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点复合物作为探针和共反应物的免疫传感器及其应用

阅读: 评论:0


ab1,以及分别与cds@dsio
2-ab2和au-ab1通过抗原-抗体间的相互作用连接的抗原;所述cds@dsio
2-ab2为cds@dsio
2 nps标记的抗原对应的第二抗体,cds@dsio2nps为负载cds的dsio
2 nps;所述au-ab1为表面化学修饰有抗原对应的第一抗体au。
11.其中,所述的cds@dsio
2-ab2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2.1)活化cds@dsio
2 nps表面的羧酸基团;
13.2)使第二抗体与经过步骤1)处理的cds@dsio
2 nps表面及内部的羧酸基团反应,获得cds@dsio
2 npss标记的抗原对应的第二抗体。
14.其中,所述的cds@dsio
2 nps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5.1)cds的制备:将15ml-20ml的aeaptms倒入50ml三颈烧瓶中,用氮气通气10min-15min后将溶液加热至240℃,在搅拌下加入0.8g-1g脱水柠檬酸;5min后停止加热,待溶液自然冷却;将获得的cds溶液以10000rpm转速离心10min以去除底部的大颗粒;
16.2)dsio2纳米球(dsio
2 nps)的制备:将终浓度为0.04mg/ml-8mg/ml三乙醇胺添加到水中,在80
±
5℃下搅拌若干时间后添加终浓度4mg/ml-40mg/ml十六烷基溴化胺和终浓度为0.4mg/ml-20mg/ml水杨酸钠,搅拌若干时间得到中间溶液;向中间溶液中注入正硅酸四乙酯,在80
±
5℃下搅拌0.5h-6h后用乙醇稀释并通过离心收集产物,将沉淀物用乙醇洗涤若干次后将沉淀物分散在hcl/乙醇混合物中,在60
±
5℃下搅拌若干时间以提取残留的有机模板,重复萃取后获得树状二氧化硅纳米球,所述的dsio
2 nps的粒径为230nm-250nm,优选240mm。
17.3)dsio
2 nps负载cds复合材料(cds@dsio
2 nps)的制备:将150μl-200μl cds添加到含有50mg-60mg树枝状sio2球体的50ml-60ml乙醇中,超声处理5min后添加氨水1.25ml-1.5ml并搅拌12h;离心处理后用水和乙醇洗涤cds@dsio2球,最后将富含氨基的cds@dsio
2 nps分散在乙醇中,获得最终产物。
18.其中,所述的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封闭的au-ab1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9.1)将洁净的电极浸入1%的氯金酸溶液中,在-0.25v下电沉积30s,获得au nps;
20.2)使第一抗体与au nps反应,通过au-s化学将第一抗体连接到au nps上,获得表面修饰有第一抗体的au nps;
21.3)使用牛血清白蛋白封闭步骤2)获得的表面修饰有第一抗体的au nps的非特异性结合位点,获得非特异性结合位点被封闭的au-ab1。
22.二、碳点复合物作为探针和共反应物的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23.1)将edc的水溶液加入到cds@dsio
2 nps的分散液中,活化cds@dsio
2 nps表面及内部的羧酸基团,获得活化的cds@dsio
2 nps分散液;
24.2)向步骤1)获得的活化的cds@dsio
2 nps分散液中加入第二抗体,35℃-37℃振荡反应1.5h-2.5h,通过离心除去未连接的第二抗体和副产物,获得cds@dsio
2-ab2;
25.3)将洁净的玻碳电极浸入1%的氯金酸溶液中,在-0.25v下电沉积30s,在电极表面镀上au nps;
26.4)使第一抗体与步骤3)获得的au nps利用au-s化学键的强键合作用,在35℃-37℃反应1.5h-2.5h,利用pbs洗涤除去未反应的第一抗体,获得表面修饰有第一抗体的au nps;
27.5)将步骤4)获得的表面修饰有第一抗体的au nps在含有牛血清白蛋白的pbs缓冲液中在35℃-37℃温育0.5h-1h,以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获得非特异性结合位点被封闭的au-ab1;
28.6)将步骤5)获得的au-ab1与抗原,在35℃-37℃孵育反应1.5h-2.5h,洗涤除去未与au-ab1特异性结合的抗原,将获得的产物与步骤2)获得的cds@dsio
2-ab2于35℃-37℃孵育1.5h-2.5h后洗涤,获得碳点复合物作为探针和共反应物的免疫传感器。
29.其中,所述的步骤1)和2)中cds@dsio
2-ab2制备时,取一定量cds@dsio
2 nps溶于蒸馏水(cds@dsio
