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燃气
报警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气报警器的导光前盖。
背景技术:
2.燃气报警器就是气体泄露检测报警仪器。当工业环境中燃气气体泄露,燃气报警器检测到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或中毒报警器设置的临界点时,就会对外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从而提示周围人员,有效保障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3.因此,对于燃气报警器而言,其报警效果好坏与其报警时发光的明显程度息息相关,但是,现有的燃气报警器在报警发光时的光线不够明显,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报警时光信号明显程度的燃气报警器的导光前盖。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气报警器的导光前盖,包括盖体、导
光柱和发
光源,
所述导光柱设置在所述盖体内且所述导光柱的顶端面表露于外部环境中,所述发光源设置在所述盖体内的所述导光柱下方,且所述发光源发出的光适于沿着所述导光柱向所述盖体外部散发;所述导光柱底端与所述发光源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缺口,且所述导光柱呈从下往上增大的漏斗状结构。
6.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导光柱的底端面为光滑面,且所述导光柱的外侧面为磨砂面。上述结构可靠地保证了光可进入导光柱,并沿着导光柱传递。
7.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光滑面在注塑时形成。
8.进一步优选,所述发光源具有多个并沿所述导光柱底端面的周向均匀分布。上述结构可靠地保证了光线的均匀。
9.进一步优选,所述发光源设置在所述缺口的中心下方。
10.进一步优选,所述缺口呈半圆形结构。
11.进一步优选,所述导光柱外固定套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适于与所述盖体可拆卸连接。上述结构用于导光柱与盖体的连接。
12.进一步优选,所述定位环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所述盖体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孔相对应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适于穿过所述限位孔。上述结构简单且稳定。
13.进一步优选,所述导光柱顶端呈圆环形结构,且所述导光柱顶端面与所述盖体顶端面平齐。上述结构用于提高光信号的醒目程度,以及提高整体结构的美观程度。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5.本技术采用了设置导光柱的技术手段,导光柱可作为通道,将发光源的光线更地传递至盖体表面,从而有效提高光线的明亮程度,并且,导光柱底端与发光源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缺口,以及导光柱呈从下往上增大的漏斗状结构,上述结构一方面可增加进入导光柱内的光线,另一方面可实现在导光柱内的聚光,从而有效提高报警时光信号的明显程度。
附图说明
16.图1为燃气报警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燃气报警器的爆炸图;
18.图3为本技术的导光前盖的盖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20.图5为本技术的导光前盖中发光源的俯视图;
21.图6为本技术的导光前盖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盖体;11、限位柱;2、导光柱;21、缺口;22、光滑面;23、磨砂面;3、发光源;4、定位环;41、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2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26.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7.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为:
28.一种燃气报警器的导光前盖,包括盖体1、导光柱2和发光源3,导光柱2设置在盖体 1内且导光柱2的顶端面表露于外部环境中,发光源3设置在盖体1内的导光柱2下方,且发光源3发出的光适于沿着导光柱2向盖体1外部散发;导光柱2底端与发光源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缺口21,且导光柱2呈从下往上增大的漏斗状结构。
29.本技术的发明人在实际使用中发现传统燃气报警器报警时放光不够明显,可能无法及时对人进行警示,因此,作为改进,本技术的发明人设计了上述结构的导光前盖,先通过在盖体1与发光源3之间设置导光柱2,导光柱2作为传递通道,并起到一定的聚光作用,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报警时光信号的明显程度。
30.进一步,本技术的发明人还将导光柱2设置为从下往上逐渐增大的漏斗状结构,即假设将导光柱2的内部看成传递通道,该传递通道即为斜向设置,因此光在导光柱2内传递时,会有更多方向的光经过反射后从导光柱2的顶端射出,进一步增加聚光作用,提高光的明亮程度。
31.此外,在导光柱2接收光源的位置设置了缺口21,从而可增加与光接触的面积,有效增加进入导光柱2内部的光线。
32.进一步,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发光源3设置在缺口21的中心下方,上述结构进一步保证进入导光柱2内的光线量。
33.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缺口21呈半圆形结构,结合上述的发光源3设置在缺口21的中心下方,可有效保证发光源3发出的光与缺口21表面接触时,均为垂直射入,从而减少反射。
34.进一步,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内还固定设有控制板,发光源3直接固定安装在控制板上,且发光源3具有八个并沿导光柱2底端的椭圆形结构周向均匀分布。发光源3的数量越多,则进入导光柱2内的光线越多,并且结合具体需求、使用成本和续航时间等多因素考虑,本实施例选用八个,当然其他数量的发光源3也可使用。
