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肢体康复车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肢体康复车。


背景技术:



2.医疗器械广义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目前,医院里常见的医疗器械有手术床、病床、手术灯、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血液细胞分析仪、分化分析仪、酶标仪、洗板机、尿液分析仪、超声仪等等。肢体康复器是用于帮助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医疗器械,常用于脑血栓、脑梗塞、外伤等引起的肢体运动障碍的康复。常见的肢体康复器一般是具有类似于自行车的脚踏部分的结构,病人通过脚部踩踏或者手部摇动该结构来达到训练肢体的目的。肢体康复器本身具有一定重量,一般都是固定放置在一个位置,病人需要使用肢体康复器时,转移到对应的位置进行使用,且为方便病人使用,一般都是配套设置有座椅,但是这样的方式也限制了肢体康复器的使用场景,对于不方便坐立和移动的病人来说,难以使用肢体康复器,现有的这种方式,难以满足移动或坐立不便的人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肢体康复车。
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5.一种肢体康复车,包括底部框架,设置于所述底部框架上的底板,竖直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之间的第一调节臂,与所述第一调节臂可转动连接的第二调节臂,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臂上的设备固定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一侧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调节臂的第一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臂上的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调节臂的第二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底部框架的若干个滚轮,以及设置于所述底部框架的停车机构;所述停车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底部框架一侧的第一停车组件,设置于所述底部框架相对的另一侧的第二停车组件,与所述底部框架可转动连接的转轴,设置于所述转轴上的踏板。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连接的调节支架,与所述调节支架连接的第一伸缩杆,与所述伸缩杆连接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和所述调节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臂可转动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伸缩杆通过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调节臂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调节臂连接的固定板,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的连接轴,与所述连接轴连接的第二伸缩杆,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连接轴转动的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和所述连接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臂可转动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和第二伸缩杆的通过万向节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伸缩杆通过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调节臂可转动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停车组件和第二停车组件均包括至少2个伸缩脚,用于连接所述底部框架和伸缩脚的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数量与所述伸缩脚数量一致,其中一个连接支架和所述转轴连接,且不同连接支架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伸缩脚的上端和所述底部框架连接,下端和所述连接支架连接;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和所述底部框架连接的传动轴,和所述传动轴连接的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一连接臂可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和所述伸缩脚下端可转动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伸缩脚包括与所述底部框架连接的杆件,与所述杆件连接的支脚,以及套设于所述杆件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底部框架连接,另一端和所述支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和所述支脚可转动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臂上还设置有一弹力绳安装架。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连接有一把手。
15.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在第二调节臂上设置了用于固定肢体康复器的设备固定架,第一调节臂和第二调节臂可分别在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作用下灵活调整角度,便于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使得移动不便的用户在坐姿或躺姿的状态下都可方便使用肢体康复器。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在停车机构的配合下可以灵活固定在指定位置,为移动不便的用户进一步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肢体康复车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调节组件示意图,该状态下隐藏了第一调节臂。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调节组件部分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停车组件的示意图,该状态下隐藏了底部框架。
22.图中包括有:
