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
照明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船舶防水照明设备。
背景技术:
2.船舶(包括海洋钻井平台)上用于满足各种照明和信号要求的一类交通灯,包括船用照明灯、航行灯和信号灯3类,船舶在夜航、作业或能见度低的情况下,为了表明它的位置、在航状态及种类等特征,在船上须装备各种。
3.经检索实用新型专利cn210424670u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船舶用照明装置,
所述可调节高度的船舶用照明装置包括传动机构、升降机构和照明机构;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传动链;升降机构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照明机构与升降机构滑动连接;控制面板与电源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船舶用照明装置存在不易调节的问题,通过设计传动机构和升降机构,使得照明灯可不同高度进行调节,适用于不同的工作场景。
4.现有的船舶防水照明设备拆装起来较为麻烦,当其损坏或需要检修的时候都不够便捷,且没有很好的调节照射角度功能,在夜间的时候不能根据需求来调节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防水照明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船舶防水照明设备拆装起来较为麻烦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防水照明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
侧壁上连接有第一u形架,所述第一u形架的一侧壁上通过轴承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u形架,所述第二u形架的一侧壁上滑动卡接有
滑板,所述第二u形架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弹簧,且所述弹簧与所述滑板之间相连接,所述滑板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拉环,所述滑板远离所述弹簧的一侧壁上焊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一端卡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照明灯,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壁上通过螺纹连接有保护罩。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轴的一端焊接有齿轮,所述第一u形架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密封盒,所述密封盒的一侧内壁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侧壁上通过螺纹连接有矩形板,且所述矩形板与所述密封盒之间滑动卡接,所述矩形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齿板,且所述齿板与所述齿轮之间啮合连接。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保护罩的材质为透明塑料。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壁上安装有太阳能板,且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照明灯之间电性连接。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板的一侧壁上开设有螺钉孔。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u形架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滑杆,且所述滑板与所述滑杆之间滑动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通过设置的滑板、滑杆、弹簧、拉环、卡杆和连接块,可以对照明灯进行快速拆卸,使得其拆卸起来会更方便,对其进行检修也会更便捷,且安装起来简单快捷,也不会有脱落摔坏的情况,使用效果也会更好。
14.2、通过设置的齿轮、密封盒、电机、双向螺纹杆、矩形板和齿板,可以对照明灯的照射角度进行随意调节,从而让照明灯在夜间的使用效果更好,减少了灯光阴影存在看不到的情况,使用体验也会更佳。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结构的放大图。
19.图中:1、底板;2、支撑杆;3、第一u形架;4、转轴;5、第二u形架;6、滑板;7、滑杆;8、弹簧;9、拉环;10、卡杆;11、连接块;12、照明灯;13、保护罩;14、太阳能板;15、齿轮;16、密封盒;17、电机;18、双向螺纹杆;19、矩形板;20、齿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船舶防水照明设备,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2,支撑杆2的一侧壁上连接有第一u形架3,第一u形架3的一侧壁上通过轴承安装有转轴4,转轴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u形架5,第二u形架5的一侧壁上滑动卡接有滑板6,第二u形架5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滑杆7,且滑板6与滑杆7之间滑动连接,第二u形架5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弹簧8,且弹簧8与滑板6之间相连接,滑板6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拉环9,滑板6远离弹簧8的一侧壁上焊接有卡杆10,卡杆10的一端卡接有连接块11,连接块11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照明灯12,连接块11的一侧壁上通过螺纹连接有保护罩13,保护罩13的材质为透明塑料,开启照明灯12可以进行夜间照明,保护罩13和连接块11可以对照明灯12起到密封效果,以防止照明灯12接触到水损坏,拉动拉环9可以带动滑板6挤压弹簧8进行收缩,从而让卡杆10可以与连接块11之间分离,来将连接块11拆卸下来,对照明灯12进行定期检查或损坏维修都会更轻松,更减少了船员的工作量。
