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绝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绝热容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绝热容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保温杯,基本上为304不锈钢真空保温杯。而304不锈钢材质的耐酸性和重金属含量两个指标,已不能满足当前消费者的日常使用场景。比如在盛装茶水、饮料、酸性饮品或食品过程中容易出现重金属析出或者酸性腐蚀,影响人体健康。近几年,借助钛材料本身的优势,304不锈钢材质的上述缺点得以解决。
3.现有技术中,钛内胆口部连接的复合圈可以使外壳与复合圈外圈焊接,但是此方式仅在单层钛内胆的保温杯与异种金属外壳焊接时可实现,双层金属内胆时则不适用。由于抽真空需要,因此两层内胆之间不能存在间隙。而内胆外层与外壳连接时,由于内胆外层较薄,因此焊接时需要使用较小电流。而采用较小电流进行焊接会影响焊接质量。虽然使用较厚的内胆外层可以保证焊接质量,但是又会导致保温杯的重量、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前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绝热容器制造方法,不增加内胆外层厚度同时保证焊接质量。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真空绝热容器,包括外壳、内胆外层和内胆内层,所述内胆内层和所述内胆外层构成所述真空绝热容器的双层内胆,所述双层内胆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双层内胆的上端设有单层的金属加厚圈,所述金属加厚圈位于所述内胆外层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金属加厚圈焊接于所述内胆外层,所述外壳焊接于所述金属加厚圈的外周面,所述内胆外层与所述金属加厚圈之间的焊接线位于所述金属加厚圈下端,且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与所述金属加厚圈的焊接线高于所述金属加厚圈与所述内胆外层之间的焊接线。
7.本实用新型中,对于内胆外层以及后续所提到的内胆内层和外壳,其上端均仅指作为真空绝热容器开口的一端,其下端均仅指真空绝热容器底部的一端,而对于金属加厚圈,其上端和下端的方位,与内胆内层、内胆外层和外壳的上端、下端方位相同。
8.真空绝热容器的内胆内层采用钛金属,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内胆外层与外壳的焊接需要特别进行控制。当外壳直接与内胆外层进行焊接,此时焊接线与钛金属的径向距离是很近的。这种情况下,对焊接的电流要求极高,电流稍大即会与钛产生反应,破坏内胆内层,甚至同时破坏两层内胆。如果电流较小,则影响焊接质量,导致焊接不牢固,焊接线脱开产生破损漏气,或焊接破损漏气,影响保温性能。
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其产品的结构决定了制造本产品必然也只能采用特定的工艺步骤。先在较薄的内胆外层的上端套接金属加厚圈,焊接线位于金属加厚圈的下端,以此对内胆外层的端口加厚。金属加厚圈与内胆外层的焊接在套入钛金属的内胆内层之前完成,避免较薄的内胆外层焊接时与钛产生反应甚至破坏内胆内层或破坏两层内胆。通过金
属加厚圈增大外壳的焊接线与内胆内层在径向上的距离,因此,无需再对焊接特别近进行控制。外壳焊接在金属加厚圈外壁时,放低了对电流的要求,可适当调大焊接的电流,这样既保证了焊接质量,不会出现焊接不牢固、密封性差的问题,得益于加厚的端部,又不会与钛产生反应,不会破坏内胆内层或内胆外层或两层内胆。同时,由于金属加厚圈与外壳的焊接线位于金属加厚圈与内胆外层的焊接线上方,因此,完成内胆外层、金属加厚圈、外壳的焊接后,内胆外层与金属加厚圈的焊接线位于外壳内,不仅保证了真空绝热容器的美观,还使两条焊接线错开,避免了两条焊接线重合导致的应力集中,提升了焊接质量,避免由于应力集中而缩短真空绝热容器的使用寿命。
10.可选的,所述内胆内层为钛金属;所述内胆外层为非钛金属。
11.内胆内层采用钛金属,在盛装茶水、饮料、酸性饮品或食品过程中不会出现重金属析出或者酸性腐蚀。而内胆外层采用非钛金属,则降低了真空绝热容器的整体成本。
