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元件驱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可变
光圈摄像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电子设备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功能逐渐趋于多样化和智能化,其中相机光圈已经逐渐成为电子设备的必备功能之一。对于相机光圈而言,在光线强烈的地方,相机通过缩小光圈,可以获得更深的景深和更锐利的画面。而在光线不足的地方,通过增大光圈可以增加进光量,也就可以获得曝光更高、噪点更低的纯净画面。
3.现有技术中,手机的光圈多数为固定光圈,不能像相机镜头一样能缩小放大。目前,对于采用可变光圈的摄像镜头驱动来说,通常采用磁石加线圈的方式来直接带动叶片转动,在实际使用中,磁石会产生角度旋转运动,磁场也随之发生偏移,进而影响镜头的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变光圈摄像驱动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驱动装置内磁石旋转及磁场偏移的技术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6.本实用新型提供可变光圈摄像驱动装置,包括叶片、
载体组件、导向件和驱动组件;
所述载体组件包括固定载体、旋转载体和支撑载体;所述叶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载体和所述旋转载体连接;所述固定载体与所述支撑载体连接,所述旋转载体设置在所述固定载体与所述支撑载体之间,且所述旋转载体与所述支撑载体之间设置导向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件、旋转件、记忆
合金线和支撑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和所述旋转件的一端通过所述记忆合金线连接,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载体上;所述旋转件的一端还通过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撑载体连接,所述旋转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载体连接,以驱动所述旋转载体相对于所述支撑载体转动。
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载体上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设有挖孔槽,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挖孔槽内;所述第二凸台用于固定所述固定件。
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旋转件的一端均设有夹爪,所述夹爪与所述记忆合金线的两端固定。
9.进一步地,设有两组所述驱动组件,两组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可变光圈摄像驱动装置的同侧或对侧。
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载体上设有挡墙,所述固定载体与所述支撑载体通过所述挡墙固定;所述固定载体与所述支撑载体上分别设有通孔,所述旋转载体设于所述通孔内。
11.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件设于所述支撑载体的挡墙内侧面与所述旋转载体外侧环面设置的凹槽之间。
12.进一步地,还包括遮光片,所述遮光片与所述旋转载体连接。
13.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罩设在所述支撑载体的外部。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变光圈摄像驱动装置,采用驱动组件驱动旋转载体转动,进而带动叶片转动,可以使光圈调节范围更大,以及可以避免磁场干扰。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变光圈摄像驱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变光圈摄像驱动装置的爆炸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变光圈摄像驱动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撑件为滚珠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支撑件为导轴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可变光圈摄像驱动装置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叶片;2、遮光片;3、载体组件;31、固定载体;311、挡墙槽;32、旋转载体;321、凹槽;322、导向柱;33、支撑载体;331、第一凸台;332、第二凸台;333、挖孔槽;334、挡墙;335、固定槽;4、导向件;5、驱动组件;51、固定件;52、旋转件;521、长条孔;53、记忆合金线;54、支撑件;55、夹爪。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23.实施例1: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变光圈摄像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将磁石的角度旋转运动变为依靠记忆合金线带动叶片开合,光圈调节更加精确,调节范围大,拍照效果更好。
26.参照图2,该驱动装置包括叶片1、遮光片2、载体组件3、导向件4和驱动组件5。其中,载体组件3包括固定载体31、旋转载体32和支撑载体33。固定载体31与支撑载体33连接,旋转载体32设置在固定载体31与支撑载体33之间。具体地,支撑载体33上设有挡墙334,支撑载体33下方设有与挡墙334插接的挡墙槽311,固定载体31与支撑载体33通过挡墙334和挡墙槽311固定连接。固定载体31与支撑载体33的中部均设有通孔,旋转载体32设于通孔内。旋转载体32与支撑载体33之间设置导向件4,在旋转载体32转动时,起到导向的作用。具体地,固定载体31与支撑载体33固定后,在挡墙334和挡墙槽311的内侧面形成用于固定导向件4的固定槽335,旋转载体32的外侧环面对应固定槽335的位置设置凹槽321,该凹槽321的横截面为矩形或梯形,导向件4可相对于凹槽321运动。
27.叶片1的一端与固定载体31连接,叶片1的另一端与旋转载体32连接,叶片1可随旋转载体32转动,进而调节光圈大小。遮光片2与旋转载体32连接。
28.驱动组件5设置在支撑载体33与旋转载体32之间,以驱动旋转载体32相对于支撑载体33转动。
29.其中,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设有两组驱动组件5,两组驱动组件5设置在可变光