23.底部框架1、底板11、第一固定柱12、第二固定柱13、滚轮14、把手15、第一调节臂2、第二调节臂3、设备固定架31、弹力绳安装架32、第一调节组件4、调节支架41、第一伸缩杆42、第一转动轮43、第一连接件44、第二调节组件5、固定板51、连接轴52、第二伸缩杆53、第二转动轮54、万向节55、第二连接件56、停车机构6、第一停车组件61、伸缩脚611、杆件611a、支脚611b、弹簧611c、连接支架612、传动轴612a、第一连接臂612b、第二连接臂612c、连杆613、第二停车组件62、转轴63、踏板64。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5.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肢体康复车,包括底部框架1,设置于所述底部框架1上的底板11,竖直设置于所述底板11上的第一固定柱12和第二固定柱13,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柱12和第二固定柱13之间的第一调节臂2,与所述第一调节臂2可转动
连接的第二调节臂3,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臂3上的设备固定架31,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柱12和第二固定柱13一侧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调节臂2的第一调节组件4,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臂2上的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调节臂3的第二调节组5件,设置于所述底部框架1的若干个滚轮14,以及设置于所述底部框架1的停车机构6。其中,设备固定架31可以用于放置肢体康复器。第二连接臂612c是与第一连接臂612b的上端部连接,第一调节臂2和第二调节臂3均具有一定的角度调节范围,第一调节臂2或第二调节臂3在转动时,可以实现设备固定架31的位置调节,也即可以依据用户需求来调节肢体康复器的位置,从而可以灵活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方便移动不便的用户使用,不仅可以适应坐姿使用,也可以也可以适应躺姿使用。
26.所述停车机构6包括设置于所述底部框架1一侧的第一停车组件61,设置于所述底部框架1相对的另一侧的第二停车组件62,与所述底部框架1可转动连接的转轴63,设置于所述转轴63上的踏板64,当踩动踏板64之后,转轴63会出现转动,转轴63转动后会带动第一停车组件61和第二停车组件62活动。
27.所述第一停车组件61和第二停车组件62均包括至少2个伸缩脚611,用于连接所述底部框架1和伸缩脚611的连接支架612,所述连接支架612的数量与所述伸缩脚611数量一致,其中一个连接支架612和所述转轴63连接,且不同连接支架612之间通过连杆613连接。所述伸缩脚611的上端和所述底部框架1连接,下端和所述连接支架612连接;所述连接支架612包括和所述底部框架1连接的传动轴612a,和所述传动轴612a连接的第一连接臂612b,和所述第一连接臂612b可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臂612c,所述第二连接臂612c和所述伸缩脚611下端可转动连接,具体地说,连杆613连接在第一连接臂612b和第二连接臂612c的连接处。伸缩脚611的数量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设置有2个,也即整体设置有4个,当然具体实施时为了保证稳定性,可以增加伸缩脚611的数量。以图1的视角来看,转轴63的两端分别和第一停车组件61右侧(也即底部框架1的后侧)的连接支架612、第二停车组件62右侧的连接支架612连接,当用户拆下踏板64时右侧的连接支架612活动,而在连杆613的传动下,左侧的连接支架612亦同步活动。
28.所述伸缩脚611包括与所述底部框架1连接的杆件611a,与所述杆件611a连接的支脚611b,以及套设于所述杆件611a上的弹簧611c,所述弹簧611c的一端与所述底部框架1连接,另一端和所述支脚611b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612c和所述支脚611b可转动连接。当转轴63转动时,转轴63带动和其连接的连接支架612的传动轴612a转动,从而第一连接臂612b随之摆动,第一连接臂612b的摆动可以带动第二连接臂612c,使得第二连接臂612c和支脚611b连接的端部向下顶出,最终实现将支脚611b向下顶出,而由于支脚611b向下移动和地面接触后会受到阻力,此时底部框架1会向上抬升,使得滚轮14脱离地面,完成停车动作。而由于连杆613是连接两个连接支架612的,所以当其中一个连接支架612的第一连接臂612b摆动时,其一连接组件亦同步执行相同动作。而在需要移动时,反方向踩动踏板64,第一连接臂612b向相反反向摆动,第二连接臂612c复位,在弹簧611c的共同作用下支脚611b离开地面,滚轮14和地面接触,此时可以进行移动。
29.所述第一调节组件4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柱12和第二固定柱13连接的调节支架41,与所述调节支架41连接的第一伸缩杆42,与所述伸缩杆连接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伸缩杆42的第一转动轮43,所述第一伸缩杆42的一端和所述调节支架4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臂2可转动连接。第一伸缩杆42采用螺纹伸缩杆,也即包括一个螺杆和一个螺纹套,
当转动螺杆时螺杆可以伸出螺纹套或旋入螺纹套,从而实现伸缩。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臂2为中空结构,第一伸缩杆42伸入第一调节臂2内部连接在第一调节臂2的内壁。所述第一伸缩杆42通过第一连接件44和所述第一调节臂2连接,第一连接件44和第一伸缩杆42的端部可转动连接,从而第一伸缩杆42可以推动第一调节臂2进行转动。
30.所述第二调节组5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调节臂2连接的固定板51,与所述固定板51连接的连接轴52,与所述连接轴52连接的第二伸缩杆53,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连接轴52转动的第二转动轮54,所述第二伸缩杆53的一端和所述连接轴5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臂3可转动连接。第二伸缩杆53的结构和第一伸缩杆42相同。
31.本技术中第二伸缩杆53的两端是分别连接在第一调节臂2的外壁、第二调节臂3的外壁的,而连接轴52是穿过第一调节臂2和第二伸缩杆53连接的,因第二伸缩杆53和连接轴52成一定角度,因此所述连接轴52和第二伸缩杆53的通过万向节55连接。
32.所述第二伸缩杆53通过第二连接件56和所述第二调节臂3可转动连接,从而第二伸缩杆53可以驱动第二调节臂3转动。
33.所述第二调节臂3上还设置有一弹力绳安装架32,由于使用肢体康复器的人的肢体力量不足,因此需要使用弹力绳连接脚踏板64部分,使得脚踏能够完整旋转一周,比如当人体用脚踩下脚踏板64时,此时被踩下的脚踏板64转动到最低处,此时弹力绳可以辅助拉动脚踏板64,使得脚踏继续旋转,从而用户可以实现持续地踩动脚踏。
34.所述第一固定柱12和第二固定柱13上连接有一把手15,把手15可以便于工作人员移动整个肢体康复车。
3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需要把肢体康复器安装到设备固定架31处,在用户需要使用肢体康复器的时候,可以将肢体康复车移动到用户所在位置,通过停车机构6将肢体康复车停下。随后根据用户的状态、位置来调节第一调节臂2和第二调节臂3的角度,以使肢体康复器的位置和用户所要锻炼的肢体位置对应,用户即可以开始使用肢体康复器进行康复训练。
36.本实用新型在第二调节臂3上设置了用于固定肢体康复器的设备固定架31,第一调节臂2和第二调节臂3可分别在第一调节组件4和第二调节组5件作用下灵活调整角度,便于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使得移动不便的用户在坐姿或躺姿的状态下都可方便使用肢体康复器。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在停车机构6的配合下可以灵活固定在指定位置,为移动不便的用户进一步提供了方便。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