12.可选的,所述外壳和所述金属加厚圈为非钛金属。
13.现有技术中已存在采用复合金属圈进行加厚并焊接的方式。复合金属圈是指两层材质不同的金属圈相互嵌套,此种方式仅适用于单层内胆。通常复合金属圈的内圈与单层内胆材质相同,采用钛金属材质,复合金属圈的外层与外壳相同,采用非钛金属,以此便于单层内胆、复合金属圈、外壳三者之间的焊接。但是,钛金属与非钛金属的焊接本身难度巨大,同时,采用复合金属圈的方式在制造过程中增加了对于复合金属圈进行加工制造的工艺步骤。并且,由于焊接难度巨大,也增加了两层不同材质金属脱焊的风险。如上种种,使得采用复合金属圈的方式制造真空绝热容器依然成本高企。
14.而本实用新型中,外壳、金属加厚圈和内胆外层采用非钛金属,尤其是金属加厚圈,仅采用单层,无需增加钛金属的用量,降低了用料成本;并且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复合金属圈,降低了焊接的工艺难度,便于焊接,降低了工艺难度;无需额外对金属加厚圈进行复合加工,节约了工艺步骤,降低了工艺成本。因而大幅降低了真空绝热容器的整体制造成本。更由于金属加厚圈仅为单层,因此不存在双层复合金属圈脱焊的风险,延长了真空绝热容器的使用寿命。
15.可选的,所述金属加厚圈的端面低于所述内胆外层的端面,所述内胆内层具有翻边,且所述翻边与所述金属加厚圈的端面抵接。
16.可选的,所述金属加厚圈的上端面略高于所述内胆外层的上端面,或与所述内胆外层的端面平齐,所述内胆内层具有翻边,且所述翻边贴于所述金属加厚圈的侧壁。
17.翻边后需要对翻边处进行挤压。如果金属加厚圈与内胆外层的焊接线位于金属加厚圈的上端,则翻边后必然对焊接线形成挤压。如此一来,焊接的密封度、强度必然遭到破坏,因此,更加印证了金属加厚圈与内胆外层的焊接线位于金属加厚圈下端的有益效果:除前述有益效果外,还避免了在翻边这一工艺步骤中对于焊接的破坏。并且,通过翻边滚焊,不仅进一步保证外观的整齐美观,同时,也避免真空绝热容器端口锋利或出现毛刺割伤使用者。
18.可选的,如果所述内胆外层经过分杯,则所述金属加厚圈焊接于分杯后的内胆外层尺寸较小一段的端部。
19.如此设置确保金属加厚圈所焊接的位置在杯口处。
20.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中进行详细
的揭露。本实用新型最佳的实施方式或手段将结合附图来详尽表现,但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另外,在每个下文和附图中出现的这些特征、要素和组件是具有多个,并且为了表示方便而标记了不同的符号或数字,但均表示相同或相似构造或功能的部件。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真空绝热容器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真空绝热容器的示意图。
24.1-内胆外层,2-金属加厚圈,3-内胆内层,4-外壳,5-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6.在本说明书中引用的“一个实施例”或“实例”或“例子”意指结合实施例本身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被包括在本专利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位置的出现不必都是指同一个实施例。
27.实施例一
2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真空绝热容器,包括外壳4、金属加厚圈2、内胆外层1和内胆内层3。内胆内层3为钛金属,在盛装茶水、饮料、酸性饮品或食品过程中不会出现重金属析出或者酸性腐蚀。内胆外层1为非钛金属,降低了真空绝热容器的整体成本。同时,金属加厚圈2为单层的金属加厚圈,外壳4、金属加厚圈2、内胆外层1三者均为非钛金属,如304不锈钢、316不锈钢、铝合金、铜合金等可焊接的非钛金属,在此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金属加厚圈2和内胆外层1优选采用304不锈钢或316不锈钢,外壳4 优选采用201不锈钢。
29.本实施例中,对于内胆外层以及后续所提到的内胆内层和外壳,其上端均仅指作为真空绝热容器开口的一端,其下端均仅指真空绝热容器底部的一端,而对于金属加厚圈,其上端和下端的方位,与内胆内层、内胆外层和外壳的上端、下端方位相同。