22.在本实施例中,转轴4的一端焊接有齿轮15,第一u形架3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密封盒16,密封盒16的一侧内壁上安装有电机17,电机17的输出端连接有双向螺纹杆18,双向螺纹杆18的侧壁上通过螺纹连接有矩形板19,且矩形板19与密封盒16之间滑动卡接,矩形板1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齿板20,且齿板20与齿轮15之间啮合连接,开启电机17可以带动双向螺纹杆18进行转动,然后由双向螺纹杆18带动矩形板19进行运动,使得矩形板19可以带动齿板20进行运动,从而让齿轮15可以转动起来,使得齿轮15可以通过转轴4带动第二u形架5进
行翻转,来对照明灯12的照射角度进行调节,也让照明灯12的照射角度更好,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刺眼的情况,且改善了灯光阴影的情况。
23.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2的一侧壁上安装有太阳能板14,且太阳能板14与照明灯12之间电性连接,太阳能板14可以吸收太阳光来产生电能给照明灯12内部的蓄电池进行供电。
24.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的一侧壁上开设有螺钉孔,螺钉孔可以对底板1起到很好的固定效果。
25.本实用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船舶防水照明设备,开启电机17可以带动双向螺纹杆18进行转动,然后由双向螺纹杆18带动矩形板19进行运动,使得矩形板19可以带动齿板20进行运动,从而让齿轮15可以转动起来,使得齿轮15可以通过转轴4带动第二u形架5进行翻转。
26.开启照明灯12可以进行夜间照明,保护罩13和连接块11可以对照明灯12起到密封效果,以防止照明灯12接触到水损坏,拉动拉环9可以带动滑板6挤压弹簧8进行收缩,从而让卡杆10可以与连接块11之间分离。
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船舶防水照明设备,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的一侧壁上连接有第一u形架(3),所述第一u形架(3)的一侧壁上通过轴承安装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u形架(5),所述第二u形架(5)的一侧壁上滑动卡接有滑板(6),所述第二u形架(5)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弹簧(8),且所述弹簧(8)与所述滑板(6)之间相连接,所述滑板(6)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拉环(9),所述滑板(6)远离所述弹簧(8)的一侧壁上焊接有卡杆(10),所述卡杆(10)的一端卡接有连接块(11),所述连接块(11)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照明灯(12),所述连接块(11)的一侧壁上通过螺纹连接有保护罩(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防水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的一端焊接有齿轮(15),所述第一u形架(3)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密封盒(16),所述密封盒(16)的一侧内壁上安装有电机(17),所述电机(17)的输出端连接有双向螺纹杆(18),所述双向螺纹杆(18)的侧壁上通过螺纹连接有矩形板(19),且所述矩形板(19)与所述密封盒(16)之间滑动卡接,所述矩形板(1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齿板(20),且所述齿板(20)与所述齿轮(15)之间啮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防水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13)的材质为透明塑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防水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的一侧壁上安装有太阳能板(14),且所述太阳能板(14)与所述照明灯(12)之间电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防水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一侧壁上开设有螺钉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防水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形架(5)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滑杆(7),且所述滑板(6)与所述滑杆(7)之间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船舶防水照明设备,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一侧壁上连接有第一U形架,第一U形架的一侧壁上通过轴承安装有转轴,转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U形架,第二U形架的一侧壁上滑动卡接有滑板,第二U形架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弹簧,且弹簧与滑板之间相连接,滑板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拉环,滑板远离弹簧的一侧壁上焊接有卡杆,卡杆的一端卡接有连接块,通过设置的滑板、滑杆、弹簧、拉环、卡杆和连接块,可以对照明灯进行快速拆卸,使得其拆卸起来会更方便,对其进行检修也会更便捷,且安装起来简单快捷,也不会有脱落摔坏的情况,使用效果也会更好。用效果也会更好。用效果也会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
张建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张建平
技术研发日:
2022.11.04
技术公布日:
20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