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阴角门洞
模板接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阴角门洞模板接模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由于模板采用钢
框架标准制式为矩形管拼装形成,矩形管在
端面上存在长、宽不相等的问题,在墙体内侧搭模板时,在结构墙梁阴角相接处,墙体模板不能搭至与梁接触,同样的,梁的模板也不能搭至与墙体接触,接触会导致一侧模板的钢框架端面长边与另一侧模板的钢框架端面短边接触,而钢框架中也仅有长边有安装孔,导致其中一侧的模板无法安装,并且无法退模。因而,为退模方便,目前采用不接触设计,也即梁的模板与墙之间、墙的模板与梁之间有距离,这种不接触会形成一个缺角,对于缺角,目前采用散模拼装,搭模、拆模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设计一种阴角门洞模板接模结构,通过采用四个侧板合围形成方形并带开口结构,可将其中的第一侧板、第四侧板与墙体模板框架、梁模板框架通过开口,利用销钉快速拼接,形成无缺角的阴角模,开口使得销钉拆装方便。
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阴角门洞模板接模结构,包括用于与墙体模板钢框架固定连接的第一侧板、与墙体接触的第二侧板、与梁接触的第三侧板以及与梁模板钢框架固定连接的第四侧板,第一侧板、第四侧板上设有若干个与墙体模板钢框架、梁模板钢框架上通孔相对应的安装孔,
5.其中,
6.第四侧板的宽度小于第二侧板的宽度以使得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依次固定连接后形成带有开口的方形结构。
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之间焊接固定。
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还包括加强板,加强板具有第一
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第一侧面焊接固定在第一侧板的内端面,第二侧面焊接固定在第二侧板的内端面,第三侧面焊接固定在第三侧板的内端面,第四侧面焊接固定在第四侧板的内端面。
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的连接处具有缺口,缺口与对应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合围后形成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内安装矩形管,矩形管与对应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之间焊接固定。
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第一侧板的宽度等于墙体模板钢框架的矩形管端面长度,第四侧板的宽度等于梁模板钢框架的矩形管端面宽度。
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第一侧板与墙体模板钢框架之间和第四侧板与
梁模板钢框架之间通过销钉固定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结构墙梁阴角相接处支模方便,简易,便于大模板整体退模。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与墙体、梁的配合示意图;
17.图4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19.如图1-4所示,一种阴角门洞模板接模结构,包括用于与墙体模板钢框架1固定连接的第一侧板2、与墙体3接触的第二侧板4、与梁5接触的第三侧板6以及与梁模板钢框架7固定连接的第四侧板8,第一侧板、第四侧板上设有若干个与墙体模板钢框架、梁模板钢框架上通孔相对应的安装孔9,
20.其中,
21.第四侧板的宽度小于第二侧板的宽度以使得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依次固定连接后形成带有开口10的方形结构。
22.第一侧板的宽度等于墙体模板钢框架的矩形管端面长度,第四侧板的宽度等于梁模板钢框架的矩形管端面宽度。
23.在使用时,第一侧板与墙体模板钢框架之间和第四侧板与梁模板钢框架之间通过销钉13固定连接。
24.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之间焊接固定。
25.还包括加强板11,加强板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第一侧面焊接固定在第一侧板的内端面,第二侧面焊接固定在第二侧板的内端面,第三侧面焊接固定在第三侧板的内端面,第四侧面焊接固定在第四侧板的内端面,提高强度,避免形变。
26.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的连接处具有缺口,缺口与对应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合围后形成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内安装矩形管12,矩形管与对应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之间焊接固定,通过矩形管,便于焊接。
27.墙体模板或者梁模板,其宽度均为100*n,因此,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的宽度应以100的整数倍为宜。为形成供手伸入以安装销钉的缺口,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的宽度应是大于矩形管端面长度的最小的100整数倍。
28.其中,第一、二、三侧板的高度/长度与墙体模板钢框架一致,第四侧板的可采用多块板材拼接形成以适用不同高度的梁模板框架。
29.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
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阴角门洞模板接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墙体模板钢框架固定连接的第一侧板、与墙接触的第二侧板、与梁接触的第三侧板以及与梁模板钢框架固定连接的第四侧板,第一侧板、第四侧板上设有若干个分别与墙体模板钢框架、梁模板钢框架上通孔相对应的安装孔,其中,第四侧板的宽度小于第二侧板的宽度以使得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依次固定连接后形成带有开口的方形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角门洞模板接模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之间焊接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阴角门洞模板接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板,加强板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第一侧面焊接固定在第一侧板的内端面,第二侧面焊接固定在第二侧板的内端面,第三侧面焊接固定在第三侧板的内端面,第四侧面焊接固定在第四侧板的内端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阴角门洞模板接模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的连接处具有缺口,缺口与对应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合围后形成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内安装矩形管,矩形管与对应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之间焊接固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角门洞模板接模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侧板的宽度等于墙体模板钢框架的矩形管端面长度,第四侧板的宽度等于梁模板钢框架的矩形管端面宽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角门洞模板接模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侧板与墙体模板钢框架之间和第四侧板与梁模板钢框架之间通过销钉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阴角门洞模板接模结构,包括用于与墙体模板钢框架固定连接的第一侧板、与墙接触的第二侧板、与梁接触的第三侧板以及与梁模板钢框架固定连接的第四侧板,第一侧板、第四侧板上设有若干个分别与墙体模板钢框架、梁模板钢框架上通孔相对应的安装孔,其中,第四侧板的宽度小于第二侧板的宽度以使得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依次固定连接后形成带有开口的方形结构。结构墙梁阴角相接处支模方便,简易,便于大模板整体退模。体退模。体退模。
技术研发人员:
陈平霞 张明扬 陈前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江苏恒桂创科建筑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18
技术公布日:
20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