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
泡棉产品,特别是一种高弹性的多层加强型防震泡棉。
背景技术:
2.在电子产品内部,泡棉产品应用非常广泛。
3.现有的电子产品用的泡棉产品存在弹性不足、
屏蔽能力差、抗拉性能差等缺点,限制了泡棉产品进一步应用,也影响电子产品各元件的稳定运行。
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存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弹性的多层加强型防震泡棉,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泡棉弹性不足、屏蔽能力差、抗拉性能差等技术缺陷。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高弹性的多层加强型防震泡棉,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泡棉层、第二泡棉层、第三泡棉层及第四泡棉层,
所述第一泡棉层上部设置有上部防静电层,所述上部防静电层上部设置有上部抗拉层,所述上部抗拉层上部设置有上部屏蔽层,所述上部屏蔽层上部设置有上部离型膜层,所述第四泡棉层下部设置有下部防静电层,所述下部防静电层下部设置有下部抗拉层,所述下部抗拉层下部设置有下部屏蔽层,所述下部屏蔽层下部设置有下部离型膜层,所述第一泡棉层与第二泡棉层之间设置有第一
粘接层,所述第二泡棉层与第三泡棉层之间设置有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三泡棉层与第四泡棉层之间设置有第三粘接层,所述第一泡棉层上开设有第一缓冲孔,所述第三泡棉层上开设以后第三缓冲孔),所述第二泡棉层上开设有第二缓冲孔,所述第四泡棉层上开设有第四缓冲孔,所述第一缓冲孔与第三缓冲孔相互平行且前后贯通,所述第二缓冲孔与第四缓冲孔相互平行且左右贯通,第一缓冲孔、第三缓冲孔与第二缓冲孔、第四缓冲孔相互垂直。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缓冲孔、第二缓冲孔、第三缓冲孔、第四缓冲孔均具有两排,两排缓冲孔在竖直方向错位分布。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部屏蔽层包括上部聚酯纤维编织层及与上部聚酯纤维编织层粘接的上部金属屏蔽层,所述下部屏蔽层包括下部聚酯纤维编织层及与下部聚酯纤维编织层粘接的上部金属屏蔽层。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部金属屏蔽层及下部金属屏蔽层均为铝箔屏蔽层,上部金属屏蔽层及下部金属屏蔽层的厚度均为8-15微米。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粘接层、第二粘接层及第三粘接层均为硅胶粘接层,所述硅胶粘接层的厚度为15-25微米。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泡棉层、第二泡棉层、第三泡棉层及第四泡棉层均为经过阻燃剂侵泡处理的聚氨酯类泡棉层,第一泡棉层的厚度为182-220微米,第二泡棉层的厚度为200-230微米,第三泡棉层的厚度为200-230微米,第四泡棉层的厚度
为180-220微米。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部防静电层为上部无纺布层,所述下部防静电层为下部无纺布层,所述上部无纺布层的厚度为35-50微米,所述下部无纺布层的厚度为35-50微米。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部离型膜层及下部离型膜层均为pvc离型膜层,上部离型膜层及下部离型膜层的厚度均为20-30微米。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部离型膜层侧部具有上部离型膜易撕部,所述下部离型膜层侧部具有下部离型膜易撕部。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部抗拉层及下部抗拉层均包括抗拉基材层及嵌入在抗拉基材层内部的抗拉绳,所述抗拉基材层为合成橡胶层,所述抗拉绳为玻璃纤维编织细绳,上部抗拉层的抗拉绳与下部抗拉层的抗拉绳相互垂直。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弹性的多层加强型防震泡棉,该种高弹性的多层加强型防震泡棉分别在第一泡棉层、第二泡棉层、第三泡棉层及第四泡棉层设置有第一缓冲孔、第二缓冲孔、第三缓冲孔及第四缓冲孔,通过第一缓冲孔、第二缓冲孔、第三缓冲孔及第四缓冲孔提供足够的弹性缓冲能力,大幅度提升泡棉产品的弹性,通过上部屏蔽层及下部屏蔽层能够极大提升泡棉产品的屏蔽能力,有助于保护电子产品内部的零部件,通过上部抗拉层及下部抗拉层能够有效提升泡棉产品的抗拉能力,有助于提升产品的使用寿命。