2 nps浓度为2mg/ml),称取0.05mm的edc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搅拌下活化0.5h-1h;加入1ml的待测抗原对应的二抗溶液(溶液中二抗的浓度为10μg/ml)于暗处振荡,在35℃-37℃下反应1.5h-2.5h后通过离心除去未连接的第二抗体和副产物,获得cds@dsio
2-ab2。
30.其中,所述的步骤1)中cds@dsio
2 nps制备时,将150μl cds添加到含有50mg树枝状sio2球体的50ml乙醇中,超声处理5min,然后添加1.25ml氨水并搅拌12h,离心并用水和乙醇洗涤,获得富含氨基的cds@dsio
2 nps。
31.其中,所述的步骤5)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被封闭的au-ab1制备时,通过au-s化学键的键合作用将待测抗原对应的一抗连接到au nps上。即将表面清净的玻碳电极充分浸于5ml-10ml的1%氯金酸溶液中,在-0.25v下电沉积30s-90s后将6μl-8μl浓度为10μg/ml的待测抗原对应的一抗溶液滴加至表面沉积au nps的玻碳电极表面,使混合物在35℃-37℃下进行孵育反应1.5h-2.5h;用10mm的ph为7.4的pbs洗涤除去未反应的第一抗体,获得表面修饰有第一抗体的au nps;将含有bsa的pbs溶液(100μl-120μl,1.0wt%)于35℃-37℃下滴加至修饰电极表面,温育0.5h-1h以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pbs洗涤后获得非特异性结合位点被封闭的au-ab1,即au/ab1/bsa,4℃保存备用。
32.其中,所述的步骤6)中碳点复合物作为探针和共反应物的免疫传感器制备时,将6μl-8μl含有抗原的pbs溶液滴加至au/ab1/bsa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中,在35℃-37℃孵育1.5h-2.5h;用1ml-2ml的10mm的ph为7.4的pbs洗涤所获得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以除去物理吸附的抗原;将cds@dsio
2-ab2滴加至抗原-抗体复合物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混合并于35℃-37℃下孵育1.5h-2.5h以构建夹心型免疫传感器;用pbs洗涤得到的免疫传感器以去除未结合的cds@dsio
2-ab2,并在4℃下储存备用。
33.三、碳点复合物作为探针和共反应物的免疫传感器在检测抗原上的应用。基于cds@dsio
2 nps构建ru(bpy)
32+-cds@dsio
2 nps体系,可采集到ru(bpy)
32+
强而稳定的阳极电化学发光信号。
34.其中,抗原检测时采用三电极体系,包括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以合成的cds@dsio
2 nps为共反应试剂,通过电化学发光分析仪采集电化学发光信号。
35.其中,抗原检测包括下述步骤:
36.1)将在含有氧化铝粉末的麂皮上抛光打磨后的工作电极,放置在乙醇和二次蒸馏水中超声洗涤;
37.2)将免疫传感器溶液分别滴加到洗涤后的工作电极表面,室温自然干燥;
38.3)配置ru(bpy)
32+
的pbs缓冲液作为三电极体系的电解质;
39.4)将电位窗口设置为0-1.5v,扫速设置为100mv/s,光电倍增管的高压设为800v,
使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采集电化学发光信号,建立电化学发光强度与不同浓度抗原的线性关系,获得抗原检测结果。
40.四、碳点复合物作为探针和共反应物的免疫传感器在检测抗原浓度上的应用。
41.其中,抗原浓度检测包括下述步骤:
42.1)构建包含不同已知浓度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以作为ru(bpy)
32+
为电化学发光信号物,在三电极体系中,使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采集电化学发光信号,电位窗口设置在0-1.5v,建立电化学发光强度与hcg浓度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式为i=2396.16lg(c
hcg
)+8916.63,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
43.2)通过更换第一抗体与第二抗体,可实现对不同癌症标志物的检测;构建包含不同已知浓度的不同癌症标志物的所述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以ru(bpy)
32+
作为电化学发光信号物,在三电极体系中,使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采集电化学发光信号,电位窗口设置在0-1.5v,建立电化学发光强度与不同癌症标志物浓度的线性关系。
