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救生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救生筏的
注塑筏壳。
背景技术:
2.救生筏是指船上供救生用的无自航能力的舟具,救生筏内备有一定数量的食品和淡水,供乘员在海上漂流待援使用,注塑筏壳是用于存放救生筏的容器,它的质量好坏关系到救生筏的使用效果,目的是便于安全的长时间的存放救生筏。
3.现有的救生筏注塑筏壳分为上下两部分,在投入到海上实现内部救生筏展开后,上下两瓣筏壳自动分离并分开漂流,由于筏壳可回收利用,因此后续需耗费较长时间、较多人力分别搜寻上下筏壳,增加了寻成本,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救生筏的注塑筏壳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生筏的注塑筏壳,注塑筏壳投入到海上实现内部救生筏展开后,上筏壳与下筏壳自动分离,受到高弹力绳与限位块的影响,上筏壳与下筏壳之间依然连接,便于搜寻人员一并回收,避免耗费较长时间、较多人力进行搜寻,提高便捷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救生筏的注塑筏壳,包括上筏壳、下筏壳、防护
涂层机构和连接机构,
所述上筏壳的下端贴合有下筏壳,且上筏壳的表面涂覆有防护涂层机构,所述上筏壳、下筏壳的后方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高弹力绳、限位块和限位孔,且高弹力绳的端部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高弹力绳贯穿于限位孔的内部。
6.优选地,所述高弹力绳与限位块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限位块的径度大于限位孔的径度。
7.优选地,所述上筏壳与下筏壳之间形状结构相同。
8.优选地,所述上筏壳包括外壳体和聚氨酯泡沫体,且外壳体的内部填充有聚氨酯泡沫体。
9.优选地,所述聚氨酯泡沫体嵌合于外壳体的内部,且外壳体与聚氨酯泡沫体之间紧密贴合。
10.优选地,所述防护涂层机构包括防水涂层、荧光剂涂层和透明耐磨涂层,且防水涂层的外表面贴合有荧光剂涂层,所述荧光剂涂层的外表面贴合有透明耐磨涂层。
11.优选地,所述防水涂层与荧光剂涂层之间相粘接,且荧光剂涂层与透明耐磨涂层之间相贴合。
12.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注塑筏壳投入到海上实现内部救生筏展开后,上筏壳与下筏壳自动分离,受到高弹力绳与限位块的影响,上筏壳与下筏壳之间依然连接,便于搜寻人员一并回收,避免耗费较长时间、较多人力进行搜寻,提高便捷性。
14.2、本实用新型中,聚氨酯泡沫体的设置使得上筏壳、下筏壳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从而避免外部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注塑筏壳内部放置的救生筏产生较大的影响。
15.3、本实用新型中,防水涂层的设置提高了上筏壳、下筏壳的抗渗性,荧光剂涂层的设置使得上筏壳、下筏壳在夜间具有较好的辨识度,利于搜寻人员进行寻,透明耐磨涂层的设置提高了上筏壳、下筏壳的表面耐磨性,延长上筏壳、下筏壳的使用年限。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救生筏的注塑筏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救生筏的注塑筏壳的上筏壳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救生筏的注塑筏壳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救生筏的注塑筏壳的防护涂层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上筏壳;101、外壳体;102、聚氨酯泡沫体;2、下筏壳;3、防护涂层机构;301、防水涂层;302、荧光剂涂层;303、透明耐磨涂层;4、连接机构;401、高弹力绳;402、限位块;403、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参考图1-4所示的一种救生筏的注塑筏壳,包括上筏壳1、下筏壳2、防护涂层机构3和连接机构4,上筏壳1的下端贴合有下筏壳2,且上筏壳1的表面涂覆有防护涂层机构3,上筏壳1、下筏壳2的后方设置有连接机构4,上筏壳1与下筏壳2之间形状结构相同,上筏壳1包括外壳体101和聚氨酯泡沫体102,且外壳体101的内部填充有聚氨酯泡沫体102,聚氨酯泡沫体102嵌合于外壳体101的内部,且外壳体101与聚氨酯泡沫体102之间紧密贴合,聚氨酯泡沫体102的设置使得上筏壳1、下筏壳2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从而避免外部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注塑筏壳内部放置的救生筏产生较大的影响,防护涂层机构3包括防水涂层301、荧光剂涂层302和透明耐磨涂层303,且防水涂层301的外表面贴合有荧光剂涂层302,荧光剂涂层302的外表面贴合有透明耐磨涂层303,防水涂层301与荧光剂涂层302之间相粘接,且荧光剂涂层302与透明耐磨涂层303之间相贴合,防水涂层301的设置提高了上筏壳1、下筏壳2的抗渗性,荧光剂涂层302的设置使得上筏壳1、下筏壳2在夜间具有较好的辨识度,利于搜寻人员进行寻,透明耐磨涂层303的设置提高了上筏壳1、下筏壳2的表面耐磨性,延长上筏壳1、下筏壳2的使用年限,连接机构4包括高弹力绳401、限位块402和限位孔403,且高弹力绳401的端部固定有限位块402,高弹力绳401贯穿于限位孔403的内部,高弹力绳401与限位块402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限位块402的径度大于限位孔403的径度,注塑筏壳投
