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室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术室护理用
患者肢体固定架。
背景技术:
2.在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的过程中,在触及患者的伤口位置时会产生较大的疼痛感,此时患者无法控制自己肢体位置的稳定性,为了保证护理过程能够顺利的进行,需要使用肢体固定架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固定;现有的固定架结构通常由托板和夹板组成,在使用时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夹持固定,但是在长时间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固定位置的患者肢体血液流通不畅,进而产生疼痛感对患者肢体造成二次伤害。
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患者肢体固定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患者肢体固定架。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患者肢体固定架,包括一组支杆,一组
所述支杆相邻的一端转动配合,一侧所述支杆下端面上连接有固定架,所述支杆外侧套设有套管,所述套管与支杆之间设有对延伸长度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所述套管外侧端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上侧设有对患者肢体进行固定的定位板,所述托板
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齿,所述托板内设有加热槽。
7.优选的,所述固定架通过倾斜的连接杆与支杆之间固定相连,所述固定架整体呈c字型。
8.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开设于支杆和套管侧壁上的多个销孔,所述套管内腔侧壁与支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销孔内侧插接设置有对其位置进行限制的限位销。
9.优选的,所述托板和定位板内壁表面均覆盖有软垫层。
10.优选的,所述定位板侧壁上开设有一组纵向贯穿的导向孔,所述托板与导向孔位置相对应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外侧套设有定位弹簧,所述定位弹簧两端分别与托板和定位板侧壁之间固定相连。
11.优选的,所述转齿通过转轴与托板侧壁之间转动相连,所述转齿整体为部分凸起式设计,所述定位板与转齿位置相对应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顶杆。
12.优选的,所述加热槽内腔中安装设置有电热板,所述加热槽侧壁上开设有内外贯通的槽口。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本实用新型利用弹簧、导向孔和导向杆的配合作用,能够带动定位板移向托板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夹持固定,使得患者的肢体在护理过程中保持稳定性,并且利用转齿转动
时和顶杆的配合作用,能够使得定位板间断的升起解除对患者肢体的夹持,避免长时间挤压导致患者肢体血液流通不畅的情况发生,同时电热板运行可以对患者肢体进行加热处理,促进血液的流通防止患者肢体受到二次伤害;利用销孔、弹簧和限位销的配合作用,可以对两侧托板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以此扩大装置整体的适用范围,使得患者的肢体可以舒适的固定在装置上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杆和套管及其附属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托板和定位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托板及其附属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支杆,2-固定架,3-套管,4-调节机构,401-销孔,402-弹簧,403-限位销,5-托板,6-定位板,601-导向孔,602-导向杆,603-定位弹簧,7-转齿,701-顶杆,8-加热槽,801-电热板,802-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参照图1-4,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患者肢体固定架,包括一组支杆1,一组支杆1相邻的一端转动配合,且两者转动连接处设有自动锁合的结构,一侧支杆1下端面上连接有固定架2,固定架2通过倾斜的连接杆与支杆1之间固定相连,固定架2整体呈c字型,固定架3侧壁上开设有螺纹孔与外部固定螺栓配合,进而将固定架3安装固定在病床上,支杆1外侧套设有套管3。
25.套管3与支杆1之间设有对延伸长度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4,调节机构4包括开设于支杆1和套管3侧壁上的多个销孔401,套管3侧壁上的销孔401靠近其开口处,套管3内腔侧壁与支杆1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402,利用弹簧402的作用,可以在装置闲置时使得支杆1收
纳进入套管3中,进而减少装置整体的占用空间,销孔401内侧插接设置有对其位置进行限制的限位销403,限位销403插接进入销孔401内部后,对支杆1和套管3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固定,利用上述结构的配合,可以对两侧托板5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以此扩大装置整体的适用范围。
26.套管3外侧端固定连接有托板5,托板5上侧设有对患者肢体进行固定的定位板6,托板5和定位板6内壁表面均覆盖有软垫层,避免对患者的肢体造成伤害,定位板6侧壁上开设有纵向贯穿的导向孔601,托板5与导向孔601位置相对应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602,利用导向孔601对导向杆602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进而对定位板6的移动方向进行引导,导向杆602外侧套设有定位弹簧603,定位弹簧603两端分别与托板5和定位板6侧壁之间固定相连,利用定位弹簧603的弹力作用带动定位板6向托板5进行移动,进而使得定位板6和托板5配合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固定。
27.托板5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齿7,转齿7通过转轴与托板5侧壁之间转动相连,转齿7外侧端与外部旋转马达的动力输出端之间固定相连,转齿7整体为部分凸起式设计,定位板6与转齿7位置相对应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顶杆701,转动转齿7与顶杆701之间配合,能够使得定位板6间断的升起,避免长时间挤压导致患者肢体血液流通不畅的情况发生。
28.托板5内设有加热槽8,加热槽8内腔中安装设置有电热板801,加热槽8侧壁上开设有内外贯通的槽口802,电热板801运行可以对加热槽8内腔中的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并通过槽口802将其传导至托板5上侧,进而对患者肢体进行加热处理,促进血液的流通防止患者肢体受到二次伤害。
29.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患者肢体固定架,包括一组支杆(1),一组所述支杆(1)相邻的一端转动配合,其特征在于,一侧所述支杆(1)下端面上连接有固定架(2),所述支杆(1)外侧套设有套管(3),所述套管(3)与支杆(1)之间设有对延伸长度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4),所述套管(3)外侧端固定连接有托板(5),所述托板(5)上侧设有对患者肢体进行固定的定位板(6),所述托板(5)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齿(7),所述托板(5)内设有加热槽(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患者肢体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通过倾斜的连接杆与支杆(1)之间固定相连,所述固定架(2)整体呈c字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患者肢体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开设于支杆(1)和套管(3)侧壁上的多个销孔(401),所述套管(3)内腔侧壁与支杆(1)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402),所述销孔(401)内侧插接设置有对其位置进行限制的限位销(40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患者肢体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5)和定位板(6)内壁表面均覆盖有软垫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患者肢体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6)侧壁上开设有一组纵向贯穿的导向孔(601),所述托板(5)与导向孔(601)位置相对应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602),所述导向杆(602)外侧套设有定位弹簧(603),所述定位弹簧(603)两端分别与托板(5)和定位板(6)侧壁之间固定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患者肢体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齿(7)通过转轴与托板(5)侧壁之间转动相连,所述转齿(7)整体为部分凸起式设计,所述定位板(6)与转齿(7)位置相对应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顶杆(70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患者肢体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槽(8)内腔中安装设置有电热板(801),所述加热槽(8)侧壁上开设有内外贯通的槽口(80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患者肢体固定架,包括一组支杆,一组支杆相邻的一端转动配合,一侧支杆下端面上连接有固定架,支杆外侧套设有套管,套管与支杆之间设有对延伸长度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套管外侧端固定连接有托板,托板上侧设有对患者肢体进行固定的定位板,托板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齿,托板内设有加热槽,本实用新型对患者的肢体固定保持稳定性,并且利用转齿转动时和顶杆的配合作用,能够使得定位板间断的升起解除对患者肢体的夹持,避免长时间挤压导致患者肢体血液流通不畅的情况发生,同时对患者肢体进行加热处理,促进血液的流通防止患者肢体疼痛受到二次伤害。害。害。
技术研发人员:
纳红 李巧 杨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
2022.07.27
技术公布日:
202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