44.其中,所述的步骤1)的三电极体系中,工作电极为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修饰的玻碳电极,对电极为铂丝电极,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的光电倍增管的高压设为800v,施加电位为0-1.5v,扫速为100mv/s;以ru(bpy)
32+
作为电化学发光信号物,在三电极体系中,使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采集电化学发光信号的具体方法为:在ph为7~8的含有50μm的ru(bpy)
32+
的pbs缓冲溶液中,通过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抗原的电化学发光响应。
45.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46.1、本发明将cds负载到dsio2纳米球的表面和内部,制备了cds@dsio
2 nps复合材料。由于较大比表面积的dsio
2 nps对cds的富集效应以及cds@dsio
2 nps对ru(bpy)
32+
体系的共反应效应,ru(bpy)
32+
材料电化学发光强度显著提高。
47.2、本发明将cds@dsio
2 nps复合材料用作经典的ru(bpy)
32+
的共反应物,构建了信号放大型免疫传感器,显著提高了抗原检测的灵敏度。
48.3、本发明制备了au nps,并使用其作为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载体,有利于将大量抗体固定在其表面,有助于免疫传感器的构建与实施。
49.4、本发明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了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该传感器拥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检测限低、线性范围宽、操作简单等特点。
50.5、本发明所制备的信号放大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检测范围为0.0005miu/ml-500miu/ml,检测限为0.00019miu/ml。
附图说明
51.图1为本发明的免疫传感器的制备过程示意图;
52.图2为本发明的dsio
2 nps的较低倍数下的tem图像以及相应的粒径分布图;
53.图3为本发明的dsio
2 nps,cds@dsio
2 nps的tem图;图中a为dsio
2 nps的tem图;图中b为cds@dsio
2 nps的tem图;
54.图4为本发明的cds@dsio
2 nps,ru(bpy)
32+
,ru(bpy)
32+-cds@dsio2的ecl图;
55.图5为本发明的不同浓度hcg下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图;
56.图6为本发明的电化学发光强度与hcg浓度对数值的线性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57.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58.本发明用到的试剂和仪器:n-[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乙二胺(aeaptms)、无水柠檬酸、原硅酸四乙酯(teos)、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三(2,2-联吡啶)二氯钌(ii)六水合物([ru(bpy)3]
2+
)购自sigma-aldrich。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盐酸(hcl)、乙醇、氨水(氯金酸(haucl4·
4h2o)、氢氧化钠和琥珀酸酐均由国药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购自alfa aesar chemicals co.,ltd.羊血清白蛋白(bsa)购自sangon biotech co.,ltd.hcg抗原(ag),hcg初级抗体(ab1)和hcg二抗(ab2)由上海杰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上海)提供,磷酸盐缓冲液(pbs,0.1m,ph=7.4)使用前新鲜配制。化学品为分析纯,未经进一步纯化直接购买,全程使用双蒸水,mpi-e多功能电化学和化学发光分析系统购买于西安瑞迈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0059]
实施例1:
[0060]
制备dsio2纳米球负载cds点标记的所述抗原对应的第二抗体(cds@dsio
2-ab2),包括以下步骤:
[0061]
1)制备cds:
[0062]