18.综上,该种高弹性的多层加强型防震泡棉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泡棉弹性不足、屏蔽能力差、抗拉性能差等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图2。
23.一种高弹性的多层加强型防震泡棉,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泡棉层11、第二泡棉层12、第三泡棉层13及第四泡棉层14,所述第一泡棉层11、第二泡棉层12、第三泡棉层13及第四泡棉层14均为经过阻燃剂侵泡处理的聚氨酯类泡棉层,第一泡棉层11的厚度为182-220微米,第二泡棉层12的厚度为200-230微米,第三泡棉层13的厚度为200-230微米,第四泡棉层14的厚度为180-220微米。所述第一泡棉层11上部设置有上部防静电层21,所述
上部防静电层21上部设置有上部抗拉层61,所述上部抗拉层61上部设置有上部屏蔽层31,所述上部屏蔽层31上部设置有上部离型膜层41,所述第四泡棉层14下部设置有下部防静电层22,所述上部防静电层21为上部无纺布层,所述下部防静电层22为下部无纺布层,所述上部无纺布层的厚度为35-50微米,所述下部无纺布层的厚度为35-50微米。所述下部防静电层22下部设置有下部抗拉层62,所述上部抗拉层61及下部抗拉层62均包括抗拉基材层及嵌入在抗拉基材层内部的抗拉绳,所述抗拉基材层为合成橡胶层,所述抗拉绳为玻璃纤维编织细绳,上部抗拉层61的抗拉绳与下部抗拉层62的抗拉绳相互垂直。所述下部抗拉层62下部设置有下部屏蔽层32,所述下部屏蔽层32下部设置有下部离型膜层42,所述第一泡棉层11与第二泡棉层12之间设置有第一粘接层51,所述第二泡棉层12与第三泡棉层13之间设置有第二粘接层52,所述第三泡棉层13与第四泡棉层14之间设置有第三粘接层53,所述第一粘接层51、第二粘接层52及第三粘接层53均为硅胶粘接层,所述硅胶粘接层的厚度为15-25微米。所述第一泡棉层11上开设有第一缓冲孔111,所述第三泡棉层13上开设以后第三缓冲孔131,所述第二泡棉层12上开设有第二缓冲孔121,所述第四泡棉层14上开设有第四缓冲孔141,所述第一缓冲孔111与第三缓冲孔131相互平行且前后贯通,所述第二缓冲孔121与第四缓冲孔141相互平行且左右贯通,第一缓冲孔111、第三缓冲孔131与第二缓冲孔121、第四缓冲孔141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缓冲孔111、第二缓冲孔121、第三缓冲孔131、第四缓冲孔141均具有两排,两排缓冲孔在竖直方向错位分布。
24.所述上部屏蔽层31包括上部聚酯纤维编织层311及与上部聚酯纤维编织层311粘接的上部金属屏蔽层312,所述下部屏蔽层32包括下部聚酯纤维编织层321及与下部聚酯纤维编织层321粘接的上部金属屏蔽层312。所述上部金属屏蔽层312及下部金属屏蔽层322均为铝箔屏蔽层,上部金属屏蔽层312及下部金属屏蔽层322的厚度均为8-15微米。
25.所述上部离型膜层41及下部离型膜层42均为pvc离型膜层,上部离型膜层41及下部离型膜层42的厚度均为20-30微米。所述上部离型膜层41侧部具有上部离型膜易撕部411,所述下部离型膜层42侧部具有下部离型膜易撕部421。
26.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弹性的多层加强型防震泡棉,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泡棉层(11)、第二泡棉层(12)、第三泡棉层(13)及第四泡棉层(14),所述第一泡棉层(11)上部设置有上部防静电层(21),所述上部防静电层(21)上部设置有上部抗拉层(61),所述上部抗拉层(61)上部设置有上部屏蔽层(31),所述上部屏蔽层(31)上部设置有上部离型膜层(41),所述第四泡棉层(14)下部设置有下部防静电层(22),所述下部防静电层(22)下部设置有下部抗拉层(62),所述下部抗拉层(62)下部设置有下部屏蔽层(32),所述下部屏蔽层(32)下部设置有下部离型膜层(42),所述第一泡棉层(11)与第二泡棉层(12)之间设置有第一粘接层(51),所述第二泡棉层(12)与第三泡棉层(13)之间设置有第二粘接层(52),所述第三泡棉层(13)与第四泡棉层(14)之间设置有第三粘接层(53),所述第一泡棉层(11)上开设有第一缓冲孔(111),所述第三泡棉层(13)上开设以后第三缓冲孔(131),所述第二泡棉层(12)上开设有第二缓冲孔(121),所述第四泡棉层(14)上开设有第四缓冲孔(141),所述第一缓冲孔(111)与第三缓冲孔(131)相互平行且前后贯通,所述第二缓冲孔(121)与第四缓冲孔(141)相互平行且左右贯通,第一缓冲孔(111)、第三缓冲孔(131)与第二缓冲孔(121)、第四缓冲孔(141)相互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性的多层加强型防震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