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
实用新型涉及分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抽丝的分切装置。
背景技术:
2.织带以各种纱线为原料制成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带织物品种繁多,广泛用于服饰、鞋材、箱包、工业、农业、军需、交通运输等各产业部门,30年代,织带都是手工作坊生产,原料为棉线、麻线,50年代后织带用原料逐渐发展到锦纶、维纶、涤纶、丙纶、氨纶、粘胶等,形成机织、编结、针织三大类工艺技术,织物结构有平纹、斜纹、缎纹、提花、双层、多层、管状和联合组织。
3.现有的分切机构在使用的过程中物料过宽其底部难以完全与底板进行相连,进而容易抽丝,从而我们设计一种防抽丝的分切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分切机构在使用的过程中物料过宽其底部难以完全与底板进行相连,进而容易抽丝。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抽丝的分切装置,包括
箱体,
所述箱体内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辊、第二驱动辊,所述箱体位于对应第一驱动辊、第二驱动辊底部均设有从动辊,所述箱体
内壁转动连接有切割辊,所述切割辊周侧开设有多个切割槽,所述箱体内壁位于切割辊顶端设有多个定位机构与切割机构。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与箱体固定连接的限位箱,所述限位箱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顶端周侧嵌有多个第一限位珠,所述第一限位珠外壁与限位箱内壁贴合,所述滑块底部贯穿限位箱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底部转动连接有定位辊,所述定位辊内壁嵌有多个第二限位珠;
7.所述切割机构包括与箱体固定连接的定位箱,所述定位箱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块,所述底块底部螺纹连接有切割刀。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箱为不锈钢材质。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驱动辊、第二驱动辊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辊、第二驱动辊一侧均设有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辊、第二驱动辊的辊体均为橡胶材质。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箱体两侧均设有物料槽,所述物料槽的断面呈扁平状设置。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为不锈钢材质。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底块的断面呈圆形,所述底块顶端与限位杆焊接。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块为不锈钢材质。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定位箱、滑板粘接。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箱的断面呈圆形,所述限位箱内壁与第一限位珠外壁贴合。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箱为不锈钢材质。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限位珠外壁与限位架外壁贴合。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限位珠为不锈钢材质。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1.1.本实用新型中限位箱与滑块的设置便于更好的对定位辊进行限位,便于更好的带动定位辊与物料贴合,第一弹簧带动物料底部与切割辊贴合,第一限位珠的设置便于更好的减少限位箱与滑块之间的摩擦力,第二限位珠的设置便于更好的减少第二限位珠与限位架之间的摩擦力;
22.2.本实用新型中切割机构中滑板与定位箱的设置便于更好的对切割刀进行限位,第二弹簧的设置便于更好的带动切割刀与切割槽贴合,便于更好的对物料进行切割,第一驱动辊与第二驱动辊的设置便于更好的带动物料移动,切割机构在定位机构限位作用下更好的防抽丝。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驱动机构与从动辊的侧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机构侧视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切割机构侧视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切割机构立体示意图。
28.图中:1、箱体;2、第一驱动辊;3、从动辊;4、第二驱动辊;5、切割辊;6、切割槽;7、定位机构;8、切割机构;701、限位箱;702、第一弹簧;703、滑块;704、第一限位珠;705、限位架;706、定位辊;707、第二限位珠;801、定位箱;802、第二弹簧;803、滑板;804、限位杆;805、底块;806、切割刀。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30.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防抽丝的分切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辊2、第二驱动辊4,箱体1位于对应第一驱动辊2、第二驱动辊4底部均设有从动辊3,箱体1内壁转动连接有切割辊5,切割辊5周侧开设有多个切割槽6,箱体1内壁位于切割辊5顶端设有多个定位机构7与切割机构8,第一驱动辊2、第二驱动辊4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第一驱动辊2、第二驱动辊4一侧均设有驱动机构,第一驱动辊2、第二驱动辊4的辊体均为橡胶材质。箱体1两侧均设有物料槽,物料槽的断面呈扁平状设置。箱体1为不锈钢材质。