将15ml的aeaptms倒入50ml三颈烧瓶中,并用氮气通气15min。然后将溶液加热至240℃,并在剧烈搅拌下快速加入1g无水柠檬酸。5min后,停止加热,待溶液自然冷却。将获得的cds溶液以10000rpm转速离心10min以去除底部的大颗粒。
[0063]
2)制备dsio2纳米球(dsio
2 nps):
[0064]
将68mg三乙醇胺(tea)加入25ml h2o中,80℃搅拌30min,然后添加380m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168mg水杨酸钠并搅拌1h。将4ml teos注入溶液中,在80℃下轻轻搅拌2h。用乙醇稀释混合物并通过离心收集。用乙醇多次洗涤沉淀,最后分散于hcl/乙醇混合物中,在60℃下搅拌24h以提取残留有机模板。用乙醇和h2o洗涤树枝状sio2球,最后在乙醇中分散。dsio
2 nps的较低倍数下的tem图像以及相应的粒径分布见图2。
[0065]
3)dsio2纳米负载cds复合材料(cds@dsio
2 nps)的制备:
[0066]
将150μl cds添加到含有50mg树枝状sio2球体的50ml乙醇中,超声处理5min,然后添加氨水(1.25ml)并在室温下搅拌12h。然后离心并用水和乙醇洗涤cds@dsio2nps球,最后将富含氨基的cds/dsio
2 nps分散在乙醇中。dsio
2 nps和cds@dsio
2 nps的电镜表征图参见图3。
[0067]
4)cds@dsio
2-ab2的制备:
[0068]
将5mg富含氨基的cds@dsio
2 nps球分散于5ml dmf中,加入25mg丁二酸酐并搅拌2h以羧酸化。用h2o洗涤三次后,将其分散在2.5ml h2o中以供进一步使用。然后,将富含羧基的cds@dsio
2 nps球与hcg二抗偶联。简言之,将富含羧基的cds@dsio
2 nps球(500μl,2mg/ml)、新制备的edc水溶液(30μl,10mg/ml)和hcg-ab2抗体(1ml,10μg/ml)依次混合,然后在室温下轻轻摇动3h。离心收集cds@dsio
2-ab2偶联物,将其分散在1ml pbs(0.01m,ph=7.4,1%bsa),保存于4℃。cds/dsio
2 nps对ru(bpy)
32+
电化学发光的增强机制参见图2。实施例2:
[0069]
载体au/ab1/bsa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0070]
1)au nps的制备:
[0071]
将在含有0.3μm和0.05μm的氧化铝粉末的麂皮上抛光打磨好的玻碳电极(gce)在乙醇和二次蒸馏水中超声洗涤;将清洗干净的玻碳电极充分浸入至1%的氯金酸溶液中,在-0.25v的电压下进行电沉积30s,即在玻碳电极表面沉积上au nps。
[0072]
2)au-ab1的制备:
[0073]
通过au-s化学键的键合作用将待测抗原对应的一抗连接到au nps上。简言之,将6μl浓度为10μg/ml的待测抗原对应的一抗溶液小心滴至沉积了au nps的玻碳电极表面,在37℃下孵育2h。用10mm pbs(ph7.4)洗涤除去未反应的第一抗体,获得表面修饰有第一抗体的au nps(au-ab1)。
[0074]
3)非特异性结合位点被封闭的au-ab1的制备:
[0075]
将au-ab1在含有bsa的pbs溶液中(100μl,1.0wt%)于37℃下温育1h以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pbs洗涤,获得非特异性结合位点被封闭的au-ab1,即au/ab1/bsa,4℃保存,备用。
[0076]
实施例3:
[0077]
基于碳点作为纳米探针和共反应剂的夹心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0078]
将6μl含有不同浓度hcg(浓度分别为0.0005miu/ml,0.001miu/ml,0.01miu/ml,0.1miu/ml,1miu/ml,10miu/ml,100miu/ml,200miu/ml,500miu/ml)的pbs溶液滴加至au-ab1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上,并在37℃孵育2h。用10mm的pbs(ph7.4)小心洗涤所获得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以除去物理吸附的抗原。然后,将实施例1制得的cds@dsio
2-ab2滴加至孵育了ag-ab1复合物的电极表面,并于37℃下孵育2h以构建夹心型免疫传感器。最后,用pbs洗涤得到的免疫传感器以去除未结合的cds@dsio
2-ab2,在4℃下储存备用。该免疫传感器制备的示意图参见图1。
[0079]
实施例4:
[0080]
基于碳点作为纳米探针和共反应剂的夹心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对不同浓度的hcg的检测:
[0081]
检测采用三电极体系,工作电极为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修饰的玻碳电极,对电极为铂丝电极,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以50μm的ru(bpy)