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肢体康复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框架,设置于所述底部框架上的底板,竖直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之间的第一调节臂,与所述第一调节臂可转动连接的第二调节臂,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臂上的设备固定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一侧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调节臂的第一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臂上的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调节臂的第二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底部框架的若干个滚轮,以及设置于所述底部框架的停车机构;所述停车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底部框架一侧的第一停车组件,设置于所述底部框架相对的另一侧的第二停车组件,与所述底部框架可转动连接的转轴,设置于所述转轴上的踏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康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连接的调节支架,与所述调节支架连接的第一伸缩杆,与所述伸缩杆连接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和所述调节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臂可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肢体康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通过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调节臂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康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调节臂连接的固定板,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的连接轴,与所述连接轴连接的第二伸缩杆,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连接轴转动的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和所述连接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臂可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肢体康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和第二伸缩杆的通过万向节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肢体康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杆通过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调节臂可转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康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停车组件和第二停车组件均包括至少2个伸缩脚,用于连接所述底部框架和伸缩脚的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数量与所述伸缩脚数量一致,其中一个连接支架和所述转轴连接,且不同连接支架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伸缩脚的上端和所述底部框架连接,下端和所述连接支架连接;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和所述底部框架连接的传动轴,和所述传动轴连接的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一连接臂可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和所述伸缩脚下端可转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康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脚包括与所述底部框架连接的杆件,与所述杆件连接的支脚,以及套设于所述杆件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底部框架连接,另一端和所述支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和所述支脚可转动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康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臂上还设置有一弹力绳安装架。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康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连接有一把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肢体康复车,包括底部框架,设置于底部框架上的底板,设置于底板上的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可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之间的第一调节臂,与第一调节臂可转动连接的第二调节臂,设置于第二调节臂上的设备固定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一侧的第一调节组件,设置于第一调节臂上的第二调节组件,设置于底部框架的若干个滚轮,以及设置于底部框架的停车机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调节臂和第二调节臂可灵活调整角度,使得移动不便的用户在坐姿或躺姿的状态下都可方便使用肢体康复器。另外,在停车机构的配合下可以灵活固定在指定位置,为移动不便的用户进一步提供了方便。了方便。了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

刘金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惠州市鑫瑞盛源五金塑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31

技术公布日:

2023/3/3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00:56: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648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伸缩   肢体   支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