和牵引绳;所述船体内侧设有可拆卸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船体分隔成两个以上的放置空间;所述电力推进装置设置在所述浮力件上,并由控制手柄控制其移动,所述电力推进装置通过所述牵引绳或者卡钩与所述船体可拆卸式连接,并带动所述船体在水田中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秧苗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收育秧盘用的回收框,所述船体两端分别设有牵引扶手,其中一端的牵引扶手处设有所述牵引绳,另一端的牵引扶手处设有所述回收框,所述回收框为镂空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秧苗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绳中部设有护垫,所述护垫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牵引绳的截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秧苗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件为浮板、浮筒或气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稻秧苗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内侧设有限位卡槽,所述隔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限位卡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稻秧苗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横向隔板和纵向隔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秧苗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顶部还铰接有护栏,所述护栏通过插销与所述船体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秧苗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推进装置的电源为锂电池。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稻秧苗运送装置,包括船体、浮力件、牵引扶手和牵引绳,所述船体外侧底部设有所述浮力件,所述船体至少一端设有所述牵引扶手和牵引绳。本申请通过船体来运送秧苗,并在船体底部设置浮力件,可增加运送装置的浮力,增加单次运送水稻秧苗的数量,有利于提高水稻秧苗的运送效率。本申请的船体可通过人工拉动牵引绳来带动船体,也可以设置由遥控手柄控制的电力推进装置来带动船体移动。此外,本申请通过在船体内设置隔板,可同时运送不同品种的水稻秧苗而避免混乱,有利于水稻试验的开展。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水稻插秧过程需人工挑运秧苗,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尤其适于在稻田形状不规整或种植面积较小的试验田中使用。田中使用。田中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
吴子帅 陈传华 李虎 刘广林 罗昌 朱其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
2022.08.29
技术公布日:
202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