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纱筒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络筒机
筒子内径变化的筒子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2.一般桑蚕丝织成布料的工艺流程为原丝通过浸泡标,晾干后进行络筒,将原丝卷绕到筒子上,再经过并丝加捻后,经线进行整经,纬线进行倒筒,最后在剑杆机上进行织造。
3.络筒机是纺织行业的专用设备,一般用于改变卷装,现有的络筒机的筒子一般是通过套在简单的辊轴进行连接,但是使用时间久了之后,筒子和辊轴产生一定磨损,导致结合力不足,容易发生滑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适用络筒机筒子内径变化的筒子固定结构,当筒子内径因为磨损尺寸发生变化时仍能牢固固定筒子。
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络筒机筒子内径变化的筒子固定结构,包括络筒机机架,络筒机机架上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转轴上设置有转筒,转筒的侧面上固定设置有两组
撑杆,两组撑杆的固定点分别位于转筒的两端,两组撑杆未固定的一端远离转筒且相互交叉形成交叉结构,两组撑杆未固定的那端端部设置有铁质配重块,铁质配重块与转筒中心轴线平行,转筒表面对应铁质配重块的位置一一对应设置有电磁铁,转筒靠近电机的一端表面沿周向设置有
正极环和
负极环,正极环与电磁铁的正极连接,负极环与电磁铁的负极连接,转筒为绝缘材料,机架上设置有正极电刷和负极电刷,正极电刷与正极环始终接触,负极电刷与负极环始终接触。
6.上述方案在使用时,通过正极电刷和负极电给电磁铁供电,使电磁铁工作,将铁质配重块吸住减小整体尺寸,此时撑杆发生形变,具有弹性势能,然后将筒子套在转筒上,再给电磁铁断电,撑杆释放弹性势能,使铁质配重块撑住筒子,起到固定筒子的作用,当电机带动转筒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铁质配重块则紧紧的抵压在筒子的内壁上,进一步固定住筒子,当需要更换筒子时,电机停止转动,离心力消失,给电磁铁通电,即可轻松将筒子取下,上述结构在筒子使用久了,即使内径因磨损发生尺寸变化,仍能牢固固定筒子。
7.进一步的,转筒靠电机的一侧设置有止推环,止推环套设固定在转筒上,便于筒子的定位。
8.进一步的,铁质配重块远离电磁铁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橡胶层,铁质配重块抵压在筒子的内壁上时摩擦力更大。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电磁铁的通电,将铁质配重块吸住减小整体尺寸,方便筒子的套入,通过断电,撑杆释放弹性势能,使铁质配重块撑住筒子,起到固定筒子的作用,通过转动时铁质配重块产生的离心力,进一步固定筒子,本实用新型即使筒子内径因
磨损而发生尺寸变化,仍能进行牢固固定。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12.实施例1:
13.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络筒机筒子内径变化的筒子固定结构,包括络筒机机架1,络筒机机架1上设置有电机2,电机2的转轴上设置有转筒8,转筒8的侧面上固定设置有两组撑杆9,两组撑杆9的固定点分别位于转筒8的两端,两组撑杆9未固定的一端远离转筒8且相互交叉形成交叉结构,两组撑杆9未固定的那端端部设置有铁质配重块10,铁质配重块10与转筒8中心轴线平行,转筒8表面对应铁质配重块10的位置一一对应设置有电磁铁12,转筒8靠近电机2的一端表面沿周向设置有正极环4和负极环6,正极环4与电磁铁12的正极连接,负极环6与电磁铁12的负极连接,转筒8为绝缘材料,机架1上设置有正极电刷3和负极电刷5,正极电刷3与正极环4始终接触,负极电刷5与负极环6始终接触。
14.转筒8靠电机2的一侧设置有止推环7,止推环7套设固定在转筒8上,便于筒子的定位。
15.铁质配重块10远离电磁铁12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橡胶层11,铁质配重块10抵压在筒子的内壁上时摩擦力更大。
16.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化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络筒机筒子内径变化的筒子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络筒机机架(1),络筒机机架(1)上设置有电机(2),电机(2)的转轴上设置有转筒(8),转筒(8)的侧面上固定设置有两组撑杆(9),两组撑杆(9)的固定点分别位于转筒(8)的两端,两组撑杆(9)未固定的一端远离转筒(8)且相互交叉形成交叉结构,两组撑杆(9)未固定的那端端部设置有铁质配重块(10),铁质配重块(10)与转筒(8)中心轴线平行,转筒(8)表面对应铁质配重块(10)的位置一一对应设置有电磁铁(12),转筒(8)靠近电机(2)的一端表面沿周向设置有正极环(4)和负极环(6),正极环(4)与电磁铁(12)的正极连接,负极环(6)与电磁铁(12)的负极连接,转筒(8)为绝缘材料,机架(1)上设置有正极电刷(3)和负极电刷(5),正极电刷(3)与正极环(4)始终接触,负极电刷(5)与负极环(6)始终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络筒机筒子内径变化的筒子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转筒(8)靠电机(2)的一侧设置有止推环(7),止推环(7)套设固定在转筒(8)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适用络筒机筒子内径变化的筒子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铁质配重块(10)远离电磁铁(12)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橡胶层(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纱筒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络筒机筒子内径变化的筒子固定结构,包括络筒机机架,络筒机机架上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转轴上设置有转筒,转筒的侧面上固定设置有两组撑杆,两组撑杆的固定点分别位于转筒的两端,两组撑杆未固定的一端远离转筒且相互交叉,两组撑杆未固定的那端端部设置有铁质配重块,铁质配重块与转筒中心轴线平行,转筒表面对应铁质配重块的位置一一对应设置有电磁铁,转筒靠近电机的一端表面设置有正极环和负极环,正极环与电磁铁的正极连接,负极环与电磁铁的负极连接,转筒为绝缘材料,机架上设置有正极电刷和负极电刷,正极电刷与正极环始终接触,负极电刷与负极环始终接触。负极电刷与负极环始终接触。负极电刷与负极环始终接触。
技术研发人员:
陈海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桐乡市华雷丝绸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16
技术公布日:
20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