32+
为电电化学发光试剂,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的光电倍增管的高压设为800v,扫速为100mv/s,电位窗口设置0-1.5v,通过电化学发光分析仪采集电化学发光信号。具体步骤为:(1)将在含有0.3μm和0.05μm的氧化铝粉末的麂皮上抛光打磨好的玻碳电极(gce)在乙醇和二次蒸馏水中超声洗涤;(2)将上述实施例3制备的生物传感器,室温自然干燥;(3)配置含有50μm的ru(bpy)
32+
的0.1m的pbs缓冲液作为三电极体系的电解质。(4)将电位窗口设置为0-1.5v,扫速设置为100mv/s,光电倍增管的高压设为800v,通过电化学发光分析仪采集电化学发光信号,得到不同浓度hcg下免疫传感器的ecl响应,如图4所示,图4中hcg浓度分别为0.0005miu/ml,0.001miu/ml,0.01miu/ml,0.1miu/ml,1miu/ml,10miu/ml,100miu/ml,200miu/ml,500miu/ml;测试在含有50μm的ru(bpy)
32+
的0.1m的pbs缓冲液中进行。电化学发光信号与hcg的线性关系图参见图5,其中线性方程式为i=8916.63+2396.16lg(c
hcg
)。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检测限为0.00019miu/ml。
[0082]
效果分析:本发明将cds负载到dsio2纳米球的表面和内部,制备了cds@dsio2nps复
合材料。由于较大比表面积的dsio
2 nps对cds的富集效应以及cds@dsio
2 nps对ru(bpy)
32+
体系的共反应效应,ru(bpy)
32+
材料电化学发光强度显著提高。本发明将cds@dsio
2 nps复合材料用作经典的ru(bpy)
32+
的共反应物,构建了信号放大型免疫传感器,显著提高了抗原检测的灵敏度。
[0083]
本发明制备了au纳米材料,并使用纳米料作为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载体,有利于将大量抗体固定在其表面,有助于免疫传感器的构建与实施。本发明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了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该传感器拥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检测限低、线性范围宽、操作简单等特点。本发明所制备的信号放大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检测范围为0.0005miu/ml-500miu/ml,检测限为0.00019miu/ml。

技术特征:


1.碳点复合物作为探针和共反应物的免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免疫传感器包括信号单元ru(bpy)
32+
、共反应物cds@dsio
2-ab2、非特异性结合位点被封闭的au-ab1,以及分别与cds@dsio
2-ab2和au-ab1通过抗原-抗体间的相互作用连接的抗原;所述cds@dsio
2-ab2为cds@dsio
2 nps标记的抗原对应的第二抗体,cds@dsio
2 nps为负载cds的dsio
2 nps;所述au-ab1为表面化学修饰有抗原对应的第一抗体au nps。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点复合物作为探针和共反应物的免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ds@dsio
2-ab2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活化cds@dsio
2 nps表面的羧酸基团;2)使第二抗体与经过步骤1)处理的cds@dsio
2 nps表面及内部的羧酸基团反应,获得cds@dsio
2 nps标记的抗原对应的第二抗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点复合物作为探针和共反应物的免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ds@dsio
2 nps的粒径为230nm-25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点复合物作为探针和共反应物的免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封闭的au-ab1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洁净的电极浸入1%的氯金酸溶液中,在-0.25v下电沉积30s,获得au nps;2)使第一抗体与au nps反应,通过au-s化学键将第一抗体连接到au nps上,获得表面修饰有第一抗体的au nps;3)使用牛血清白蛋白封闭步骤2)获得的表面修饰有第一抗体的au nps的非特异性结合位点,获得非特异性结合位点被封闭的au-ab1。5.碳点复合物作为探针和共反应物的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将edc的水溶液加入到cds@dsio