30.现有技术中已存在采用复合金属圈进行加厚并焊接的方式。复合金属圈是指两层材质不同的金属圈相互嵌套,此种方式仅适用于单层内胆。通常复合金属圈的内圈与单层内胆材质相同,采用钛金属材质,复合金属圈的外层与外壳相同,采用非钛金属,以此便于单层内胆、复合金属圈、外壳三者之间的焊接。但是,钛金属与非钛金属的焊接本身难度巨大,同时,采用复合金属圈的方式在制造过程中增加了对于复合金属圈进行加工制造的工艺步骤。并且,由于焊接难度巨大,也增加了两层不同材质金属脱焊的风险。如上种种,使得采用复合金属圈的方式制造真空绝热容器依然成本高企。
31.而本实施例中,金属加厚圈2和内胆外层1采用相同的材质,尤其是金属加厚圈2,仅采用单层并与内胆外层1相同的材质,无需增加钛金属的用量,降低了用料成本;并且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复合金属圈,降低了焊接的工艺难度,便于焊接,降低了工艺难度;无需额外对金属加厚圈进行复合加工,节约了工艺步骤,降低了工艺成本。因而大幅降低了真空绝
热容器的整体制造成本。更由于金属加厚圈2仅为单层,因此不存在双层复合金属圈脱焊的风险,延长了真空绝热容器的使用寿命。
32.内胆内层3和内胆外层1构成真空绝热容器的双层内胆,金属加厚圈2设于双层内胆的端口处,如果双层内胆具有径向尺寸不同的两段,则金属加厚圈 2设于双层内胆尺寸较小一段的端口,以确保金属加厚圈2所焊接的位置在杯口处。双层内胆位于外壳4内,金属加厚圈2位于内胆外层1与外壳4之间,其上端面低于内胆外层1的上端面。金属加厚圈2焊接于内胆外层1,两者之间的焊接线位于金属加厚圈2的下端。金属加厚圈2与内胆外层1的焊接在套入钛金属的内胆内层3之前完成。
33.真空绝热容器的内胆内层采用钛金属,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内胆外层1 与外壳4的焊接需要特别进行控制。当外壳4直接与内胆外层1进行焊接,此时焊接线与钛金属的径向距离是很近的。这种情况下,对焊接的电流要求极高,电流稍大即会与钛产生反应,破坏内胆内层3,甚至同时破坏两层内胆。如果电流较小,则影响焊接质量,导致焊接不牢固,焊接线脱开产生破损漏气,或焊接破损漏气,影响保温性能。
34.外壳4焊接于金属加厚圈2的外周面,两者之间的焊接线,高于金属加厚圈2和内胆外层1之间的焊接线,因此,内胆外层1和金属加厚圈2的焊接线必然位于外壳4内。这样的结构决定了制造本产品必然也只能采用特定的工艺步骤。先在较薄的内胆外层1的上端套接金属加厚圈2,焊接线位于金属加厚圈2的下端,以此对内胆外层1的端口加厚。金属加厚圈2与内胆外层1的焊接在套入钛金属的内胆内层3之前完成,避免较薄的内胆外层1焊接时与钛产生反应甚至破坏内胆内层3或破坏两层内胆。通过金属加厚圈2增大外壳4 的焊接线与内胆内层3在径向上的距离,因此,无需再对焊接特别近进行控制。外壳4焊接在金属加厚圈2外壁时,放低了对电流的要求,可适当调大焊接的电流,这样既保证了焊接质量,不会出现焊接不牢固、密封性差的问题,得益于加厚的端部,又不会与钛产生反应,不会破坏内胆内层3或内胆外层1或两层内胆。同时,由于金属加厚圈2与外壳1的焊接线位于金属加厚圈2与内胆外层1的焊接线上方,因此,完成内胆外层1、金属加厚圈2、外壳4的焊接后,内胆外层1与金属加厚圈2的焊接线必然位于外壳4内,不仅保证了真空绝热容器的美观,还使两条焊接线错开,避免了两条焊接线重合导致的应力集中,提升了焊接质量,避免由于应力集中而缩短真空绝热容器的使用寿命。
35.本实施例中,内胆内层3具有翻边5。由于金属加厚圈2的上端低于内胆外层1的上端面,因此,本实施例中,金属加厚圈2与翻边5相抵接,使金属加厚圈2与翻边5共面。此时,内胆外层1位于翻边5内。由于翻边后需要对翻边5处进行挤压。因此,如果金属加厚圈2与内胆外层1的焊接线位于金属加厚圈2的上端,则翻边后必然对焊接线形成挤压。如此一来,焊接的密封度、强度必然遭到破坏,因此,更加印证了金属加厚圈2与内胆外层1的焊接线位于金属加厚圈2下端的有益效果:除前述有益效果外,还避免了在翻边这一工艺步骤中对于焊接的破坏。并且,不仅进一步保证外观的整齐美观,同时,也避免真空绝热容器端口锋利或出现毛刺割伤使用者。
36.实施例二
37.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金属加厚圈2 的上端面略高于内胆外层1上方的端面,或与内胆外层1的上端面平齐,在此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优选金属加厚圈2的上端与内胆外层1的上端平齐。因此,本实施例中,内胆外层1及金属加