圈摄像驱动装置相对的两侧,用于驱动旋转载体32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当一组驱动组件5外接电源时,驱动旋转载体32向一个方向转动,当另外一组驱动组件5外接电源时,驱动旋转载体32向另一个相反的方向转动。驱动组件5包括固定件51、旋转件52、记忆合金线53和支撑件54。固定件51的一端和旋转件52的一端通过记忆合金线53固定连接,固定件51的一端与旋转件52的一端均设有夹爪55,夹爪55与记忆合金线53的两端固定。固定件51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载体33的第二凸台332上。旋转件52的一端还通过支撑件54与支撑载体33转动连接,支撑件54设置在支撑载体33的第一凸台331上。旋转件52的另一端与旋转载体32活动连接,具体地,旋转件52的另一端设有长条孔521,旋转载体32的下方设有与该长条孔521配合的导向柱322,在旋转件52转动时,导向柱322可在长条孔521内移动,进而带动旋转载体32转动。通过记忆合金线53的收缩,带动旋转件52以支撑件54为圆心转动,进而带动旋转载体32转动。
30.具体地,参见图4,支撑件54可以是滚珠或滚针。该支撑件54位于第一凸台331上设置的挖孔槽333内,旋转件52的一端下方设有用于容纳支撑件54的槽,支撑件54位于支撑载体33的挖孔槽333与旋转件52的槽之间,使旋转件52可相对支撑载体33转动。旋转件52的一端上方与固定载体31接触,使旋转件52在转动时,固定载体31不动。
31.参见图5,支撑件54也可以是导轴。该支撑件54固定在第一凸台331上,支撑件54的顶部与固定载体31接触,旋转件52的一端设有用于套设在支撑件54上的孔,使旋转件52可相对支撑载体33转动。
3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驱动装置还包括保护壳(图中未画出)。保护壳罩设在叶片1和支撑载体33的外部,用于保护该驱动装置。
33.本实用新型采用记忆合金线53驱动,可以使光圈调节范围更大,以及可以避免磁场干扰。并且记忆合金线53具有一定弹性,能够起到提供恢复力的作用。
34.实施例2:
35.参照图6,两组驱动组件5设置在可变光圈摄像驱动装置的同侧。具体地,两个固定件51分别设置在支撑载体33一侧的外端,两个旋转件52均设置在支撑载体33一侧的中间。当然,本实施例中的旋转件52也可以设置为一个,一个旋转件52上设置两个夹爪55,分别与两根记忆合金线53固定连接。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37.当外接电源将电信号传递至其中一根记忆合金线53时,该记忆合金线53会产生形变缩短,从而带动旋转件52以支撑件54为中心转动,旋转件52转动带动旋转载体32转动,使叶片1打开或闭合,从而调节光圈大小。当需要恢复叶片1至初始位置时,另外一根记忆合金线53外接电源,该记忆合金线53产生形变缩短,从而带动旋转件52以支撑件54为中心向相反方向转动,旋转件52转动带动旋转载体32转动,从而使叶片1恢复至初始位置。
技术特征:
1.可变光圈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叶片(1)、载体组件(3)、导向件(4)和驱动组件(5);所述载体组件(3)包括固定载体(31)、旋转载体(32)和支撑载体(33);所述叶片(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载体(31)和所述旋转载体(32)连接;所述固定载体(31)与所述支撑载体(33)连接,所述旋转载体(32)设置在所述固定载体(31)与所述支撑载体(33)之间,且所述旋转载体(32)与所述支撑载体(33)之间设置导向件(4);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固定件(51)、旋转件(52)、记忆合金线(53)和支撑件(54),所述固定件(51)的一端和所述旋转件(52)的一端通过所述记忆合金线(53)连接,所述固定件(51)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载体(33)上;所述旋转件(52)的一端还通过所述支撑件(54)与所述支撑载体(33)连接,所述旋转件(52)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载体(32)连接,以驱动所述旋转载体(32)相对于所述支撑载体(33)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载体(33)上设有第一凸台(331)和第二凸台(332),所述第一凸台(331)上设有挖孔槽(333),所述支撑件(54)位于所述挖孔槽(333)内;所述第二凸台(332)用于固定所述固定件(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51)的一端与所述旋转件(52)的一端均设有夹爪(55),所述夹爪(55)与所述记忆合金线(53)的两端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两组所述驱动组件(5),两组所述驱动组件(5)设置在所述可变光圈摄像驱动装置的同侧或对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载体(33)上设有挡墙(334),所述固定载体(31)与所述支撑载体(33)通过所述挡墙(334)固定;所述固定载体(31)与所述支撑载体(33)上分别设有通孔,所述旋转载体(32)设于所述通孔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光圈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4)设于所述支撑载体(33)的挡墙(334)内侧面与所述旋转载体(32)外侧环面设置的凹槽(321)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光片(2),所述遮光片(2)与所述旋转载体(32)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罩设在所述支撑载体(33)的外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元件驱动技术领域,具体是可变光圈摄像驱动装置,包括叶片、载体组件、导向件和驱动组件;载体组件包括固定载体、旋转载体和支撑载体;叶片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载体和旋转载体连接;固定载体与支撑载体连接,旋转载体设置在固定载体与支撑载体之间,且旋转载体与支撑载体之间设置导向件;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件、旋转件、记忆合金线和支撑件,固定件的一端和旋转件的一端通过记忆合金线连接,固定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载体上;旋转件的一端还通过支撑件与支撑载体连接,旋转件的另一端与旋转载体连接,以驱动旋转载体相对于支撑载体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旋转载体转动,可以使光圈调节范围更大,以及可以避免磁场干扰。磁场干扰。磁场干扰。
技术研发人员:
陈佳鑫 高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辽宁中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09
技术公布日:
20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