孔(111)、第二缓冲孔(121)、第三缓冲孔(131)、第四缓冲孔(141)均具有两排,两排缓冲孔在竖直方向错位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性的多层加强型防震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屏蔽层(31)包括上部聚酯纤维编织层(311)及与上部聚酯纤维编织层(311)粘接的上部金属屏蔽层(312),所述下部屏蔽层(32)包括下部聚酯纤维编织层(321)及与下部聚酯纤维编织层(321)粘接的上部金属屏蔽层(3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弹性的多层加强型防震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金属屏蔽层(312)及下部金属屏蔽层(322)均为铝箔屏蔽层,上部金属屏蔽层(312)及下部金属屏蔽层(322)的厚度均为8-15微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性的多层加强型防震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层(51)、第二粘接层(52)及第三粘接层(53)均为硅胶粘接层,所述硅胶粘接层的厚度为15-25微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性的多层加强型防震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泡棉层(11)、第二泡棉层(12)、第三泡棉层(13)及第四泡棉层(14)均为经过阻燃剂侵泡处理的聚氨酯类泡棉层,第一泡棉层(11)的厚度为182-220微米,第二泡棉层(12)的厚度为200-230微米,第三泡棉层(13)的厚度为200-230微米,第四泡棉层(14)的厚度为180-220微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性的多层加强型防震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防静电层(21)为上部无纺布层,所述下部防静电层(22)为下部无纺布层,所述上部无纺布层的厚度为35-50微米,所述下部无纺布层的厚度为35-50微米。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性的多层加强型防震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离型膜层(41)及下部离型膜层(42)均为pvc离型膜层,上部离型膜层(41)及下部离型膜层(42)的厚度均为20-30微米。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弹性的多层加强型防震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离型膜层(41)侧部具有上部离型膜易撕部(411),所述下部离型膜层(42)侧部具有下部离型
膜易撕部(421)。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性的多层加强型防震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抗拉层(61)及下部抗拉层(62)均包括抗拉基材层及嵌入在抗拉基材层内部的抗拉绳,所述抗拉基材层为合成橡胶层,所述抗拉绳为玻璃纤维编织细绳,上部抗拉层(61)的抗拉绳与下部抗拉层(62)的抗拉绳相互垂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弹性的多层加强型防震泡棉,包括第一泡棉层、第二泡棉层、第三泡棉层、第四泡棉层、上部防静电层、上部抗拉层、上部屏蔽层、上部离型膜层、下部防静电层、下部抗拉层、下部屏蔽层、下部离型膜层、第一粘接层、第二粘接层及第三粘接层,所述第一泡棉层上开设有第一缓冲孔,所述第三泡棉层上开设以后第三缓冲孔,所述第二泡棉层上开设有第二缓冲孔,所述第四泡棉层上开设有第四缓冲孔,所述第一缓冲孔与第三缓冲孔相互平行且前后贯通,所述第二缓冲孔与第四缓冲孔相互平行且左右贯通,第一缓冲孔、第三缓冲孔与第二缓冲孔、第四缓冲孔相互垂直。该种高弹性的多层加强型防震泡棉具有弹性好、抗冲击能力强、屏蔽能力好、抗拉性能佳等优点。抗拉性能佳等优点。抗拉性能佳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
康祥果 黄海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津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12
技术公布日:
20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