厚圈2同时位于翻边5内,翻边5 贴设于金属加厚圈2的侧壁,同样可以起到外观的整齐美观、避免真空绝热容器端口锋利或出现毛刺割伤使用者的作用。
3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真空绝热容器,包括外壳(4)、内胆外层(1)和内胆内层(3),所述内胆内层(3)和所述内胆外层(1)构成所述真空绝热容器的双层内胆,所述双层内胆位于所述外壳(4)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内胆的上端设有单层的金属加厚圈(2),所述金属加厚圈(2)位于所述内胆外层(1)与所述外壳(4)之间,所述金属加厚圈(2)焊接于所述内胆外层(1),所述外壳(4)焊接于所述金属加厚圈(2)的外周面,所述内胆外层(1)与所述金属加厚圈(2)之间的焊接线位于所述金属加厚圈(2)下端,且在所述外壳(4)内,所述外壳(4)与所述金属加厚圈(2)的焊接线高于所述金属加厚圈(2)与所述内胆外层(1)之间的焊接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内层(3)为钛金属;所述内胆外层(1)为非钛金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和所述金属加厚圈(2)为非钛金属。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真空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加厚圈(2)的端面低于所述内胆外层(1)的端面,所述内胆内层(3)具有翻边(5),且所述翻边(5)与所述金属加厚圈(2)的端面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真空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加厚圈(2)的上端面略高于所述内胆外层(1)的上端面,或与所述内胆外层(1)的端面平齐,所述内胆内层(3)具有翻边(5),且所述翻边(5)贴于所述金属加厚圈(2)的侧壁。6.金属加厚圈(2)内胆外层(1)内胆内层(3)翻边(5)翻边(5)金属加厚圈(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真空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具有径向尺寸不同的两段,所述金属加厚圈(2)设于所述内胆尺寸较小一段的端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绝热容器,涉及真空绝热容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内胆外层和内胆内层,所述内胆内层和所述内胆外层构成所述真空绝热容器的内胆,所述内胆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内胆的端口设有金属加厚圈,所述金属加厚圈位于所述内胆外层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金属加厚圈焊接于所述内胆外层,所述外壳焊接于所述金属加厚圈的外周面,所述内胆外层与所述金属加厚圈之间的焊接线低于所述内胆外层与所述外壳之间的焊接线。本实用新型不增加内胆外层厚度同时保证了焊接质量。型不增加内胆外层厚度同时保证了焊接质量。型不增加内胆外层厚度同时保证了焊接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

董雪露 石峰 傅鸿博 吴彤彤 薛瑞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佳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08

技术公布日:

2023/3/3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02:08: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649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内胆   金属   外层   所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