31.如图1-图5示,定位机构7包括与箱体1固定连接的限位箱701,限位箱701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02,第一弹簧702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703,滑块703顶端周侧嵌有多个第一限位珠704,第一限位珠704外壁与限位箱701内壁贴合,滑块703底部贯穿限位箱701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架705,限位架705底部转动连接有定位辊706,定位辊706内壁嵌有多个第二限位珠707,切割机构8包括与箱体1固定连接的定位箱801,定位箱801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802,第二弹簧802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板803,滑板803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804,限位杆804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块805,底块805底部螺纹连接有切割刀806。定位箱801为不锈钢材质。底块805的断面呈圆形,底块805顶端与限位杆804焊接,底块805为不锈钢材质。第二弹簧802两端分别与定位箱801、滑板803粘接。限位箱701的断面呈圆形,限位箱701内壁与第一限位珠704外壁贴合。限位箱701为不锈钢材质。第二限位珠707外壁与限位架705外壁贴合。第二限位珠707为不锈钢材质。
3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第一驱动辊2与第二驱动辊4将带动物料贯穿箱体1,切割机构8中的切割刀806配合切割槽6对物料进行切割,定位机构7底部的定位辊706与物料贴合,并使得物料与切割辊5外壁贴合,从而更好的对物料进行切割,避免物料抽丝。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抽丝的分切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辊(2)、第二驱动辊(4),所述箱体(1)位于对应第一驱动辊(2)、第二驱动辊(4)底部均设有从动辊(3),所述箱体(1)内壁转动连接有切割辊(5),所述切割辊(5)周侧开设有多个切割槽(6),所述箱体(1)内壁位于切割辊(5)顶端设有多个定位机构(7)与切割机构(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抽丝的分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7)包括与箱体(1)固定连接的限位箱(701),所述限位箱(701)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02),所述第一弹簧(702)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703),所述滑块(703)顶端周侧嵌有多个第一限位珠(704),所述第一限位珠(704)外壁与限位箱(701)内壁贴合,所述滑块(703)底部贯穿限位箱(701)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架(705),所述限位架(705)底部转动连接有定位辊(706),所述定位辊(706)内壁嵌有多个第二限位珠(707);所述切割机构(8)包括与箱体(1)固定连接的定位箱(801),所述定位箱(801)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802),所述第二弹簧(802)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板(803),所述滑板(803)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804),所述限位杆(804)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块(805),所述底块(805)底部螺纹连接有切割刀(80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抽丝的分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辊(2)、第二驱动辊(4)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抽丝的分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两侧均设有物料槽,所述物料槽的断面呈扁平状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抽丝的分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块(805)的断面呈圆形,所述底块(805)顶端与限位杆(804)焊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抽丝的分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802)两端分别与定位箱(801)、滑板(803)粘接。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抽丝的分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箱(701)的断面呈圆形,所述限位箱(701)内壁与第一限位珠(704)外壁贴合。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抽丝的分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珠(707)外壁与限位架(705)外壁贴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抽丝的分切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辊、第二驱动辊,所述箱体位于对应第一驱动辊、第二驱动辊底部均设有从动辊,所述箱体内壁转动连接有切割辊,所述切割辊周侧开设有多个切割槽,所述箱体内壁位于切割辊顶端设有多个定位机构与切割机构,本实用新型中限位箱与滑块的设置便于更好的对定位辊进行限位,便于更好的带动定位辊与物料贴合,第一弹簧带动物料底部与切割辊贴合,第一限位珠的设置便于更好的减少限位箱与滑块之间的摩擦力,第二限位珠的设置便于更好的减少第二限位珠与限位架之间的摩擦力。位架之间的摩擦力。位架之间的摩擦力。
技术研发人员:
刘志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山东金华美商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31
技术公布日:
20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