35.并且,周向均匀分布可有效保证进入发光柱内的光线均匀,即发光柱最终发光时的亮度均匀,方便从各个角度观察,以及更为美观。
36.此外,直接将发光源3安装在控制板上,可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对于发光源3的控制更为方便。
37.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柱2的底端面为光滑面22,且导光柱2的外侧面为磨砂面23,底端面是光滑面22可方便光线从底端进入导光柱2,而外侧面设为磨砂面 23可有效避免光线在导光柱2内传递时从外侧面发射出去,从而有效保证了导光柱2可实现聚光功能。
38.此外,传统技术方案中光滑面22大多采用导光柱2制成后再进行磨光的方式,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发明人采用在导光柱2注塑的同时便形成光滑面22,一方面,可省去打磨的步骤,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注塑得到的光滑面22相比打磨得到的更为光滑,使用效果更好。
39.作为导光柱2与盖体1的连接方式,如图3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柱2外固定套设有定位环4,定位环4上设有限位孔41,盖体1上设有与限位孔41相对应的限位柱11,限位柱11适于穿过限位孔41。上述结构简单且稳定,在安装时,只需要将限位孔41与限位柱11对齐,将限位柱11插入限位孔41内便可限制导光柱2的转动和横向移动。
40.值得一提的是,在具体安装时,将限位柱11插入限位孔41后,一般会在限位柱11 上安装螺栓,从而限制导光柱2的纵向移动。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限制导光柱2的纵向移动。
41.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燃气报警器的导光前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导光柱和发光源,所述导光柱设置在所述盖体内且所述导光柱的顶端面表露于外部环境中,所述发光源设置在所述盖体内的所述导光柱下方,且所述发光源发出的光适于沿着所述导光柱向所述盖体外部散发;所述导光柱底端与所述发光源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缺口,且所述导光柱呈从下往上增大的漏斗状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报警器的导光前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的底端面为光滑面,且所述导光柱的外侧面为磨砂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气报警器的导光前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滑面在注塑时形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报警器的导光前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源具有多个并沿所述导光柱底端面的周向均匀分布。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报警器的导光前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源设置在所述缺口的中心下方。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燃气报警器的导光前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呈半圆形结构。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报警器的导光前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外固定套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适于与所述盖体可拆卸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燃气报警器的导光前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所述盖体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孔相对应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适于穿过所述限位孔。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报警器的导光前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顶端呈圆环形结构,且所述导光柱顶端面与所述盖体顶端面平齐。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燃气报警器的导光前盖,包括盖体、导光柱和发光源,导光柱设置在盖体内且导光柱的顶端面表露于外部环境中,发光源设置在盖体内的导光柱下方,且发光源发出的光适于沿着导光柱向盖体外部散发;导光柱底端与发光源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缺口,且导光柱呈从下往上增大的漏斗状结构。本申请采用了设置导光柱的技术手段,导光柱可作为通道,将发光源的光线更地传递至盖体表面,从而有效提高光线的明亮程度,并且,导光柱底端与发光源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缺口,以及导光柱呈从下往上增大的漏斗状结构,上述结构一方面可增加进入导光柱内的光线,另一方面可实现在导光柱内的聚光,从而有效提高报警时光信号的明显程度。从而有效提高报警时光信号的明显程度。从而有效提高报警时光信号的明显程度。
技术研发人员:
谢红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中环科仪消防报警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0
技术公布日:
20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