入到海上实现内部救生筏展开后,上筏壳1与下筏壳2自动分离,受到高弹力绳401与限位块402的影响,上筏壳1与下筏壳2之间依然连接,便于搜寻人员一并回收,避免耗费较长时间、较多人力进行搜寻,提高便捷性。
24.本实用工作原理:上筏壳1与下筏壳2共同构成注塑筏壳,注塑筏壳投入到海上实现内部救生筏展开后,上筏壳1与下筏壳2自动分离,受到高弹力绳401与限位块402的影响,上筏壳1与下筏壳2之间依然连接,便于搜寻人员一并回收,聚氨酯泡沫体102的设置使得上筏壳1、下筏壳2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从而避免外部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注塑筏壳内部放置的救生筏产生较大的影响,防水涂层301的设置提高了上筏壳1、下筏壳2的抗渗性,荧光剂涂层302的设置使得上筏壳1、下筏壳2在夜间具有较好的辨识度,利于搜寻人员进行寻,透明耐磨涂层303的设置提高了上筏壳1、下筏壳2的表面耐磨性,延长上筏壳1、下筏壳2的使用年限。
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救生筏的注塑筏壳,包括上筏壳(1)、下筏壳(2)、防护涂层机构(3)和连接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筏壳(1)的下端贴合有下筏壳(2),且上筏壳(1)的表面涂覆有防护涂层机构(3),所述上筏壳(1)、下筏壳(2)的后方设置有连接机构(4),所述连接机构(4)包括高弹力绳(401)、限位块(402)和限位孔(403),且高弹力绳(401)的端部固定有限位块(402),所述高弹力绳(401)贯穿于限位孔(403)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筏的注塑筏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弹力绳(401)与限位块(402)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限位块(402)的径度大于限位孔(403)的径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筏的注塑筏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筏壳(1)与下筏壳(2)之间形状结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筏的注塑筏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筏壳(1)包括外壳体(101)和聚氨酯泡沫体(102),且外壳体(101)的内部填充有聚氨酯泡沫体(10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救生筏的注塑筏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泡沫体(102)嵌合于外壳体(101)的内部,且外壳体(101)与聚氨酯泡沫体(102)之间紧密贴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筏的注塑筏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涂层机构(3)包括防水涂层(301)、荧光剂涂层(302)和透明耐磨涂层(303),且防水涂层(301)的外表面贴合有荧光剂涂层(302),所述荧光剂涂层(302)的外表面贴合有透明耐磨涂层(30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救生筏的注塑筏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涂层(301)与荧光剂涂层(302)之间相粘接,且荧光剂涂层(302)与透明耐磨涂层(303)之间相贴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救生筏的注塑筏壳,涉及到救生筏技术领域,包括上筏壳、下筏壳、防护涂层机构和连接机构,所述上筏壳的下端贴合有下筏壳,且上筏壳的表面涂覆有防护涂层机构,所述上筏壳、下筏壳的后方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高弹力绳、限位块和限位孔,且高弹力绳的端部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高弹力绳贯穿于限位孔的内部。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注塑筏壳投入到海上实现内部救生筏展开后,上筏壳与下筏壳自动分离,受到高弹力绳与限位块的影响,上筏壳与下筏壳之间依然连接,便于搜寻人员一并回收,避免耗费较长时间、较多人力进行搜寻,荧光剂涂层的设置使得上筏壳、下筏壳在夜间具有较好的辨识度,利于搜寻人员进行寻。寻。寻。
技术研发人员:
孟林国 吴远侠 陈恩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天长市沪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16
技术公布日:
202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