2 nps的分散液中,活化cds@dsio
2 nps表面及内部的羧酸基团,获得活化的cds@dsio
2 nps分散液;2)向步骤1)获得的活化的cds@dsio
2 nps分散液中加入第二抗体,35℃-37℃振荡反应1.5h-2.5h,通过离心除去未连接的第二抗体和副产物,获得cds@dsio
2-ab2;3)将洁净的玻碳电极浸入1%的氯金酸溶液中,在-0.25v下电沉积30s,在电极表面镀上au nps;4)使第一抗体与步骤3)获得的au nps利用au-s化学键的强键合作用,在35℃-37℃反应1.5h-2.5h,利用pbs洗涤除去未反应的第一抗体,获得表面修饰有第一抗体的au nps;5)将步骤4)获得的表面修饰有第一抗体的au nps在含有牛血清白蛋白的pbs缓冲液中在35℃-37℃温育0.5h-1h,以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获得非特异性结合位点被封闭的au-ab1;6)将步骤5)获得的au-ab1与抗原,在35℃-37℃孵育反应1.5h-2.5h,洗涤除去未与au-ab1特异性结合的抗原,将获得的产物与步骤2)获得的cds@dsio
2 nps-ab2于35℃-37℃孵育1.5h-2.5h后洗涤,获得碳点复合物作为探针和共反应物的免疫传感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点复合物作为探针和共反应物的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cds@dsio
2 nps制备时,将150μl cds添加到含有50mg树枝状sio2球体的50ml乙醇中,超声处理5min,然后添加1.25ml氨水并搅拌12h,离心并用水和乙醇洗涤,获得富含氨基的cds@dsio
2 nps。
7.碳点复合物作为探针和共反应物的免疫传感器在检测抗原上的应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点复合物作为探针和共反应物的免疫传感器在抗原检测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抗原检测时采用三电极体系,包括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以合成的cds@dsio
2 nps为共反应试剂,通过电化学发光分析仪采集电化学发光信号。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碳点复合物作为探针和共反应物的免疫传感器在抗原检测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抗原检测包括下述步骤:1)将在含有氧化铝粉末的麂皮上抛光打磨后的工作电极,放置在乙醇和二次蒸馏水中超声洗涤;2)将免疫传感器溶液分别滴加到洗涤后的工作电极表面,室温自然干燥;3)配置ru(bpy)
32+
的pbs缓冲液作为三电极体系的电解质;4)将电位窗口设置为0-1.5v,扫速设置为100mv/s,光电倍增管的高压设为800v,使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采集电化学发光信号,建立电化学发光强度与不同浓度抗原的线性关系,获得抗原检测结果。10.碳点复合物作为探针和共反应物的免疫传感器在检测抗原浓度上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点复合物作为探针和共反应物的免疫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利用较大表面积的dSiO2纳米球来负载大量的CDs,制备了CDs@dSiO2纳米球复合材料用作Ru(bpy)


技术研发人员:

丁收年 陈阿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东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11.11

技术公布日:

2023/3/3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00:43: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642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化学   抗原   电极   抗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